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克兰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7 10:36: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点题外话,原先不理解《乌合之众》所描述的群体性心理特征,现在充分了解了。


大多数人往往保持沉默选择随波逐流,有活动能力的极少数傻瓜,拉低了整个群体表现出来的智商。傻瓜们以为自己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实际上不过是反刍某些特定信息渠道给他们提供的反智信息。


那些试图表达不同观点的人,则会遭到捍卫这些反智信息的傻瓜们不择手段的攻击。


所以,最终在群体中能流行的只有这些情绪化、低智商的信息。同时,几乎没有异议的声音。


傻瓜往往在群众运动发挥远超过他们的智商所对应的作用,这是让人悲哀的结论。


********************************************


今天早上看到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已作出决定从乌克兰边境部分撤军


不出所料。





********************************************


每一个小国,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经济模式。


这里说的小国,是指自身没有独立的产业链,无法完成经济循环,必须加入国际循环,对自身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议价权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很多,不是这样的国家反而很少。


有独立的产业链的国家,当国际分工导致的分配结果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可以退出有关循环,直到国际分工的结果再次有利于自己为止。


对自身产品或服务有议价权的国家,可以在国际分工导致的分配结果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样的国家往往既掌握是否进入或退出国际分工的主动权,也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导权。


其他国家就是既不能退出,也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了。


这些国家之中,有些廉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获得制成品。比如,当年卖鸟粪的瑙鲁。比如,今天的蒙古。如果我们认为劳动力也是原料的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也算。


有些由于历史或地理的原因,成为国际经济循环中特殊的一员,获得利润丰厚的部分,小国寡民,活得不错。比如,世界黑钱中心,瑞士。比如,欧洲赌场,摩纳哥。比如,上帝的家园,梵蒂冈。比如,东南亚的锁匙,新加坡。


有些国家靠插标卖首,过得也还可以。比如,岛链国家和地区,承接来自美国的产业转移,朴卡卡之流成了风口上的猪。比如,苏勋宗时代,古巴、朝鲜、索马里和一大票小国,只要说一句,苏联老大哥,哈拉哨,就点开了财富密码,大笔的援助源源不断,足够维持一个小国公职人员基本的生活。




这就是许多前东欧国家纷纷加入北约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政权要稳定,就需要稳固的经济基础。但是,对许多小国来说,它们的经济基础并不由本国控制。


现在,乌克兰就面临这个问题。


苏联解体前的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和军工厂,有丰富的资源,与中国东北类似。如果能理解中国东北的现状,就不难理解乌克兰的现状。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前苏联产业链中脱离出来,却难以在由美国控制的全球产业链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前苏联的重工业技术相对落后,进入世界产业链以后,逐渐被淘汰出局。原有矿产资源趋于枯竭,剩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并不理想。


原来的重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世界粮仓。由于美国打压全球粮价,农业利润一直不理想。


乌克兰进入全球经济循环,发生了逆工业化过程。想退出,自身经济不具备独立循环能力。不退出,又无法获得理想的分配份额。


乌克兰的收入水平大约只有2000人民币,穷得叮当响,成了全球知名的代孕中心。当年,许多乌克兰人去波兰或俄罗斯打工。现在,俄乌关系紧张,乌克兰人只能去波兰了。


现在问题来了,对乌克兰来说,怎么给自己找到致富途径?


投靠俄罗斯吗?发挥军工特长和俄罗斯结合,再次像红色帝国时代那样军事暴走?俄罗斯目前似乎已经没有实力支持苏勋宗那样野心了。乌克兰投靠俄罗斯,可以给俄罗斯提供廉价粮食,俄罗斯可以给乌克兰提供廉价能源,仅此而已。


更合适的大腿,当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了。


许多前东欧国家,甚至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在经济上和美国为首的西方融为一体,本国人可以去欧盟打工,直接奔小康。这与国内内陆地区的人口去发动机省打工,大同小异。


欧盟内部也确实缺乏廉价劳动力,从事一些低级劳动。但是当奴才的机会不是随便给的,而是一种筹码。从这个角度考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乌克兰人会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选择西方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需要战略前沿和低端人口,前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需要出售劳动力的机会,双方一拍即合,北约不断东扩。


不爽的是俄罗斯。


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俄罗斯,深知战略缓冲区的意义。当年,德军的装甲兵临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现在的俄罗斯不但丢失了二战中用血赢得的战略缓冲区,连苏联的领土都大规模丢失。


北约一步步向东蚕食,已经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白俄罗斯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北约的前出基地可以前移到基辅,莫斯科近在咫尺。战略上,俄罗斯将极其被动。


是可忍孰不可忍?




