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雷 —— 北溪管道一声巨响,美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5:35: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9-3 23:28 编辑

硬核分析 | 全面解析“俄乌战争”(3):北溪管道究竟是被谁所炸


风雷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3969482



北溪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是铺设于波罗的海海底的离岸天然气管道项目,共有两条线:北溪1号和北溪2号。北溪1号早在2011年便铺设完毕,随后投入使用。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跨越波罗的海向德国输入天然气,而德国作为管线的终点,再由之向整个欧洲大陆输送天然气。


北溪2号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才开始规划,基本沿用北溪1号的线路。因此,我们在图中可以看到,北溪1号与2号基本平行。2021年9月,北溪2号刚建设完毕,但尚未投入使用。5个月后,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北溪2号便彻底停止使用。



北溪管道在海底的模样


2022年9月26日前后,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大量甲烷在波罗的海泄露。这不仅是严重的环境事件,更是严重的政治事件。该事件深刻影响了未来俄欧关系的走向。然而最严重的并不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北溪管道被炸深刻改变了美国与欧盟尤其是与德国的关系。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变化。

北溪管道被美国所炸或由其指使所炸,本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正是由于社会上的不少人对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帝国主义竞争的无知,他们将重大的“政治斗争”降低为狭窄的“侦探故事”,似乎希望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出这个最不为人所明知的“凶手”。而不是从深刻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出发,从帝国主义国际竞争的变化出发,探寻每一政治事件的“前因后果”。

列宁在1914年5月3日的《再论政治危机》中说:


任何政治危机,不管其结局如何,都会带来好处,这是因为它能使隐蔽的事物变为明显的事物,暴露政治上起作用的力量,揭穿各种欺骗和自我欺骗以及空谈和幻影,明显地展示事物的真相,并且可以说是强迫印入人们的头脑。
在今天,琢磨出某支神秘的军事力量是怎样避开雷达等侦测,怎样在不同势力之间串联,怎样潜入海底,怎样实施爆破,怎样逃离特定水域等等,毫无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各方政治力量在北溪管道爆炸前如何处理互相的关系,在北溪管道爆炸后又将会走向怎样新的政治格局中。

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而每一次政治危机都将加剧这一不平衡的关系。这是就是斗争的艺术。



(一)北溪一号的建设

北溪海底管道的建设根源于西欧尤其是德国的经济需要,以及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德国与俄罗斯在工业与能源的发展上恰当地形成了互补的关系。德国本国能源相对匮乏,且在国内绿党及环保运动崛起后,更加依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俄罗斯是距离德国较近的天然气出口大国。双方高度吻合的上下游经济联系塑造了长期的政治友好关系。

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政治友好或政治敌视。一切政治的、上层建筑的关系都根植于底层的经济的深刻联系。

早在1995年,俄罗斯便与德国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约定俄罗斯每年向德国输入天然气208 亿立方米。1998年,双方进一步签订了新的天然气合同,约定俄罗斯需在未来的2008年至2020年间每年增加输气 120 亿立方米。

然而,此时的输气管道仍然走的是陆路。从俄罗斯出发,途径乌克兰、波兰的等中间国家,进入德国。两国不但可以收取中间过路费用,且管道的安全也掌握在两国手中。一旦俄罗斯与波兰、乌克兰安全形势恶化,则输气管道随时会受到影响。

这构成俄罗斯与德国协商铺设海底管道的政治考量。

2005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同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签订了联合建设北欧天然气运输管道的合同。北溪一号步入规划阶段。该管道能使俄罗斯每年直接向德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不断升温,甚至在经济上互相交叉。

2005年,德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建设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协议,北溪1号正式提上日程。

在2006年和2009年,乌克兰与俄罗斯曾在天然气管道的过境费用上发生严重争端,俄罗斯两次关闭了途径乌克兰而运输向西欧、中欧等地区的天然气运输阀门。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是亲西方的政客,其在任期间与俄罗斯对抗明显。双方在过境费用上的争端是表面,两国政治争端和势力范围划分的争端是根本。俄罗斯借切断天然气运输线向欧盟施压。两次“断气”事件都发生在冬季,极大地扰乱了欧盟的生产和生活,倒逼欧盟施压乌克兰向俄罗斯妥协。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俄罗斯有意与德国协商绕过乌克兰而直接向其输气。

经过大约5年的拉扯,2010年北溪1号项目获得了沿线所有国家的许可,摆平了相关国家的政治压力,并开始施工。海底管道的铺设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2011年5月北溪1号便建成,其中第一条管线于2011年11月开通,第二条管线2012年10月开通。




