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第10讲】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用和发展

2011-12-27 21:34| 发布者: 五百二| 查看: 2634| 评论: 1|原作者: 马克思主义100讲

摘要: 内容提要一、 毛泽东是怎样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著的。二、 毛泽东是怎样批注其他哲学家的著作的。三、 毛泽东在实际斗争中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五、高举毛泽东主义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红色中国网马克思主义100讲编写组
(以下文章为林伯野同志作,特收入马克思主义100讲供同志们学习讨论)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真学习、广泛运用和重大发展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而作
  
作者:林伯野
  
 
内容提要

  一、 毛泽东是怎样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著的。

  二、 毛泽东是怎样批注其他哲学家的著作的。

  三、 毛泽东在实际斗争中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 他运用哲学提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道路。
  2、 他运用哲学提出了统一战线的辩证法。
  3、 他运用哲学提出了党的建设的辩证法。
  4、 他运用哲学提出了军事辩证法。
  5、 他运用哲学提出了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辩证法。
  6、 他运用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

  四、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他对唯物论的重大发展。
  2、 他对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3、 他对认识论的重大发展。
  4、 他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大发展。

  五、高举毛泽东主义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的最好的行动之一,就是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成绩,并在许多重大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真学习

  毛泽东的正确的世界观不是生来就有的。他在政治思想上,曾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在哲学上,经历了从唯心论到二元论,再到辩证唯物论的过程。

  在1918年以前,少年毛泽东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曾说:“我即宇宙”,把精神之我夸大为全宇宙。他还曾宣传英雄史观。他在1915年9月6日《致肖子升信》中说:“巨夫!伟人为一朝代之代表,将其前后当身之迹,一一求之至彻,于是而观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属品矣。”把一代人看成是某个伟人的附属品,这是典型的英雄史观。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他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他当时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心力》,老师打了100分。可见他把心的力说得多么宏大了。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在这个时期,我的头脑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有趣的混合物。”(《早年毛泽东》第18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18年和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经过认真学习,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青年毛泽东 抱有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大志,所以他在1920年第二次到北京后,陆续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等书,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段专政学说,确立了对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的信仰,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如斯诺所说:1920年夏,“毛泽东同志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行动上己经是决不动摇的马克思主义者了。”(《早年毛泽东》第87页。)在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致蔡和森的信中,他明确宣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毛泽东收集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著作。据当时陪他去找书的曾志回忆说:

  “我同他一同去龙溪中学翻书,在图书馆里他一边翻一边说这个好,那个好,找了好多书。是用汽车运到中央苏区的。他很可能就是在这里找到《资本论》、《两种策略》、《“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论》等书和经济之类书的。”(张万禄著:《毛泽东的道路》(1921--1935)第566页)

  这些书运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不但自己读,有几本还推荐给其他领导人看。彭德怀回忆道:1933年秋天“接到毛主席寄给我的一本《两种策略》,上面用铅笔写着(大意)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这以后不久,他又寄来一本《“左”派幼稚病》”,(这两本书都是打漳州中学时得到的)他又在书上面写着: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

  红军胜利到达延安以后,党中央有了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于是毛泽东又在百忙中挤出时间,精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大童著作。毛泽东在忙碌的革命工作巾,仍然抓紧学习哲学。斯诺在《毛泽东印象记》一文中说:

  “毛泽东是一个热心的哲学研究者。有一次我正在夜里访问他,谈中国共产党党史,忽然有人带来了几本哲学方面的书籍。这时,毛泽东就要求我延期再谈。他就用了三、四夜的功夫精读了这些书。在这样的读书时间内,他似乎是不顾一切的样子。他并不只读马克思派哲学家的书,,而且读些古希腊哲学家的东西,至于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的著作,当然也是读的,并且遍读其他哲学家的著作。”(同上书,第331页) 

  他读过《反杜林论》、《费尔巴哈与德闰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哲学笔记》。毛泽东还重点学习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二、三卷。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藏书看,他重点读了第一卷。1937年,毛泽东号召中闰共产党人要认真学习资本论所运用的辩证法,“才能正确分析中闰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未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笫308页)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又号召读《资本论》。他说;“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么,那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读下去就是了。”(《毛泽东选集》第3卷笫791页)建国以后,毛泽东又多次学习《资本论》。晚年还读过大字本的《资本论》(共九册。)除《资本论》外,他又认真学习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列宁的《唯物论和经验枇判论》。1964年2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干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报告枇语指出:“此件看过,很好,可以立即发下去。三十本书,大字,线装,分册,……我急于想看这种大字书。”《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25页)。

