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鲧带领羌夏盟族创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5)

2021-11-30 00:32| 发布者: deng2020| 查看: 3329| 评论: 0|原作者: 邓宏海|来自: 原创

摘要: 这样“除了文字”搞“中华文明探源”,是上西方中心论的当,让中国人自己把上下5000年中华文明矮化成只有3300年的后商文明,把本来为首的中国贬低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末,由他们永远侵占中华文明一路领先发展早已占领的世界文明制高点。
第二节 有夏部族及其后裔鲧部族真实存在的古史新证 ... ... ...

摘要

石峁遗址本是炎黄民族先辈们创建的4200年前的世界最大城市,一经申报美国《考古》期刊提名为“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却成了西方权威虚化、矮化中华文明的“证据”,这是照搬西方常规考古学和文字学,搞“除了文字”的“中华文明探源”的后果。这样“除了文字”搞“中华文明探源”,是上西方中心论的当,让中国人自己把上下5000年中华文明矮化成只有3300年的后商文明,把本来为首的中国贬低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末,由他们永远侵占中华文明一路领先发展早已占领的世界文明制高点。为不再上这个当,本文将实证:

石峁文明遗存中,文物与文字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的实物证据依文字证据链,才能对证相关古籍记载而整合成如山铁证直接证实:石峁文明的创造者——鲧为首的羌夏盟族先民,是炎黄民族先辈,创建了青铜文明时代早期世界最大城市!厉害了,我们的西夏方国!一切石峁遗存“无史料记载”、“独立于夏文化”论及“除了文字”的自欺欺人之谈,皆可休矣!

三、王湾三期文化:鲧部族的起源和早期活动的历史轨迹

作为有夏部族的后裔,鲧部族以“Z或乙形卦象文字为族号是有其来龙去脉的,这有大量而系统的各地史前遗存出土的文字材料作证(6.1.2)。正如本书系第二卷第四册所证明的,查这个卦象文字的来源,可追溯到9000多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紫色含铁粉砂岩上刻一“Z”形符号(图6.1.2A.1F38),可对证古籍记载的伏羲氏以龙纪官的传说。这个“Z”形符号证实,伏羲氏部落联盟以龙纪官,就是以这种象形地虫蠕动的符号,来传授每年开春现地虫蠕动之物候的时候便可开始播种 的知识,随著这种物候知识的传播,伏羲、女娲,蛇身而人面,有大圣之德传说便世代相传。从此标志作物播种期——惊蛰节气开始蠕动的地下蜷体动物,即后世所说的地龙,便作为原始龙的形象,而成为龙的原型,随后才由虫到蛇、再到各具地方色彩的龙,最终随中华文明走向成熟而逐渐统一演进成象王朝乃至皇权象征的龙(对此拙著第八卷第一册有详论)。在中国自然条件下,准确掌握作物播种期是决定农业年成有收无收的关键的第一步,因而掌握作物播种期的这种物候标志就成为那时以降各地先民年年农耕的首要步骤。各地先秦文化遗存中出土的这种符号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战国时期这7000多年中,中国各地先民一直有重视和掌握这种春播期物候标志的习俗。

 

作为每年播种期(惊蛰)物候标志,这种“Z”形符号随神农氏炎帝部落联盟推行的耜耕农业的扩展,流传到长江三峡地区的城背溪文化的秭归朝天嘴遗址,被当地居民刻划在陶器圆底的中央(图6.1.2A.2);在长江中游安徽合肥双墩遗址中以同样的形式出土3例(图6.1.2A.3),表明其所承载的播种期物候知识,在距今7000年前后已分别沿著江汉和江淮流域流传到那些地区。像其在贾湖遗存中出现在那件石器的底部一样,在朝天嘴和双墩遗址中这种符号也是出现在器物底部。随神农氏炎帝部落联盟的势力和影响沿江汉流域扩展到西北地区,距今6500-6000年的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陜西各地半坡文化的陶文中出现了“Z”形符(图6.1.2A.4-9)。

与尧殛鲧的传说相对证的是,原居于豫西地区王湾三期文化中的鲧族族众,在尧邦国王朝镇压下被迫分成两支逃亡:一支逃向晋中南关中地区,另一支逃往鄂北长江中游地区;与之相伴随的是,鲧族“Z”形族号分头出现:一方面在晋南的东下冯文化III期和关中的客省庄二期文化中频频出现(图6.1.2B.21-25);另方面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中大为流行的“Z或乙形主题纹样(图6.1.2B.26-39)。

《史记五帝本纪》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舜向尧建议: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这就是把鲧族首领诛于羽山,将其族众从中原逐放去改变当时已迁移到石家河一带的东夷人。石家河文化分布于长江中游各地的遗址,包括一些遗存饰有“Z”形纹器物的遗址,都出土有东夷风格的玉器,从而证实了这些古籍的记载确有史实依据。既然鲧部族被尧舜流放到南方,其后裔取代了三苗的主导地位,而三苗本是石家河文化的族属(李龙章 1988),那么石家河文化中盛行这个“Z”形符号就不足为奇了。王富国(2012) 通过对汉水中游地区石家河文化各期各类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石家河文化最终被王湾三期文化所取代。这就确证了,鲧部族曾将自己的文化带到原来三苗部族主导的地区来取而代之。与此同时:在尧王朝的这种流放政策下,鲧部族的另一支族众经晋中南逃到关中地区。这就到了本章要考察的区域。

在鲧部族这两个分支分别迁居到中国南、北部的这两个中心地区后,其族众后裔进而迁移到南北各地,继续在其所到地区留下他们的族号文字(图6.1.2B.30-35)。

“Z”形卦象文字神化趋势进而又上升为哲学化,而出现太乙生水太极生两仪等基本哲学命题。究其原始含义,都是出自以日出入方位定冬至之本意;冬至在后天八卦体系中位坎卦,而坎为水,所以提出太乙生水就是逻辑的必然;冬至阳气始生,于是阴阳两仪贯彻始终。所以,只要了解甲骨文字的来自这个卦象文字的真相,就好理解这些被诸子百家广为发挥的命题。同样,也只有了解这真相,才好理解甲骨文和金文字及其为字根的同源字,如等字(图3.2.4.40-47)。可见,鲧族“Z”形族号文字的影响之深远!

以上展示的仅是鲧部族族号文字时空分布图的一部分,据此仅跟踪到鲧部族这个分支到达关中地区以前活动的历史轨迹。到关中后,他们历史进程的后大半段才开始。正是以关中地区为中心,他们与以姜戎为先锋的羌部族结成联盟,将其势力扩张到甘陜及其周围,达到了其前所未有的范围,并且将这里开发成羌夏盟族向中原、向西北、向北方扩展其势力和影响的中转站,不仅为羌夏盟族创造历史的活动开辟出史无前例的广阔天地,而且为羌夏盟族在中国和世界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揭开了序幕!如此光辉灿烂的历史,他们是为何和如何创造的?这就是本册以下各章以实证研究来回答的课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8:06 , Processed in 0.017179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