俄罗斯既需要乌克兰作为战略缓冲区,又无力在经济上提携乌克兰。


从欧洲的角度看,欧洲既希望北约不断东扩,获得战略缓冲区,又不想彻底激怒俄罗斯。


一方面,欧洲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一方面,苏联咆哮的历史阴影还让人记忆犹新。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去军事化,如果俄罗斯暴走,后果不堪设想。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已经把军事大规模外包给美国,纷纷去军事化。无论是德国、法国还是波兰,都没有能力也不愿意面对乌拉冲锋。


何况,俄罗斯曾经表示过,为了维护领土安全,不惜首先使用核武器——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扇动一次。普京是威慑度100的 俄罗斯执剑人,说到做到,没有人愿意测试他是不是会在关键时刻履行自己的执剑人职责。


欧洲如同当年欧洲贵族花花公子,有心诱惑乌克兰出轨,但是又不敢面对俄罗斯暴怒的后果。


乌克兰、俄罗斯、欧洲三方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都不想轻易放手,但是又都无力打破僵局,把局势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推动。


美国的介入,也很难改变僵局。


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对美国相对间接。但是,在美国国内有巨大的制约力量。


掌握选票的普通美国民众并不支持积极加入一场胜负未卜的战争。这并不是说美国民众热爱和平,而是说他们更愿意从自身的利益得失,权衡利弊。


相比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日本等国家,虽然同为资本主国家,但是美国民间的权力更大。在美国,把反对派彻底扑灭,关闭新闻机构,然后对全民进行洗脑,灌输战争思想,使用盖世太保或特高科搞铁腕统治,把反对派逮捕或关进集中营,然后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主动发动战争又不能迅速赢得战争,必然大量消耗国力,导致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大多数人在反对派控制的媒体影响下,会如何投票,是可想而知的。


对美国总统来说,主动发动一场不能速战速决的战争,就是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一战期间,欧洲打得火热,美国借机发财。直到能准确判断出胜负,才加入协约国的阵营。二战初期,罗斯福一直下下场参战,但是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才获得合法的理由。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如果不把战场局限在朝鲜半岛,而是选择在中国沿海地区登陆,战争的结果尤未可知。此外,麦克阿瑟也曾经建议杜鲁门使用原子弹。但是,无论是扩大战争范围还是使用原子弹,显然都会使局势复杂化,使美国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的可能性骤增。同理,越南战争期间,北越源源不断从中国获得物资,美国轰炸柬埔寨,但是不敢轻易把战争扩展到中国境内。


麦克阿瑟是职业军人,考虑问题从军事角度出发。杜鲁门是职业政客,考虑问题从选票角度出发。因为立场不同,对朝鲜战争的选择不同,两人因此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对一些小国,美国也表现出出奇的忍耐。卡扎菲对美国搞恐怖袭击,美军对其发动斩首行动。行动失败,美军飞行员阵亡,最终不了了之。古巴革命,美国策划猪湾行动,被严重打脸。美军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其他选票国家,也不轻易主动发动可能陷入僵局的战争。


二战初期,英法对德国,一再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也是类似。与德国交战,必然陷入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所以,法国对德国进入莱茵兰地区保持克制,张伯伦一再向希特勒妥协,与其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即使战争爆发后,英法对德国也保持了长时间的静默,而没有趁德国入侵波兰的时机,发动大举进攻。


对选票国家来说,每一次主动挑起的军事行动,都要考虑对选票的影响。能速战速决最好,否则就要忍一忍。宁可死三千异国代理人,也不要轻易死一名本国士兵。否则,有的是在野政客想上台取代台上的领导人。


对美国总统来说,即使想发动战争,也需要找到一个能让国内民众集体同仇敌忾的借口。比如,罗斯福想介入二战,只能通过对日经济封锁的方式,挑逗日本首先开火。


这并不是说,美国和英法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圣人国家。如果其他国家主动发动战争,那么面对国内的舆论压力,这些国家往往会做出迅猛的反应。比如,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迅速对轴心国宣战。比如,阿根廷占领马岛以后,英国迅速做出反应。比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比如,911以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在全球四处发动局部战争。


