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时代的左派应该开发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革命理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13:1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前的国际社会正处在一个新体系逐步取代旧体系的时间节点,这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作为冷战遗产的美帝国主义全球秩序显然已经不能再适应今天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美帝国主义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它的虚弱统治阻碍了大量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因此必然将被全球新兴资本集团(甚至可能包括美国自己内部的某些资本集团)联合起来推翻。

而在美帝国主义被迫放弃全球霸权之后,将会构建起一个由新的主要资本集团(也是新的帝国主义利益集团)共同统治的世界秩序。在这样一个世界秩序下,全球资本将能够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生长和扩张,同时,与其伴生的阶级矛盾也将同步升温。随着各个帝国主义利益集团之间越来越互不相容,阶级矛盾也将加速激化,世界将再次来到阶级斗争的时代。

今天的阶级矛盾已经随着资本与信息技术为主的一系列新技术的结合而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并且经过上文的分析,未来还要进一步深化),但是相应的左派革命理论却没有跟上,至少网上的大部分左派(注意这里不是在说网左)还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其他派别在历史问题的论战上,仿佛认为几十年前的革命理论就足够指导今天的革命实践,忽视了对于新时代下符合现实需要的革命理论的前沿探索,这部分理论的缺失是今天左派陷入低潮的主要原因,我们有必要尽快补上这个缺口。

什么是新时代前沿的革命理论呢?我认为是数字资本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由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数字技术与资本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在生产中应用数字技术以实现对工人的更精准的控制,进而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在传统形式的劳动中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通过剥削工人的数字劳动实现数字资本(所谓数字资本就是由数据所组成,可以作为商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的增殖,从而为资本主义寻找新的生长空间,挽救陷入发展危机的资本主义。但是他们却没有把这一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充分联系起来,使其不能成为一种革命理论,反而创造出了一系列诸如“被排除者”、“诸众”这样的概念,消解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不承认革命对于无产阶级实现劳动解放的必要性。
那么数字资本主义理论如何能够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结合起来呢?关键在于要看到无产阶级是如何参与到数字劳动(数字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当中,以及如何在数字劳动中受到剥削的。
由于目前在学界对于何为数字劳动仍有争议,因此本文自己下一个定义:只有能实现数字资本增殖的劳动或者说在各种形式的劳动中能够实现数字资本增殖的部分才能够称之为数字劳动。

按照这个定义,数字劳动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程序员或数字工程师的劳动,他们通过受雇于互联网企业,搭建并维护数字平台(作为进行数据生产的生产资料),在由所有互联网用户(当然形式上是分属于各个数字平台)在网络上进行活动并留下“用户数据”(或称“原始数据”)后,再由这些程序员或数字工程师们开发的数据处理算法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打包,最终制成可以被分析出有效市场信息的“加工数据”或称“数据商品”,平台资本就是通过雇佣数字劳动者生产这样的数据商品来实现剥削和资本增殖的。

而第二类数字劳动就是上文中“在网络上进行活动的所有互联网用户”或称“数字劳工”的劳动,他们的具体劳动形式多种多样,只要其劳动需要经过数字平台辅助完成就可以算作是进行了数字劳动。甚至在工作时间以外的休闲娱乐时间当中,只要他们是通过数字平台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也仍然可以被看做是在进行着数字劳动。本文认为应当把这种数字劳动看做一种另类的雇佣劳动,其逻辑是这样的:平台通过迫使用户签订“隐私协议”,用平台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交换用户数据的使用权,实际上就是交换了用户用于生产数据的劳动力,而这个网络信息服务就是作为交换对象的生活资料。一般形式的雇佣劳动是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其实质就是用维持工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换取工人的劳动力,只不过需要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中介罢了。这种另类的雇佣劳动也只不过是实现了对货币这一中介的超越,直接用这种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时必要的生活资料换取了数字劳工们的劳动力(这是否也是辩证法的一种体现?)。
下面我们来分析经过这样的数字劳动所生产出来的“数据商品”有什么用。

所谓数据商品,其小部分价值在于程序员和数字工程师的劳动,大部分价值在于广大数字劳工在他们的一切(经由数字平台实现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劳动,抽象一点说,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理想状态下,由经过处理的用户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可以精准地以数据的形式反映一切社会活动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以极其精准地指导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实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高效运转。而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数据商品正是被投入到了(其他)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当中以实现其价值,也确实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只不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资本增殖。

