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击落MH-17航班的“山毛榉”导弹来自乌克兰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00:02: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19-1-23 01:51 编辑

击落MH-17航班的“山毛榉”导弹来自乌克兰,俄罗斯终于洗清冤屈


    作者: 报刊文摘(楚.埠.百.花) [size=-1][2374033:3281], 01:53:42 01/22/2019:-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4年多前的马航MH-17被击落事件有了定论:俄罗斯无罪!

    MH-17“关键证据”:带有编号的“山毛榉”导弹残骸
    【每点新防务(658期)·1月22日】:近日,一场4年前的“公案”有了定论,但是外国媒体却集体失声了,对于这场一直“栽赃”给俄罗斯的恶性事件没有了跟踪报道,这就是发生在2014年MH-17航班被击落、最终导致283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罹难的灾难事件!而在所谓的“国际中立调查组织”最近获得的一块带有导弹编号的残片后,查询了当年苏联时期这枚“山毛榉”导弹的生产厂记录,最终确定了这枚“肇事”山毛榉导弹是隶属于乌克兰方面。按理说,这件“国际事件”的调查清楚后,各国媒体应该进行广泛报道,特别是西方各大新闻出版集团,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件堪称“世纪新闻”的绝佳素材的。但事实上,这些平时对各国指指点点的国际新闻巨头,对此事件的调查结果却视而不见,几乎没有任何报道。

    路人拍到攻击MH-17的“山毛榉”导弹发射车
    虽然这个堪称有史以来仅次于MH-370、排名第二的空难事件调查中,所谓“国际中立”调查组织几乎从一开始,就把“凶手”认定为是由俄罗斯支持的“亲俄”乌克兰民兵武装所为,并在多年的调查期间,一直与西方大国一道从各方面在“抨击”俄罗斯,并直接导致西方多国向俄罗斯进行各种制裁。但其没想到的是,这次发现的“关键证据”上竟有导弹生产厂编号,而恰恰俄罗斯至今还保存着这枚导弹的出厂及后续服役记录,根据记录表明,这枚导弹在1986年出厂后直到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都一直在乌克兰政府军中服役!虽然“国际调查”组织没有最终确定“肇事”的到底是谁,但是这个结果已经令其无法再继续调查下去了。这个典型“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还真让一直“亡俄罗斯之心不死”的西方世界做到了,不愧是“普京”的好伙伴啊!
    SA-17曾击落F-117,也曾击落MH-17

    “山毛榉”导弹击中的MH-17机头
    但在翻看关于此次MH-17被“山毛榉”导弹击落调查结果的新闻后,发现不少网友的评论有不少误区,而“误区”主要集中在两点上:“山毛榉”就是SA-11(萨姆11)和“山毛榉”射高为1万米。其实“山毛榉”防空导弹在苏联和俄罗斯军方是一个“大家族”,有着不少成员,“山毛榉”的前身在苏联编号为3M9 Kub,北约代号“SA-6”,这货就是传说中击落F-117隐身战斗机的“杀手”;而真正第一代的“山毛榉”苏联为其编号为9K37,北约代号“SA-11”,这个型号已经在导弹数量、射程、射高、精度和威力方面超过SA-6很多了,所以苏联为其单独进行了命名,也开创了一个传奇;第二代“山毛榉”苏联编号是9K37-M1-2,北约代号“SA-17”,绰号“灰熊”,这货才是击落MH-17的最终凶手!

    肇事凶手:SA-17“山毛榉”防空导弹
    SA-17“灰熊”的射程最远为50公里,射高极限在25000米,而据多方证据显示,MH-17航班被击落时飞行高度在10000米左右,也就是正处在SA-17的射高之内,所以其可以被轻松击落。如果SA-17的最大射高只是10000米的话,恐怕MH-17航班也就不会被击落了,因为导弹在其自身极限高度时已经几乎没有动能和精度来击落运动中的物体了。要知道第一代“山毛榉”的单发摧毁目标概率就已经达到了88.5%了,刚不要说经过性能提升很多的第二代“山毛榉”SA-17了。SA-17发射后先快速爬升到目标之上,再进行俯冲式攻击,这样最大可以达到4马赫的超高速,换做灵巧的战斗机都不太容易摆脱,就更不要说MH-17航班采用的庞大、笨重的波音777宽体客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23:14 , Processed in 0.023270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