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风雨过后咋看重庆?(之一)

2012-11-6 09:27|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4693| 评论: 4|原作者: 苏伟|来自: 苏伟

摘要: 过去几年,重庆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一片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土,而不是一个脱离了党的领导、背离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王国。
风雨过后咋看重庆?(之一)

苏伟


看了童之伟先生的《风雨过后看重庆》,有些不同意见,特商榷如下。

 

  一、对于“重庆实践”(“重庆模式”)的两种观点和三条路线

 

  “重庆模式”,为媒体和学界所提,重庆官方始终否认,并一再公开申明。

 

  在重庆“风雨”之后,对重庆过去几年的实践与薄  来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中共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观点:“大会一致认为,对近五年取得的明显成绩和广大干部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应当充分肯定,要把这些成绩和努力与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薄 来严重违纪问题严格区别开来。”(会议决议)另一种,是“左”派和右派共通的观点:要把重庆过去几年的实践与薄  来等同起来。

 

  基于上述两种观点,就出现三条路线。

 

  第一条,是将“重庆实践”,看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重庆四代会决议)的实践,即在重庆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实践。

 

  第二条,是无意或故意将“重庆实践”与薄  来等同起来,同时将其与中央的领导,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与党的基本路线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点等等,切割开来,以热捧“重庆模式”来引导僵化守旧的老路。此为“左”派路线。

 

  第三条,是亦无意或故意将“重庆实践”与薄  来等同起来,并将其与毛泽东挂起钩来,以否定薄  来来否定“重庆实践”,以便“名正言顺”地否定毛泽东,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资本主义的邪路。此为右派路线。

 

  风雨过后看重庆,我们应持哪种观点,坚持哪条路线呢?至少我与童先生是泾渭分明的。

 

  作为共产党员,我完全拥护党中央对薄  来的一切处分,并谴责薄  来以及一切腐败分子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行为。但我也切身地感受到,过去几年,重庆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一片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土,而不是一个脱离了党的领导、背离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王国。薄  来的贪腐行为和违法乱纪,都是背着市委、市府和重庆人民搞的,而“重庆实践”,是重庆市委以历次全委会通过的集体决议、方针政策为蓝本,团结带领3300万重庆人民“白加黑、五加二”干出来的。

 

  记得2010年的川渝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在重庆酉阳召开,宾馆外的建设工地24小时机器轰鸣,大家都没睡好,四川同志讲:“重庆人太厉害了,这么发展哪个赶得到!”“重庆实践”,就是这样干出来的,重庆人民才是“重庆实践”(“重庆模式”)的真正主体,是真正的英雄。

 

  二、“红色民粹主义”还是“黑色精英主义”?

 

  童先生指出:红色民粹主义是“重庆模式”的意识形态构件,否定“重庆模式”首先要在理论上揭示红色民粹主义的本质。

 

  除了“否定‘重庆模式’”外,我同意童先生的上述观点。但为了“在理论上”揭示红色民粹主义的本质,首先需要“在实践上”搞清重庆红色民粹主义的做法。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庆市委市府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文件规定“坚持把财政支出的50%用于民生,40%用于中低收入群体,75%用于区县和基层”,并先后出台了改善民生的22项“工程”。这些工程几乎也都是改革工程、开放工程,许多都是“全国率先”:如将“十二五”的失业率目标定为3%,大规模发展微型企业以帮助“草根”创业,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以实现“居有其屋”,大规模而又稳妥变农民为市民,创造“地票”交易制度并大规模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以统筹城乡发展,在4年前就全国唯一地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并唯一地保持至今,比全国原计划提前4年、比全国实际进度提前1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以使200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并帮助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国进民也进”并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大规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尤其是向基层倾斜医疗资源以使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等等。

 

  重庆红色民粹主义的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量突出的民生问题,而且激活了内需,显著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总量从2007年的410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上万亿元,四年扩大2.5倍,年均增长15.6%(其中民生拉动的贡献率超过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人均GDP2007年的2180 美元迈上5000美元新台阶,也翻了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较2007年增长39%48%

 

  这样的红色民粹主义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如果说红色民粹主义不好,那么是否与之相对立的黑色精英主义才好呢?

 

  童先生对造福于民的红色民粹主义“天然”反感,打着灯笼在红色民粹主义主义实践的“鸡蛋里面挑骨头”,自然会说不择手段地造福于精英的黑色精英主义好了。

 

  可是如果要问人民群众拥护哪个主义呢?