  毛泽东不仅认真反复学习马、恩、列、斯的原著,对中外一些哲学家的著作也认真研究,并且作了详细的批注。如:

  1、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于1936年11月---1937年4月)

  2、米丁等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批注于1937年7月以前)

  3、艾思奇著《哲学与生活》(摘录于1937年9月)

  4、李达著《社会学大纲》(批注于1938年1----3月)

  5、博古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批注于1938年12月以后)

  6、艾思奇编《哲学选集》(批注于1939年5月以后)

  7、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4版。(批注于1941年3月以后)

  8、艾思奇著《思想方法论》

  9、河上肇著李达等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

  10、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3册。

  11、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一本《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如实地反映了毛泽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人事迹。

  从这些史料中既可以看出毛泽东读书的认真态度,又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他是既看又划,又批又注;既用眼,又用脑,又动手。在他读过的书上,划有竖线、横线、斜线、浪线、三角、方框、圈、点、问号、x、等。横线有划一道的、有划二道的、三道的。可见其用心之细。

  综观毛泽东的批注,我认为有以下六个特点:

  1、抓住该部分的本质、要害。

  如:第6页批语:“辩证法的本质即对立统一规律”。

  第50页:“世无无量之物。”

  第314页:“理论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组成部分。”

  第322页:“最初的唯心论发生于原始人的无知,后世的唯心论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

  第354页:“那时(按:指在人类最初的发展阶段上)人类还只是自然物。后来,生产发达,才加上社会性。”

   

  2、联系实际 。 如:第9页:在原书批判不从现实出发的旁边,写道:“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李立三主义和后来的军事冒险主义与军事保守主义都犯过此错误,不但不是辩证法,而且不是唯物论。”

  又如,第52页:在原著讲不同的质有不同的量旁边,写道:“红白军质不同,量也不同-----行军速度、任苦程度、作战力量。国共两觉,质不同,量亦不同。路遥知马力,马力是质,路遥是量。”

  又如,第53页和第54页,在原书“新的质给予了发展之新的量”旁边,批道:“睡得死,能力增加,精神疲劳,则产量减少。”“分配土地这个政策的质,规定了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大量地扩大红军,发展农业经济与合作社。”“和平和民主政策的结果,使得抗日力量大为增加。”“如果中国实行民主制度,全国各方面的发展将不可限量,故必须量与质之联结。”

  3、表示赞成、反对或有疑问。如:批上“好”、“对”、“一针见血之言”、“这样说是不对的”、“未免重复”、“还没有弄清楚”等。有许多地方打了问号。我数了一下,全书正文共506页,问号就打了155个。

  4、加以补充或纠正。  如:在第361页,在原文“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不可分的构成部分”旁边批道:“不但是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基础。”更明确了辩证法唯物论的重要性。

  在原文“在中国研究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是要站在民族的基础上的”旁边,毛泽东作了重要的补充:“是要站在民族的和劳动人民的基础上的。民族的与劳动阶级的利益之一致。”强调要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

  在第364页原文:“中庸思想常常就被人曲解为折衷主义,或妥协调和主义。”下面,毛泽东划了两道横线,又在旁边批道:

  “中庸思想本来就有折衷主义的成分,它是反对剥削又反对过分剥削的折衷主义,是孔子主义即儒家思想的基础。不是‘被人曲解。’,他本来是这样的。”这就纠正了原文的错误,使人们读了之后,对中庸之道有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在第371页原文“日本侵略中国就不能不产生唤醒中国的作用。”旁批道:“坟墓都是自已挖的。”这就更深刻、更生动了。

  在第373页原文“没有一定的斗争不能有一定的统一,所谓‘不打不成相识。’没有一定的统一性也不会有斗争。”下面,毛泽东划了两条横线,还在旁边批道:

  “一定条件下的斗争与一定条件下的统一,原文忽咯了这种一定条件,说了结果忘了原因。”强调了具体条件是斗争和统一的原因。

  在第376---377页原文“基本的方面不一定是发展的主导方面”的下面划了一条横线,又批道:

  “基本、主导,主要意思是一样的,将他们区别起来是不对的。”

