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共产主义者应当看到苏联解体背后的含义

2022-12-3 15:28| 发布者: nssdwesss| 查看: 3498| 评论: 0|原作者: 石秋|来自: 工人论坛

摘要: 赫勃戈对斯大林的否定和黑化,是无法掩饰的。或者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流,正是黑化斯大林带来的恶果。因此,这也是赫勃戈的一个严重错误,在后来被另一个“赫勃戈”修正了的错误。在赫勃戈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严重性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发动了特洛伊之战。

 来源 工人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近看到关于彭祜的介绍文章,忽然想起托洛斯基。于是翻了一下被托派热烈炒作的由基洛夫事件引发的“大清洗”历史。虽然我现在并无耐心和精力去查找和对比和分析资料,以及对资料从梳理开始进行阐述观点,但是仍然有较为明确的几个观点,想作一下分享。关于苏联解体,关于社会主义,以及关于历史教训和对比。下文惯例,仅随笔观点不研究论证,不求严谨输出但愿启发思考。

 

192912月斯大林五十寿辰之际,苏联的报刊上出现了对伟大的甚至天才领袖和导师斯大林的祝贺。斯大林的反对派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以及其他领导人一个接一个发表文章,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大谈这位全世界人民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是如何正确。

 

1934121日,苏联领导人基洛夫被暗杀。随后,斯大林发动了苏联历史上著名的肃反运动(大清洗)。

 

这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捧杀”。对斯大林的神化很大程度上是敌人和对手的攻击。众所周知,无论是古代的皇帝还是现代的政权领导人,都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类,而不是神。

 

然后是革命斗争的残酷性,以及革命思想的理性。基洛夫是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者,是斯大林和托洛斯基发生冲突时候,站在斯大林一边直面托洛斯基派进攻的领导人。在基洛夫死后,经过不公开的调查,最终苏联党中央宣布此次暗杀是由托洛茨基集团策划的。显然,这个结论的真实性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作为基洛夫最后为党做的贡献。因为在当时的党内,托洛斯基作为党曾经的领导人之一,其破坏性影响力对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危险。

 

我们必须知道,在明处的敌人或者有悔过和投诚的可能,在暗处的敌人则定然有更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所以,在血与火的正面战场,缴枪不杀是争取明处敌人的悔过和投诚,是改造被旧制度毒害的群众所必须的态度和手段。但在我们看不到血与火对抗的战场,那些已然经过了熏陶而拒绝悔过和投诚的敌人,藏在我们周围,躲在我们不容易发现的暗处,以各种可能的花招伎俩在暗杀革命者,破坏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们能继续期待这些人的悔过和投诚吗?不能。

 

在已发生的历史里,在斯大林死后苏联迅速把斯大林打倒并污名化。注意,打倒斯大林的,对斯大林进行污名化的,大概多是斯大林活着的时候,表现出最敬爱斯大林的那些人们吧?譬如赫鲁晓夫。我们要怀疑一下,斯大林感受不到谁是真正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吗?如果感受不到,那只有一个原因,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藏在支持斯大林的人群中,并且成为人群中表现最积极最坚定的“支持者”。

 

那么这些人们又是如何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呢?显然,他们反对的不是苏联的经济建设、军事建设、科研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建设,他们反对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这就回到一个较为原始或初级的问题上来,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社会资源的基础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并不是指分多少的问题,而是怎么分的问题。具体怎么分,可以有很多规则让人们讨论,但是首先人们讨论权利必须有效存在。权利是什么?换句话说,保障人民权利的最根本和具体的制度,就是劳动者公平机制。那么什么是劳动者公平机制?所谓公平,是指多数人的共同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实现的多样性自由。所以,所谓公平实指的是自由。那么什么是多数人的共同需求?答案是,所有劳动者的五大保障。显然,许多人有意无意的在谈论起苏联的时候,绕过了这个问题。即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很快就停止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并且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进行转变。苏联虽然在经济上、军事上、科研和世界影响力上,都达到了领先水平,但苏联的工人权利却没有随着这些发展而发展。苏联工人仍然在没有劳动权利的环境下,被迫劳动,被迫为权贵的国家劳动,而不是为自己的国家劳动。也是这个原因,决定了在苏联解体之时,苏联工人阶级拒绝为保护苏联而战斗。进而言之,可以认为不是资本主义打败了社会主义,而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打败了篡夺苏联社会主义果实的国家资本主义。苏联不是被外部击垮的,而是从内部被瓦解的。