 

  建议共识网及其他网站来个民意调查,看看人民群众到底拥护红色民粹主义,还是拥护黑色精英主义。不是要“民主”,要“普世价值”吗?

 

  三、“红色民粹主义”能“从根本上”否定吗?

 

  红色民粹主义的宗旨--依靠民众、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本色和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本质;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依靠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几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取得的成就极其伟大,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是世界同期的3倍多,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但是,我国积累起来的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严重起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凸现出来;人民群众求共富、求公正、求文明、求安定的愿望,强烈起来。百尺竿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全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在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温饱--之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新的最大民生问题--公共服务,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直接要求。

 

  重庆近几年,与全国一样,但力度更大地以人为本,改善了民生,却被贯以“红色民粹主义”的“美名”。但仔细对比,但仔细对比,这样的红色民粹主义,不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推进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局部、一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吗?这样的红色民粹主义,能从“从根本上”否定吗?

 

  四、重庆近几年的城乡建设成就仅仅是“不小”吗?

 

  童先生也说:“毫无疑问,过去几年重庆的城市建设成就不小,不小程度上拉近了与沿海大城市的差距。”但这个成就到底有多“不小”呢?作为重庆学者,我觉得有必要略微提供些数据。

 

  在掀起城乡建设新高潮的2009-2011年间,重庆改造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1500多万平方米,拆迁城中村近900万平方米(20多万户原住民不花钱住上了人均30平方米的新房),2010年计划三年修建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实行市场价60%的优惠房租制度,目前已累计开工3500万平方米(到今年底,将有20万户、50万中低收入群众包括25万农民工住有所居,规模居全国首位),新建高速公路1000公里,乡村公路2万多公里(路网密度西部第一),还使铁路运营里程达1342公里,植树造林1600多万亩,建成森林公园、社区公园43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从31%提高到37%,为全市中小学修建1172个有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修建登山步道86条、区县体育场馆4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600个……同时,规划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两江新区”强力开局,已有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面积达8.4平方公里,国内唯一叠加水港、空港和铁路公路优势的综合性保税港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面积达10.3平方公里,全国面积最大、经济规模最大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以及遍及全市的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3个特色工业园区,都已正式建起,重庆这几年的城乡建设成就,岂止是“不小”,明明就是全国“最大”嘛!

 

  五、重庆近几年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钱从哪里来”?

 

  重庆近几年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成绩越大,质疑“钱从哪里来”的音调也就越高。童先生“调查研究”得到的“共识”有四,实则一条--“重庆自有资金十分有限,几年时间方方面面花那么多钱,财政透支一定极为惊人。”

 

  这是典型的道听途说,有罪推定。

 

  作为重庆学者(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我是重庆市政协委员,能获得一些数据),我愿意谈几点近几年重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1. 钱从中央以重庆为支点的国家战略上来,从重庆对中央战略的坚决执行上来

 

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尤其是突破性地推进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开放协调发展,2007年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314”总体部署,要求“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重大政策连珠炮般出台:

 

——2007年夏,中央批准重庆和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首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特区”,加上三峡库区政策,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政策等等,重庆成为比特区还要“特”的改革、发展热土。

 

——2007年冬,中央批准重庆“总体规划”按“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修编(2010年,重庆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一起,被中央正式确定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规划重庆二环高速公路内面积2250 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北京五环内的面积),2015年主城成为拥有1000万城市人口、1200 平方公里城区的世界级大都市,城市建成区年均拓展70 平方公里(远超深圳、上海大开发时年均新增30 平方公里的速度)。此进程将为重庆带来5万亿元以上的投资空间及配套服务。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下发,赋予重庆13项“黄金定位”和22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包括设立第三个国家级开放开发区——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贸易大通道、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设立全国唯一的重庆农村土地综合交易所,设立首家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设立总盘子800亿元左右的产业发展基金,提前布局和启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等等。“3号文件”执行到2020年,政策“含金量”在8000亿元以上。

 

——20115月,中央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这是国家对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的定位,目前我国大陆被定位为“国际大都市”的,只有北京、上海和重庆。目前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开放度比重庆高得多的广州、深圳等,都尚未得到如此定位。由此可见中央对重庆的重视。重庆成为比沿海很多地方还要开放的发展热土。

 

