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第7讲】气候变化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人类

2011-12-14 13:38|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8218| 评论: 0|原作者: 马克思主义100讲|来自: 马克思主义100讲

摘要: 对于马列毛左派来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相对新的问题,很多同志不了解,因而也不大重视。实际上,认真了解气候变化问题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革命工作中,对于马列毛左派未来的发展以及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中国网马克思主义100讲编写组

      对于马列毛左派来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相对新的问题,很多同志不了解,因而也不大重视。实际上,认真了解气候变化问题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革命工作中,对于马列毛左派未来的发展以及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一方面,各种主流媒体时不时假惺惺地大讲什么节能减排;实际上这丝毫不妨碍在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中,资本家继续疯狂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贻害子孙。另一方面,有些同志,由于不了解气候变化问题,误以为气候变化问题是西方国家编造出来用于限制中国发展的一种阴谋,甚至错误地相信实际上是伪科学的气候怀疑论(即否认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的观点)。

            在这一讲里,我们将简单地介绍一下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本讲主要是论证气候变化危机是资本主义盲目追求利润和无限资本积累的结果。在现有的资本主义(或私有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下,不仅气候变化危机得不到克服,而且还会威胁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只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能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和拯救人类。本讲的最后一部分将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对于马列毛左派今后一个时期的实际斗争的意义。

 

全球变暖的来龙去脉

            全球变暖或气候变化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由于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从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进而导致全球变暖。由于地球表明的平均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运行的情况,全球变暖超过一定幅度就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如果全球变暖的幅度非常大,还会威胁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存在。

            所谓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一切能量都来自太阳能。太阳光穿透大气层到达地表以后,会转化为红外线辐射。如果没有温室气体,这些红外线辐射就会全部返回宇宙空间。那样的话,地球就会变得很冷。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只有-18°C,而不是现在的约14.6°C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存在着温室气体,红外线辐射的一部分在返回宇宙空间的途中被温室气体阻隔,从而增加了整个地表的能量,这样就造成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

            所以,温室气体是客观存在的,其科学基础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大气就不能“保暖”,生命也根本不可能存在。既然温室气体本来就存在,那么现在如果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而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大增加(这是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因而是所有人都不否认的),地球表明的平均温度自然就会增加。

            了解了这个基本的科学道理,就不会被气候怀疑论者编造的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蒙骗。正像毛主席说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气候怀疑论主要就是利用人们不求甚解的心理,利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般工人阶级为生计所迫、所谓中产小资则忙于追求消费因而一般大众科学知识贫乏的状况。实际上,只要了解了上述道理,就不难应对气候怀疑论。不管气候怀疑论搬出多少所谓的“证据”和“理论”,只需要他们回答以下的问题:温室气体是不是客观存在?如果温室气体不存在,地球会不会大幅度变冷?如果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温室气体如果增加,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会增加不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吗?相反,如果地球不会变暖倒反而是咄咄怪事。

            需要说明的是,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占50-75%;二氧化碳次之,占10-25%。然而,水蒸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而二氧化碳可以停留几个世纪。另外,大气可以承载的水蒸气的多少取决于大气的温度。如果全球变暖,大气中的水蒸气就多;如果全球变冷,大气中的水蒸气就少。用数学语言来说,水蒸气是个因变量,不是自变量或独立变量,不能决定大气和地球表面长期的温度状况。所以,在长期,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主要取决于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4:32 , Processed in 0.01600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