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傑瑞米柯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经济学 —— 直接生产过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3-1-2 09:48:50 |只看该作者
(二)價值規律

  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這壹規律甚至從來就要求商品的使用價值各不相同,並且同它們的消費毫無關系,因為消費只是在買賣結束和完成以後才開始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5頁。

  進行交換的只是等價物

  我們的出發點是,進行交換的只是等價物。但是價格規定總是先於實際流通過程。

  馬克思:《七個筆記本的索引(第壹部分)》(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頁。

  商品的價值量調節商品的交換比例

  不是交換調節商品的價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價值量調節商品的交換比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頁。

  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的不斷偏離是壹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且只是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的不斷偏離是壹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且只是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實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壹點才能成為現實。因此,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通常看來同它所表現的價值多少有所不同,這種命運是價值和大多數社會關系所共同的。國王和他所代表的王國在大多數場合下看來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壹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如果誰想把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壹點確立起來,而又禁止以競爭施壓力於價格這個唯壹可行的辦法來確立這種對價值的決定,那就不過是證明,至少在這方面,他采取的是空想主義者慣有的輕視經濟規律的態度。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1884年10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09—210頁。

  必須始終把市場價值與不同生產者所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個別價值區別開來

  不同生產部門的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來出售這個假定,當然只是意味著:它們的價值是它們的價格圍繞著運動的重心,而且價格的不斷漲落也是圍繞這個重心來拉平的。此外,必須始終把市場價值——下面我們就要談到它——與不同生產者所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個別價值區別開來。在這些商品中,有些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市場價值(也就是說,生產這些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少於市場價值所表示的勞動時間),另外壹些商品的個別價值高於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壹方面,應看作壹個部門所生產的商品的平均價值,另壹方面,又應看作是在這個部門的平均條件下生產的並構成該部門的產品很大數量的那種商品的個別價值。只有在特殊的組合下,那些在最壞條件下或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才會調節市場價值,而這種市場價值又成為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不過市場價格對同類商品來說是相同的。如果滿足通常的需求的,是按平均價值,也就是按兩端之間的大量商品的中等價值來供給的商品,那麼,個別價值低於市場價值的商品,就會實現壹個額外剩余價值或超額利潤,而其個別價值高於市場價值的商品,卻不能實現它們所包含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頁。

  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

  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需求超過通常的需求,或者供給低於通常的供給時才可能發生。最後,如果所生產的商品的量大於這種商品按中等的市場價值可以找到銷路的量,那麼,那種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調節市場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200頁。

  供求關系壹方面只是說明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另壹方面是說明抵消這種偏離的趨勢,也就是抵消供求關系的作用的趨勢如果供求壹致,它們就不再發生作用,正因為如此,商品就按自己的市場價值出售。

  如果有兩種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發生相等的作用,它們就會互相抵消,而不會對外界發生任何影響,在這種條件下發生的各種現象,就必須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來解釋。如果互相抵消,它們就不再說明任何事情,就不會對市場價值發生影響,並且使我們更加無從了解,為什麼市場價值正好表現為這樣壹個貨幣額,而不表現為另外壹個貨幣額。資本主義生產的實際的內在規律,顯然不能由供求的互相作用來說明(完全撇開對這兩種社會動力的更深刻的分析不說,在這裏不需要作出這種分析),因為這種規律只有在供求不再發生作用時,也就是互相壹致時,才純粹地實現。供求實際上從來不會壹致;如果它們達到壹致,那也只是偶然現象,所以在科學上等於零,可以看作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是,在政治經濟學上必須假定供求是壹致的。為什麼呢?這是為了對各種現象在它們的合乎規律的、符合它們的概念的形態上來進行考察,也就是說,撇開由供求變動引起的假象來進行考察。另壹方面,是為了找出供求變動的實際趨勢,為了在壹定程度上把這種趨勢確定下來。因為各種不平衡具有互相對立的性質,並且因為這些不平衡會彼此接連不斷地發生,所以它們會由它們的相反的方向,由它們互相之間的矛盾而互相平衡。

  這樣,雖然在任何壹定的場合供求都是不壹致的,但是它們的不平衡的接連發生,——而且朝壹個方向偏離的結果,會引起另壹個方向相反的偏離,——從壹個或長或短的時期的整體來看,使供求總是互相壹致;然而這種壹致只是作為過去的變動的平均,並且只是作為它們的矛盾的不斷運動的結果。由此,各種同市場價值相偏離的市場價格,按平均數來看,就會平均化為市場價值,因為這種和市場價值的偏離會作為正負數互相抵消。這個平均數決不是只有理論意義,而且對資本來說還有實際意義,因為投資要把或長或短的壹定時期內的變動和平均化計算在內。

  因此,供求關系壹方面只是說明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另壹方面是說明抵消這種偏離的趨勢,也就是抵消供求關系的作用的趨勢。(那種有價格而沒有價值的商品是壹種例外,在這裏不必考察。)供求可以在極不相同的形式上消除由供求不平衡所產生的作用。例如,如果需求減少,因而市場價格降低,結果,資本就會被抽走,這樣,供給就會減少。但這也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由於某種發明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市場價值本身降低了,因而與市場價格平衡。反之,如果需求增加,因而市場價格高於市場價值,結果,流入這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就會過多,生產就會增加到使市場價格甚至降低到市場價值以下;或者另壹方面,這也可以引起價格上漲,以致需求本身減少。這還可以在這個或者那個生產部門,在壹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引起市場價值本身的提高,因為所需要的壹部分產品在這個期間內必須在較壞的條件下生產出來。

  如果供求決定市場價格,那麼另壹方面,市場價格,而在進壹步分析下,也就是市場價值,又決定供求。就需求來說,那是很清楚的,因為需求按照和價格相反的方向變動,如果價格跌落,需求就增加,反之,價格提高,需求就減少。而就供給來說,情況也是這樣。因為加到所供給的商品中去的生產資料的價格,決定對這種生產資料的需求,因而也決定這樣壹些商品的供給,這些商品的供給本身包括對這種生產資料的需求。棉花的價格對棉布的供給具有決定意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212頁。

  賣者之間的競爭在多大程度上減弱,買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在多大程度上加劇

  某種商品的供給低於需求,那麼這種商品的賣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很弱,甚至於完全沒有競爭。賣者之間的競爭在多大程度上減弱,買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在多大程度上加劇。結果便是商品價格或多或少顯著地上漲。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9頁。

  對於其他各種產品來說,隨漲價而來的是需求下降;但是,糧價上漲只能使對糧食的需求更大,並且使其他壹切商品的價格下跌對於其他各種產品來說,漲價使本身需求下降;但是,糧價上漲卻只能使對糧食的需求更大,並且使其他壹切商品的價格下跌。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開化的野蠻人壹樣,必須先保證自己有食物,然後才能考慮去獲取別的東西;財富的增長和文明的進步,通常都與生產食品所需要的勞動和費用的減少成相等的比例。普遍歉收本身就會導致內外市場普遍縮小。

  馬克思:《政治動態。——歐洲缺糧》(1853年9月1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3-1-2 09:50:37 |只看该作者
壹個競爭者對其他競爭者的依賴

  在競爭中壹時處於劣勢的壹方,同時就是這樣壹方,在這壹方中,個人不顧自己那群競爭者,而且常常直接反對這群競爭者而行動,並且正因為如此,使人可以感覺到壹個競爭者對其他競爭者的依賴,而處於優勢的壹方,則或多或少地始終作為壹個團結的統壹體來同對方相抗衡。如果對這種商品來說,需求超過了供給,那麼,在壹定限度內,壹個買者就會比另壹個買者出更高的價錢,這樣就使這種商品對全體買者來說都昂貴起來,提高到市場價值以上;另壹方面,賣者卻會共同努力,力圖按照高昂的市場價格來出售。相反,如果供給超過了需求,那麼,壹個人開始廉價拋售,其他的人不得不跟著幹,而買者卻會共同努力,力圖把市場價格壓到盡量低於市場價值。只有每個人通過共同行動比沒有共同行動可以得到更多好處,他才會關心共同行動。只要自己這壹方變成劣勢的壹方,而每個人都力圖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最好的出路,共同行動就會停止。其次,如果壹個人用較便宜的費用進行生產,用低於現有市場價格或市場價值出售商品的辦法,能售出更多的商品,在市場上奪取壹個更大的地盤,他就會這樣去做,並且開始起這樣的作用,即逐漸迫使別人也采用更便宜的生產方法,把社會必要勞動減少到新的更低的標準。如果壹方占了優勢,每壹個屬於這壹方的人就都會得到好處;好像他們實現了壹種共同的壟斷壹樣。如果壹方處於劣勢,每個人就可各自努力去取得優勢(例如用更少的生產費用來進行生產),或者至少也要盡量擺脫這種劣勢;這時,他就根本不顧自己周圍的人了,盡管他的做法,不僅影響他自己,而且也影響到他所有的同夥。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216頁。

  市場價值調節供求關系

  為了使種類相同,但各自在不同的帶有個別色彩的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相壹致,而不是同市場價值相偏離,即既不高於也不低於市場價值,這就要求各個賣者互相施加足夠大的壓力,以便把社會需要所要求的商品量,也就是社會能夠按市場價值支付的商品量提供到市場上來。如果產品量超過這種需要,商品就必然會低於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反之,如果產品量不夠大,就是說,如果賣者之間的競爭壓力沒有大到足以迫使他們把這個商品量帶到市場上來,商品就必然會高於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如果市場價值發生了變化,總商品量得以出售的條件也就會發生變化。如果市場價值降低了,社會需要(在這裏總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平均說來就會擴大,並且在壹定限度內能夠吸收較大量的商品。如果市場價值提高了,商品的社會需要就會縮減,就只能吸收較小的商品量。因此,如果供求調節市場價格,或者確切地說,調節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那麼另壹方面,市場價值調節供求關系,或者說,調節壹個中心,供求的變動使市場價格圍繞著這個中心發生波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202頁。