而这样的资本增殖是出于对数字劳工们的“一切生产生活中活动中的劳动”的剥削而实现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种剥削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广大数字劳工的一切生产生活都被纳入到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体系当中,资本主义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的对无产阶级最为彻底的剥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剥削将是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劳动力剥削的最后阶段,因为再没有新的劳动力形式可供发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将不再有任何延后的可能,资产阶级只能直面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来推翻它、灭亡它的命运,资本主义最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无产阶级将通过应用成熟的数字化系统建立起一个以(包括数字平台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人民利益为原则(可以是按劳分配与基本生活资料按需分配相结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消灭按劳分配)分配资源的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系(当然可以把这个新经济体系看作是新型的计划经济——可以随时根据数据变动而调整生产计划的计划经济)。
当然,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毕竟还不是“高度数字化的理想状态”,因此我们在探索革命理论的时候只能后退一步到现实的生产力水平上,去分析今天的数字资本是如何实现对广大无产阶级的统治的,以及我们具体能够如何与这样的统治作斗争。

关于今天的数字资本是如何实现对广大无产阶级的统治的:主要是通过剥削用户在休闲娱乐活动中进行的数据生产来完成。当然无产阶级如果在工作中应用了数字平台,他们也受到了剥削,但是一般来说他们的工作内容固定,生产的数据类型也较为单一,能生产的数据量也不会有太多的提升空间。但是休闲娱乐活动中生产的数据却不同,涵盖社交、学习、消费等等各个方面,数据类型丰富多样,可供剥削的数据量也能够随着用户对数字平台的使用时长和使用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

为了尽可能多地完成对用户在休闲娱乐活动中所进行的数字劳动的剥削,数字平台的所有者——平台资本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本身的便利性,推动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线上化”,网络社交取代了现实社交,网购取代了线下购物,网络游戏取代了单机游戏等等;另一方面主动采取舆论引导和文化构建等手段,刺激用户尽可能地延长在线时间并增加在线活动强度,把网络空间改造成了一刻不停地进行着高强度数据生产的“血汗工厂”。

关于舆论引导:一部分通过平台机制本身的推送机制以及与商业媒体的合作来完成,更主要的一部分是通过对广大自媒体创作者创作内容的引导和管控来完成,平台通过其奖励机制用现金收益换取自媒体创作者的劳动力,而现金收益直接与流量和热点话题挂钩,内容越吸引流量,越贴合热点话题,收益就越多,甚至平台会主动给你的内容推流,而那些不受平台欢迎的内容则会被限流,导致收益下降。因此,尤其是把自媒体作为主业的创作者就不得不持续创作符合平台需求的内容——足够吸引流量的内容。流量越高,一般用户的互动越多,他们生产的数据也就越多,平台资本剥削的数字劳动也就越多。

关于文化构建: 通过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使一般网络用户潜移默化地接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并主动参与“泛娱乐化”的文化景观构建,使他们“自发”地增加在网络平台上的活跃时长和数据生产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媒体的商业宣传,使他们产生超过他们实际需求的消费需要,建立全程精准可控的“创造需要-收集数据-商品生产-商品销售”的价值实现链条,实现对消费者的稳定而高效的剥削。

除此以外,平台资本还运用舆论引导的手段诱导用户形成对互联网及线上经济的错误认知,使他们认为互联网本身就有着“虚拟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而非互联网经过资本主义应用的改造之后才有了那样的特征;认为网络上的消费主义和娱乐化风潮只是为了所谓的“流量经济”,只是为了高流量带来的更高效的商品销售,流量炒作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是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的消费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延续,从而掩盖正在进行着的数字剥削的事实。
过去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因此我们的宣传活动总是不得其法,效果不佳。但是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能够以对这一剥削机制的批判为中心做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广大网络用户认识到他们正在被进行着“数字剥削”的事实,自觉地起来反对刺激他们进行过多数据生产的种种资本主义网络文化,遏制平台资本对网络用户休闲娱乐时间中劳动力的无限剥削。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争取自媒体行业创作者的支持,他们既是整个剥削机制链条上的一环,同时也是这个链条中的被剥削者,其职业身份更是天然的宣传者。争取他们的支持,对我们的宣传工作极为有利。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关于我们的宣传对象,即“广大网络用户”,即“数字劳工”,应当认识到他们是“数据工厂”中的“数字产业工人”,不要认为他们难以担当革命大任。与此相反,这一群体恰恰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革命主体,他们在网络空间中能够与数字资本作斗争,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劳动群众,随着未来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组织起来,与整个资本主义统治作斗争,最终争取胜利。
*阶级矛盾激化的三重机制:

