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特点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1:34: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特点


[日期:2011-01-1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即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与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民族观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既从本国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出发,又从全世界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具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永世不亡的。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展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制约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民族也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由奴隶制民族,经过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或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发展成为社会主文民族。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和国家消亡,各民族逐渐从区域的融合过渡到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的融合而消亡。

2.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本主义民族统一问题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问题,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可见,民族问题历来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始终受到社会总问题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民族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离开社会总问题。同时,民族问题又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民族问题能否处理得当,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甚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有着密切联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民族压迫乃至民族战争的社会根源;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随着阶级剥削的消灭,民族剥削就会消灭。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又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概念不同,存在的范围不同,存在的时间不同,内容不同,特性不同,我们不能在两者之间打等号,既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更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4.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

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所谓国际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国际团结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无产阶级大公无私思想以及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

5.将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都以自己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的先进和落后不是绝对的,是可以改变的,绝对没有天生的“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因此,马克思主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主张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地位平等;在政治上、发展经济文化上以及使用与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上,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权利平等;各民族应该加强团结,不应该损害国际无产阶级事业的共同利益,妨碍其他民族的发展,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

6.坚持民族自主原则

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自主,即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民族自主原则适用于一切民族问题。同时,由于历史是多样化的统一,民族自主原则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民族自决、联邦制的民族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等不同的形式。但马克思主义认为,除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民族自治作为过渡形式外,民族区域自治应当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普遍原则和根本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发挥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又能保证共产党的领导、中央必要的集中和国家的统一;既能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能兼顾民族区域利益。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接下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6-1-23 01:35:49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作为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与其他阶级的民族观比较起来有其显著的特征。

1.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哲学中形而上学限制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窒息着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严重脱节的缺陷,如实地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成为唯一正确的世界观。正是运用这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民族和民族问题,又不为任何民族和阶级偏见及私利所束缚,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正确地认识民族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规律,并采用正确的纲领和政策去解决民族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成为科学的民族观。

2.平等性

资产阶级虽然提出了“民族平等”的口号,但是它的民族平等主要是其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要求的平等,是用抽象的、形式主义的方法以“天赋人权”的名义提出的,把本来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掩盖起来,因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虚伪性。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则与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不仅主张所有的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如何都一律平等,而且是在所有权利上的平等。马克思主义还主张要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就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并且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先进民族帮助弱小民族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是一种完全的、系统的、彻底的平等。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点。

3.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民族观基本上都是剥削阶级的民族观,是为只占少数的剥削者统治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是绝对不可能指引占人口多数的各族劳动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才能真正代表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主张废除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民族矛盾的根源,反对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各民族无产阶级平等团结,共同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剥削阶级的民族观是根本对立的。

4.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十分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重视实践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民族观所包含的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等,都是在不断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又反过来用于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不仅是如何正确地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这种正确认识,有效地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5、系统性

在历史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民族观并不完整、系统。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科学和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形成比以往任何阶级更加系统、完整、彼此对立的民族观。但是,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相比,无产阶级的民族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更加完整、系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仅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形成、发展、变化、消亡规律的理论,还包括关于民族问题产生、发展规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涉及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民族识别政策、民族社会改革政策、民族立法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统战政策、民族经济政策、民族人口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文化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民族宗教信仰政策,等等。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系统的、庞大的政策体系,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政策所无法比拟的。

   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编:《民族团结教育校本培训读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6-1-24 22:41:37 |只看该作者
民族发展的大趋势是融合,由小民族的联合和加入形成大民族,共享先进文化,也丰富大民族的文化。这是人类进步的正确方向。民族分化是民族融合的逆流,是倒退,是有害的。汉民族是民族融合的最好的样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06:12 , Processed in 0.046428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