  又如,在第400页,原文提到“他们不把认识论辩证法相联结,而独立的去研究”,毛泽东批道:“不是将二者联结,而是并非两个东西,只是一个东西。”明确点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在第451页,原文说:“人类的改变世界,是不断地在进步,决不停止在现状上。动物的改变却不是送样的。蚂蚁、蜜蜂始终只依赖着它们生来的能力去生活。”毛泽东在旁边写上了自已不同的看法:“并不是没有微弱的变化,永远停滞的东西是没有的,我想。”这样就坚持了辩证法的发展观。

  5、勘误:把书中印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如第249页的“辩证唯物”少印一个“论”字,毛泽东把它加进去。第308页“成为”错印为“或为”。毛泽东把或字划去,改为成字。第420页,把“但是”印成“我是”。毛泽东把我字划去,把但字写上。第417页,书中把季诺维夫的名字印成季维诺夫,毛泽东把它勾了过来。大家看,毛泽东读书是何等细心!

  6、修改原文:有的地方毛泽东认为原文写得不合适,就把自己认为更好的文字写进去。如第257----258页,原文“偶然性是与必然性相对立的范畴,它并不是与因果性相对立的范畴。但偶然性的本身也是有原因的。”毛泽东在但字旁边,写上“因为”二字。很显然,就把这两对范畴的关系表述得更科学了。

  7、在批注中大大发展了原文的思想。最显著的事例就是毛泽东在1965年他72岁时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时,在第一节旁写了很长一段,不仅发展了著者的论点,而且是对对统一规律和整个唯物辩证法的更深刻的、更新颖的表述。其内容详见本文第三部分。

    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实践,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运用和重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运用

  毛泽东是学以致用的典范。他在革命斗争中一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问题。并在运用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941到1942年,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摸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系统地阐明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路线,论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

  这里,从以下 六个方面,介绍毛泽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际工作的:

  第一、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道路

  毛泽东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运用于政治领域,写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阐明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阐明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其名著《战争和战略问题》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他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是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部是对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笫541页)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说来,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在资本主义各国,在没有法西斯和没有战争的时期,那里的条件是国家内部没有了封建制度,有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压迫,有的是本民族压迫别的民族。基于这些特点,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在于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教育工人,生息力量准备最后地推翻资本主义。……在战争问题上,那里的共产党是反对自已国家的帝国主义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了,党的政策是使本国反动政府败北。自已所要的战争只是准备中的国内战争。……到了起义和战争的时候,又是先占领城市,然后进攻乡村,而不是与此相反。

  中国则不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2卷笫541—542页)

  毛泽东说:“所有这些,表示了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毛泽东选集》第2卷笫543页)

  第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统一战线,阐明了统一战线的辩证法。

  1935年底,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认为中日矛盾己成为主要矛盾,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统一战线的辩证法。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总结的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略》、《〈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中对统一战线提出了三条重大原则:

  1、要善于抓住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确定主要打击对象。

  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同时反对其它帝国主义。

  2、要具体分析统一战线中各派的特点,区别对待。

  如: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有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不斗则己,斗则必胜。有节:适可而止。这些都体现了辩证法关于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而斗争形式是有条件的原理。

  3、在统一战线中要既联合,又斗争。既反对一切联合,否认斗争,也反对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辉运用。

   

  第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党的建设,提出了党的建设的辩证法。

  首先,他分析了党内矛盾产生的根源。他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81页)“这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同上)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都会反映到党内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开展正确的党内斗争。

    毛泽东提出了解决党内矛盾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359页》)毛泽东主张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坚持两点论,要允许人犯错误,要帮助人改正错误。要给出路,要防止从非对抗性矛盾发展为对抗性矛盾。毛泽东还创造了用整风运动的方法对全党进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水平,加强了党的团结,提高了党的战斗力。

  “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后来也成功地运用于人民大众之间,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则。

   

   

  第四、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武装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建立了军事辩证法。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巾,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运用于军事斗争领域。在抗日战争时期,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战争和战略问题》。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考察战争,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论述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的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辩证法。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新的情况,又写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十大军事原则》等名著中,提出了战略进政的原则,制定了战略决战的蓝图。在上述著作中,揭示了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即军事辩证法。军事辩证法这一名词,在人类思想史上,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思想十分丰富。详细介绍可写一本相当厚的书。(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新探》一书)这里只能择其要点略作说明:

  1、战争与政治。  毛泽东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毛泽东选集》第2卷笫447页)毛泽东认为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存自已,消灭敌人。它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毛泽东说:我们打了二十二年,曾经吃过大败仗,三十万军队剩下了二万多。后来转变了,这主要是个政策问题,与其说打的是军事战,不如说打的是政治战。因而,注意政策问题很必要。这里,重要的是如何团结自已,争取多数,瓦解敌人的向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第298页)