1.如同本文第二段所说的,随着一个由新兴资本集团共同统治的世界秩序形成,这些集团彼此之间的不可避免的竞争将逐渐导致对本国无产阶级及其经济殖民地剥削程度的加重,进而导致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形式雇佣劳动正在消亡,劳动者不得不选择更复杂的暂时不能被取代的劳动形式,或是依靠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与机器(包括ai)竞争,在后一种形式中进行劳动的劳动者将受到极端严重的剥削,这也是一个激化阶级矛盾的因素。

3.数字劳动的支付方式是“网络信息服务”,前文说这是一种“必要的”生活资料,指的是在数字时代,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包括全部消费活动)都需要借助数字平台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来完成,如果不通过数字平台,人们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就会遇到极大困难甚至可能根本满足不了。但是它本身却并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因此雇佣劳动者必然要受到两层剥削,一层是在工作时间中受到的剥削以换取货币,另一层是在非工作时间受到数字劳动的剥削以换取网络信息服务,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他们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他们受到的剥削就是这样被加重了,阶级矛盾也因此而激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4-1-20 13:19: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4-1-20 19:49: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不眠 于 2024-1-20 19:50 编辑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形式雇佣劳动正在消亡,劳动者不得不选择更复杂的暂时不能被取代的劳动形式,或是依靠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与机器(包括ai)竞争,在后一种形式中进行劳动的劳动者将受到极端严重的剥削,这也是一个激化阶级矛盾的因素。

相反,ai反而大大打击了非传统雇佣劳动,包括独立画师,独立作家,独立自媒体等,对于传统雇佣劳动,机械化,智能化,不但不会淘汰雇佣劳动,反而会带来更大需求,并且相应的对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工人的劳动力成本提出高要求。

点评

∀与∃  而且,AI目前对这些“非传统雇佣劳动”的打击,并没有对(宏观上的)经济造成影响,更不用提什么阶级斗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革命了。  发表于 2024-1-20 19:53:4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4-1-20 19:59:50 |只看该作者
失去个人隐私,被贩卖个人情报,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资产阶级向来如此。

主要强调的是大量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为平台无形中创造了信息,这些信息,无论有用或是无用,平台都可以对其进行“提纯”“加工”,无用的信息往往会换来有用的信息,比如社会热点,辟谣等等,庄子所说“无用之用”。

因此说用户和平台签署“隐私协议”等换来创作权和入网权,是错的,这不是“交易”而是“专政”,资产阶级向来和广大人民签署“隐私协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4-1-20 22:40:45 |只看该作者
原作者的根本错误是幻想在美帝垮台之后,还会有一个什么新资本集团主导的新“全球秩序”

然后无产阶级革命推到遥遥无期的将来

完全上脱离历史和现实闭门造车的产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4-1-21 00:46:44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1-20 22:40
原作者的根本错误是幻想在美帝垮台之后,还会有一个什么新资本集团主导的新“全球秩序”

然后无产阶级革命 ...

我感觉很多左翼还是不能脱离历史上帝国主义群雄争霸的老概念念,不过我这里感觉他是不是把俄罗斯推想的那个多级体系化和历史上的帝国主义多极争霸搞混淆了,也就是他无法想象一个新的政治格局,只能通过旧有发生过的历史现实推演了一个惯性产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4-1-21 00:48:01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1-20 22:40
原作者的根本错误是幻想在美帝垮台之后,还会有一个什么新资本集团主导的新“全球秩序”

然后无产阶级革命 ...

不过他说的数字资本主义有没有可取之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4-1-21 11:32:05 |只看该作者
HAD 发表于 2024-1-21 00:48
不过他说的数字资本主义有没有可取之处?

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4-1-22 01:22:57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1-21 11:32
没有

来到红中网之后,我常常觉得马列主义的尽头是物理学,就是要预演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极限。

在这个意义上,我便感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终于走到了一起,归根结底只有历史这一门科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4-1-22 01:54:54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公平 发表于 2024-1-22 01:22
来到红中网之后,我常常觉得马列主义的尽头是物理学,就是要预演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极限。

在这个意义上 ...

可以这么讲,资本主义不会因为生产的太多了,没人买而灭亡。只会因为生产的太少了,无法满足必要阶级妥协条件而灭亡。在这个意义上,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的相对极限,就是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续的绝对上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07:21 , Processed in 0.020589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