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岛革命论是形而上学非辩证历史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18:45: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2-4 18:47:2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2-4 21:48:1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24-2-4 22:35:59 |只看该作者
你们托派咋和那些“毛派”一样,分析问题只会怪“主观条件”不足呢?那客观条件呢?

点评

HAD  等星际红军发起进攻,一切就会好起来了!(乐)  发表于 2024-2-4 22:38:2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24-2-4 22:39:55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你如果不是在每一个问题上会阴阳怪气斯大林和毛主席,实际上你的思路和国内那些“毛派”是差不了多少的

点评

∀与∃  红皮自由派的合流  发表于 2024-2-14 21:15:42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4-2-4 22:47: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OSO 于 2024-2-4 22:52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初期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斗争,并没有达到世界其他部分所达到那样的革命强度。主要原因是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工人,虽然在战时经受了巨大的经济困难,却并未遭到欧洲和亚洲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战争苦难。他们的困难还不足以促使他们投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斗争。而且,在战争时期中,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工业繁荣中,他们的生活条件虽日趋恶化,但还没有坏到激起他们作殊死的斗争。

  在战后时期的美国和加拿大,削弱工人们对资本主义反动派的打击的另一重大因素,乃是他们的工会和政治领袖,一当战争结束,就完全背叛了曾为之而战的一切民主的目标。罗斯福逝世(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不久,他的后继者杜鲁门总统在工人和自由的幌子之下,发动了美帝国主义征服疮痍满目的世界的运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批工会和社会党的领袖,都立即在杜鲁门帝国主义政策叫嚣的幕后联结起来。照理,应该严肃地担负起把战争胜利化为民主和平的工作,但是加拿大和美国的工人却发现自己被他们的领袖投入了准备新战争的狂热——反对它们的盟国苏联。

  官方工人领袖的这种对于战争目标卑鄙的背叛,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工人,是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工人经受得更快、更深的,这无疑地使得工人们的战后斗争减少了力量。不像有些地方的战后斗争带有广泛的、反资本主义的性质,在美国式的社会民主党的出卖的情况下,美国还缺乏足够坚强的共产党,来真正的领导群众。在加拿大和美国,工人的利益因而受到了损害。在战后时期的最早阶段(如同西半球别国的共产党一样)美国共产党因该党总书记白劳德的阶级合作路线而遭削弱。他的理论的实质是认为美帝国主义是进步的。白劳德的机会主义终于遭了清算,他于一九四五年六月被开除出党,党终于迅速地重新回到坚实的马克思列事主义的路线上。                                                                                                                                                                     

点评

SOSO  这是福斯特总结战后北美工运的片段,比你们这些各色中国新自由主义“左派”千篇一律的“主观决定论”强多了。  发表于 2024-2-4 22:52:4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4-2-6 20:08:56 |只看该作者
SOSO 发表于 2024-2-4 22:4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初期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斗争,并没有达到世界其他部分所达到那样的革命强度。主要原因是在 ...

求个出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24-2-6 20:26:16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公平 发表于 2024-2-6 20:08
求个出处。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foster/1951/index.htm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0 09:17 , Processed in 0.028919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