  2、战争中的人和物 。 战争中的人和物缺一不可,但二者的作用不同,人是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人有自觉的能动性,而物是被动的,受人支配的。所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必定胜利。

  3、人民军队建设的辩证法 。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所以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

  (1)他深刻地阐明了我军的宗旨和三大任务。他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部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40页)我军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还要生产和做群众工作。

  (2)他阐明了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关糸。政治是灵魂,是统帅,是一切军事工作的生命线。做好了政治工作,才可能做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瓦解敌军和提高我军战斗力。既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又要反对空头政治。

  (3)他阐明了军队内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我军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它必须有严格的纪律。毛泽东为我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这体现了我军宗旨,密切了军民关系,执行了俘虏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我军既有高度集中,也有充分的民主。在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人的倡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了三大民主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政治民主体现在官兵平等,一起开班务会、连务会或军人大会讨论和解决各种问题;经济民主体现在经济公开,由士兵中选出经济委员组成经济委员会,以检查和制止贪污和浪费;军事民主就是充分发扬官兵智慧,来练好兵、打好仗,总结好经验。

  (4)他阐明了我军既要革命化,又要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关系,为我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4、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辩证法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漫长过程中,总结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打败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他所揭示的是如何使用战争力量的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毛泽东说:“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088页)战略上要敢于斗争,以一当十;战术上要善于斗争,以十当一。这就充分体现了战略和战术相反相成的辩证法。

  (2)保存自已,消灭敌人。  毛泽东说:“保存自已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0页)这对矛盾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保存自已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已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有的时候,为了保存自已,可以不打就走。有的时候,应该牺牲局部,保全主力。

  (3)进攻与防御 。 进攻与防御是实现战争目的的基本手段。无论是战略、战役和战术,都不外这两种基本形式。进攻和防御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没有进攻,就不必防御;没有防御,就不必进攻。战略上的防御,可以在战役战斗上进攻。在总的进攻中也不排斥在某些条件下进行防御。攻与防可以互相配合,互相转化。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攻与防的辩证关系,而且根据中国革命战争中长期敌强我弱的特点,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把防御与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他领导我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进攻,解放了全中国。

  (4)持久战与速决战 。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战略持久中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斗上的速决战辩证地结合起来,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一大贡献。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必须实行战略持久战。但是,只有在战役战斗上坚持速决战,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 毛泽东说:“速决战不是心里想要如此做就做得成功的,还须加上许多具体的条件。主要的条件是准备充足,不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迂回战术,良好阵地,打运动中之敌,或打驻止而阵地尚不巩固之敌。不解决这些条件,而求战役战斗的速决,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18页)

  在特殊条件下,也可以在战役战斗上实行持久战,例如解放战争中攻打太原就是这样。这是因为敌人己成瓮中之物,久围可大大减少我方损失。

  (5)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 。   内线与外线和攻防两种作战形式有密切关系。毛泽东深刻阐明了内线和外线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他说:“处于战略上内线作战的军队,特别是处于被围剿环境的红军,蒙受着许多的不利。但我们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在战役或战斗上,把它改变过来。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变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各别的小围剿。………这即是所谓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07—208页)这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辩证法运用得出神入化了。

  (6)正规战与游击战 。   进攻战和防御战又有三种具体的作战形式,这就是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都是正规战。游击战和正规战都是中国革命战争所需要的。朱德说:“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三种的配合,是战胜敌人所必须采取的战法。”(《朱德选集》第37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游击战非常重要。刘伯承说:“要游要击,并使‘游’与‘击’相配合。”‘游’用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用以扬自已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应使‘游’与‘击’巧为配合。”(《刘伯承军事文集》第121页)

  把游击战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一个伟大创造。他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对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作了完整系统的说明。他说:“游击战的战略作用就有两方面: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已也变为正规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66页)他和朱德一起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主张。1930年11月,毛泽东亲自写了一幅对联,挂在红一军召开的反围剿誓师大会主席台的两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见1982年3月12日《解放军报》)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许多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所采用,发挥了很大作用。西德的《军事与经济》杂志上,有文章说:“毛泽东的游击战略,己有效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7)歼灭战与消耗战 。   从消灭敌人的程度来看,作战形式还可以分为歼灭战与消耗战两种。毛泽东对这二者的关系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打歼灭战的方针,这是促进敌我军力对屯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指导思想。

