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雾霾问题是不是阶级问题?——破土作者群讨论的整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05:19: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雾霾问题是不是阶级问题?——破土作者群讨论的整理[color= ] 林蔓莉
来源:破土首发  2015-12-04 13:58   点击:1005次 

【破土编者按】“自强不吸,厚德载雾”,这几天来帝都,从早到晚,伸手不见五指,雾霾锁城。有人说,终于来了个公平的事情,因为无论贫富,共在雾霾之中,不可躲避。但是雾霾本身又是不平等发展的产物,甚至许多底层因为防霾关闭工厂失去了工作。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事件?破土作者群里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清华大学的叶攀博士、资深IT男熊节、中央戏剧学院的赵志勇老师、工友之家的吕途老师、国际主义“红二代”阳和平老师参与了讨论。本文是对讨论的整理。

(图片说明:儿童手绘爱护地球    图片来源:网络)

连日来,中国华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京、津、冀、晋、鲁、豫普遍遭受到严重空气污染。其中,首都北京连续5天挂出橙色污染预警,市区空气PM2.5达1,00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超过安全值10倍,空气有明显呛鼻味,高楼地标成隐士,教育部门下令学校停止户外活动……经过几天的折腾,霾灾区的民众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股冷空气暂时吹散了此次雾霾,但“雾霾治理”这个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越来越熟悉的话题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相比较大气污染,中国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更为严重。对于家住产煤区的民众来说,那里的烟尘和酸雨比之这次的雾霾可要厉害得多,只是城市人没见过而已。那为什么独独雾霾就这么为人津津所道?




阶级利益引发雾霾热议

有学者认为,重点就在于“城市人没见过”这一点上。作为众多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雾霾之所以会被大家如此重视,作为优先级被选中、被讨论,完全是因为雾霾触犯到了生活在城市中、掌握舆论话语主权的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雾霾的危害并不仅面向中产阶级,但它却是身在城市空间中的中产阶级最看得见且关切的污染。而对于身处农村空间中的底层穷苦百姓而言,土壤和水是直接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相比于蓝天,干净的土壤和水更有用处。

但是,底层人民的诉求只有搭着中产阶级的便车才得以提出。同时,这批学者认为,关于雾霾治理话题的提出也并不一定会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品质,甚至会加剧他们的负担。到目前为止,对于雾霾问题的讨论,也一直是围绕着中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的,比如雾霾导致飞机停飞、路面交通大瘫痪等。

治理雾霾是否拖累底层

这类学者认为,关于雾霾的舆论压力大了,政府为了治理污染大多采取的措施是大城市周边重工业停产、搬迁,这对于那些在水泥厂、煤矿厂讨生活的底层老百姓来说,真看不到这个议题从提出到最后可能解决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像北京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势必以牺牲河北和山西的煤矿厂、水泥厂、钢铁厂工人的饭碗为代价。同时导致北京对当地农民工需求量也大大降低。某种层面上说,污染并没有消失,只是移到了离中产阶级所在的大城市远些的地方,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原污染区的工人失掉饭碗。像柴静拍的《穹顶之上》,在采访河北某地钢铁厂时,从拍摄手法到采访技巧都非常专业地引起观众对钢铁企业和当地领导的反感,片子引发热议之后,当地地真的关了钢铁厂,导致数万人失业。另外,山东临沂也因整治环境,单去年就有8万钢铁工人失业。或许在这一系列整顿中,大城市的空气变好了,但对于底层人民来说,他们只是换个地方吸毒气而已,因为这里的钢铁厂没了,为了糊口,他们还得到其他的钢铁厂继续打工。另外,跟尘肺病、工伤、没钱上学、老来无家可归等等相比,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吸点雾霾并不是最可怕的。

区域发展不平衡阻治污

环境治污的理想办法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这并不容易。像河北有些县城穷的叮当响,老百姓就靠回收金属管线为生。当地政府不是不想发展旅游金融服务业等,谁不想不破坏环境的同时赚快钱,问题是在国际国内的资本产业链条里轮不到他们干这些。这些学者认为,中国是第三世界人口大国,不可能只有北上广维持优势地位而没有贫困落后地区从事那些脏乱差污染行业。只要北上广和中西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还在,某些地区的高速发展以其它地区的牺牲为代价,环境污染问题就根本无解。因为总有落后地区要通过杀鸡取卵的方式谋求可怜的发展。

发展与治污并非对立

对于上述观点,另有一批学者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环境问题不分阶级,劳动者也需要健康权。当温室效应达到峰值后是不可逆转的,那个时候就是全人类的同归于尽。在环境问题上,底层人民受害肯定比中产阶级更加深刻。不应该把环保与底层百姓的生计问题对立起来,也别把治理雾霾和产业结构调整污名化,这只是在给反对关闭高污染企业找理由。治理势在必行,关键是以什么方式。前国务院总理李鹏曾说过:“环境保护,一要吃饭,二要生存。不能砸人民饭碗。统筹兼顾,循序渐进”。

许多地方政府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导致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像河北主要依赖水泥钢铁,山西主要依赖煤矿,云南主要依赖烟草等等。这些地区往往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无视社会真正需求,一味地建厂造污,其实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水泥厂、钢铁厂吗?就像中国住房紧张,难道真的是建的房子不够多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产能过剩,而这些产能又没有合理地用在该用的地方。最后问题产生了,矛盾激化了,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如果为了见效快,又简单粗暴地采取停业停厂,那就等于把治污成本转嫁到工人阶级身上。中国应只为人的需求而生产,只为中国人的需求而生产,再直白一点,就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编者认同雾霾是个社会问题,不是个体问题。它的产生和其它环境污染一样,是由中国现时粗暴的发展方式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想要除霾就必须改变目前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种改变想要通过各个阶级自发来完成时不可能的,这里面,政府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平衡各方利益、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政策才能解决问题。APEC蓝和阅兵蓝告诉我们雾霾可以消散,天空可以重新变蓝,只是我们要懂得放慢发展,不应再像过去30多年那般搞断子绝孙式的发展。生存方式要改变,生产关系要改变。边生存边治污才是王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9 19:03 , Processed in 0.015656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