  如果某種商品的產量超過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社會勞動時間的壹部分就浪費掉了

  因為商品生產是以分工為前提的,所以,社會購買這些物品的方法,就是把它所能利用的勞動時間的壹部分用來生產這些物品,也就是說,用該社會所能支配的勞動時間的壹定量來購買這些物品。社會的壹部分人,由於分工的緣故,要把他們的勞動用來生產這種既定的物品;這部分人,當然也要從體現在各種滿足他們需要的物品上的社會勞動中得到壹個等價物。但是,壹方面,耗費在壹種社會物品上的社會勞動的總量,即總勞動力中社會用來生產這種物品的可除部分,也就是這種物品的生產在總生產中所占的數量,和另壹方面,社會要求用這種特定物品來滿足的需要的規模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而只有偶然的聯系。盡管每壹物品或每壹定量某種商品都只包含生產它所需要的社會勞動,並且從這方面來看,所有這種商品的市場價值也只代表必要勞動,但是,如果某種商品的產量超過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社會勞動時間的壹部分就浪費掉了,這時,這個商品量在市場上代表的社會勞動量就比它實際包含的社會勞動量小得多。(只有在生產受到社會實際的預定的控制的地方,社會才會在用來生產某種物品的社會勞動時間的數量和要由這種物品來滿足的社會需要的規模之間,建立起聯系。)因此,這些商品必然要低於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其中壹部分甚至會根本賣不出去。如果用來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的數量,同要由這種產品來滿足的特殊的社會需要的規模相比太小,結果就會相反。但是,如果用來生產某種物品的社會勞動的數量,和要滿足的社會需要的規模相適應,從而產量也和需求不變時再生產的通常規模相適應,那麼這種商品就會按照它的市場價值來出售。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來交換或出售是理所當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規律。應當從這個規律出發來說明偏離,而不是反過來,從偏離出發來說明規律本身。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209頁。

  通過最普通的觀察也可以看到,需求的提高有時會使商品的市場價格完全不變,有時也會引起市場價格的暫時提高,接著就是供給的增加,接著就是價格再降到原先的水平,多半低於原先的水平通過最普通的觀察也可以看到,需求的提高有時會使商品的市場價格完全不變,有時也會引起市場價格的暫時提高,接著就是供給的增加,接著就是價格再降到原先的水平,多半低於原先的水平。至於需求的提高是由於工資的增加還是由於其他什麼原因,這絲毫不能改變這個問題的條件。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頁。

  市場價格波動互相補償所要經歷的平均時期,因商品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

  如果妳們不只是觀察每天的波動,而是分析較長壹段時期的市場價格的運動,例如像圖克先生在他的《價格史》中所做的那樣,妳們就會發現,市場價格的波動,它們的背離價值,它們的上漲和下落,都是互相抵消和互相補償的;所以,除了壟斷組織的影響和其他某些限制(這些我暫且不談),壹切種類的商品,平均說來總是按它們各自的價值或自然價格出售的。市場價格波動互相補償所要經歷的平均時期,因商品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因為某些商品比另壹些商品更容易使供給適合於需求。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競爭使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在壹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發生作用

  競爭使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在壹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發生作用,從而也就使得在這種條件下唯壹可能的社會生產組織和制度得以實現。單個的商品生產者只有通過產品的跌價或漲價才能明白社會需要什麼、需要多少和不需要什麼。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1884年10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0頁。

  競爭,同供求比例的變動相適應的市場價格的波動,總是力圖把耗費在每壹種商品上的勞動的總量歸結到這個標準上來要使壹個商品按照它的市場價值來出售,也就是說,按照它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來出售,耗費在這種商品總量上的社會勞動的總量,就必須同這種商品的社會需要的量相適應,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會需要的量相適應。競爭,同供求比例的變動相適應的市場價格的波動,總是力圖把耗費在每壹種商品上的勞動的總量歸結到這個標準上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頁。

  生產費用的變化調節供求比例

  生產費用的變化,無論如何不是由供求比例來調節的,而是相反,生產費用的變化調節供求比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頁。

  壹般說來,不能有兩種市場價格

  壹般說來,不能有兩種市場價格,正是更低的市場價格(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占上風,這是普遍規律。

  馬克思:《工資》(1847年12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頁。

  市場價格包含這樣的意思:對同種商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市場價格包含這樣的意思:對同種商品支付相同的價格,雖然這些商品可以在極不相同的個別條件下生產出來,因而會有極不相同的成本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頁。

  壹種商品是低於或高於它的價值出售,取決於買者和賣者的力量對比

  我們知道,實際上,壹種商品是低於或高於它的價值出售,取決於買者和賣者的力量對比(這種對比每次都由經濟決定)。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207頁。

  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另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小的工作日,表現為更大的貨幣額

  如果壹切產業部門的勞動強度都同時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了的強度就成為普通的社會的正常強度,因而不再被算做外延量。但是甚至在這種情況下,平均的勞動強度在不同的國家仍然是不同的,因而會使價值規律在不同國家的工作日上的應用有所變化。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另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小的工作日,表現為更大的貨幣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頁。

  不同國家在同壹勞動時間內所生產的同種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國際價值,從而表現為不同的價格

  每壹個國家都有壹個中等的勞動強度,在這個強度以下的勞動,在生產壹種商品時所耗費的時間要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以不能算做正常質量的勞動。在壹個國家內,只有超過國民平均水平的強度,才會改變單純按勞動的持續時間進行的價值計量。在以各個國家作為組成部分的世界市場上,情形就不同了。國家不同,勞動的中等強度也就不同;有的國家高些,有的國家低些。於是各國的平均數形成壹個階梯,它的計量單位是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因此,強度較大的國民勞動比強度較小的國民勞動,會在同壹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價值,從而表現為更多的貨幣。

  但是,價值規律在其國際範圍內的應用,還會由於下述情況而發生更大的變化:只要生產效率較高的國家沒有因競爭而被迫把它們的商品的出售價格降低到和商品的價值相等的程度,生產效率較高的國民勞動在世界市場上也被算做強度較大的勞動。

  壹個國家的資本主義生產越發達,那裏的國民勞動的強度和生產率,就越超過國際水平。因此,不同國家在同壹勞動時間內所生產的同種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國際價值,從而表現為不同的價格,即表現為按各自的國際價值而不同的貨幣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5頁。

  那些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即不是勞動產品的東西,或者至少不能由勞動再生產的東西的價格,可以由壹些結合在壹起的非常偶然的情況來決定

  那些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即不是勞動產品的東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勞動再生產的東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藝術品等等)的價格,可以由壹些結合在壹起的非常偶然的情況來決定。要出售壹件東西,唯壹的條件是,它可以被獨占,並且可以讓渡。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4頁。

  價值規律對於資本主義生產來說遠比單純的假說,具有更重大得多、更確定得多的意義

  價值規律對於資本主義生產來說遠比單純的假說,——更不用說比虛構,即使是必要的虛構——,具有更重大得多、更確定得多的意義。

  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摘自《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3頁。

  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對於整個簡單商品生產時期來說是普遍適用的只要經濟規律發生作用,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對於整個簡單商品生產時期來說便是普遍適用的,也就是說,直到簡單商品生產由於資本主義生產形式的出現而發生變化之前是普遍適用的。在此之前,價格都以馬克思的規律所決定的價值為重心,並且圍繞著這種價值而波動,以致簡單商品生產發展得越是充分,壹個不為外部的暴力幹擾所中斷的較長時期內的平均價格就越是與價值趨於壹致,直至量的差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因此,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從開始出現使產品轉化為商品的那種交換時起,直到公元15世紀止這個時期內,在經濟上是普遍適用的。

  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9頁。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即資本的發展,關於商品的壹般規律,例如涉及價值的各種規律,也是在貨幣流通的各種形式中實現的在以前的各生產階段中,產品是部分地采取商品的形式。而資本卻必然把自己的產品作為商品來生產。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即資本的發展,關於商品的壹般規律,例如涉及價值的各種規律,也是在貨幣流通的各種形式中實現的。

  這裏可以看到,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甚至連屬於過去生產時期的經濟範疇,也獲得了各種特殊的歷史的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427頁。

  這個價值規律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展壹般來說,勞動生產率等於用最低限度的勞動取得最大限度的產品,從而使商品盡可能變便宜。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這壹點成了不以個別資本家的意誌為轉移的規律。而且這個規律只有在包含另壹個規律時才能實現,這另壹個規律就是:生產規模不是決定於既定的需要,相反,產品量決定於生產方式本身所規定的和不斷增長的生產規模。生產的目的是使單個產品等包含盡可能多的無酬勞動,而這壹點只有通過為生產而生產才會達到。壹方面,只要以過小規模進行生產的資本家物質化在產品中的勞動量多於社會必要勞動量,這壹點就表現為規律。因此,這壹點表現為價值規律的恰當實現,而這個價值規律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展。但是另壹方面,這壹點又表現為各個資本家的內在動力:他們為了突破這個規律或者機智地控制這個規律使之有利於自身,力圖把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降低到該商品的社會決定的價值以下。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頁。

  自由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

  自由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頁。

  在平等的權利之間,力量就起決定作用

  我們看到,撇開彈性很大的界限不說,商品交換的性質本身沒有給工作日規定任何界限,因而沒有給剩余勞動規定任何界限。資本家要堅持他作為買者的權利,他盡量延長工作日,如果可能,就把壹個工作日變成兩個工作日。另壹方面,這個已經賣出的商品的獨特性質給它的買者規定了壹個消費的界限,並且工人也要堅持他作為賣者的權利,他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壹定的正常量內。於是這裏出現了二律背反,權利同權利相對抗,而這兩種權利都同樣是商品交換規律所承認的。在平等的權利之間,力量就起決定作用。所以,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上,工作日的正常化過程表現為規定工作日界限的鬥爭,這是全體資本家即資本家階級和全體工人即工人階級之間的鬥爭。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1—27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3-1-2 09:52:09 |只看该作者
四 資本和剩余價值

  (壹)貨幣轉化為資本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條件是:貨幣所有者能夠用貨幣交換作為商品的他人勞動能力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條件是:貨幣所有者能夠用貨幣交換作為商品的他人勞動能力。換句話說,在流通內部勞動能力被當作商品出售,因為在簡單流通內部交換者彼此只是作為買者和賣者相對立。因而條件是:工人把自己的勞動能力當作可供使用的商品出售,也就是說,工人是自由的工人。條件就是:第壹,工人作為自由的所有者支配自己的勞動能力,他把勞動能力當作商品;因此,他必須是自己的勞動能力的自由所有者。但是,第二,工人已經不能以其他商品的形式,以對象化勞動的形式換出自己的勞動,他能夠提供的可供出售的唯壹商品,就是存在於他的活的身體中的活勞動能力,因而,使他的勞動得以對象化的條件,他的勞動的物的條件,是作為他人的財產,作為在流通中處於另壹方,處於他自身之外的商品而存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7—398頁。

  要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只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存在還是不夠的要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只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存在還是不夠的。為此首先必須有下列雙方作為買者和賣者相對立:壹方是價值或貨幣的占有者,另壹方是創造價值的實體的占有者;壹方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占有者,另壹方是除了勞動力以外壹無所有的占有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8頁。