 

由于多数人的公平得不到保障,致使多数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声张,最终导致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领导集团,得以冠冕堂皇的以人民的名义剥夺人民的公平权利。或者可以认为,赫鲁晓夫上台后整个党转向国家资本主义路线,是因为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没能及时筑牢,也许是斯大林所代表的苏共在当时没有历史经验可参照,发生这样的疏忽,斯大林要承担主要责任。在吸取当时苏联历史经验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动规避了斯大林时期肃反过激的缺点,即使对待诸如梁漱溟之类,也切实做到了共产党不能不给人出路,是给人出路的。

 

今天我们回看苏联历史的时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矛头指向都是东欧和苏联的官僚阶级。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官僚从来不是也不应当在社会资源分配权上高于多数群众的平均水平。如何保障这一原则的成立?曾有一个历史阶段,官兵同吃同住,平等相待。后来评军衔的时候,为了高人一等的待遇,多少被精英主义者顶礼膜拜的“英雄”,面红耳赤脖子粗。再然后,那些人们顽固坚持的工资等级制度,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的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个人利益至上的传统。

 

所以,苏联的解体,事实上并不是从戈尔巴乔夫开始的。当斯大林去世后,党的领导集体选择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转向建设国家资本主义,那时候就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一个得不到工人群众普遍支持的制度,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制度呢?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有人说是因为苏联腐败所以被西方打垮,请注意西方的代表美国,是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进行政治游说的政权,是一个从上到下都对以权谋私习以为常,甚至当作“自由”引以为傲的政权,是一个为腐败制定了规则的政权。那么美国被腐败打垮了吗?显然,我们如果能够认真回顾历史的话,不难发现常态的腐败(以权谋私)并不能导致政权垮台,而只有极端的腐败(以权谋私到了破坏腐败秩序的程度),才有可能在政权垮台过程中,作为显著的催化剂存在。譬如49年以前的国民党和49年以后的国民党,都是例子。

 

为了方便叙述,我们且把斯大林去世前的苏联称为苏联,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称为赫勃戈。经过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建设,苏联的工业化基础为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充裕的劳动岗位,因此在提供岗位足够多,且提供的经济待遇足够稳定的情况下,赫勃戈虽然没有实现工人阶级的五大保障,但仍可以披着社会主义的大衣,搞国家资本主义的建设。那么国家资本主义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的权利。国家资本主义里,工人是雇用劳动,是为了获取生活所需经济待遇的劳动。工人的劳动权利,掌握在占少数的管理者手中,不在工人自己手上。充裕的劳动岗位,显著的模糊了这个关键,也掩盖了这个关键必然带着的阶级矛盾。在这个阶段,不仅是外面的人,连当时的工人们都误以为赫勃戈是社会主义。

 

赫勃戈直接来源于曾经取得高速工业化成就的苏联,所以苏联的教训非常深刻。俗话说,堵不如疏,对待敌对势力,列宁曾经表现着非常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态度。但同时,列宁也敞开胸怀欢迎例如托洛斯基这样的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之间游走投机的人。到了斯大林时期,认识到托洛斯基投机性质在党内的破坏性后,斯大林在党内干部普遍的支持下,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处理托洛斯基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斯大林称为托派群体(托洛斯基主义者)的“一生之敌”。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负面事件,基洛夫被暗杀后,斯大林发起了“大清洗”,虽然具体牵连了多少人,很难有个靠谱的数据,但是这个肃反运动毫无疑问破坏了党内同志的健康关系,破坏了党内领导干部成长的生态环境。这毫无疑问也是后来,赫鲁晓夫能够夺权的关键背景。

 

赫勃戈对斯大林的否定和黑化,是无法掩饰的。或者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流,正是黑化斯大林带来的恶果。因此,这也是赫勃戈的一个严重错误,在后来被另一个“赫勃戈”修正了的错误。在赫勃戈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严重性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发动了特洛伊之战。而赫勃戈最后的领导集体虽然极力作了挣扎,但也无力回天。所以说,这个错误对于赫勃戈来说,代价极其惨痛。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1:15 , Processed in 0.015900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