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从南周事件看高层分歧

2013-1-15 01:5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2315| 评论: 0|原作者: 牛泪|来自: 牛泪

摘要: 从习近平的这个举动,我们还是隐约看到了“习李新政”在媒体管理上的创新思维已经初露端倪,也看到了胡春华的光明政治前景。老牛认为,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习近平在事件后期才放权胡春华去主导处理善后事宜。

编注:该文作者牛泪被普遍认为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上层某派在多维论坛的代言人,在倒薄过程中曾经冲锋陷阵。我们转载牛泪关于南周事件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多维昨天发了篇题为《远离革命,以宽容达互信》的社论,对自由派知识分子及中共各级官僚中普遍存在的暴力革命思维都提出了相当尖锐的批评。
 
文章指出,知识分子要知道如何区别官员贪腐和僵化蛮横等行为与暴君独裁专制的不同,不要随意把官僚的个体或普遍行为理解为中共的独裁专制;同样,中共也要宽容对待社会上的异见分子,不要轻易将问题定性为敌我矛盾,要学会以宽容和共勉的态度与社会互动。
 
从多维社论提供的这个角度,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在不久前发生的“南周事件”中,不仅中共官僚和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意识需要与时俱进,即便在中共内部,在所谓的开明派和保守派之间,对这类敏感社会冲突事件也需要尽快提升认识水平。
 
一:还原各方立场分歧
 
“南周事件”发生后,一方面,《人民日报》、共青团下属的中青网等都发表评论,将事件定性为互联网社会下的媒体管理问题,对广东省新闻管理部门越俎代庖的僵化作风提出了委婉批评和改进建议。这两家中央级媒体的社论标题分别是:《各地宣传管理者能否踏准节拍 关系中央形象》和《南方周末是党报事业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以《环球时报》、《北京日报》为代表的一批左派媒体,则对《南方周末》和自由派知识分子等提出严厉批评,对事件进行政治定性。特别是《环球时报》,一连发表三篇措辞强硬的社论,第二篇更是以有海外敌对势力介入为由头,杀气腾腾地威胁《南方周末》和自由派知识分子要认清形势,激发轩然大波。
 
在政治局层面,网络上也盛传,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中宣部对事件的处理态度迥异。传言指出,胡春华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取消对《南方周末》的前置审查,南周总编黄灿辞职,庹震调离,当局不搞秋后算账等等,以此希望透过管理方式的转变,促成各方达成和解协议。
 
而传言中中宣部的处理方式则更为强硬,也更强调政治定性。传言中的这三条要求:一是党管传媒不可动摇;二是新年献词修改与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无关;三是事件发展有境外敌对势力介入。传言更指,中宣部要求国内各地媒体网站必须以显著版面刊登《环球时报》政治定性的社评《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由此还引发涟漪效应,激发了事件外围的对抗情绪。
 
此外,据香港《明报》报导,在环球发表那篇引发轩然大波的社论发布后,中国互联网主管部门曾下令将其删除,该部门还曾亲自派员前往交涉,孰料中宣部的态度却刚好相反。这就是该社论一度被摘,后来又被强制推荐的原因,从事件后来的进展分析,强制推荐之举直接导致了媒体对抗的第二波高潮来临。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认为,上述不同媒体和媒体管理部门,以及广东省和中宣部的做法,体现了中央开明派和保守派的不同政治思维。
 
该报认为,“中共高层推进改革决心是否同调,在保守和开明间,新领导班子有没有清楚选择,新年献词事件成了一次反射镜与试金石。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采取了温和手法化解冲突;与之相反,中央将事件定性为‘境外势力介入’,并强制全国媒体刊发《环球时报》评论,导致紧张氛围从南转移到北,做法与息事宁人的需要背道而驰,流露出传统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子。”
 
《联合早报》还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的观点,对保守派的做法进行严厉批评。认为中国社会条件已经改变,宣传部门的管理方式却跟不上时代,在某些领域还出现倒退,从而造成了积怨深植。郑永年表示相信,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执政者如不愿意改变,继续强硬则必然遭遇更大麻烦,最终达到激化的程度。
 
