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9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革命成败主要取决于阶级力量对比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02:00:35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革命的成败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阶级力量的对比。


在毛泽东自遵义会议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革命阶级(也就是国旗上那四颗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是大于地主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的保证。


当时共产党的领导集团中,真正出身于工人阶级的党员干部那是少数,其他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在一定条件下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革命动力的一员,成为共产主义运动中这一段时期的革命同路人。在革命胜利后如果他们没有继续革命的思想改造自我革命,他们很可能暴露出他们革命的某种不纯动机,于是要当官做老爷,要特权,要“打天下坐天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万岁”的支持者。这批人的大多数就成为后来的走资派,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阻碍者和革命对象。


毛泽东同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过程中时刻提醒和教育人民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作斗争。历次的政治运动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还成为少数派,难以贯彻。毛泽东同志感到只有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通过发动全国人民大众来不断前进,这就是毛主席在高龄时要做他称为一生中的第二件大事,他要用这一革命实践教育和指导他生后的中国革命方向。


由于文革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的觉悟程度还比较低,群众发动起来之后被走资派分裂成为两大派,干扰斗争大方向,形成武斗、镇压革命群众,甚至像武汉那样威胁到毛主席生命的事件,我想这点也会是毛感到意外的事。造反派与保皇派的对立是人民内部矛盾也是阶级矛盾的反映,保皇派中的骨干分子基本是那一时期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为走资派服务用“拥护毛泽东革命路线”的旗号蒙蔽保皇派群众干保护走资派的活。林彪集团的出现和登上历史舞台是又一个对文革的打击。这时阶级力量的对比还可以说是无产阶级略占优势,但是到了1976年周恩来和毛泽东的相继离世,中国革命的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剧变,反动的资产阶级在蓄谋已久的等待时机成熟,叶、华、汪等头头发动了反革命的军事政变,篡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一起丧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20-2-9 02:01:49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龙翔五洲网友在discuss网友文章下的跟贴。单独整理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20-2-9 02:05:59 |显示全部楼层
龙翔网友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应当说,毛主席发动文革已经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认识。文革自始至终总的力量对比对继续革命派都是不利的。初期,毛主席利用军队官僚系统与党政官僚系统之间的矛盾,勉强做到了中立化军队官僚系统。从武汉720事变后,军队官僚系统也倒向反文革一边,大事已经不可为。以后几年,毛主席一直努力想要做到的就是在总退却中尽可能保持革命力量和种子。

但是,阶级力量对比又是有什么决定的呢?这就要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分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不可以说,文革的失败是有历史必然性的呢?

点评

龙翔五洲  我指的是在领导集团中的少数派。  发表于 2020-2-9 02:45:07
龙翔五洲  从毛主席成为事实上的少数派开始,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已经进入危机了。  发表于 2020-2-9 02:17:4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20-2-9 02:24:54 |显示全部楼层
从建国之初,毛主席与刘邓的分歧已经在发展。到百花齐放变成反右的时候,已经相当尖锐。再后来,大跃进失败,庐山会议从反左变反右,七千人大会刘企图栽赃毛主席,那时毛主席在党内应当已经是很明确的少数派了。只是因为林出于个人权力目的反对刘全面反毛,才达到了暂时的平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20-2-9 03:23:46 |显示全部楼层
龙翔五洲 发表于 2020-2-9 03:04
如果在毛泽东在领导集团中成为少数派的时候,任何民主制度(方法)还能转圜局势的话,毛泽东一定会采用那种 ...

这个领导集团应当包括了当时党内的上、中层干部吧

这里有个毕汝谐,说他们家是文革前司局级。这些干部的子女如此,他们本人的思想境界也可想而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10:15 , Processed in 0.028270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