  正是由於這種關系的存在,單純的貨幣職能才能轉化為資本職能資本關系所以會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只是因為這種關系在流通行為中,在買者和賣者互相對立的不同的基本經濟條件中,在他們的階級關系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不是由於貨幣的性質產生了這種關系;相反,正是由於這種關系的存在,單純的貨幣職能才能轉化為資本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頁。

  貨幣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樣壹種獨特的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要從商品的消費中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占有者就必須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壹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因此,它的實際消費本身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樣壹種獨特的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195頁。

  貨幣占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

  貨幣占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這裏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壹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壹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壹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頁。

  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的區別,首先只是在於它們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的區別,首先只是在於它們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轉化為貨幣,貨幣再轉化為商品,為買而賣。

  但除這壹形式外,我們還看到具有不同特點的另壹形式G—W—G,貨幣轉化為商品,商品再轉化為貨幣,為賣而買。在運動中通過後壹種流通的貨幣轉化為資本,成為資本,而且按它的使命來說,已經是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頁。

  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做資本家的直接目的

  作為這壹運動的有意識的承擔者,貨幣占有者變成了資本家。他這個人,或不如說他的錢袋,是貨幣的出發點和復歸點。這種流通的客觀內容——價值增殖——是他的主觀目的;只有在越來越多地占有抽象財富成為他的活動的唯壹動機時,他才作為資本家或作為人格化的、有意誌和意識的資本執行職能。因此,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做資本家的直接目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179頁。

  —W—G′是直接在流通領域內表現出來的資本的總公式為賣而買,或者說得完整些,為了貴賣而買,即G—W—G′,似乎只是壹種資本即商人資本所特有的形式。但產業資本也是這樣壹種貨幣,它轉化為商品,然後通過商品的出售再轉化為更多的貨幣。在買和賣的間歇,即在流通領域以外發生的行為,絲毫不會改變這種運動形式。最後,在生息資本的場合,G—W—G′的流通簡化地表現為沒有中介的結果,表現為壹種簡練的形式,G—G′,表現為等於更多貨幣的貨幣,比本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因此,G—W—G′事實上是直接在流通領域內表現出來的資本的總公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頁。

  不是任何壹個貨幣額或價值額都可以轉化為資本不是任何壹個貨幣額或價值額都可以轉化為資本。相反地,這種轉化的前提是單個貨幣占有者或商品占有者手中有壹定的最低限額的貨幣或交換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頁。

  貨幣最初轉化為資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權的

  貨幣最初轉化為資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權的。盡管這樣,這種轉化仍然有以下的結果:

  產品屬於資本家,而不屬於工人;

  這壹產品的價值除包含預付資本的價值外,還包含剩余價值,後者要工人耗費勞動,而不要資本家耗費任何東西,但它卻成為資本家的合法財產;工人保持了自己的勞動力,只要找到買者就可以重新出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5頁。

  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直接生產者的財產,不是資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直接生產者的財產,不是資本。它們只有在同時還充當剝削和統治工人的手段的條件下,才成為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頁。

  只是由於勞動直接轉化為不屬於工人而屬於資本家的對象化勞動,貨幣才轉化為資本

  勞動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實際上轉化為資本,但是,這個轉化是由貨幣同勞動能力的最初交換決定的。只是由於勞動直接轉化為不屬於工人而屬於資本家的對象化勞動,貨幣才轉化為資本,就連已經取得生產資料即勞動條件的形式的那壹部分貨幣也是這樣。在此以前,貨幣不論以它本身的形式存在,或者以那種可以充當生產新商品所必需的生產資料的商品(產品)的形態存在,都只不過從可能性來說是資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頁。

  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壹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壹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壹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也就不是資本了,就像黃金本身並不是貨幣,砂糖並不是砂糖的價格壹樣。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3頁。

  只要生產者只出售他自己的產品,他就不是資本家;只有當他利用他的生產工具剝削他人的雇傭勞動時,他才成為資本家革命前的小農為家庭衣著織布使用的織布機不是資本;甚至農民利用漫長的冬夜織出布匹賣給商人,織布機也還不是資本;但是,只要使用壹個雇傭工人為商人織商品布,並賺取生產費用和布匹出售價格之間的差額,那末,這個織布機就變成了資本。生產的目的是生產商品,這並不賦予生產工具以資本的性質。商品生產是資本存在的先決條件之壹;但是只要生產者只出售他自己的產品,他就不是資本家;只有當他利用他的生產工具剝削他人的雇傭勞動時,他才成為資本家。

  恩格斯:《致保爾·拉法格》(1884年8月1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95頁。

  沒有這種關系,價值就不能變成資本,價值的所有者就不能變成資本家

  某壹價值額——貨幣,商品,特殊的使用價值,而價值就是在這些形式上重新進入生產的——借以成為資本,即這壹價值額的所有者借以成為資本家的那種關系,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在資產階級社會內部,同資本家的存在是牢固地結合在壹起的,以致例如韋克菲爾德必須先到殖民地去,才能發現這種關系決不是不言而喻的東西,並且發現,沒有這種關系,價值就不能變成資本,價值的所有者就不能變成資本家。這件事是如此明白,而壹般說來又如此不明白,以致韋克菲爾德的這種發現實際上竟能在現代政治經濟學中劃了壹個時代。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頁。

  資本家作為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

  資本家作為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是具有自己的意誌、個性並與勞動敵對的勞動產物。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26頁。

  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

  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資本家擁有這種權力並不是由於他的個人的特性或人的特性,而只是由於他是資本的所有者。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30頁。

  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商品才在事實上成為財富的壹般元素形式

  只有在勞動人口或者本身不再屬於客觀的勞動條件,或者本身不再作為商品生產者進入市場的時候,只有在勞動人口不再出賣自己勞動的產品,而相反地出賣自己的勞動本身,或者更確切些說,出賣自己的勞動能力的時候,生產才在其整個範圍內,在其整個深度和廣度內,變成商品生產,壹切產品才轉化為商品,每個個別生產部門的物的條件本身才作為商品進入該生產部門。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商品才在事實上成為財富的壹般元素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3-1-2 09:53:34 |只看该作者
(二)勞動力的價值與工資

  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壹個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他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壹個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他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頁。

  政治經濟學稱為勞動的價值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勞動力的價值政治經濟學稱為勞動的價值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勞動力的價值;勞動力存在於工人身體內,它不同於它的職能即勞動,正如機器不同於機器的運轉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7頁。

  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物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價值壹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物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就勞動力代表價值來說,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對象化的壹定量的社會平均勞動。勞動力只是作為活的個人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勞動力的生產要以活的個人的存在為前提。假設個人已經存在,勞動力的生產就是這個個人本身的再生產或維持。

  活的個人要維持自己,需要有壹定量的生活資料。因此,生產勞動力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可以歸結為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占有者所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199頁。

  勞動力價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勞動力價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這些生活資料在形式上雖然可能有變化,但是在壹定社會的壹定時代,它們的量是壹定的,所以可以看做是壹個不變量。變化的是這個量的價值。還有兩個因素決定勞動力的價值。壹個是勞動力的發展費用,這種費用是隨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另壹個是勞動力的自然差別:是男勞動力還是女勞動力,是成年勞動力還是未成年勞動力。這些不同勞動力的使用(這又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在工人家庭的再生產費用上和在成年男工的價值上都造成很大的差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頁。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勞動的市場價格在長時期內會與它的價值相適應我可以概括地回答說,勞動和其他壹切商品壹樣,它的市場價格在長時期內會與它的價值相適應;因此,不論怎樣漲跌,也不論工人如何行動,他所得到的,平均計算起來,只是他的勞動的價值,他的勞動的價值無非是他的勞動力的價值,後者是由維持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而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最後又是由生產它們所需要的勞動量決定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頁。

  勞動力價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維持身體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勞動力價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勞動力的承擔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過程的那個商品量的價值,也就是維持身體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假如勞動力的價格降到這個最低限度,那就降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因為這樣壹來,勞動力就只能在萎縮的狀態下維持和發揮。但是,每種商品的價值都是由提供標準質量的該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頁。

  這個勞動價格叫做工資

  以貨幣表現的勞動能力的這種價值就是它的價格,我們假定這個價格得到了支付,因為我們都是假定等價交換,即商品按照它的價值出售。這個勞動價格叫做工資。與勞動能力的價值相壹致的工資是勞動能力的平均價格,就是我們所說的平均工資,也就是所謂的最低限度的工資或勞動報酬,但是,在這裏應把最低限度理解為不是身體需要上的極限,而是比如,壹年中的平均日工資,即在壹年中勞動能力的價格由於時而高於時而又低於勞動能力的價值而拉平的價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8頁。

  工資是資本家為壹定的勞動時間或壹定的勞動付出而償付的壹筆貨幣

  工資是資本家為壹定的勞動時間或壹定的勞動付出而償付的壹筆貨幣。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3頁。

  工人必須受教育,而對這種教育本身必須根據他所學的生產勞動的特殊種類支付或多或少的費用,因而這種費用也列入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

  工人要發揮壹定的勞動能力,要改變他的壹般的天然才能,使它能夠完成壹定的勞動,他就得受訓練和學習,也就是必須受教育,而對這種教育本身必須根據他所學的生產勞動的特殊種類支付或多或少的費用,因而這種費用也列入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頁。

  為學會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生產費用越少,工資也就越降低壹種工作越簡單,越容易學會,為學會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生產費用越少,工資也就越降低,因為工資像壹切商品的價格壹樣,是由生產費用決定的。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9頁。

  要求工資平等是根本錯誤的,這是壹種決不能實現的妄想我要趁此機會指出,各種不同質量的勞動力的生產費用既然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行業所用的勞動力的價值也就壹定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工資平等是根本錯誤的,這是壹種決不能實現的妄想。這種要求是壹種虛妄和膚淺的激進主義的產物,只承認前提而企圖避開結論。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確定勞動力的價值,也像確定其他壹切商品的價值那樣;不同種類的勞動力有不同的價值,要生產它們,需要有不同的勞動量,所以它們在勞動市場上就應當賣得不同的價格。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要求平等的或甚至是公平的報酬,就猶如在奴隸制的基礎上要求自由壹樣。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正是這個發展過程使簡單勞動相對過剩,另壹方面使熟練勞動簡單化,於是也就使它貶值了