综上所述,“重庆实践”,是中央科学发展的一大战略安排。它与深圳等“特区实践”、上海和天津等“浦(东)滨(海)实践”一起,可以说,是堪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媲美的改革开放“三大战役”,故中外商界有“错过浦东,错过滨海,绝不能再错过重庆”之说。

 

奉劝置疑“重庆实践”的衮衮诸公,联想一下特区及浦东、滨海新区的大发展,来思考一下重庆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难道你们还要追问它们的“钱从哪里来”吗?或者,是衮衮诸公由“普世价值”一叶障目,看不懂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可不要像蒋公中正等一样,由“普世军事”一叶障目,看不懂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三大战役后都连声问:哪来那么多共军?哪来那么多粮弹?就不但贻笑于当时,而且贻笑于后世了。

 

2.钱从内陆大开放中来

 

如上所述,中央的大政策为重庆内陆大开放提供了国家级的战略平台。在此基础上,近几年重庆克服不沿边不靠海的局限,摆脱了低地价、零税收、高补贴等传统招商方式,创造了“一头在外、多头在内”的内陆型加工贸易新方式,并推动其向“微笑曲线”的价值链高端拓展,闯出了一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新路子,迅速崛起为内陆大开放战略高地。到2011年底,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95家,比2007年增加一倍,实际利用外资从2007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 2011年的110多亿美元(增幅全国第一,总量西部第一),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也纷纷涌入,使重庆成为全球投资热土。仅仅在内陆大开放的窗口 “两江新区”,报载“平均每天引资10亿元”,去年底已落地的项目就达200多个,国内外投资达5000多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创造的“一头在外、多头在内”的加工贸易新模式,与“两头在外”的单纯性外向型经济不同,是一种既外向、亦内向的复合型经济,因而能够更大量地增加就业、拉动内需。重庆的许多民生实践,如大规模的就业、大规模的公租房、大规模的户籍改革、大规模的职业培训等等,都是与这种加工贸易新模式分不开,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以它为基础的。这就形成了内陆大开放与民生改善,与城乡建设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钱从哪里来”问题。

 

3. 钱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来

 

近几年,重庆以获批“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实施了具有重庆特色、率先于全国的多方面改革。

 

——2009年,创设了“地票”交易制度(国务院批准重庆设立全国唯一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三年间共交易地票7.7万亩,金额达148亿元),从2012 年每年可交易7万亩,金额约150亿元。其中85%归农民卖主,15%归农村集体组织,但每年增加的这7万亩土地出让金归政府(下面要说明,这并不是童先生讲的低价掠夺农民)。

 

——2009年,开始规范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即出台政策允许、鼓励社会资本和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承接、承租土地,单独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已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大面积户籍制度改革,计划10年让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一年多就已转户逾300万人)。1个城市人口平均约比1个农村人口多消费1万元左右,因此间接地提供了大量的城乡建设与发展资金。

 

——从2010年起,市级国有企业集团每年筹资50亿元,为重庆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的17个贫困县每县援助3个亿,兴建工业园区,修建标准厂房,完善基础设施,帮助“筑巢引凤”。前面提到的重庆酉阳县地处大山区,1997年重庆直辖时我去调研,报告写明“此县无法发展工业”。以后它确实招不了商引不了资。但有了每年3个亿的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建起了县里的工业园,加上重庆交通条件的改善,所以“凤凰”接连飞来,才有了机器24小时的轰鸣。

 

——2011年,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由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和保障措施,当年全市发放“三权”抵押贷款过百亿元(计划5年发放1000亿元)。

 

4.钱从建设要素市场平台、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中来

 

近年来,重庆更加自觉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力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先后成立了七大交易所,即七大要素市场平台,开始形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导向作用,也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七大交易所如下: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是全国四大央企产权交易平台和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之一,也是中西部唯一的一家。年挂牌数达3500多宗,累计成交额达2000亿元。

 

——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为全国第二家,对接全国新三板市场,培育、推荐企业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为全国首家,形成了面向全国的生猪等农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和远期价格信息中心。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为全国唯一一家,交易品种是“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而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即重庆首创的“地票”。包括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等,今后5年年均交易预计达7万亩。

 

——重庆药品交易所,为全国首家,已有三千余家制药、购药公司及医疗机构等参与,药品采购价平均下降28%,周转金总额已达300亿元。

 

