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读懂资本论(三十八)

2012-11-4 00:4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267| 评论: 0|原作者: 余斌

摘要: 前面提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如果市场的扩大跟不上生产力扩张的速度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那么,不要求扩大市场的简单再生产,也就是说,如果资本家个人把剩余价值全部消费掉,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危机了呢?答案是,同样会出现危机。

不过剩也危机

前面提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如果市场的扩大跟不上生产力扩张的速度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那么,不要求扩大市场的简单再生产,也就是说,如果资本家个人把剩余价值全部消费掉,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危机了呢?答案是,同样会出现危机。

马克思将社会的总产品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其中,生产资料是指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消费资料是指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于是,所有的生产部门也被为两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两类生产部门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分别记为第1部类和第2部类。[1]

基于此,我们来考察简单再生产及其交换过程。假定剩余价值率=100%;第1部类的总资本为5000,其中不变资本(记为Ic)为4000,可变资本(记为Iv)为1000,生产剩余价值(记为Im1000;第2部类的总资本为2500,其中不变资本(记为IIc)为2000,可变资本(记为IIv)为500,生产剩余价值(记为IIv500

这样经过一次生产,我们得到价值6000的生产资料和价值3000的消费资料。为简便计,我们暂时撇开固定资本在当年因损耗而转移到年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因为这种固定资本没有在当年重新得到实物补偿。于是,我们得到了总价值为9000的各种商品,按照假定,其中不包括继续以实物形式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为了进行再生产,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必要的交换,从而我们一开始就会得出三大要点:

第一点:第2部类工人的工资500II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IIm,必须用于消费资料。而消费资料掌握在组织生产它们的第2部类的资本家的手里,因此,第2部类的工资和剩余价值,将在第2部类内部同第2部类的产品交换。这样,就有500IIv+500IIm=1000以消费资料形式从总产品中消失。

第二点:第1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1000Iv+1000I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但是,它们的价值存在于该部类生产的价值2000的生产资料中,这些生产资料需要与第2部类的消费资料相交换。而第2部类正好有2000IIc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需要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因此,就有2000IIc(1000Iv+1000Im)相交换。

第三点:还剩下价值4000的生产资料,只能用于第1部类,以便补偿该部类自身消耗掉的不变资本4000Ic,因此,要通过第1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互相交换来解决。

由此可以看出,在简单再生产中,第1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的价值额(也就是第1部类的总产品中与此相应的比例部分,记为I(v+m)),必须等于第2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额(也就是第2部类的总产品中分出来的与此相应的部分,记为IIc)。用公式表达就是:

I(v+m)=IIc

这就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经济学史上的第一个宏观经济学模型。[2]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个公式就是:1000Iv+1000Im=2000IIc。随后马克思还分析了扩大再生产情形下的商品交换模型。

相比之下,主流经济学后来也把市场分为两类: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并考虑这两大市场的一般均衡。但是,主流经济学只是认为,价格的变化可以调整供求,使得各个市场的供求平衡,既然没有考虑平衡时各个市场之间的数量关系,更没有考虑到这个平衡对于再生产的影响。事实上,主流经济学更多的是考虑一次性生产,而很少考虑再生产。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单个资本的产品,可以有任何一种实物形式,但社会总资本的产品却不是这样。[3]再生产的一切物质要素,都必须以它们的实物形式形成这个产品本身的各个部分。也就是说,即便上述关于价值量的公式是成立的,简单再生产仍然可能会遭到破坏。

这是因为,不变资本c中的固定资本如机器等,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重新得到实物补偿的。机器逐年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先是转化为货币,逐渐积累成一个总额,直到机器需要以实物形式更新的时候为止。于是,在上面的例子中,只要第2部类把价值2000的消费资料卖给第1部类,而向第1部类购买的生产资料却不到2000,比如说,只有1800,第2部类就会得到一个货币差额,作为补偿它的固定资本损耗的货币基金,同时,在第1部类方面则有价值200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这样,上述公式的全部基础,即以不同生产体系之间保持完全的比例性为前提的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也就遭到彻底破坏。因此,尽管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但危机——生产危机——还是会发生。[4]

显然,要避免这样的危机,就得由整个社会来调节生产。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一旦废除,问题就归结如下:寿命已经完结因而要用实物补偿的那部分固定资本(这里是指在消费资料生产中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的数量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一年数量很大,那在下一年就一定会很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资料年生产所需的原料、半成品和辅助材料的数量不会因此而减少;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总额在一个场合必须增加,在另一个场合必须减少。这有点像地球虽然周而复始地围着太阳转,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一会儿近一些,一会儿远一些。这种辩证的均衡方式在形而上学的主流经济学中是看不到的。

这种情况,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一方面要生产出超过直接需要的一定量固定资本;另一方面,特别是原料等等的储备也要超过每年的直接需要。这种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制。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却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要素。于是,使交换从而也使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某些条件,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就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而平衡本身就成为一种偶然现象。

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但交换和占有仍旧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因而,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也成为周期性的了。[5]



[1] 《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38页至第439页。

[2] 《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46页。

[3] 同上,第482页。

[4] 《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2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236页至第246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3:18 , Processed in 0.01831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