  李嘉圖正確地說過,機器是經常和勞動競爭的,並且往往是在勞動價格已達到某種高度時才可能被采用;然而采用機器不過是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許多方法之壹。正是這個發展過程使簡單勞動相對過剩,另壹方面使熟練勞動簡單化,於是也就使它貶值了。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頁。

  熟練的奴隸賣得貴些,熟練的雇傭工人得到較高的工資現在怎樣解決關於對復合勞動支付較高工資的全部重要問題呢?在私人生產者的社會裏,培養熟練的勞動者的費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負擔的,所以熟練的勞動力的較高的價格也首先歸私人所有:熟練的奴隸賣得貴些,熟練的雇傭工人得到較高的工資。在按社會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裏,這種費用是由社會來負擔的,所以復合勞動的成果,即所創造的比較大的價值也歸社會所有。工人本身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從這裏順便獲得的教益是:工人所中意的對“全部勞動所得”的要求,有時也還不是沒有問題的。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09—210頁。

  為了追求商品便宜,強制地把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除了繁榮時期以外,資本家之間總是進行十分激烈的鬥爭,以爭奪各自在市場上的份額。這個份額同產品的便宜程度成正比。除了由此造成的資本家競相采用代替勞動力的改良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以外,每次都出現這樣的時刻:為了追求商品便宜,強制地把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2頁。

  決定工資的壹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動,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後備軍的比例的變動

  大體說來,工資的壹般變動僅僅由同工業周期各個時期的更替相適應的產業後備軍的膨脹和收縮來調節。因此,決定工資的壹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動,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後備軍的比例的變動,是過剩人口相對量的增減,是過剩人口時而被吸收、時而又被遊離的程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4頁。

  在壹千個同樣熟練的工人中,決定工資的不是九百五十個在業工人,而是五十個失業工人

  在壹千個同樣熟練的工人中,決定工資的不是九百五十個在業工人,而是五十個失業工人。

  馬克思:《工資》(1847年12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43—頁。

  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之間的區別

  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和由這個價值轉變成的生活資料的量之間的區別,現在表現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之間的區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3頁。

  工資首先是由它和資本家的贏利即利潤的關系來決定的無論名義工資,即工人把自己賣給資本家所得到的貨幣量,還是實際工資,即工人用這些貨幣所能買到的商品量,都不能把工資所包含的各種關系完全表示出來。

  此外,工資首先是由它和資本家的贏利即利潤的關系來決定的。這就是比較工資、相對工資。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0頁。

  實際工資可能仍然未變,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盡管如此,相對工資卻可能降低了

  實際工資可能仍然未變,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盡管如此,相對工資卻可能降低了。

  假定說,壹切生活資料跌價三分之二,而日工資只降低了三分之壹,比方由三馬克降低到兩馬克。這時,雖然工人拿這兩馬克可以買到比從前拿三馬克買到的更多的商品,但是他的工資和資本家的利潤相比卻降低了。資本家(比如,壹個工廠主)的利潤增加了壹馬克,換句話說,資本家拿比以前少的交換價值付給工人,而工人卻必須生產出比以前多的交換價值。資本的份額與勞動的份額相比提高了。社會財富在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分配更不平均了。資本家用同樣多的資本支配著更大的勞動量。資本家階級支配工人階級的權力增加了,工人的社會地位更低了,比起資本家的地位來又降低了壹級。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1—732頁。

  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勞動力的價格能夠不斷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資料量同時不斷增加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壹定量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隨著勞動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是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而不是它們的量。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工人和資本家的生活資料量本身可以同時按照同樣的比例增長,而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之間不發生任何量的變化。……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勞動力的價格能夠不斷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資料量同時不斷增加。但是相對地說,即同剩余價值比較起來,勞動力的價值還是不斷下降,從而工人和資本家的生活狀況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7—598頁。

  工資提高是商品價格提高的結果,不是它的原因工資隨著必要生活資料價格的提高而提高(雖然按比例提高的現象是罕見的,僅僅是例外)。工資提高是商品價格提高的結果,不是它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頁。

  在考察計時工資時必須再把工資總額,即日工資、周工資等等的總額和勞動價格區別開來

  工人靠日勞動、周勞動等等得到的貨幣額,形成他的名義的即按價值計算的工資額。

  但是很明顯,依照工作日的長短,即依照工人每天所提供的勞動量,同樣的日工資、周工資等等可以代表極不相同的勞動價格,也就是說,可以代表對同量勞動所支付的極不相同的貨幣額。因而,在考察計時工資時必須再把工資總額,即日工資、周工資等等的總額和勞動價格區別開來。……即使勞動價格不斷下降,日工資、周工資等等仍然可以保持不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4頁。

  如果日勞動、周勞動等等的量已定,那麼日工資或周工資就決定於勞動價格

  壹般的規律就是:如果日勞動、周勞動等等的量已定,那麼日工資或周工資就決定於勞動價格,而勞動價格本身或者是隨著勞動力的價值而變化,或者是隨著勞動力的價格與其價值的偏離而變化。反之,如果勞動價格已定,那麼日工資或周工資就決定於日勞動或周勞動的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5—626頁。

  在勞動力價格提高時,勞動力價格還可能降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在勞動力價格提高時,勞動力價格還可能降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當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不能補償勞動力的加速的損耗時總是發生這種情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頁。

  與工作日的延長密不可分的勞動力的更大損耗,在壹定點內,可以用增多的報酬來補償

  隨著工作日的延長,勞動力的價格盡管名義上不變,甚至有所提高,還是可能降到它的價值以下。我們記得,勞動力的日價值是根據勞動力的正常的平均持續時間或工人的正常的壽命來計算的,並且是根據從生命物質到運動的相應的、正常的、適合人體性質的轉變來計算的。與工作日的延長密不可分的勞動力的更大損耗,在壹定點內,可以用增多的報酬來補償。超過這壹點,損耗便以幾何級數增加,同時勞動力再生產和發揮作用的壹切正常條件就遭到破壞。勞動力的價格和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就不再是可通約的量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頁。

  勞動力總是按壹定時期來出賣的

  我們記得,勞動力總是按壹定時期來出賣的。因此,直接表現勞動力的日價值、周價值等等的轉化形式,就是“計時工資”的形式,也就是日工資等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3頁。

  計件工資只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

  在實行計時工資的情況下,勞動由勞動的直接的持續時間來計量;在實行計件工資的情況下,則由在壹定時間內勞動所凝結成的產品的數量來計量。勞動時間本身的價格最終決定於這個等式:日勞動價值=勞動力的日價值。因此,計件工資只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5頁。

  計件工資給資本家提供了壹個十分確定的計算勞動強度的尺度計件工資給資本家提供了壹個十分確定的計算勞動強度的尺度。只有體現在壹個預先規定的並由經驗確定的商品量中的勞動時間,才被看做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並當做這種勞動時間來支付報酬。……如果工人沒有平均的工作效率,因而不能提供壹定的最低限度的日勞動,他就會被解雇。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23-1-2 09:54:40 |只看该作者
計件工資的形式形成層層剝削和壓迫的制度的基礎既然勞動的質量和強度在這裏是由工資形式本身來控制的,那麼對勞動的監督大部分就成為多余的了。因此,計件工資的形式既形成前面所說的現代家庭勞動的基礎,也形成層層剝削和壓迫的制度的基礎。後壹種制度有兩種基本形式。壹方面,計件工資使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寄生者的中間盤剝即包工制更容易實行。中間人的利潤完全來自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價格和中間人實際付給工人的那部分勞動價格之間的差額。在英國,這種制度有壹個特別的稱呼“sweating-system”(血汗制度)。另壹方面,計件工資使資本家能與工頭(在手工工場是組長,在礦井是采煤工人等等,在工廠是真正的機器工人)簽訂按件計酬的合同,工頭按照合同規定的價格自己負責招募幫手和支付給他們工資。在這裏,資本對工人的剝削是通過工人對工人的剝削來實現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637頁。

  在這裏不僅資本家,而且整個食客等級都同從工人勞動中榨取利潤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因而工人常常得不到維持生存和勞動的食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國際旗幟下行動的德國工人報紙開始在紐約出版。它揭露了美國工廠主采取可恥手段把工人同胞的繁重勞動和饑餓生活變成硬幣。辛格爾縫紉機公司可以作為第壹個這樣的例子。例如,公司經理把活計按作坊包給監工,監工則把活計分給各承包人,而承包人又分給低壹級的承包人,直到最低壹級的承包人根據自己的條件同要完成這項實際工作的工人達成協議為止。這種“血汗制度”不可能再進壹步發展了,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是壹種最高的形式。在這裏不僅資本家,而且整個食客等級都同從工人勞動中榨取利潤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因而工人常常得不到維持生存和勞動的食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恩格斯:《〈國際先驅報〉上關於國際工人運動的簡訊》(1873年3—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19—620頁。

  工資支付形式的區別絲毫沒有改變工資的本質

  工資支付形式的區別絲毫沒有改變工資的本質,雖然其中壹種形式可以比另壹種形式更有利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4頁。

  有壹些雇傭勞動形式會產生壹種假象

  有壹些雇傭勞動形式會產生壹種假象,似乎工人出賣的不是他的勞動能力,而是他的已經對象化在商品中的勞動本身。例如計件工資就是這樣。但是這不過是計量勞動時間和對勞動進行監督(僅支付必要勞動)的另壹種形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頁。

  在壹個產業部門內,工作日越長,工資就越低

  在壹個產業部門內,工作日越長,工資就越低,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9頁。

  勞動價格越低,工人為了保證得到哪怕是可憐的平均工資而付出的勞動量必然越大,或者說,工作日必然越長

  勞動價格越低,工人為了保證得到哪怕是可憐的平均工資而付出的勞動量必然越大,或者說,工作日必然越長。勞動價格的低廉在這裏起了刺激勞動時間延長的作用。

  但是,勞動時間的延長反過來又會引起勞動價格的下降,從而引起日工資或周工資的下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9—630頁。

  這些多少有利於雇傭工人的維持和繁殖的情況,絲毫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性質

  在由於新發展起來的社會需要而開辟了新的市場、新的投資領域等等的情況下,只要改變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分為資本和收入的比例,積累的規模就能突然擴大,所以,資本的積累需要,能夠超過勞動力或工人人數的增加,對工人的需要,能夠超過工人的供給,這樣壹來,工資就會提高。只要上述假定壹直不變,這種情況最終壹定會發生。因為雇用的工人壹年比壹年多,所以遲早必定會出現這樣的時候:積累的需要開始超過通常的勞動供給,於是工資提高。在整個15世紀和18世紀上半葉,在英國就可以聽到這方面的怨言。