北溪1号


北溪1号起于俄罗斯西北部靠近芬兰的维堡,终点在德国的卢布明,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天然气管道。除了俄罗斯与德国外,法国、荷兰等也参与其中。

俄罗斯输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穿过乌克兰的多条陆路管道;第二部分是陆路管道亚马尔线,从俄罗斯出发,途径白俄罗斯,终点位于波兰和德国;第三部分是海上管道北溪1号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北溪2号。2011 年北溪1号建成通气后,该管道逐渐成为了俄罗斯向西欧输送天然气的关键线路,输气量逐年上升。




北溪1号输气情况



在2018年后期,北溪1号天然气输送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出口至西欧天然气总量的 40%,在2018年开始超负荷运转。

北溪1号项目建成后为德国的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在2014年后乌克兰危机爆发时,途径乌克兰的陆路运输管线受到严重威胁,德国更加依赖海上管线。在俄乌与俄美关系紧张之际,北溪1号的重大经济作用凸显出来。这也造就了德国与美国、波兰、乌克兰等国的政治分歧。

北溪1号的成功不是技术上的成功,而是政治上的成功。这造就了德国积极与俄罗斯接触并力图保证德俄关系稳定的重要经济根源。默克尔任德国总理的2005年-2021年正是德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时期,也是德国工业稳定发展的时期。北溪1号以及日后的北溪2号是默克尔的重要政绩,也是默克尔强化与普京之间往来联系的现实基础。




(二)北溪二号的建设

由于北溪1号的成功,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二年,即2012年,北溪1号的联合运营公司就启动了增加北溪1号管道建设的评估工作,并得出结论,扩建增建工作在经济上、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北溪2号”。

但此时俄罗斯对北溪2号的建设并无明确的态度,毕竟乌克兰的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相对亲俄,俄罗斯暂时不担心途径乌克兰的陆路管道的安危。直至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

2014年乌克兰爆发广场革命,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乌克兰全面导向西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默许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势力进行分离主义活动。俄乌关系降到冰点。从俄罗斯到德国的陆路运输管道受到严重威胁。而北溪1号还无法代替其他管线的输气工作。扩大海上管线输气业务迫在眉睫。

同时,俄罗斯也希望借能源问题进一步与欧盟捆绑,深化与德国等欧盟国家的能源关系,并借之对欧盟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在2014年俄乌关系、俄美关系下降的同时,西方强化对俄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困顿。




俄罗斯GDP增速




同时,全球能源价格也经历了大幅下降。










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天然气期货价格走势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产业。在经济制裁和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更加需要扩大能源出口,以弥补经济损失。北溪2号管道的修建就具有了更加急切的经济需要。

2015年1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开始磋商北溪2号的修建工作。2015年6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宣布,将与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的6家能源公司合作,组建项目公司,投资修建北溪2号。9月,项目公司建立,各方草签了股东协议。

北溪2号工作的开展立即遭到了东欧多国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波兰、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2015年11月,相关的9个中东欧国家向欧盟提出抗议,坚决反对北溪2号的建立,反对欧盟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也就北溪2号修建问题向欧盟施压。而俄罗斯则宣称将进一步降低陆路管道的输气规模,增加通过海底运输管道(北溪1号、2号)及土耳其路线的输气量。

由于美国的施压和中东欧多国的压力,北溪2号建设的参与方逐渐退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反而成了北溪2号项目公司的唯一股东。然而仅仅依凭俄罗斯方面的经济和技术,无法完成管道建设。

经过多方磋商,在2017年,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以名债实股的形式向北溪2号项目公司投放贷款,并给予技术支持,绕开欧盟内部的规制。

2018年,芬兰、瑞典先后通过了施工运营许可。当年8月,北溪2号在俄罗斯的部分开始动工。而为了安抚乌克兰,德国总理默克尔出面向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承诺,将保证乌克兰当前的天然气过境国的地位。

经过长期交涉,2019年年底,北溪2号过境国的丹麦最终同意在其沿岸铺设管道。北溪2号修建事宜在欧盟内部终于顺利通过。

2020年,从俄罗斯过境土耳其向中南欧输气的“TurkStream”也正式通气。俄罗斯避开东欧争议地区而向中欧、西欧输气的战略布局初步显现成效。

此时,美国政府不得不亲自下场,直接对参与北溪2号建设和运营的各方进行经济制裁。由于美国的干预,项目公司参与方不得不撤离波罗的海的施工海域。北溪2号项目暂停了一年。

