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力: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十)—行业危机和总需求危机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21:5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行业危机和总需求危机

一、前面说过第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固有属性,因为它与生产的盲目性或计划性无关。

答:是这样。第二剩余价值的过剩还可能在商品供应正常的情况下,因总需求的减少而造成。由于发生学上的重要不同,有必要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过剩危机。由盲目生产等原因(包括外来产品的倾销)造成的相关产业的过剩性危机可以叫作行业危机,而由全范围的第二剩余价值积累和过剩造成的全国性过剩危机则可叫作总需求危机或简称需求危机。

二、那么行业危机能不能看成是行业性第二剩余价值过剩造成的?

答:行业危机固然与局部的第二剩余价值过剩有关,因此被古典经济学解释为暂时的供求不均衡。之所以把它与总需求危机分开,是为了强调它们在程度和范围上的不同,并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关系。而这种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过剩危机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例子。

三、行业危机在数理逻辑上如何研究?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这里只简单说说基本方法。由盲目生产造成的行业性过剩危机常常在经济异常繁荣和高涨后突然陷入衰退,因此具有间断性特征。如果用M表示某类产品的数量,用e表示该产品的单价,该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表示为

E = eM

四、很多时候单价可能随市场上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正如中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所说:“民有余则轻之,民不足则重之”

答:当价格是数量的函数时,可以用积分来表示:

E = (m=0,M) edm

这时,资本利润公式成为Q = (m=0,M) edm V C

五、这里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也可能是m的函数,因此也可以用积分形式来表示。

答:是的。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假设该产品达到饱和时的最大市场容量是Mmax,当M > Mmax时,过剩的产品卖不出去,对利润的贡献是零。于是利润变化在M = Mmax处发生间断,利润公式在间断点前后分别为

Q = (m=0,M) edm V C               ( M Mmax )

Q = (m=0,Mmax) edm V C            ( M Mmax )

其中定积分∫(m=0,Mmax) edm是市场达到饱和时E的最大价值。它是一个常数,故可记作Emax。于是市场饱和后的利润公式成为

Qmax = Emax V C ( M Mmax )

通常价格函数e = e(m)和最大市场容量是Mmax可以用产品的市场数据来模拟或估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4-7-18 22:01:08 |只看该作者
五、这后面的利润公式在以往的经济学中很少讨论。



答:但它很重要。它告诉我们当生产超出市场的饱和容量后,继续生产不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因成本增加而亏本。这时行业危机就会发生。根据投资和获利间的边际效应,假设市场上每增加一个产品,其单价减少一个固定的比率μ,即



e(M) = e(M-1)(1- μ)



可以求得该产品的价格函数是



e(M) = e1(1 – μ)**M           (μ < 1)



其中e1是边际效应发生后的第一个产品的价格。其后M个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



E(M) = (e(M) – e1)/ln(1 – μ)



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利润是



Q(M) = E(M) – V(M) – C(M)



当市场在最大市场容量Mmax处达到饱和时,产品单价是



e(Mmax) = e1(1 – μ)**Mmax



而全部产品的市价是



Emax = e1[1 - (1 – μ)**Mmax]/ln[1/(1 – μ)]



最大利润是



Qmax = Emax – V(Mmax) – C(Mmax)          ( M ≧ Mmax )



六、这时如果继续生产,产品所能卖到的市场价值不变而成本继续上升,因此利润反而减少。不久就有可能亏本。



答:亏本时Q < 0,即



e1[1 - (1 – μ)**Mmax]ln[1/(1 – μ)] < V + C



为简单起见,设生产成本正比于数量,即V + C = M(v + c), 有



M > [e1/(v + c)][1 - (1 – μ)**Mmax]/ln[1/(1 – μ)] = Mc





这就是说当产量M超过Mc这个临界产量后,继续生产就会亏本。这就是过剩性行业危机发生的原理。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讨论更复杂的行业模式。



七、从这个简单模式中可以看到产品单价的衰减率μ越大,临界产量就越小,危机也越容易发生。使危机更易发生的还有较高的生产成本。而最大市场容量很大时,临界产量会迅速增大,过剩危机较难发生。



答:行业危机和需求危机在现象学上也不尽相同。比起某类特定的商品来说,总需求的饱和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由第二剩余价值累积造成的经济危机没有盲目生产造成的危机来得频繁,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历史上第一次总需求危机的出现比行业危机晚三十年,并且不像行业危机的突然爆发那样造成国民总产值的严重倒退,而是经常表现为经济疲软,产值增量在零点附近起伏波动。



八、也就是说盲目生产可以频繁地造成局部的过剩危机,而第二剩余价值可以造成长周期的、全范围的和持久的经济萧条。



答:如果对经济数据进行谱分析的话,那些大振幅的高频振荡代表行业危机,而小振幅的低频振荡可代表需求危机,其波谷不一定总在零点之下。低频振荡不只是高频振荡的简单叠加。再对商业投资等主观经济行为同样进行谱分析的话,就可以看到投资波动与市场波动间的对应关系。这是研究市场经济的客观方法。可惜西方经济学并不注重这些客观方法,只是热衷于为资本主义经济行为进行辩解和为资本家发财设计方案,同时避免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真相。



九、看来西方经济学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答:孺子可教。这在后面要专门讨论,不破不立。另外,治理这两种过剩性危机的方法也不一样。由生产过剩造成的行业危机是一种自控性危机,也就是像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的那样可以通过市场本身的自我调整来解决。危机发生后,行业破产和投资减少使产出下降。同时失业增加、收入减少和消费萎缩会导致的行业性通货紧缩,有助于减少市场过剩,最后因供求重新达到平衡而结束危机。



十、那么需求危机呢?



答:主要是设法扩大总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由于相对过剩发生在商品经济的整个范围,靠市场自动的通货紧缩来调整会造成生产的大面积亏本,给全国经济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甚至造成购买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行业危机发生后,相关产业常常通过销毁过剩产品来提前结束危机。而需求危机则不能这样来摆脱。这时政府或私人银行常常提供救助计划提赈消费能力,或增大投资和就业以便扩大内需。银行还会增加货币发行抵制通货紧缩。当商品经济出现根本问题致使需求危机不断发生时,就会出现滞涨现象,并使政府赤字和债务不断上升。



十一、难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出现于大萧条之后。



答:准确地说是在大萧条之后才被主流经济学接受。在资本主义早期商品生产还不发达的时候,第二剩余价值所造成的市场积累很容易被工业大军以外的人群所消耗。例如旧贵族阶层和跨国商人从国外带回的巨量财富可以购买大量的高档日用品和奢侈品。人口较大的农户们也可以通过货币媒介用农产品交换大量的工业品。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后,贵族和农业人口大量减少,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开拓更大的海外殖民地来推销第二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强国时的经济都是“外向型”经济。当英国在十八世纪末和整个十九世纪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时,经济扩张的需要使英国占领了本国领土一百一十多倍的海外殖民地。随着英国工业的衰落英联邦也随之解体。后来亚洲新兴国家也是靠“外向型”经济发展起来的。在前一节的图中,用美元表示的市场有一半跨过了绿色边界,这境外部分就代表国外市场。



十二、你说史上第一次需求危机的出现比行业危机晚三十年。能不能详细说说这两种不同的过剩性经济危机?



答:这会在接下来的一节里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30 17:49 , Processed in 0.017881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