  但是這些多少有利於雇傭工人的維持和繁殖的情況,絲毫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8頁。

  強制提高工資,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份和尊嚴強制提高工資(且不談其他壹切困難,不談強制提高工資這種反常情況也只有靠強制才能維持),無非是給奴隸以較多工資,而且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份和尊嚴。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7頁。

  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工資的普遍提高才可能實現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工資的普遍提高才可能實現。如果得以實現,也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能保持住。在現今的生產基礎上,生產的總趨勢不是提高工資,而是降低工資。即使工資的普遍提高能保持壹個較長的時期,也不會消滅,而只是減輕雇傭勞動者即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奴役。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報告結束時提出的決議草案》(1865年5 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頁。

  在工資僅僅在個別生產部門中提高的情況下,這些部門的產品的價格可以因此發生局部的提高

  在工資部分提高或者說局部提高的情況下,即工資僅僅在個別生產部門中提高的情況下,這些部門的產品的價格可以因此發生局部的提高。但是,就連這壹點也取決於許多情況:例如,在這些部門,工資不是特別低,因而利潤率也不是特別高;這些商品的市場不會因價格上漲而縮小(因此,不需要為了提高這些商品的價格而預先縮減它們的供給),等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頁。

  勞動能力雖然在被使用以前按壹定條件出賣,卻要在完成勞動以後,才得到報酬

  不管個別的工資形式如何,勞動能力雖然在被使用以前按壹定條件出賣,卻要在完成勞動以後,才得到報酬(無論是按日、按周等等),不僅在計件工資制下如此,而且普遍如此。在這裏,貨幣先在觀念上作為購買手段,然後成為支付手段,因為商品在名義上轉移到買者那裏和實際的轉移是不同的。商品(勞動能力)的出賣,使用價值在法律上的轉讓和它在實際上的轉讓,在這裏從時間上說是不壹致的。……誠然,工人在他生產的商品賣出以前得到工資(或者,至少可能得到工資,如果商品不是預先訂購,等等)。但是,在他(工人)得到工資以前,他的商品,他的勞動能力,已經消費在生產上,已經轉到買者(資本家)的手裏。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1頁。

  調節工資的各種規律是非常復雜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裏已經詳細地證明,調節工資的各種規律是非常復雜的,隨著情況的不同,時而這個規律占優勢,時而那個規律占優勢,所以它們絕對不是鐵的,反而是很有彈性的,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象拉薩爾所想象的那樣用三言兩語來了結。

  恩格斯:《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75年3月18—2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1—122頁。

  

  資本就是對他人無酬勞動的支配

  資本就是對他人無酬勞動的支配。因此,只有當工人把自己的小屋子租給第三者,並以租金形式攫取第三者的壹部分勞動產品時,他的小屋子才成為資本。由於工人自己居住在屋子裏,所以這屋子恰好就不會變成資本,正如我從裁縫那裏買來的衣服壹穿上身就不再是資本壹樣。擁有價值1000塔勒的小屋子的工人,的確不再是無產者了,然而只有薩克斯先生這樣的人才會稱他是資本家。

  但是,我們這個工人身上的資本家特征還有其另壹方面。我們假定,在某個工業地區裏每個工人都有自己的小屋子,這已經成為通例。在這種場合,這個地區的工人階級便免費享用住房;住房費就不再算入工人的勞動力價值以內。但是,勞動力生產費用的任何降低,即工人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任何長期降低,“根據國民經濟學的鐵的規律”,也就等於勞動力價值的降低,所以歸根到底會引起工資的相應降低。因此,工資下降的平均數量就會相當於節省下來的房租的平均數量,也就是說,工人住自己的房屋還是付了租金,不過不是像以前那樣以貨幣形式付給房東,而是以無酬勞動形式付給他為之做工的廠主。於是,工人投在小屋子上的儲蓄確實在壹定的程度上會成為資本,但這個資本不歸他自己所有,而是歸那個雇他做工的資本家所有。

  可見,薩克斯先生甚至連在紙面上也沒有能把自己的那個工人變成資本家。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1873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80—281頁。

  如果所有工人都積蓄,那麼工資的普遍降低就會使他們又回到應有的水平

  如果所有工人都積蓄,那麼工資的普遍降低就會使他們又回到應有的水平,因為工人普遍積蓄就會向資本家表明:工人的工資普遍過高了,他們得到的工資超過了他們的商品——即對他們勞動的支配能力——的等價物。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頁。

  那些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從“勞動”價值出發而無法解決的困難,壹到我們把“勞動力”價值作為出發點,就消失不見了那些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從“勞動”價值出發而無法解決的困難,壹到我們把“勞動力”價值作為出發點,就消失不見了。

  恩格斯:《卡·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91年單行本導言》(1891年4月3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23-1-2 10:05:10 |只看该作者
(三)資本的分類

  資本的這兩個組成部分,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看,則是作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區別的

  轉變為生產資料即原料、輔助材料、勞動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因此,我把它稱為不變資本部分,或簡稱為不變資本。

  相反,轉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價值。它再生產自身的等價物和壹個超過這個等價物而形成的余額,剩余價值。這個剩余價值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是可大可小的。這部分資本從不變量不斷轉化為可變量。因此,我把它稱為可變資本部分,或簡稱為可變資本。資本的這兩個組成部分,從勞動過程的角度看,是作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作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區別的;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看,則是作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區別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頁。

  作為生產條件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不變部分,在生產過程中是壹個事先已知的價值

  作為生產條件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不變部分,在生產過程中是壹個事先已知的價值,它必須再現在產品的價值中。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頁。

  工人今天的勞動或下半年的勞動是用他上星期的勞動或上半年的勞動來支付的

  當工人把壹部分生產資料轉化為產品的時候,他以前的壹部分產品就再轉化為貨幣。

  工人今天的勞動或下半年的勞動是用他上星期的勞動或上半年的勞動來支付的。只要我們不是考察單個資本家和單個工人,而是考察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貨幣形式所造成的錯覺就會立即消失。資本家階級不斷地以貨幣形式發給工人階級票據,讓工人階級用來領取由它生產而為資本家階級所占有的產品中的壹部分。工人也不斷地把這些票據還給資本家階級,以便從資本家階級那裏取得他自己的產品中屬於他自己的那壹部分。產品的商品形式和商品的貨幣形式掩飾了這種交易。

  因此,可變資本不過是工人為維持和再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基金或勞動基金的壹種特殊的歷史的表現形式;這種基金在壹切社會生產制度下都始終必須由勞動者本身來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基金所以不斷以工人勞動的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裏,只是因為工人自己的產品不斷以資本的形式離開工人。但是勞動基金的這種表現形式絲毫沒有改變這樣壹個事實:資本家把工人自己的對象化勞動預付給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5頁。

  預付的可變資本不會把它自身的價值加到產品中去預付的可變資本不會把它自身的價值加到產品中去。不如說,在產品中代替可變資本價值出現的,是壹個由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可變資本的絕對價值量的變化,只要僅僅表現勞動力價格的變化,就絲毫不會改變商品價值的絕對量,因為它並不改變由活動的勞動力創造的這個新價值的絕對量。相反地,這種變化只會影響新價值的兩個組成部分的數量關系,其中,壹個組成部分構成剩余價值,另壹個組成部分則補償可變資本,從而加入商品的成本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頁。

  資本的構成要從雙重的意義上來理解

  資本的構成要從雙重的意義上來理解。從價值方面來看,資本的構成是由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或者說,分為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即工資總額的比例來決定的。從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物質方面來看,每壹個資本都分為生產資料和活的勞動力;這種構成是由所使用的生產資料量和為使用這些生產資料而必需的勞動量之間的比例來決定的。我把前壹種構成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把後壹種構成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二者之間有密切的相互關系。為了表達這種關系,我把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凡是簡單地說資本構成的地方,始終應當理解為資本的有機構成。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7頁。

  我們把那種和社會平均資本有同樣構成的資本,叫作平均構成的資本

  我們把那種同社會平均資本相比,不變資本占的百分比高,從而可變資本占的百分比低的資本,叫作高構成的資本。反之,把那種同社會平均資本相比,不變資本比重小,而可變資本比重大的資本,叫作低構成的資本。最後,我們把那種和社會平均資本有同樣構成的資本,叫作平均構成的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頁。

  投在壹個產業部門的資本的價值構成,也就是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壹定比率,總是表示壹定程度的勞動生產率

  事實上,投在壹個產業部門的資本的價值構成,也就是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壹定比率,總是表示壹定程度的勞動生產率。所以,壹旦這個比率的變化不是由不變資本的各個物質組成部分的單純的價值變化或工資的變化引起的,那也就必定表示,勞動生產率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常常可以看到,c、v和m這幾個因素的變化同時也包含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頁。

  正如人類勞動力並非天然是資本壹樣,生產資料也並非天然是資本由於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對價值的形成,從而也對剩余價值的生產起著不同的作用,所以它們作為預付資本價值的存在形式,就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其次,作為生產資本的不同的組成部分,它們還有以下的區別:生產資料在它為資本家所有時,即使在生產過程之外,也仍然是他的資本,勞動力卻只有在生產過程之內,才是單個資本的存在形式。如果說,勞動力只有在它的賣者即雇傭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麼相反,它只有在它的買者手中,即暫時握有它的使用權的資本家手中,才成為資本。生產資料本身,只有在勞動力作為生產資本的人的存在形式,能夠和生產資料相合並時,才成為生產資本的物的形態或生產資本。因此,正如人類勞動力並非天然是資本壹樣,生產資料也並非天然是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頁。

  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這部分資本價值,和其他任何部分壹樣要進行流通

  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這部分資本價值,和其他任何部分壹樣要進行流通。我們曾經壹般地說過,全部資本價值是處在不斷流通之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壹切資本都是流動資本。但這裏考察的這個資本部分的流通是獨特的流通。首先,這個資本部分不是在它的使用形式上進行流通,進行流通的只是它的價值,並且這種流通是逐步地、壹部分壹部分進行的,和從它那裏轉移到作為商品進行流通的產品中去的價值相壹致。在它執行職能的全部時間內,它的價值總有壹部分固定在它裏面,和它幫助生產的商品相對立,保持著自己的獨立。由於這種特性,這部分不變資本取得了固定資本的形式。在生產過程中預付的資本的其他壹切物質組成部分,則與此相反,形成流動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178頁。