2020年年底,美国大选纷争激烈,特朗普政府摇摇欲坠。趁此机会,俄罗斯方面再次开启了北溪2号的建设工作。2021年7月,北溪2号的第一条管线铺设完成。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溪2号建设,临近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美国,与拜登政府交谈。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只要俄罗斯不将天然气用作政治工具以对付乌克兰和东欧国家,美国则不会继续制裁各方。

终于,2021年9月6日,长达1200公里的北溪2号建设完毕。




北溪2号


北溪2号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出发,经过波罗的海,最终抵达德国。线路安排基本与北溪1号保持一致。该管线预计未来可向德国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俄罗斯输往德国的天然气数量将会翻倍。

2021年年底,德国政府换届,默克尔卸任,朔尔茨政府上台。相比于默克尔,朔尔茨政府的执政基础和外部压力较大,在北溪2号的问题上更加退让。随着俄乌局势在2021年年底与2022年年初日益紧张,北溪2号的输气工作暂停。

2022年2月21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承认顿涅兹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俄乌矛盾一触即发。22日,德国宣布中止北溪2号项目的审核程序。北溪2号将长期停用。




(三)各方对北溪管道的态度

在各方立场上,德国和俄罗斯是坚定支持北溪项目的国家。

由于美国的干预和制裁,2019年底,德国时任外长海科·马斯在推特发文称“欧洲的能源政策是由欧洲决定,不是美国。德国拒绝任何外部干预和区域外制裁”。2020年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德国绝不是美国的第51个州,德国将会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并将坚持推进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如果在一切事物上都受制于美国,则没有什么欧洲主权可言。德国外长的发言本身也反映出美国与欧盟,尤其是与德国的利益分歧。欧美阵营内部绝非铁板一块,相反,暗流涌动。

由于美国对参与北溪项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制裁,德国遭到了美国的压制。德国政界批评美国在干预德国内政。相比于德国,法国的态度则更加温和。因为法国有相对充足的核电供应,其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不如德国。经济利益决定了法国不会在北溪项目上与美国强对抗。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政治利益。

然而,在默克尔卸任后,德国新任政府朔尔茨政府对北溪项目也更加缓和,不再那么坚定。这与朔尔茨政府的组成也有关系。朔尔茨政府本身是由德国绿党、社民党、自民党组合而成。其中,绿党与社民党对北溪项目批评有加。德国现任政府内部的利益交错限制了朔尔茨在北溪问题上的发挥。一切政治行动都根植于内部的利益关系。

乌克兰以及东欧多国是反对北溪项目的主力。乌克兰反对北溪项目非常容易理解。乌克兰本身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西欧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的中转国。北溪项目绕过乌克兰,本身威胁了乌克兰中转国地位,也就威胁了乌克兰在俄欧之间的重要战略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点点过境费的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安全问题。东欧其他国家的考虑与乌克兰类似,尤其是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它们担心一旦北溪项目落地,西欧的主要国家,德国、法国,在能源问题上与俄罗斯强绑定,俄罗斯会拥有对欧盟更大的影响力。欧盟也会在众多事务上选择向俄罗斯妥协或合作。而夹在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几国将成为大国利益下的牺牲品。当俄罗斯向这些国家提出政治与经济诉求时,德法难以保全他们,更愿意把它们当做交易。

与东欧几国相比,美国的利益所在更加隐蔽,也更加重大。第一,美国不愿意看到欧盟与俄罗斯经济联系过与密切,这将动摇美国在欧盟的利益。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也非常直接,不搞弯弯绕绕的方式,直接下场制裁德国和俄罗斯的相关公司。一度造成欧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当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着手修复与德国的关系,并在妥协下最终于2021年年底同意北溪2号项目的修建。美国以北溪项目为交易,换取德国在对华立场上与美国保持统一。

然而,这仅仅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美国必须反对欧盟与俄罗斯走进,核心是反对德法走进俄罗斯。

从小的方面说,美国在能源市场上与俄罗斯存在竞争关系。美国在本世纪就页岩油、页岩气技术获得巨大突破。美国本身的天然气产量也飞速增长。美国的液态天然气(LNG)出口迅速增长,形成美国本国的利益。美国能源产业以欧盟为重要的海外市场,必然与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产生竞争。从2017年开始,美国对欧盟的LNG出口迅速增长。到2019年,美国对欧天然气出口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16%。北溪2号与美国能源出口利益冲突巨大。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尤其在北溪2号被炸后,欧盟在2022年的秋冬季节大量进口国际市场上的LNG。其主要供应国是卡塔尔和美国。