二:分歧产生之根本原因
 
对《联合早报》和多维社论指出的问题,老牛基本表示认同。
 
不过,根据老牛从高层内部得到的消息,结合老牛对事件过程的前后总结分析,有关方面在“南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立场差异,好像更是一场政治误会。冲突扩大,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政治路线冲突,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政治恶斗,倒更像是中央主管常委在敏感时刻语嫣不清的模糊性讲话和下属的不同理解领会所致。
 
在做出这一判断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党内两派围绕“南周事件”的不同争议——不管是立场开明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还是立场保守的《环球时报》、《北京日报》,不管是胡春华的处理措施,还是中宣部的三条指示,都是从1月6日之后开始显出明显差异。
 
那么,在南周新年献词被修改之后、1月6日之前的时间档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事情导致同属党的喉舌、且一贯政治意识敏锐的驻京媒体和中央高层之间产生如此巨大的立场差异?
 
敏锐的观察家应该注意到,在此期间的1月4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度被舆论指责为“祸首”的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也参加会议,分管中共党务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常委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云山在讲话时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树立政治意识,对于党的基本政治路线、重大原则问题、重要方针政策,要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刘云山1月4日的这个讲话和正在发生的《南方周末》事件有关,但在这个时间做这番讲话,想要让他正为如何摆明态度并处理此事发愁的下属官员们不做出分析解读是不可能的。
 
对刘云山下属的文宣系统官员和党媒喉舌而言,关键就在如何理解刘云山的讲话精神。而理解刘云山讲话精神的难处,又在于这个讲话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解读:
 
第一种解读是从前一句出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树立政治意识,对于党的基本政治路线、重大原则问题、重要方针政策,要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这是从认识论高度对事件定性。可以解读为替广东省委宣传部鼓劲打气,保守主义色彩明显。
 
第二种解读则是从后一句出发,“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等用语都是从方法论角度说事,展现了相当的开明精神,可以解读为对广东省委宣传部制造问题、回避问题并推动事件紧张化提出批评,在要求有关方面倾听民意,推动问题解决。
 
老牛认为,正是刘云山1月4日的这个讲话,或者是刘的下属官员和官媒喉舌对这个讲话的不同解读,造成了新闻管理部门后期在《南方周末》事件上的立场分歧和态度反复。
 
刘云山的讲话发表后,《人民日报》、共青团下属的中青网等从第二句的方法论层面出发进行解读分析,而《环球时报》、《北京日报》等则从第一句认识论的层面进行解读分析,发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从事件后期的处理看,胡春华显然倾向于从方法论层面改进管理,而中宣部则更倾向于从认识论层面进行深度整治。
 
第三: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老牛认为,透过此事,中共应吸取两个教训:一是最高层领导讲话要立场明确而清晰,不要因怕犯错误而两面下注,造成压力下移,客观上给下属造成误解空间,这会导致制定出台的政策矛盾冲突;二是具体部门官员要正确领会上级精神,要敢于就理解不清的问题向上级发问请示,不要因揣摩迎奉上意的政治陋习而无端提高行政成本,激化博弈双方矛盾。
 
当然,对中共这个执政党而言,更关键的是要树立现代执政意识,要相信自己的人民和媒体,要给媒体言论自由呼吸空间。就像多维社论说的那样,要学会宽容对待社会上的异见分子,不要轻易将问题定性为敌我矛盾,要以宽容和共勉的态度与社会互动。
 
最近两天,已经有日本媒体指出,对于有关部门在“南周事件”上的应对方式,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显露出严重担忧。1月9日晚,在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先露出不快神色。据透露,习近平在会议上质疑道:“一系列的措施,反而只能加剧混乱。难道不是越压越乱吗?”
 
另据透露,对于抵制发表《环球时报》社论的编辑和记者,有关部门本来已经在内部决定对他们进行人事调动或纪律处分。对于这一处理方式,习近平也深表担忧,并下达指示要求不要处分相关人员。
 
从习近平的这个举动,我们还是隐约看到了“习李新政”在媒体管理上的创新思维已经初露端倪,也看到了胡春华的光明政治前景。老牛认为,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习近平在事件后期才放权胡春华去主导处理善后事宜。
 
“南周事件”是一个契机,在不同的思维下审视,会让人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点就好像当年的“六四”初期。对于中共而言,如果在“六四”初期定性处理得当,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流血事件发生。相信习近平会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他的部下也必须要学会从“南周事件”中吸取教训,要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2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7:09 , Processed in 0.02799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