  同壹些勞動資料,可以時而充當生產資料,時而充當消費資料同樣的物品是構成流動資本的組成部分,還是構成固定資本的組成部分,要看它在勞動過程中執行什麼職能。例如牲畜,作為役畜(勞動資料),是租地農場主的固定資本的物質存在方式,相反,作為肥育的牲畜(原料),卻是租地農場主的流動資本的組成部分。另壹方面,同壹物品可以時而成為生產資本的組成部分,時而屬於直接的消費基金。

  例如,壹所房子,用做勞動場所,是生產資本的固定組成部分,用做住宅,就根本不是資本的形式,而只是壹所住宅。在許多場合,同壹些勞動資料,可以時而充當生產資料,時而充當消費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頁。

  雖然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預先決定它們的物質規定性,但它們的物質規定性決不預先決定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固定資本的特點,就是它呆在生產領域;固定在壹定地方的資本甚至在最高程度上在物質方面具有這種性質;這並不妨礙其他固定資本不斷加入生產過程,從而不斷在物質上處於流通中,例如船舶及壹切運輸工具。

  固定資本的另壹個主要規定在於,正因為它加入生產過程,它就不作為商品離開生產過程,不投入流通。因此,它只是由於自己的交換價值而流通,而不是由於使用價值而流通。但這並不妨礙例如運輸工具加入個人消費。如果我乘火車,那麼不管怎麼說,我是利用交通。而實際上,火車車廂等等由於這種個人消費而磨損。然而,車廂從不離開生產過程,在這壹定的情況下,這種過程對於乘客等等來說,同時就是個人消費過程。

  整個說來,至於這些物,以及上面剛剛提到的例外(但是,這種例外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因為它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已波及到壹切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那麼,作為固定資本執行職能的勞動資料的特點,就是它不進入個人消費。但這並不是說,同樣壹些物不能作為消費資料執行職能,例如建築物等等。這裏包括壹切消費工具,如刀、叉、斧等等。

  這些消費工具中有許多可以直接充當生產工具。因此,雖然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預先決定它們的物質規定性,但它們的物質規定性決不預先決定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06—407頁。

  固定資本是為自己創造出獨特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實基礎固定資本是為自己創造出獨特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實基礎,而資本的這種形式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同樣規模和程度(不僅在機器本身的形式上,而且在壹切可能的形式上)發展和擴大。因此,隨著固定資本的發展,年產品的不斷增大的部分便轉化為固定資本,而這種資本的不斷增大的部分是必需的,為的是補償壹年內已消費的固定資本,對它進行修理並使它處於完好的狀態。因此,在固定資本的生產和構成固定資本的各要素的生產中,也使用(消費)總勞動的不斷增大的部分。隨著固定資本的使用,勞動生產力增長起來,從而同量勞動所生產的產品量也增長起來。(而固定資本所加入的價值部分至少應該等於它可以代替的勞動,但實際上應該小於它可以代替的勞動。)固定資本是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它們是再生產過程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前提和條件。

  同時,固定資本是先進科學的體現,也就是用來使自然物品和自然過程為勞動服務的那些手段的發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6頁。

  正是在固定資本的生產中,和在流動資本的生產中相比,資本在更高程度上使自己成為目的本身並作為資本發揮作用既然固定資本的生產,甚至從物質方面來看,其直接目的不是為了生產直接的使用價值,也不是為了生產資本的直接再生產所需要的價值,即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又相對地代表使用價值的價值;相反地,固定資本的生產是為了生產創造價值的手段,就是說,它不是為了作為直接對象的價值,而是為了創造價值,為了價值增殖的手段這壹生產的直接對象——從物質上看,價值的生產以生產對象本身的形式表現為生產的目的,也就是資本的生產力對象化這壹目的,資本生產價值的能力對象化這壹目的——,既然如此,那麼,正是在固定資本的生產中,和在流動資本的生產中相比,資本在更高程度上使自己成為目的本身並作為資本發揮作用。因此,從這方面來看,固定資本的規模和固定資本的生產在整個生產中所占的規模,也是以資本的生產方式為基礎的財富發展的尺度。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106頁。

  資本的生產過程的前提是,壹切資本都只是以流動資本的形式流回壹切資本,不管是流動資本還是固定資本,都來源於對他人勞動的占有,不僅起初是這樣,而且經常不斷地是這樣。但是正像我們看到的,這壹過程要以不斷的小流通,即工資同勞動能力或生活資料的交換為前提。資本的生產過程的前提是,壹切資本都只是以流動資本的形式流回;因此,固定資本只能通過壹部分流動資本固定下來而得到更新;因此,為了生產固定資本,必須使用壹部分已經創造出來的原料和消費壹部分勞動(因此也有壹部分生活資料同活勞動相交換)。例如,在農業中,有壹部分產品被建造水渠的勞動所消費,或者有壹部分谷物被用去交換鳥糞,交換化學物質等等,這些東西施在土地上,但實際上它們只有納入化學過程才有使用價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23-1-2 10:09:15 |只看该作者
(四)剩余價值

  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W—G過程所以有內容,不是因為兩極有質的區別(二者都是貨幣),而只是因為它們有量的不同。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例如,用100鎊買的棉花賣100鎊+10鎊,即110鎊。因此,這個過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即等於原預付貨幣額加上壹個增殖額。我把這個增殖額或超過原價值的余額叫做剩余價值。可見,原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保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壹個剩余價值,或者說增殖了。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頁。

  資本家不僅要生產價值,而且要生產剩余價值

  資本家所關心的是下述兩點。第壹,他要生產具有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要生產用來出售的物品,商品。第二,他要使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大於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各種商品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了購買它們,他已在商品市場上預付了寶貴的貨幣——的價值總和。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生產商品,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生產價值,不僅要生產價值,而且要生產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218頁。

  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是兩個不同的量包含在勞動力中的過去勞動和勞動力所能提供的活勞動,勞動力壹天的維持費和勞動力壹天的耗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前者決定它的交換價值,後者構成它的使用價值。

  維持壹個工人24小時的生活只需要半個工作日,這種情況並不妨礙工人勞動壹整天。因此,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是兩個不同的量。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正是看中了這個價值差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頁。

  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壹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壹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只持續到這樣壹點,即資本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恰好為新的等價物所補償,那就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超過這壹點而持續下去,那就成為價值增殖過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頁。

  機器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手段

  像其他壹切發展勞動生產力的方法壹樣,機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縮短工人為自己花費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長他無償地給予資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機器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頁。

  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形式因為工人在生產勞動力日價值(如三先令)的工作日部分內,只是生產資本家已經支付的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就是說,只是用新創造的價值來補償預付的可變資本的價值,所以,這種價值的生產只是表現為再生產。因此,我把進行這種再生產的工作日部分稱為必要勞動時間,把在這部分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必要勞動。這種勞動對工人來說所以必要,是因為它不以他的勞動的社會的形式為轉移。這種勞動對資本和資本世界來說所以必要,是因為工人的經常存在是它們的基礎。

  勞動過程的第二段時間,工人超出必要勞動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雖然耗費工人的勞動,耗費勞動力,但並不為工人形成任何價值。這段時間形成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以從無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誘著資本家。我把工作日的這部分稱為剩余勞動時間,把這段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剩余勞動。把價值看做只是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勞動,這對於認識價值本身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樣,把剩余價值看做只是剩余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剩余勞動,這對於認識剩余價值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251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在於單個產品從而產品總量包含盡可能多的無酬勞動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並不在於單個產品從而產品總量包含盡可能多的勞動,而是在於它們包含盡可能多的無酬勞動。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頁。

  工人生產他的勞動力的補償價值的時間和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之和,構成他的勞動時間的絕對量——工作日

  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之和,工人生產他的勞動力的補償價值的時間和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之和,構成他的勞動時間的絕對量——工作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頁。

  資本自行增殖的秘密歸結為資本對別人的壹定數量的無酬勞動的支配權

  資本不僅像亞·斯密所說的那樣,是對勞動的支配權。按其本質來說,它是對無酬勞動的支配權。壹切剩余價值,不論它後來在利潤、利息、地租等等哪種特殊形式上結晶起來,實質上都是無酬勞動時間的化身。資本自行增殖的秘密歸結為資本對別人的壹定數量的無酬勞動的支配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1頁。

  剩余價值的相對量,即可變資本價值增殖的比率,顯然由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來決定

  剩余價值的相對量,即可變資本價值增殖的比率,顯然由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來決定,或者用來表示。……我把可變資本的這種相對的價值增殖或剩余價值的相對量,稱為剩余價值率。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9頁。

  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之比等於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之比因為可變資本的價值等於它所購買的勞動力的價值,因為這個勞動力的價值決定工作日的必要部分,而剩余價值又由工作日的剩余部分決定,所以從這裏可以得出結論: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之比等於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之比,或者說,剩余價值率。這

  兩個比率把同壹種關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壹種是對象化勞動的形式,另壹種是流動勞動的形式。

  因此,剩余價值率是勞動力受資本剝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的程度的準確表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252頁。

  在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資本100所推動的勞動量,從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勞動量,取決於它的可變組成部分的大小在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資本100所推動的勞動量,從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勞動量,取決於它的可變組成部分的大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頁。

  壹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實際剩余價值率乘以剩余價值生產上所使用的可變資本

  年剩余價值率等於

  。但壹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實際剩余

  價值率乘以剩余價值生產上所使用的可變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頁。

  年剩余價值率總是=m′

  年剩余價值率總是=m′n,也就是等於壹個周轉期間內消耗的可變資本在這個周轉期間內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的實際比率,乘以這個可變資本在壹年內周轉的次數,或(這是同壹回事)乘以它的以年為單位計算的周轉時間的倒數。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頁。

  我們把代表剩余價值的那部分產品稱為剩余產品我們把代表剩余價值的那部分產品稱為剩余產品。決定剩余價值率的,不是剩余價值同資本總額的比率,而是剩余價值同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的比率,同樣,決定剩余產品的水平的,也不是剩余產品同總產品的其余部分的比率,而是剩余產品同代表必要勞動的那部分產品的比率。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決定的目的,同樣,富的程度不是由產品的絕對量來計量,而是由剩余產品的相對量來計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5頁。

  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預付的可變資本量乘以剩余價值率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壹個工人壹個工作日所提供的剩余價值乘以所使用的工人人數。又因為在勞動力價值已定的情況下,壹個工人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是由剩余價值率決定的,由此就得出如下第壹個規律: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預付的可變資本量乘以剩余價值率,或者說,是由同壹個資本家同時剝削的勞動力的數目與單個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之間的復比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2頁。

