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一则新闻看国务院粮食工作的失误 ——每年产粮“35%被浪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22:58: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size=14.166666030883789px]从一则新闻看国务院粮食工作的失误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每年产粮“35%被浪费”,其中餐桌上达约2000亿元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李甲才

[size=14.166666030883789px]2014年11月15日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听看中央电视台13频道的新闻节目,1023日前后,播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表示,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是700亿斤。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消费环节据有关专家估算,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触目惊心。但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无此方面内容的改进安排部署。经常见诸报端的到世界各地去投资,也要拿出点资金投入到粮食的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改进设施,逐步把过高比例的浪费压下来。

[size=14.166666030883789px]过去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写照,是说在贫富差距极度悬殊下不同阶层人的生存状况。几年前网文报道的重庆一女工饿死在家中,等人们发现时已是一堆白骨,一直挥之不去,吃饭问题比出口产品换成外汇重要不知千万倍。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光盘”行动鼓动了一阵后,虎头蛇尾不见下文。党中央、国务院宜按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原则,提倡科学的膳食习惯,持续不懈地加大制止餐饮业浪费的力度。对于浪费现象集中发生的饭馆,学校和机关食堂、中小学生的营养食品配发,制颁与之相适应的检查制度。与其花精力一再出台文件要求私资外资进入国企,不如在这方面平分力度的秋色。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粮食不可能颗粒无损地到达最终消费环节,但浪费比例这么高还是非常震惊。中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本来就是一个“民以食为天”的重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国务院工作的失误。解决好2000亿元浪费这件事等于增加了一亿亩土地,为何不紧紧抓好呢?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粮食价格和非粮食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应逐步调节到合理的“角度”,保证农民种粮有合理的收入,从而调动积极性。价格高了也会使人们能自觉地纠正加工、运输、储存、消费环节因不珍惜产生的浪费。价格过低、利益极差,超过限度的投入,谁会干赔本的买卖呢?再则农民也没有资金去赔本投资。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农业直补开始后再无提高完善的措施,“土地流转”开始后,多少土地已经转变了用途,而是照拿本不应拿的直补资金。理应及时查实调整,增发到种粮农民的手中。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粮食来源有特殊性,不能如穿衣需求可以靠工业生产的方法直接解决,必须依靠土地生长的天然法则,才能供给保证健康的绿色食品。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使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有差别不很大的利益收入,保证吃饭问题依靠自己解决的长效机制,避免受制于国外。良田快速减少,农田基本建设多年不大过问,埋下了无粮不稳的隐患。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推广转基因食物品种不能急功近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把防止转基因食材的进入作为一个承诺办好大会的条件,在国内仓促推广,似缺平等科学的态度。

[size=14.166666030883789px]20141026日,李昌平在《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路线方针政策选择》中坦言:“国家农业和统计部门都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十连增’,总产超过了120012000)亿斤(可能是把12000亿斤误搞成1200亿斤,201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报道“粮食总产量迈上11000亿斤”),人均占有主粮900斤了,创造了历史新高。可与此同时,粮食及相关产品的净进口却以两位数增长,到2013年达到了140亿斤,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国家设定的主要农产品自给率为95%,而实际自给率已经降至90%以下了”。还是得通盘谋划,把矛盾解决在萌发阶段。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李文质疑并列举:“我国粮食真的实现了‘十连增’吗?人均粮食产量900斤了而粮食及相关产品净进口会以两位数速度连续增长吗?印度人均粮食不到400斤,粮食增产比我国慢,人口增长却大大快于我国,可印度的粮食进口量不及我国的十分之一,进口增长速度也远不及我们”。“事实会不会恰恰相反,我国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正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时期呢?”深感于此,2012112日写了《粮食八连增,存粮在哪里》一文。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文中又讲:“现在是老人农业(生产粮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90年来,我国的粮食收储价格只涨了6倍,其他(它)都涨了N6倍。当然只有劳动力没有市场价格的留守老人搞粮食生产了。”“因为担心没有人搞粮食生产,所以政府推动土地流转,财政拿钱补贴给所谓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大户高价从老农民手上流转土地—搞所谓的集约化经营”。“笔者走遍全国,看过无数的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数百亩、数千亩的土地或数十个、数百个连片的温室大棚长草不涨(长)庄稼的景象比比皆是。笔者每年到过数以百计的村庄,连年粮食减产而上报的都是连年增产”。

