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远航一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两党论战与国际共运的分裂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23-7-11 16:07:21 |只看该作者
君行早 发表于 2023-7-11 15:54
就地缘来讲,如果资产阶级政府镇压西欧各国的工人运动,那么苏联完全可以下场来“帮助无产阶级兄弟”,更 ...

这些工人阶级政党能有革命的意愿吗?有的甚至会放弃革命路线。统治阶级往往会分化收买他们,进而瓦解个革命力量,更何况秘密报告在西方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我认为西方的革命政党未必会支持莫斯科,如果苏联打算介入的话,西方共产党即使坚持革命路线也不一定支持莫斯科介入,而且大多数西方共产党应该早就打算和苏联保持距离了,苏联能不能指挥西方共产党都是个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23-7-11 15:54:43 |只看该作者
HAD 发表于 2023-7-11 14:10
如果资产阶级采取暴力措施,苏联将反制顺便帮助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这一想法在我看来不太可能,首先苏联自身 ...

就地缘来讲,如果资产阶级政府镇压西欧各国的工人运动,那么苏联完全可以下场来“帮助无产阶级兄弟”,更何况是资产阶级政府率先使用武力镇压!
我说的意思是,如果西欧等国的工人阶级政党能够占据主流地位,在事实上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资产阶级政府想要依靠暴力措施镇压他们,这个时候苏联出兵是合适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23-7-11 15:31:47 |只看该作者
我之前就看过几篇中苏论战文章,总体感觉是中方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并且没有提前通知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党非常不满。但是只看秘密报告本身的话,赫鲁晓夫并没有全面否定斯大林,他承认了斯大林的贡献,只是秘密报告作为改革宣言,并没有多花笔墨去写这些与本讲话目的无关的东西。当然中方也可以说赫鲁晓夫只是嘴上说说承认功绩,实际上就是全面否定。不过这个论述需要中方提出证据来支持,我是从没看到过这方面的证据。
对于社会主义内部争论是否该公开,我觉得是应该的,不知道有什么不好摆在桌面上谈的。事情由中央做出决定,底下只管接受,这最后肯定会导致中央官僚化、成为特殊利益集团,不再为人民服务。不过中方虽然在莫斯科散发传单来使苏联百姓获知真相是很符合革命精神的,但如苏联所说,中方在自己国家也没少搞信息封锁、操纵民意这一套。我们读了论战文章觉得“苏方也有道理”,可当年有几个中国人这么觉得?怕是1%都没有,全都跟着主旋律骂苏联呢。这显然不是这几十年人脑或者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是当年的政治正确、再加上对下的信息封锁惹的祸。我们应该努力破除这两者对自己的影响。今天的特色也整天在干这些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23-7-11 14:21:27 |只看该作者
太阳依然燃烧 发表于 2023-7-10 17:04
刚看完两篇公开信,我说一下我的理解,中苏两国的矛盾不是根本性的矛盾,而是很大概率的出自站在不同视角看 ...

一直想问个问题,冷战时期东欧各国共产党有多大的自主权?一直以来在某些历史叙述里他们给人的印象都只是莫斯科的傀儡,东欧共产党的意见也是莫斯科的意见
在某些叙述里华约甚至就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23-7-11 14:10:57 |只看该作者
君行早 发表于 2023-7-10 12:43
关于第四个问题,如果是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中苏合作的话,我的想法是两条线并进
中国加紧和广大亚 ...

如果资产阶级采取暴力措施,苏联将反制顺便帮助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这一想法在我看来不太可能,首先苏联自身有没有这个能力将力量投射到西欧各国我保持怀疑,其次他如何帮助呢?策动兵变,暗杀高官,散发地下武器给工人让他们直接革命?还是苏联直接让军队跨过铁幕进军西欧?并且如果西欧出现激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美国会不会立刻出兵介入进行镇压?工人政权真的能在和美国的战斗中幸存下来吗?况且如果苏联正式下场站台导致局势升级的话美苏之间的核大战风险会不会进一步加剧,莫斯科如果真的害怕核大战的话或许根本不敢对铁幕另一边有过激举动
况且这些核心国家的工人真的能支持革命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1#
发表于 2023-7-11 13:35:41 |只看该作者
注视者 发表于 2023-7-11 13:09
《【解放战争历史纪实丛书】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有位网友发过pdf,有一段时间的帖子,我找不到了,网上应 ...