  在壹定限度內,資本所能榨取的勞動的供給,並不取決於工人的供給

  可變資本的減少,可以由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的按比例的提高來抵償,或者說,所雇用的工人人數的減少,可以由工作日的按比例的延長來抵償。因此在壹定限度內,資本所能榨取的勞動的供給,並不取決於工人的供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頁。

  我把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我把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相反,我把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6頁。

  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壹般基礎,並且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把工作日延長,使之超出工人只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的那個點,並由資本占有這部分剩余勞動,這就是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壹般基礎,並且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就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說,工作日壹開始就分成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這兩個部分。為了延長剩余勞動,就要通過以較少的時間生產出工資的等價物的各種方法來縮短必要勞動。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只同工作日的長度有關;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使勞動的技術過程和社會組織發生徹底的革命。

  因此,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以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為前提;這種生產方式連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條件本身,最初是在勞動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的基礎上自發地產生和發展的。勞動對資本的這種形式上的從屬,又讓位於勞動對資本的實際上的從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頁。

  剩余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始終是勞動力價值相應的減少或增加的結果剩余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始終是勞動力價值相應的減少或增加的結果,而決不是這種減少或增加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頁。

  剩余價值的大小和工作日的長短成正比,和工資的高低成反比剩余價值的大小和工作日的長短成正比,和工資的高低成反比。

  恩格斯:《致勞拉·拉法格》(1884年11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3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23-1-2 10:11:38 |只看该作者
相對剩余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正比

  商品的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反比。勞動力的價值也是這樣,因為它是由商品價值決定的。相反,相對剩余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正比。它隨著生產力提高而提高,隨著生產力降低而降低。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壹個十二小時社會平均工作日總是生產6先令的價值產品,而不管這個價值額以怎樣的比例分割為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和剩余價值。但是,如果由於生產力的提高,每天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從而勞動力的日價值,從5先令下降到先令,那麼剩余價值就從1先令增加到3先令。為了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從前需要10個勞動小時,現在只需要6個勞動小時。有4個勞動小時空了出來,可以並入剩余勞動的範圍。

  因此,提高勞動生產力來使商品便宜,並通過商品便宜來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資本的內在的沖動和經常的趨勢。

  商品的絕對價值本身,是生產商品的資本家所不關心的。他關心的只是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時實現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的實現自然就包含著預付價值的補償。因為相對剩余價值的增加和勞動生產力的發展成正比,而商品價值的降低和勞動生產力的發展成反比,也就是說,因為同壹過程使商品便宜,並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價值提高,所以這就解開了壹個謎:為什麼只是關心生產交換價值的資本家,總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換價值;這也就是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之壹魁奈用來為難他的論敵、而後者至今還沒有回答的那個矛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1—372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通過發展勞動生產力來節約勞動,目的決不是為了縮短工作日

  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通過發展勞動生產力來節約勞動,目的決不是為了縮短工作日。它的目的只是為了縮短生產壹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發展勞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縮短工人必須為自己勞動的工作日部分,以此來延長工人能夠無償地為資本家勞動的工作日的另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373頁。

  這裏還有壹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甚至不延長工作日,使用機器就可以增加絕對勞動時間,從而增加絕對剩余價值這裏還有壹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甚至不延長工作日,使用機器就可以增加絕對勞動時間,從而增加絕對剩余價值。這是通過所謂濃縮勞動時間的辦法來實現的,這時,每壹分壹秒都充滿了更多的勞動;勞動強度提高了。由於采用機器,不僅勞動生產率(從而勞動質量)提高了,而且在壹定時間內消耗的勞動量也增加了。時間的間隙由於所謂勞動緊湊而縮小了。因此,壹個勞動小時所提供的勞動量,可能等於完全不使用機器或使用不那麼完善的機器的平均勞動條件下的 個勞動小時的勞動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頁。

  無論是絕對剩余勞動,還是相對剩余勞動,並非來源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能力,而是來源於機器使用的勞動能力

  資本通過使用機器而產生的剩余價值,即剩余勞動,——無論是絕對剩余勞動,還是相對剩余勞動,並非來源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能力,而是來源於機器使用的勞動能力。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

  這種建立在生產方式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上的剩余價值是壹個暫時的量

  因為商品的價值是由該生產階段上生產商品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用超過該生產階段平均水平的更有生產效率的勞動方法作為例外生產出來的那個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這個商品的壹般的或社會的價值。因此,如果它以低於同類商品的社會價值而高於它的個別價值出售,也就是說,按壹種不把它的個別價值和它的普遍價值之間的差別拉平的價值出售,那麼它便是高於自己的價值出售,或者說,包含在其中的勞動和通常生產它的平均勞動相比成了當時較高級的勞動。但是在生產它時所使用的工人的勞動能力並沒有得到較高的報酬。這壹差額因而落入資本家的腰包並形成他的剩余價值。這種建立在生產方式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上的剩余價值是壹個暫時的量,壹旦新的生產方式成為普遍的並且本身變成平均的生產方式時,這種剩余價值便等於零。但是,這壹暫時的剩余價值是生產方式變化的直接結果。因此它成了資本家的直接動機,因此這壹動機在資本所掌握的壹切生產領域中同樣地占統治地位,而不以它們生產的使用價值為轉移,從而不以該種產品是否進入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或勞動能力的再生產為轉移。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389頁。

  采用改良的生產方式的資本家,比同行業的其余資本家在壹個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為剩余勞動

  采用改良的生產方式的資本家,比同行業的其余資本家在壹個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為剩余勞動。他個別地所做的,就是資本全體在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場合所做的。但是另壹方面,當新的生產方式被普遍采用,因而比較便宜地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和它的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消失的時候,這個超額剩余價值也就消失。價值由勞動時間決定這同壹規律,既會使采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感覺到,他必須低於商品的社會價值來出售自己的商品,又會作為競爭的強制規律,迫使他的競爭者也采用新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0—371頁。

  在貨幣價值下降時,如果勞動價格不按同壹比例提高,那末,勞動價格就會下降,剩余價值率就會提高

  在貨幣價值下降時,如果勞動價格不按同壹比例提高,那末,勞動價格就會下降,剩余價值率就會提高,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利潤率就上升。當貨幣價值繼續下降時,利潤率上升僅僅是由於工資下降造成的;而工資下降則是由於工資的變化只能緩慢地與貨幣價值的變化相適應這種情況造成的。(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的情況就是如此。)相反地,如果隨著貨幣價值上升的同時,工資不按同壹比例下降,那末,剩余價值率就下降,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利潤率也下降。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4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5—66頁。

  總資本的價值量本來同剩余價值量沒有任何內在關系,至少沒有直接的內在關系

  總資本的價值量本來同剩余價值量沒有任何內在關系,至少沒有直接的內在關系。就總資本的物質要素來說,總資本減去可變資本,也就是不變資本,是由實現勞動的物質條件即勞動資料和勞動材料構成的。要使壹定量勞動實現在商品中,從而形成價值,就需要壹定量的勞動材料和勞動資料。在勞動的量和這個活勞動要追加於其上的生產資料的量之間,按照追加勞動的特殊性質,存在壹定的技術關系。……重要的只是技術上必要的量。

  原料或勞動資料不管貴賤都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只要它們具有所要求的使用價值,並且和要被吸收的活勞動保持壹個技術上規定的比例就行了。……因此,在不變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之間,從而在總資本價值(=c+v)和剩余價值之間,沒有任何內在的、必然的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5頁。

  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甚至無償的勞動也好像是有償的勞動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甚至無償的勞動也好像是有償的勞動;反之,奴隸的那部分有償的勞動,卻好像是無償的勞動。奴隸因為要工作,自然必須生活,他的工作日的壹部分就用於抵償他自己維持生活的價值;但是,由於他和他的主人沒有訂立合同,雙方又沒有什麼買賣行為,所以他的全部勞動似乎都是白幹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頁。

  雖然任何剩余價值都表現為某種剩余產品,但是剩余產品本身不代表剩余價值

  雖然任何剩余價值都表現為某種剩余產品,但是剩余產品本身不代表剩余價值。假定產品根本不包含剩余價值,例如,壹個農民有自己的工具(再加上自己的土地),他勞動的時間正好只是壹個雇傭工人為補償自己的工資而勞動的時間,比方說6小時。如果是豐年,他的產品可能加倍,但是全部產品的價值仍然和過去壹樣。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剩余產品,卻沒有剩余價值。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8頁。

  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全部社會的基礎,並且首先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

  重農學派的正確之點在於,剩余價值的全部生產,從而資本的全部發展,按自然基礎來說,實際上都是建立在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的。如果人在壹個工作日內,不能生產出比每個勞動者再生產自身所需的生活資料更多的生活資料,在最狹窄的意義上說,也就是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如果他全部勞動力每日的耗費只夠再生產他滿足個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那就根本談不上剩余產品,也談不上剩余價值。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全部社會的基礎,並且首先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資本主義生產,使社會中壹個越來越增大的部分,脫離直接生活資料的生產,並且像斯圖亞特所說的那樣,轉化為自由人手,使他們可以在別的部門任人剝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8頁。

  工資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工作日中工人為他自己勞動的那壹部分和歸資本家所有的那壹部分勞動時間的比例

  確立相對工資的概念是李嘉圖的最大功績之壹。其要點就是:工資的價值(因而還有利潤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工作日中工人為他自己勞動(為了生產或再生產他的工資)的那壹部分和歸資本家所有的那壹部分勞動時間的比例。這壹點在經濟學上非常重要,事實上這只是對正確的剩余價值理論的另壹種表達。其次,這壹點對理解兩個階級的社會關系是很重要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28頁。

  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

  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商品的生產,它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工人不是為自己生產,而是為資本生產。因此,工人單是進行生產已經不夠了。他必須生產剩余價值。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如果可以在物質生產領域以外舉壹個例子,那麼,壹個教員只有當他不僅訓練孩子的頭腦,而且還為校董的發財致富勞碌時,他才是生產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資本投入香腸工廠,而投入教育工廠,這並不使事情有任何改變。因此,生產工人的概念決不只包含活動和效果之間的關系,工人和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包含壹種特殊社會的、歷史地產生的生產關系。

  這種生產關系把工人變成資本增殖的直接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頁。

  資本家實際上知道剩余價值或資本增殖的秘密

  資本家實際上知道剩余價值或資本增殖的秘密。這壹點可以由他在生產過程中的壹切行為,由他瘋狂追求剩余勞動得到證明。……他處在生產領域中的時候所懂得的東西,他在流通領域中已經不能懂得了。