从大的方面看,抛开小小的能源行业,美国需要坚决反对欧盟与俄罗斯走进。因为欧盟是美国对外资本输出的最重要、最核心、最大量的目的地。美国在欧盟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这要求美国必须有它的政治力量对其海外资本进行保护。而这一政治力量便是“北约”。通过北约,美国实现在欧盟驻有大量军队,这是美国与欧盟进行绑定的最深刻的保障。这一保障起源于冷战。然而,当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飞速变化。俄罗斯不再继承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也不再对外进行革命输出,甚至其本国已经无力做到这一点。那么,美国就不能无缘无故在欧盟驻军。失去了驻军的合法性,美国在欧资本也就失去了政治保证。这是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们绝对无法接受的。因此,东欧地区局势紧张和欧盟的战略安全受到威胁就成为留下美军的最好的理由。那么,俄罗斯必须“主动地”或者“被动地”成为威胁西欧安全的因素。在此前,这一因素一直不为美国所控制。德俄关系也因此升温,造就了北溪1号的成功。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乌关系降到冰点。乌克兰的战略价值为美国所重视,俄乌矛盾的螺旋上升成为最好的支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9-3 15:40:00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要多久,美国也必须使俄罗斯与欧盟的分歧不断扩大,使两方的共同点不断缩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溪管道受到了美国的制裁,也受到了美国的打击。

更进一步,当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通道被制裁,欧盟大量企业外逃至美国,造就了欧盟的衰退和美国的获益,则是中短期内的附加之喜。


(四)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2022年9月,在俄乌战争前线上,乌军发起了哈尔科夫反攻和赫尔松反攻,在哈尔科夫州和第聂伯河右岸击退俄军,收复了部分失地。而俄军则损失不小。

2022年9月21日,普京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征兵30万人,补充俄前线军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的丹麦、瑞典海域发生巨大爆炸,北溪一号和二号共3条管道爆炸,数十万吨甲烷对外释放,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因甲烷泄露导致的环境灾害。次日,欧洲天然气价格陡升12%。

2022年9月29日,普京发言称北溪管道被破坏是美军所实施的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行为。

随后俄罗斯要求参与对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中,却遭到瑞典的拒绝。

俄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截了当地说道,北溪管道被炸,欧洲与俄罗斯均将蒙受巨大损失,尤其是德国的工业将会遭到打击。

丹麦方面不愿就谁是幕后肇事者发表意见,但是承认该爆炸由“人为”导致。

更有意思的是波兰。2022年9月27日,即北溪管道被炸的次日,曾任波兰前外长和前国防部部长的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在推特上发文:“谢谢你,美国。”4个小时后,他又在该推文后面补充了其他推文。两天后,即9月29日,西科尔斯基删除了“谢谢你,美国。”这条推文。9月30日,西科尔斯基又删除了后几条推文。

随后,有记者报道称,早在2022年2月,拜登便通过媒体讲到,如果俄罗斯敢发动俄乌战争,那么北溪管道项目将不复存在,美国说到做到。另有美国记者刊文指出,北溪管道爆破事件是由美国指挥实施,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均有所参与。该说法随后遭到了美国政府的严词否认。丹麦调查组和瑞典调查组先后于2022年10月与11月发表调查结论,称爆破事件为人为所致,但未指明是谁。

2023年3月27日,俄罗斯就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形成议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俄罗斯、中国、巴西投票赞成,其余12个国家投票弃权。虽然没有常任理事国投票反对,但是按照安理会规则,必须达到九票才能通过。因此俄罗斯方面的该提案未获安理会通过。

在国际民间舆论上,大多数围观群众认为北溪管道爆炸是由美国所为。

从政府到民间,各方舆论表现正是如此。



(五)总结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仅仅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三方复杂关系下的一个具体事件。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国际政治斗争的具体表现来看,在欧美阵营内部,美国依然掌握着相当的主导权。美国处于欧美阵营的主要矛盾地位。而在以欧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俄罗斯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中,欧美阵营掌握着主动权,而俄罗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对于美国来说更是如此。