  毛泽东认为,歼灭战与消耗战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般来说,歼灭战是主要的,消耗战是次要的。但两者又是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在敌强我弱时,我军在战略上要打消耗战,但在战役战斗上,却要打歼灭战。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是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的主要手段。歼灭战可较大地消灭敌人的力量,可大量利用敌之人力物力补充自已,可严历打击敌人的士气。可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有时候在战役和战斗上也可以打消耗战。毛泽东说:“战役的消耗战是辅助的,但也是持久战所需要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69页)”

  到总体上我强敌弱时,我军在战略上要打歼灭战,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不完全排斥消耗敌人。

  (8)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 。   要达到保存自已消灭敌人的目的,必须灵活地使用兵力,时而集中,时而分散。毛泽东深刻阐明了集中使用兵力与分散使用兵力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认为集中兵力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他说:“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五倍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的战役战斗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143页)

  毛泽东还把集中兵力与各个歼灭敌人联系起来,他说:“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已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08页)

  分散使用兵力,有时也是必要的。例如:我军在执行工作队任务时,就要分兵以发动群众。搞生产时也要分兵。就是打仗,在敌驻我扰时也是要分兵去干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兵力的集中与分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正规战的集中兵力与游击战的分散兵力相结合;把正面战场上的集中兵力与敌后战场上的分散兵力相结合;把主力军的集中使用与游击队、民兵的分散使用相结合;把兵力在主要方向上的集中与在次要方向上的分散相结合。这就是在使用兵力问题上的辩证法。

  (9)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    军队只有掌握有主动权,才能达到保存自已消灭敌人的目的。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主动与被动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在战争中争取主动的学说。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是军队获得行动自由,争取胜利的根本条件。毛泽东说:“主动性,说的是军队的行动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79页)

  历来的军事家都强调主动性。毛泽东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更全面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对主动权主客观条件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已的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5页)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是,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也影响到优势劣势、主动被动的变化。毛泽东说:“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9页)优秀的指战员善于认识和利用客观观律,从必然中获得自由,把握主动。红军在长征中的四渡赤水就是毛泽东从被动中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生动体现。

  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曾有过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中国的《孙子兵法》为代表);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德国的克劳塞维茨为代表);现代无产阶级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为代表)。博大精深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军事著作己成为各国军事家必读的书。有的国家规定军官晋升必须写出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论文。美国把毛泽东军事著作列为编写军事条令人员的必读书。我们中国的革命者更应认真地学习它们。

  第五、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其后又写了《关于健全党委制》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文献。毛泽东倡导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的方法有: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矛盾分析等。具体的方法有:“解剖麻雀”、“弹钢琴”、“朐中有数”、“留有余地”、“多谋善断”、“两条腿走路”、“波浪式前进、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革命工作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的贡献。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是认识论中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的体现。人们总是先认识个别事物,进而抽象出事物的一般,然后再在一般规律的指导下,深入认识个别,以丰富对一般的认识。这在领导方法上表现为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般号召可动员广大群众,个别指导可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面。

  关于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4页》

  第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

  到1955年底前,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繁重的建设任务摆在我党面前。毛泽东在作了调查研究之后,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这十大关系是: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还有没有矛盾?当时有的人断言社会主义社会己没有矛盾,没有对立,只有差别和统一;认为发展己不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而是差别的统一和融合。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是和谐的辩证法。毛泽东反对这种看法。1957年2月,他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精当地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具体阐明了必须正确区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创立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新问题,捍卫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毛泽东不但自已以身作则学哲学,用哲学,而且号召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学哲学,用哲学。他说:

  “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处在领导工作岗位的同志和许多从事一般工作的同志,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革命的认识论,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还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他们常常自竟地或者不自觉地以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以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既然这样,那他们的调查研究工作就不可能做好。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第305页)

  这个号召是多么重要呵!可惜多年来许多地方不但没有落实,反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边沿化了,使实用主义的“白猫黑猫论”泛滥成灾了。

   

  第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1937年7、8月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论文,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清算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哲学总结。它们深刻地阐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和以矛盾为核心的辩证法,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不仅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在本文第二部分介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运用时,己经涉及和包含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若干问题。因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党的建设、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分析和解决这许多领城的实践中,都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以下文字中,我们将介绍在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认识论诸原理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伟人曾经讲到什么程度,毛泽东又怎样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它们。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xubaokui 2011-12-25 14:51
好文章,有理。有据。有力。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13:00 , Processed in 0.01675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