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证明毛主席不断换接班人实属迫不得已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5-6-5 06:12:51 |只看该作者
我早就指出:
“从1956年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后二十年毛主席一直试图解决接班人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好,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历史的局限性。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是共产党领导一切,毫无疑问是完全正确的;另一个是共产党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有‘四大’和‘罢工’等民主权利并且写入文革宪法,这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完全正确的这两条实际上存在着内在矛盾,不冲突的条件是党的决策者必须德才卓越,喜欢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行。实际上后来的领袖缺德少才,不喜欢人民群众的监督,所以就出问题了。邓小平废除了文革宪法,废除了人民的‘四大’和‘罢工’等民主权利。例如现在关闭大量爱党爱国的网站,不许发表反对意见,闭目塞听,完全是法西斯行为,但是人民毫无办法。”
(参见《为什么朝气蓬勃的传统社会主义会“其亡也忽焉”?》,《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续五二六,2013-8-6,华岳论坛)
既然接班人极端重要,毛主席当然得殚精竭虑解决了。

二、换刘少奇实属迫不得已
网友:毛主席熟读历史,知道换接班人可能会惊天动地,必须慎重。刘少奇从1945年七大成为接班人,到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换掉,时间总计达21年之久。换刘少奇是不是迫不得已?
作者:是的,我在第一篇文章《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里比较详细分析了(两条直线之间的部分):
——————————————————————————
聂元梓大字报实际上是向全国人民宣布,中央有两个司令部。敏感的群众便开始响应毛泽东号召,参加“造反”。于是一线领导匆忙派工作组去灭火。其中清华的工作组的副组长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清华造反派中有名为蒯大富的,是革命后代,在刘少奇的直接指示下被工作组打成右派(刘少奇对王光美说:“要把蒯大富当活靶子打”,《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高皋,198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第30页)。于是,他开始绝食抗议斗争。一九六六年七月五日晚,蒯大富写信给工作组,说:“我庄严宣告:如果您不准我去中央,我就下决心绝食到死亡。决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动摇!我对党是赤胆忠心的,为共产主义事业我愿意献出我自己的一切!”叶永烈谈道绝食时说:“此事轰动了全清华”(《毛泽东的秘书们》,第197页)。此外北京高校有上万名学生被打成右派(高皋书,第30页)。毛泽东听说刘少奇把那么多造反派群众打成“反革命”、“右派”,其愤怒程度可想而知。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日,毛泽东同中央负责人谈话说:“谁去镇压学生运动?只有北洋军阀。共产党怕学生运动是反马克思主义。有人天天说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实际却是走资产阶级路线,为资产阶级服务。”他下令撤工作组。接着66年8月1日,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在六二年与刘少奇在农村包产到户、分田单干问题上有过原则分歧。毛泽东从阶级和阶级斗争方面看,他说:一搞包产到户,一搞单干,半年的时间就看出农村阶级分化很厉害。有的人很穷,没法生活。有卖地的,有买地的。有放高利贷的,有讨小老婆的。(《毛泽东传》,逄先知,2003年,第1238页)1964年与刘少奇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上又有严重分歧。毛泽东批评说:“集中了一万五千人,搞一个小县,二十八万人口,搞了几个月还搞不开。”(同上书,第1375页)“总之,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领导群众起来斗争,在斗争中群众会造出他们的领袖来。”(同上书,第1376页。这一段话不是同样也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号召群众造反的想法吗?) 现在又发生镇压群众,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毛泽东下决心换接班人。5日毛泽东的一张大字报,向全会宣布他不再信任刘少奇了。于是当了21年接班人的刘少奇被废黜了。其实刘少奇早该预见到这一天了,因为毛泽东已怒吼过很长时间了,毛泽东的批评可以说“震聋发聩”,可惜刘没有悟出这一点。毛泽东的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思想,反对中国的“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上层的领袖都未理解。他们在“一线”,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当然不认为自己是赫鲁晓夫。
因为刘少奇镇压学生,所以被叫做“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不能说没有道理。当然,如果毛泽东能用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问题,那就既不会有后来的林彪危险,又不会有赵紫阳危险。可是我们不能苛求毛泽东同志。
——————————————————————————引用完毕
显然毛主席换刘少奇,既是迫不得已,也是完全正确的。
这里我想补充说明,刘少奇是典型的少才(认识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他有谋取私利(缺德)等问题(当然当时他不是一把手,不象邓小平后来不受监督)。如果有完善的无产阶级宪政制度,党内斗争法制化,他不会被打倒,家庭更不会受牵连,虽然作为接班人是不合格的。
而邓小平后来掌握无人监督的权力后就明显表现出缺德了,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无法长期掩盖,不说他了。
关于刘少奇,刚看到文章说:
“在毛泽东的主导下,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工作组。尽管毛泽东在工作组问题上对刘少奇不满,但是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打算改变刘少奇在党内的接班人地位。这既表现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会期(原计划五天)的安排上,也表现在除了对五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人事变动予以追认外,也没有将新的人事变动列入会议议程上。但是八月四日,毛泽东在工作组问题上批评刘少奇的时候,刘少奇以‘不怕下台’为由,当面拒绝接受批评,毛泽东才最终决定改变刘少奇在党内的接班人地位。”
(《郭建波:一个变节者的自供状—评点李锐的《九九感怀》》,郭建波,2015-05-28,来源:乌有之乡)
这是我以前不了解的新情况,看来是真的。这段历史记录更加证明毛主席换刘少奇实在是迫不得已。
另外我有一篇专文谈为什么更换刘少奇,文章是:
《为什么要更换接班人刘少奇?》(《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续四九七,2013-4-25,华岳论坛)
感兴趣者可以发电子邮件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8 08:25 , Processed in 0.016048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