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王伟光与茅于轼的不同说说起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01:02: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王伟光与茅于轼的不同说说起
时间:2014-12-28 10:39来源: 作者:富平老牛 点击: 108 次


      众所周知,至今的宪法序言中仍然还有这样一段话:【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
      然而,尽管这段话赫然于宪法上,但是,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的王伟光,在他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一文中,只不过说了【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这句话,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网络上各路英雄纷纷撰文,愤怒批判和猛烈抨击王伟光的阶级斗争论和人民民主专政论,其中不乏人身攻击的言论。有人深挖王伟光的出身和历史,要求王伟光公布个人资产,呼吁中纪委严厉查处王伟光,罢免他的社科院院长职务,追究他的政治责任,甚至还要求对王伟光处以绞刑。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学雷锋的题词。周总理当年对学雷锋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联系到王伟光只不过因为说了一句【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便遭到了如此剧烈的围攻,倘若周总理和雷锋处于当今,岂不是要被这些人撕成碎片了么?
      对此,人们可不可以这样提问:这种围攻王伟光的“轩然大波”能够发生在特色社会的中国,究竟在说明着什么?人们对这个问题还敢再深入地问下去吗?面对这场“轩然大波” ,赫然于宪法上的这段话恐怕连作作摆设的颜面都丢尽了吧?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如何依法治国?是治王伟光的罪呢?还是治围攻王伟光的那些人的罪呢?面对这场“轩然大波” ,还有可能去治围攻王伟光的那些人的罪吗?是谁造成了这种不可能?为什么至今不进行追究?……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今天的如下两个新闻:
      一个是中国网新闻中心里的题为《中纪委:发改委人员“调研”14天 其中12天旅游》的新闻(见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12/27/content_30579124.htm)。另一个是中国网法制栏目里题为《山东潍坊黑老大垄断餐饮消毒业 拘人10月逼吃狗食(图)》的新闻(见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law/case/813864_1.html)。
      试想,当围攻王伟光的那些人也看到这两个新闻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会像围攻王伟光那样,去围攻发改委这些人员与山东潍坊的黑老大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吧?为什么?阶级立场使然!由此可见阶级立场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在特色的情况下,阶级斗争人们不敢再提了。要提吗?那就必须比王伟光更勇敢、更坚强。

      再来说说茅于轼吧。
      茅于轼在他的《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一文中说:【……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立场的国家。立场错了一切都错。谁敢犯立场性的错误去为富人说话呢?所以大都站在保险的立场上为穷人说话】。
      茅于轼在这里所指的自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自然也是指阶级斗争。试想,没有阶级斗争,哪里还会有什么阶级立场?于是,茅于轼的这篇文章便成了特色的经典杂文了。
      茅于轼在他的《市场经济中新的伦理与法治》一文中这样说:【朝市场经济发展的改革,十年以前还是很有争议的,现在应该说是越来越一致了……而这场改革的基本推动力,正是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从世界范围内看,市场经济成长的二三百年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在此期间人们生活的提高超过了过去人类历史上几千年的成就.这一成就同样是来源于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而不是对什么主义的信念。】
      茅于轼在这里没有再批评阶级斗争了,因为阶级斗争已经被禁止了。茅于轼在这里只是竭尽全力宣扬了市场经济把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性。于是,茅于轼的这篇文章便成了特色社会中高中学生的必修教材了。
      从茅于轼以上两件事情中,人们不难看出,茅于轼在这个特色社会里是如鱼得水的,而王伟光就像逆水行舟了。
      然而,人民群众究竟喜欢这两个人中的那一位呢?人民群众对此为什么又是无可奈何的呢?这究竟是为什么?……


富平老牛
2014.1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4 17:51 , Processed in 0.020175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