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地产业 —— 私企退出,国资主导?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10:0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轮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对房地产行业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变化就是全国性、超大规模房地产企业将不复存在。实际上房地产是一个高度区域性的行业,不同地方的经济状况、区域特性乃至人文生态都有非常大的不同,只有深耕当地的房地产企业才能真正掌握。而且房地产行业与金融深度绑定,一旦超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发生危机,影响面过大,对金融体系也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所以未来的房地产企业一定是中小型化、区域化,而不是曾经那种全国布局的企业生态;

第二个变化就是民营资本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民营资本天生的逐利本性,容易利用财务杠杆进行顺周期投资,但是房地产的特性就是政策周期性,二者如果产生背离,那么极大的影响政策效果,本轮房地产危机就是例证。而且民营资本一旦在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不能正常融资,基本上只能等死,但是这对于部分国企和央企房地产企业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

因此,国资逐步进入房地产这一涉及民生的支柱性行业是大势所趋。


如果我们观察时间线,可以明确的看到,上一轮民营集中退出的行业正是金融业。其退出的必要性其实和房地产相似,以安邦、明天系为主的民营资本,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控制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对金融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民营资本逐步退出金融行业。

多年以来,德隆唐万新的“产融结合”理论极大的影响了国内民营资本的布局。所谓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通过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反哺产业资本,最终完成血液内部循环。

尽管德隆系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产业结合”理论刻入了民营资本的基团,能够控股若干金融机构一度是民营资本最热衷的事。民营资本控股金融机构一度相当盛行,国内相当部分的中小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是民营资本,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实际上,本轮民营资本退出房地产业,最早要上溯到“宝万之争”,在万科的努力之下,最终深圳市国资委控股的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入主万科。

当然彼时房地产企业的股权还是香饽饽,今天国资入股房地产企业,则完全是白衣骑士,是行业的拯救者。

6月2日,河南省最大的本土地产公司建业地产公告,大股东恩辉投资拟向同晟置业出售建业地产29%股份。同晟置业是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100%持股企业,实控人为河南省政府。

建业集团表示,河南铁建投集团和建业的此次战略合作,将有助于稳定河南房地产市场、稳定河南经济大盘。公司有信心按期偿还8月到期的5亿美元债。大股东暂无出售其它核心资产股权计划。

5月26日,根据媒体消息,山东某国有企业已经完成尽调并离开奥园集团,计划通过子公司持有奥园39%股权并成为中国奥园控股股东。如果尽调和谈判一切顺利,或许奥园将于近期进行公告。

此前,总部位于重庆的“渝系头号房企”金科集团也传出消息,重庆市地方平台公司可能会入股金科,正在接触的入股对象包括重庆渝富、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重庆城投、重庆地产集团、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

如果说河南省、山东省、重庆市对房地产的支持是整体性入股,那么其他地方对于房地产公司的支持更多的是项目公司的入股。

风口浪尖的恒大集团,其很多地方的项目均由所在地政府接管,这可能也是未来出险房企项目运作的方式。比如3月30日中国恒大公告称,转让方(附属公司杭州晶立置业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水晶城项目权益转让予受让方(浙江省浙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者均为浙江国资委控制的国有企业),总代价为人民币36.6亿元。

出售水晶城项目权益的对价可按项目最终建设情况作出调整。部分对价将用于抵偿集团就其于杭州地区项目( 其中包括水晶城项目 )欠付受让方II(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人民币9.21亿元工程款。其余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将作为集团一般营运资金。

在此之前,恒大也曾尝试以房抵债。

东鹏控股此前曾在公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来自恒大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合计为7.92亿元,其中的2.84亿元应收款已经逾期,逾期商业票据中的1.44亿元达成了抵房的解决方案。

帝欧家居也曾公告,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帝欧家居与恒大及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余额为7400万元,应收票据余额为4000万元左右,已逾期应收票据余额为4100万元左右,其中3950万元达成了抵房的解决方案。

在保交房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出现风险不能影响交房,这应该是房地产风险处置的原则之一。恒大的“以房抵债”模式,也可能是出险房企化解的标本。


国资不仅仅是通过股权的方式控股房地产企业,也通过参与土地拍卖的方式参与房地产开发。

本轮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危机,也造成另外一个必然的后果,那就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基本退出一级土地拍卖市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本轮房地产周期过后,由于民企持续缺席土地拍卖市场,那么可能存在部分企无房可卖的情况。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这些企业债务缠身自顾不暇,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偿还债务、开发已动工项目,不太可能再有精力和资金去进入土地拍卖市场,

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目前土地拍卖市场的参与者,基本上是央企、国企开发商,以及地方城投平台公司。


如果以地区来看,我们以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一次土地拍卖为例。福州作为国内的二线城市,房价相对稳定,我们也可以看到,曾经民企房地产唱主角的土地拍卖,现在也变成国企。

2022年3月1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举行2022年第一批次土地集中出让活动,17幅用地共吸引27家企业报名,流拍2幅,取消出让3幅,最终成交12幅地块,成交金额66.27亿元,仅4幅溢价出让。按照2月17日的公告,此次计划出让的17幅用地中,15幅为涉宅用地,2幅为商服、公园绿地用地,总体量达787.93亩,起拍总价164.35亿元。

考虑到目前国内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本次福州土地拍卖的主要参与者大部分为国企、央企开发商,包括中海、保利、建发、福州城投等企业。最终福建本土企业建发集团和地方城投成为福州首轮土拍的主角,拍下多块土地。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综合财力高度依赖土地拍卖收入,形成了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所谓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征收农用地等土地,经过土地一级开发将其转化为可在土地二级市场“招拍挂”出让的建设用地,最终赚取土地出让净收益的过程。而土地金融,是指地方政府将土地注入城投平台,以土地抵押或作为偿债隐性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的过程。

国资逐步成为土地拍卖的主角,可能代表未来的趋势,这可能也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完成闭环的重要一步。

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出台对房地产企业股东限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房地产行业的乱象可能基本结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2-6-3 10:05:3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2-6-4 19:56: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普通人1 于 2022-6-4 19:58 编辑

我倒是想看看恒大集团怎么国企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15:13 , Processed in 0.021612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