针对俄罗斯,俄乌战争逐渐走向了长期的消耗战、拉锯战。俄罗斯速胜的军事目标宣告失败,使乌克兰去中立化的政治目标难以达成。甚至乌克兰变得更加的“不中立化”,在战争中更加的倒向西方。俄罗斯在前线战事不利,更加加重了后方执政集团的内部斗争。2023年6月24日普里戈任兵变事件便是明证。不仅在统治阶级中,在被统治阶级中,反对现任政府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这些反普京集团的力量中,一些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他们不满足于俄军在前线的重大失利,将俄军的受挫归咎于普京执政集团的腐败无能;一些是因俄罗斯受到制裁而经济地位下滑的普通民众,战争极大地消耗了俄罗斯的财政能力,虽然普京提高了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初步稳定了社会局势,但是制裁导致经济上的影响逐渐在俄罗斯社会上泛起涟漪。俄罗斯越是陷入这样的境地,越是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

针对欧盟,俄乌战争彻底将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打入冰点,俄欧合作的前景就此破灭。随着欧盟地区能源价格上涨,德国等国的制造业将陷入中长期的衰退。部分欧盟的企业外迁至美国,使美国获得了部分收益。当然,这是不过是蝇头小利。更重要的是,由于东欧局势的紧张,欧盟进一步依赖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美国长期驻军欧盟的政治目标得到保障。美国在欧的资本输出也更加稳定。更进一步说,俄欧经贸关系的破坏打击了德法等国的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盟的经济实力,也就削弱了欧盟同美国进行垄断竞争的能力。

美国在这场帝国主义利益驱使下的战争中获益匪浅。而最受打击的,便是帝国主义竞争中的牺牲品,乌克兰。数百万乌克兰无产者成为难民,涌向中欧、南欧、西欧。乌克兰大量城市被战争摧毁,经济崩溃。乌克兰无产者作为人的权利,这种在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争取来的名义上的权利,也在战争中、逃难中被撕得粉碎。也许乌克兰的垄断寡头们还可以逃亡海外,但乌克兰却成为了人间炼狱。

帝国主义者们赚得盆满钵满,弱小国家被欺凌地体无完肤。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时代。

最后,普京在2022年2月21日的电视讲话中,将乌克兰与俄罗斯彼此分离的现状归咎于列宁,归咎于当年布尔什维克的错误政策。既然如此,让我们看看革命导师列宁在当年是如何看待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列宁在1914年3月1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所写之《告乌克兰工人书》中说:


现在也该是我们乌克兰工人觉醒和坚决地联合起来同资本作斗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作为工人和被奴役民族的一员,正在遭受压迫,我们的民族被剥夺了在学校用母语受教育的权利。然而我们的敌人已经使我们也懂得了:(1)工人的解放应该是工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只有自己觉悟起来,自己组织起来,才能争取到较好的生活;(2)只有同一切民族的工人首先是同大俄罗斯工人,即矿工、工厂工人和农业工人结成兄弟联盟,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放的道路。

同志们!我们的道路是:一切民族的工人结成兄弟的联盟。任何民族主义者,无论是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或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都欺骗不了我们。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禁止使用我们的语言,从而剥夺了我们真正发展的手段,他们还在我们同大俄罗斯工人之间散布不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声称他们也反对民族压迫,然而他们只不过是假装成工人的朋友,用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来愚弄工人。

不!我们知道,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俄国境内一切民族中觉悟的工人联合起来,正在争取一切民族的平等权利。我们知道,大俄罗斯的觉悟工人并不承认大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殊的国家特权,而是争取民族自决权,即俄国被压迫民族自由建立自己生活的权利。

对工人来说,除了各民族工人在共同组织里兄弟般地联合起来以外,没有别的和更好的道路。

乌克兰工人同志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9-3 15:55: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浓的坎通人 于 2023-9-3 15:55 编辑

难道不是乌军大反攻消息一发,为反动小资带来了颅内高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9-3 17:45: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3-9-3 17:50 编辑
特浓的坎通人 发表于 2023-9-3 15:55
难道不是乌军大反攻消息一发,为反动小资带来了颅内高潮

“风雷”的文章内容,就像是把亲帝左派把西方媒体的排泄物
一遍又一遍的抹在自己脸上,还全然不知自己已是狼狈不堪
这群人最后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像正常人那样喊出“鸭蛋莫鸭蛋,牡蛎莫牡蛎”啊?
托洛茨基是托洛茨基,托派是托派,“马列托主义者”是“马列托主义者”
如果你要说“马列托主义者”是托派是托洛茨基——哥们你怎么不说纳粹是社会主义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9-3 18:02:52 |只看该作者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3-9-3 17:45
“风雷”的文章内容,就像是把亲帝左派把西方媒体的排泄物
一遍又一遍的抹在自己脸上,还全然不知自己已是 ...

风雷,中国籍的美国陈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05:47 , Processed in 0.01993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