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最喜爱辛弃疾的爱国主义“壮词”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4-7-6 10:53:07 |只看该作者
东拉西扯,先本文章里的我说的事讨论清楚了,再说其他的。你的伎俩是当问题回答不了的时候,就跑到外面去,找一个题目来和我搅,不会上当了。就回答这篇文章中的跟帖,其他文章中的题目,你指出来,我跟你到那篇文章中去讨论,不要把水搅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4-7-4 22:58:42 |只看该作者
老汉 发表于 2014-7-4 11:03
“谢谢楼主提供史料,看来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敌国叫金国,没有这个敌国也出不了爱国诗人辛弃疾。”
这是 ...

你的一大诡辩方式就是,在一个帖子里从来不承认自己在其他帖子里讨论类似问题时的观点。如果有人指出你以前的观点,你就说人家胡搅蛮缠。请问一个正常人的观点难道不是一致的,难道在不同的帖子里观点会自相矛盾。如果这样的话那人就是精神分裂,这个可比脑子进水要严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4-7-4 11:03: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提供史料,看来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敌国叫金国,没有这个敌国也出不了爱国诗人辛弃疾。”
这是我的第一个跟帖, 你的跟帖和我的跟帖有何关系? 年纪轻轻脑子确实进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4-7-3 20:44:43 |只看该作者
老汉 发表于 2014-7-3 10:35
有人就是不承认金国当时是一个敌国,楼主提供了史料,帮我找了一个证据,难道证据有误?
  又开始玩弄老把 ...

我明明说的是所谓的金国的地盘主要是占领的宋的土地,怎么叫做证明金国不是敌国?

抗战的时候日本也占领了中国半壁河山,莫非那半壁河山不是中国的,莫非说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土地就等于说日本不是敌国?这脑子得多浆糊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啊

说一千道一万,这个和你否认中国有四千年历史扯得上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4-7-3 10:35:41 |只看该作者
有人就是不承认金国当时是一个敌国,楼主提供了史料,帮我找了一个证据,难道证据有误?
  又开始玩弄老把戏了,东拉西扯,这些东西能证明金国不是敌国?不会上当,被你耍弄,如果你能证明金国不是敌国,继续讨论,证明不了,讨论结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4-7-2 21:10:17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献给唐朝皇帝的。如果唐朝被杂种老汉说成“鲜卑唐”,那李白这样痛骂胡人岂不是找死吗,老汉你觉得李白是不是和你一样脑子进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4-7-2 21:07:25 |只看该作者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4-7-2 21:0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反毛者乃畜生 于 2014-7-2 22:11 编辑
老汉 发表于 2014-7-2 19:28
谢谢楼主提供史料,看来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敌国叫金国,没有这个敌国也出不了爱国诗人辛弃疾。
     
...


从你的年龄算来,你应该出生在抗战前。从你透露出的早期的信息,你家应该在沦陷区。

按你的说法你应该感谢日本鬼子,要是没有日本鬼子,也就出不了你家很多人。


某人名叫“不被虐不舒服斯基”,专门上门来找虐,我算是见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4-7-2 19:28:11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提供史料,看来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敌国叫金国,没有这个敌国也出不了爱国诗人辛弃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6-30 23:15:10 |只看该作者
 辛弃疾寄英雄的忧愤于词,长存悲歌慷慨之气。气势豪迈,这是他词风的主流。但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描写细腻感情的抒情写景内容。所以宋朝刘克庄称誉他的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即晏几道,“秦郎”即秦观,两人都属北宋婉约派诗人。毛泽东对辛弃疾这些优美动人的抒情词,也圈画了不少。如《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语言清丽,意境深幽,想象力丰富,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词人用砍去传说的月中桂树,隐喻铲除朝廷中黑暗的投降派,让人间享受到更多的光明,寓意是很深的。对这首词,毛泽东至少圈画过两遍,在天头上画着大圈。

  《木兰花慢》这首词前,辛弃疾写有一段小序:“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天问》系指屈原诗作,全诗提出一百几十个问题,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提出许多疑问。辛弃疾的这首词为: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毛泽东在这首词的标题前连画三个大圈,对小序中的每句话加了圈点,在词中每个疑问句后,都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辛弃疾是生活在800多年前的一位词人,他细致地观察到月亮升落的天象,想象到月亮是旋转的,从我们这边看月亮是“去悠悠”,而那一边可能“是别有人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这首词时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和周培源、于光远等人谈哲学问题时,认为辛弃疾这首词,和晋朝张华《励志诗》中的“太仪斡运,天回地游”都包含着地圆的意思。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的着意圈画,除艺术上的欣赏外,还十分赞赏词人辩证思维的深刻性。

  毛泽东还把辛弃疾的某些词,作为人们振奋精神的思想武器。1947年,我军实行战略转移,主动撤出延安时,有过一段非常艰苦的行军。当时天气很热,战士们连续翻过五座山头,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很疲惫。当走到有几株小树的地方休息时,迎面吹来一点微风,毛泽东精神焕发地笑着说:“这里好,这里好,这里是‘山路风来草木香’啊!”大家顿时被他引用的诗句所振奋而忘了疲劳和干渴。这一诗句引自辛弃疾的《定风波》。

  辛弃疾一生从未忘怀恢复祖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雄心壮志,这是灌注在他词作中的主旋律,最强音。他的词豪迈悲壮,歌唱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激情昂扬,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词中之龙”。毛泽东读辛弃疾的词最多,也最爱读他的词,特别是到了晚年。70年代以后,毛泽东逐步出现某些老年病症,身体渐趋衰弱,面对着世界风云的变幻,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常常借辛弃疾的“壮词”,抒发自己内心的万种思绪。1975年在杭州,毛泽东时常对身边工作人员吟诵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并加讲解。在北京的一次会上,他又让叶剑英替他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随着那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毛泽东陷于凝神沉思之中。他在追忆悠悠往事?他在寻找现代的“孙仲谋”?……这是后人难解的谜,但他与千古诗人的心心相通却早已溢于脸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7 01:30 , Processed in 0.021778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