(接下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6 23:00:08 |只看该作者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昌平可能是有话不好直说,只能这样表示:“我不明白,谁都不相信农业龙头企业或大户获得土地后宁可撂荒不会生产粮食,为何各级政府却以粮食安全为由推动农地高价向农业龙头企业或大户集中呢?在错误政策推动下,中央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投入越多,地方政府做这样不可理喻的事情就愈发疯狂。最终的结果是:粮食连年增产是假的,粮食净进口连连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生产是这样,浪费是那样,证明了国务院的管理是有问题的,农业私有化改革的后果是严重的。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农业几千年均是土地私有化,小块分散种植,一直未能解决衣食无忧的历史性矛盾,才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后被“一刀切”完,而今“三农”积弊已成难解之题。与其花钱进口粮食,贩卖国外的转基因种子,何如加大投资,自我彻底解决农业的危机呢?这无疑比办自贸区、千方百计招引内外私资进入未占领的国企领域紧迫、重要的多!

[size=14.166666030883789px]粮食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在国际形势有变时,不失时机的决定引进的化纤项目陆续建成,发挥作用,全国人民穿衣问题由非农业种植的方式供给,腾出了多亿亩种棉花的可耕地改种粮食,解决了粮食和副食品的敞开供应。“分田单干、包产到户”适逢其时,被误认为解决了粮食问题。只有从这个误区中解脱出来,才能有利于消除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全国到底有多少亿亩棉田地改种了粮食,相信国务院知道的非常清楚,即使不清楚,现在也可以查清。

[size=14.166666030883789px]根据陕西关中某县的统计资料,就能证明这个结论。这是个典型的农业县,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称,一个县当年上交给国家的公购粮比陕南陕北的一个地(专)区还要多。1965年全县总播种面积46.1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1.06万亩,占总面积的67.32%;棉田播种面积为13.93万亩,占30.2%。以后逐年下降,到1978年,总播种面积47.22万亩,种粮土地为36.78万亩,为77.89%;棉花10.18万亩,为21.55%。

[size=14.166666030883789px]解散农业社、分田单干之初,所有棉田地全部改种粮食作物,按当时该县粮食亩产已“跨黄河过长江”的产量,年亩产小麦玉米两季1500斤左右。全县因种粮面积增加10.18万亩,增加粮食约1亿5270万斤。按当时全县24万人,每人新增了636斤粮食。

[size=14.166666030883789px]全国的种棉省份,粮食播种面积到底增加了多少亿亩?相信上下知情人会找出准确的资料。并不是“分田单干”、一分就灵验的一下子解决了粮食供求矛盾。假若现在的18亿亩可耕地仍有四分之一如新疆一样种棉花,粮食还能保证供应吗?只要实事求是的比较现在和过去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就可知真相。当然农械、种子等随时间推移的提高也是个因素。

[size=14.166666030883789px]1970年开始逐步有计划的上市供应化纤衣料,人们争相购买,当时的参考消息报道说日本人爱穿纯棉的,中国人爱穿化纤的。到1980后全国全部解散农业社,穿衣问题主要采用化纤布料。

[size=14.166666030883789px]    毛主席的强国战略使核武器卫星等成功,国际关系缓和,封锁禁运被打破,沿海地区进口粮食比国内购买还要便宜。针对因粮食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内地粮食多的卖不出去,陈云讲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谷贱伤农”,要求调整有关粮食政策。这些都不是几个人知道的事情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8 20:23 , Processed in 0.019149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