这本书其实还是可以的

根据这本书的内容,不带偏见的看下来,也不难得出当时苏联在东北对中共主要还是支持帮助的

要不是苏联先占东北,中共对东北就几乎没有机会。苏军解放东北后,一开始对中共派去的干部、军队又非常友好,导致中共中央过度乐观,提出独霸全东北的口号。事实上当时做不到。但即使在国民党军攻势的顶峰,中共也保住了东北半壁江山。各解放区中,东北最早进入反攻,最早进行战略决战,军工和粮食支援全国。

另外说一下,东北解放战争,不仅有苏联支援,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先建立政权的朝鲜在武器、粮食、交通方面的支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0#
发表于 2023-7-11 13:29:43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7-11 11:41
争夺领导权的问题肯定是有的。但不管毛主席这件事处理的好不好,我想一切还是出以公心,就是确实认为国际 ...

嗯,这段历史纠纷需要结合当时国内外的具体形势才能有更清晰的理解,中苏决裂是否也是导致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原因也可以研究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49#
发表于 2023-7-11 13:24:40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7-11 13:14
你讲的这些情况,半真半假

你说优秀将领被害,说的是原贺龙警卫员卢冬生遇害。这是属于苏军中个别败类的 ...

好的,感谢对这些过程的梳理,那是理解错误,我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23-7-11 13:15:12 |只看该作者
太阳依然燃烧 发表于 2023-7-11 12:44
东北还发生过有这样的事!这个内容在哪里可以看到呢?

假的。见我的回帖。

点评

太阳依然燃烧  好的  发表于 2023-7-11 13:35:3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23-7-11 13:14:55 |只看该作者
注视者 发表于 2023-7-11 12:14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着中共的面把成堆的装备弹药、重工业带走,治理野蛮,态度强硬,与中国共产党员产生严 ...

你讲的这些情况,半真半假

你说优秀将领被害,说的是原贺龙警卫员卢冬生遇害。这是属于苏军中个别败类的行为,与苏军无关。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FD3S8L0552OED5.html

至于苏联将一些重工业设备带走。这是有的。从苏联观点来说,中国东北属于日占区,日本企业设备都属于战利品。这种观点对不对可以再说。但在当时实际情况下,沈阳抚顺一带的设备,留下来,也必然是被国民党甚至美帝利用。

至于将东北民主联军在战争初期一度失利怪到苏军头上,则完全没有道理!

抗战胜利后,苏联在东北对中共的政策,确实前后有反复。但主要地还是支持的。解放战争时期唯一一个由中共始终控制的大城市就是哈尔滨。没有苏联支持,能做到吗?苏军撤离时,提前通知东北民主联军,使得东北民主联军能够先占长春。长春是当时整个东北的首府。后来四平战役失败,才不得不放弃长春。

至于武器弹药,整个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最不缺的就是武器弹药。现在的国粉污蔑说苏联给了共军大量武器,当然是假的,但是苏军对东北民主联军接受、缴获遍布东北各地的日军武器是默许的。另外,苏联还允许中共通过当时苏军控制的大连进行贸易,甚至有时躲避国民党军追击。这在当时是很大的帮助。

东北初期的困难原因很多。当时国共两党在东北都没有基础。东北民主联军初建时大量收编伪军伪警察,没有战斗力,而且国民党一来就叛变。初建时收编的军队把很多好武器都占了,导致后来从关内去的部队反而一度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

中共在东北几乎没有党组织,一开始没有任何根据地。部队打仗不仅要弹药,首先要吃要穿。没有根据地就没有政权,没有政权,就没有人收粮收棉花,就没吃没穿。所以一开始中共军队根本站不住脚。

而国民党方面在战争初期调到东北的新一军、新六军、十三军、五十二军都属于所谓的印缅远征军,在当时整个中国乃至亚洲都可以算作最精锐的部队,又可以通过铁路、空运从关内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此外,战争初期,由于中共还想与国民党和谈,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不考虑地盘,所以决定守一些大城市,突出的例子就是决心守四平。那当然打不过了。

我们现在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当前的复辟时代,资产阶级必然通过各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包括地摊文学、网络垃圾)来伪造历史。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故意夸大苏军占领东北期间的一些问题,给我们造成只有所谓国家利益才是一切、国际主义宣传都是假的这种错误印象。作为初步有觉悟的马列主义青年,对于这种现象要自觉保持警惕。

另外,建议你有机会看几本较为正规的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书,有助于了解真相。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11:45 , Processed in 0.020384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