——重庆航运交易所,为全国第二家,聚集航运金融结算、交易、海事、保险、仲裁等要素。

 

——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为全国第四家,开展企业信贷类资产登记及交易、各类应收账款、债权债务产品转让及托管、结算服务,2011年交易额达100亿元。

 

同时,重庆加强金融发展与创新。到2011年末,重庆的银行资产从10年前的2000亿元左右,发展到超过2万亿元。当年在全国银根抽紧的背景下,重庆银行业的贷款同比增长25%左右,比全国平均高约8个百分点。近几年,重庆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速、贷款余额增速居全国前三,存贷超过80%,不良贷款率小于 1%,是全国最低的5个省市之一;票据融资余额增长超过三成,创两年来新高。金融业已成为重庆支柱产业,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居全国第三,金融业规模居西部第一。重庆的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私募基金、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率先开展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是西部唯一拥有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机构的城市,还拥有汇丰、花旗等96家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居西部第一。金融创新与发展,为重庆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由于发展质量高,所以呆坏账很少。

 

5.钱从重庆“八大投”(八个大的国有建设性投融资集团)的市场运作来

 

2002年起,重庆先后组建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交通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地产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能源投资集团、开发投资公司、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水务控股集团,使这“八大投”成为重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投融资平台。这些年,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为什么突飞猛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庆把政府直接投资的旧模式,转变成为由政府性的投资集团出面、用市场化方式融资,带动社会力量投入的新模式。

 

重庆本来也希望有民营经济来搞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山城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民营经济多望而却步。怎么办?是无所作为,静待民营经济将来资金异常雄厚后,再来投资搞建设呢?还是机制创新,由政府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为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重庆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后者。于是先后成立八大投融资公司,通过“五大注资”—— 国债、规费、土地、存量资产、税收返还——为其注入资本金,主要依赖国有土地及其增值潜力实现其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

 

我们知道,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会带来巨额的土地增殖财富。在其他地方,政府常常是将中央政府划拨的土地直接拍卖给房地产商,并且让要置换国有土地的占有者直接交易土地,由房地产商们搞“七通一平”,甚至囤积土地,这样土地增殖财富便由“少数人得而私也”。重庆则不同,是将中央政府划拨的土地直接拍卖给 “八大投”,并且要求国有土地占有者在置换土地时,只能将土地置换给“八大投”,由“八大投”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开发职能,搞“七通一平”,大量储备土地,以使土地增殖财富用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能为社会和人民谋利,“而非少数人得而私也”。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XL 2012-11-7 16:21
薄熙来有作为,给老百姓带来笑声,实惠就要被打到;温家宝眼泪不值钱,给老百姓带来郁闷,自家却藏着万贯珠宝。是非曲直,终有公论
引用 爱我中华99999 2012-11-7 04:23
我们支持薄熙来绝不切割他与重庆模式。重庆模式有益于人民,同时映出他的个人品质是反几千年来腐败官场的一面旗帜!他敢于逆西风而举大气乃我时代之骄子
引用 海岩 2012-11-7 00:04
苏伟这类人具有典型的5毛观点,紧跟中央,把重庆的成绩与薄割裂开来,这种人有一典型特征,墙头草,表面看左右摇摆,左右通吃,实质是对左派下棍子 。从苏伟观点,令人联想到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
引用 亦云 2012-11-6 22:24
苏老师对于薄主政期间的一系列做法是肯定的,但同时强调要将其与薄个人相切割,这代表了体制内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且不问这些人是否真的相信党中央对薄的处理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希望在薄被扳倒之后,重庆探索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甚至希望看到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然而,这些人必然会失望的。他们不懂或者假装不懂,薄所以被处理,不是因为他背着党和人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主导了一个重庆探索,正是这个探索,触犯了天条。他们会问,重庆这几年的做法不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范围之内吗?问题就在这里。多年来,党中央的所说所做早已不能等同看待了。有些事要多说,但不能做或不能真做,例如反腐打黑,共同富裕等,因为这关系大家的既得利益。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或不能说透,例如所谓完全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等等,因为宪法和党章都还没全改呢。薄事件表明,体制内力量对比已经无法通过正当程序修正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失误了,未来的发展结果很可能是破坏性的。目前,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遗产——社会主义的中国和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其中前者基本上名存实亡了,后者还是未定之天。党中央,你将把中国带向何方? ...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7:45 , Processed in 0.01764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