当然,如果对手比较弱而且获利丰厚的话,无论是美国还是英法,都会没差找茬,发动战争的。比如,两次鸦片战争,比如,以北部湾事件为名发动越南战争,比如,越南战争中轰炸柬埔寨,比如,入侵格林纳达,比如,入侵巴拿马,比如,第二次海湾战争入侵伊拉克。


对美国民众来说,他们不关心战争是否正义或邪恶,只要不危害切身利益,他们愿意选择绥靖。但是,如果有触手可及的巨大的好处,他们也会支持短暂的战争。如此,就不难理解美国欺软怕硬,外强中干,喜欢占便宜,好面子,又不敢主动硬碰硬的外交政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2-2-17 10:37:47 |只看该作者
1958年,金门炮战。美国给蒋介石撑腰,使用美舰给蒋舰护航。前线问,打不打?毛主席回复,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美舰扔下蒋舰,掉头返航。毛主席摸准了美国不愿意在远东轻易陷入战争泥潭的心理。一方面,美国为了维护其势力范围,必然对仆从国或地区提供军事承诺,另一方面,美国不愿意轻易介入可能引发旷日持久战争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猛揍仆从国,不轻易直接打击美国,避免美国国内民众群情激愤,就能揭穿美国对仆从国虚伪的靠不住的安全承诺的老底。


所以,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的特殊性,只要普京不主动进攻美国和美军,不开第一枪,拜登虽然极其渴望通过战争,提高声誉,也很难找到借口。


以普京的外交经验,很容易看到这一点。何况,普京完全可以使用代理人战争达到教育乌克兰的目的,没有必要让俄罗斯军队冲在一线。相比之下,乌克兰政府军几乎毫无战斗意志。毕竟,没有多少人会为每月2000多块钱的收入拼命的。


拜登既无法封锁消息,美国民众完全可以知道乌克兰前线发生了什么,也无法速战速决,使用常规手段让俄罗斯在短期内认输。


所以,美国的介入受限于国内民众的态度,很难打破僵局。


多说一句,拜登目前面临的形势相当不妙,经济几乎白卷,全力炒作的防疫话题也无法得到国内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加拿大就业下跌,物价上涨,民众不满,卡车司机上洛是个信号。封控措施给许多社会中下层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毒株毒性强,类似聚集行为自然土崩瓦解,否则难免在对立中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毒性毒株出现,加拿大政府就要给自己找台阶下了,不然迟早下不来台,只能高台跳水,甚至跳楼。




只要条件合适,类似的事情完全可能发生在美国,如果发生那样的事情,拜登的中期选举输定了。


拜登目前不甘心失败,还想垂死挣扎。但是,乌克兰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他选择在乌克兰主动挑事,只能加速他失败的过程。

转自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2-2-17 11:22:53 |只看该作者
谢谢转发

不过现在美国声称俄罗斯撤兵是假的,实际上还增兵了

https://www.newsmax.com/world/gl ... 2/02/16/id/105717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2-2-17 11:25:00 |只看该作者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前苏联产业链中脱离出来,却难以在由美国控制的全球产业链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这句话讲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2-2-17 11:31:06 |只看该作者
前面的分析还不错,关于所谓美国因为选民制约不敢发动战争的说法不靠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2-2-17 11:32:52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2-2-17 11:22
谢谢转发

不过现在美国声称俄罗斯撤兵是假的,实际上还增兵了

难道俄罗斯资产阶级要铁了心进攻乌克兰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2-2-17 11:33:23 |只看该作者
作者对于资产阶级民主的理解过于表面化,简直是自由派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2-2-17 11:35:54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结论还是不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2-2-17 11:47:44 |只看该作者
查了一下,2021年乌克兰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人间GDP约4400美元,在21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133位;略高于蒙古(4200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均GDP约11000美元。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乌克兰人均GDP约14000国际元,在22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129位。相比之下,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是19000国际元,俄罗斯是29000国际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2-2-17 11:48:56 |只看该作者
xin 发表于 2022-2-17 11:32
难道俄罗斯资产阶级要铁了心进攻乌克兰吗?

倒是不会。但军事压力还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6 04:12 , Processed in 0.055968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