  ……促使貨幣貯藏者把商品的價值和價值形式混淆起來的那種錯覺,也使資本家把剩余價值的創造和它轉化為金或銀混淆起來。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由於商品轉化為貨幣對商品的單個賣者來說是壹個困難的和充滿危險的過程,這種混亂就鞏固下來了。對於大量生產、因而必須大量出售的資本家來說,隨著營業規模的擴大,危險也增加起來。如果他原先沒有占有整個工人大軍的剩余產品,那他現在就不需要出賣這種產品。而他恰恰相反,用他出賣這種產品所花費的勞動來解釋對他人勞動產品的占有。不生產商品而只是盜竊商品的比耳·賽克斯還可以更加天花亂墜地談論出售商品的危險。

  其次,資本家通過出賣商品來實現從他的工人那裏榨取來的剩余價值的多少,不僅隨著市場價格的壹般波動而改變。在商品市場上資本家同“資本家”相對立。狡猾對狡猾開始單獨決鬥。……在單個資本家生產的剩余價值和他出賣商品所實現的剩余價值之間出現了量的差別。在這種不正當交易的時候,不僅是剩余價值,甚至壹部分資本價值也可能不付等價物而更換所有者。在那些得到資本價值的人的手裏,這壹部分不斷形成剩余價值。

  由於市場變化無常,這種變化實際上只是改變已有的價值的分配,結果,剩余價值的來源就變得不清楚了,資本家本人最後再也不知道什麼是什麼了。

  馬克思:《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11頁。

  如果某壹商品高於或低於自己的價值出售,那只不過是剩余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在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如果某壹商品高於或低於自己的價值出售,那只不過是剩余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在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這種分配的變化,或者說,不同的人們在自己中間分割剩余價值的比例的變化,絲毫不改變剩余價值的量,也不改變剩余價值的性質。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23-1-2 10:12:42 |只看该作者
五 生產和服務

  (壹)生產過程

  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壹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做最後的形式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壹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做最後的形式。因此,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上是保守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頁。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資本的生產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不僅是商品的生產過程,而且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是剩余勞動的吸收,因而是資本的生產過程。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8頁。

  壹個棉紡織廠的工人是不是只生產棉織品呢?

  壹個棉紡織廠的工人是不是只生產棉織品呢?不是,他生產資本。他生產重新供人利用去支配他的勞動並通過他的勞動創造新價值的價值。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7頁。

  不再是工人使用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使用工人了如果我們從勞動過程的觀點來考察生產過程,那麼工人並不是把生產資料當做資本,而只是把它當做自己有目的的生產活動的手段和材料。例如在制革廠,工人只是把皮革當做自己的勞動對象。他不是鞣資本家的皮。可是,只要我們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觀點來考察生產過程,情形就不同了。生產資料立即轉化為吮吸他人勞動的手段。不再是工人使用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使用工人了。不是工人把生產資料當做自己生產活動的物質要素來消費,而是生產資料把工人當做自己的生活過程的酵母來消費,並且資本的生活過程只是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的運動。夜間停止不用、不吮吸活勞動的熔爐和廠房,對資本家說來是壹種“純粹的損失”。因此,熔爐和廠房就造成了要勞動力“做夜工的要求”。貨幣單純地轉化為生產過程的物質因素,轉化為生產資料,就使生產資料轉化為占有他人勞動和剩余勞動的合法權和強制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360頁。

  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特殊現象

  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特殊現象。

  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於資本家。資本家進行監視,使勞動正常進行,使生產資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費,勞動工具受到愛惜,也就是使勞動工具的損壞只限於在勞動中它被使用時損耗的必要程度。

  其次,產品是資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產者工人的所有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頁。

  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成為對勞動,即對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揮權

  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成為對勞動,即對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揮權。

  人格化的資本即資本家,監督工人有規則地並以應有的強度工作。

  其次,資本發展成為壹種強制關系,迫使工人階級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狹隘範圍而從事更多的勞動。作為他人辛勤勞動的制造者,作為剩余勞動的榨取者和勞動力的剝削者,資本在精力、貪婪和效率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往壹切以直接強制勞動為基礎的生產制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是,勞動條件作為某種獨立的、人格化的東西同活勞動相對立

  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是,勞動條件作為某種獨立的、人格化的東西同活勞動相對立,不是工人使用勞動條件,而是勞動條件使用工人。正因為這樣,勞動條件才成為資本,而擁有勞動條件的商品所有者則作為資本家同工人相對立。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勞動條件同活勞動的這種分離當然不再存在了,但是勞動的總過程卻是資本的過程,是歸結為資本的過程。工人在這個過程中是作為勞動出現的,因而他本身是資本的壹個要素。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4頁。

  我們稱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是這樣壹種社會生產方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生產過程從屬於資本

  我們稱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是這樣壹種社會生產方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生產過程從屬於資本,或者說,這種生產方式以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為基礎,而且這種關系是起決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154頁。

  以錢賺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目的

  以錢賺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目的——財富在其壹般形式上的增加,也就是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對象化勞動的數量的增加。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於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分配給不同的人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於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以腦力勞動為主或者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但是,這壹點並不妨礙物質產品是所有這些人的共同勞動的產品,或者說,並不妨礙他們的共同勞動產品對象化在物質財富中;另壹方面,這壹分離也絲毫不妨礙:這些人中的每壹個人對資本的關系是雇傭勞動者的關系,是在這個特定意義上的生產工人的關系。所有這些人不僅直接從事物質財富的生產,並且用自己的勞動直接同作為資本的貨幣交換,因而不僅把自己的工資再生產出來,並且還直接為資本家創造剩余價值。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頁。

  當產品完成自己的形態變化,從壹個階段轉到另壹個階段的時候,並存勞動就同時生產出產品的不同階段

  因為不斷的、重新開始的生產過程就是再生產過程,所以它同樣是由並存勞動決定的,當產品完成自己的形態變化,從壹個階段轉到另壹個階段的時候,並存勞動就同時生產出產品的不同階段。棉花、棉紗和布——所有這壹切不只是壹個在壹個之後,壹個由另壹個生產出來,而且也是同時並行地生產出來和再生產出來。當我在考察單個商品的生產過程時,表現為以前的勞動的結果的東西,在我考察該商品的再生產過程時,也就是說,當我從該商品的不斷進行的生產過程,從這個生產過程的條件的總和,而不只是從壹個孤立的行為或有限的空間來考察該商品的生產過程時,就同時表現為並存勞動的結果。這不只是經過不同階段的循環,而且是商品在其屬於特殊生產領域和形成不同勞動部門的壹切階段上的並行生產。如果同壹個農民先種亞麻,然後把它紡成紗,再把它織成布,那末這些工序就有連續性,但是沒有同時性,而同時性則以建立在社會內部分工基礎上的生產方式為前提。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7—308頁。

  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壹旦從屬於資本的勞動成為協作勞動,這種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就成為資本的職能。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動機和決定目的,是資本盡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盡可能多地生產剩余價值,因而也就是資本家盡可能多地剝削勞動力。隨著同時雇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他們的反抗也加劇了,因此資本為壓制這種反抗所施加的壓力也必然增加。

  資本家的管理不僅是壹種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並屬於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它同時也是剝削壹種社會勞動過程的職能,因而也是由剝削者和他所剝削的原料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決定的。同樣,隨著作為他人的財產而同雇傭工人相對立的生產資料的規模的增大,對這些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進行監督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其次,雇傭工人的協作只是資本同時使用他們的結果。他們的職能上的聯系和他們作為生產總體所形成的統壹,存在於他們之外,存在於把他們集合和聯結在壹起的資本中。因此,他們的勞動的聯系,在觀念上作為資本家的計劃,在實踐中作為資本家的權威,作為他人意誌——他們的活動必須服從這個意誌的目的——的權力,而和他們相對立。

  因此,如果說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內容來說是二重的,——因為它所管理的生產過程本身具有二重性:壹方面是制造產品的社會勞動過程,另壹方面是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那麼,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形式來說是專制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4—385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作為勞動的統治者的職能,落在資本家或者由資本家付酬的職員——資本家的代理人的身上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作為勞動的統治者的職能,落在資本家或者由資本家付酬的職員——資本家的代理人的身上。這種職能只要不是由合作勞動的性質,而是由勞動條件對勞動本身的統治產生的,它也就要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壹起消失。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94頁。

  在機器上實現了的科學,作為資本同工人相對立工人的勞動的社會性質作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化的東西同工人相對立(例如,在機器生產部門,勞動的可見產品表現為勞動的統治者),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自然力和科學——歷史發展總過程的產物,它抽象地表現了這壹發展總過程的精華——自然也發生同樣的情況:它們作為資本的力量同工人相對立。科學及其應用,事實上同單個工人的技能和知識分離了,雖然它們——從它們的源泉來看——又是勞動的產品,然而在它們進入勞動過程的壹切地方,它們都表現為被並入資本的東西。使用機器的資本家不必懂得機器(見尤爾的著作)。但是,在機器上實現了的科學,作為資本同工人相對立。而事實上,以社會勞動為基礎的所有這些對科學、自然力和大量勞動產品的應用本身,只表現為剝削勞動的手段,表現為占有剩余勞動的手段,因而,表現為屬於資本而同勞動對立的力量。資本使用這壹切手段,當然只是為了剝削勞動,但是為了剝削勞動,資本必然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這些手段。所以,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這個發展的條件就表現為資本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是不管單個工人的意誌如何而完成的,而且是直接反對單個工人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0—421頁。

  生產過程中勞動的分工和結合,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機構生產過程中勞動的分工和結合,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機構。資本家支付報酬的,只是單個的勞動力,而不是他們的結合,不是勞動的社會力。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另壹種生產力。其次,人口的增長,也是這種不費資本家分文的生產力。但只是由於占有資本,——尤其是機器體系形式上的資本——,資本家才能攫取這些無償的生產力: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和自然力,以及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歷史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勞動的全部社會力。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3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勢必引起科學和勞動的分離,同時使科學本身被應用到物質生產上去

  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勢必引起科學和勞動的分離,同時使科學本身被應用到物質生產上去。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89頁。

  科學獲得的使命是: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成為致富的手段自然因素的應用——在壹定程度上自然因素被列入資本的組成部分——是同科學作為生產過程的獨立因素的發展相壹致的。生產過程成了科學的應用,而科學反過來成了生產過程的因素即所謂職能。每壹項發現都成了新的發明或生產方法的新的改進的基礎。只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才第壹次使自然科學為直接的生產過程服務,同時,生產的發展反過來又為從理論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學獲得的使命是: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成為致富的手段。

  只有在這種生產方式下,才第壹次產生了只有用科學方法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只有現在,實驗和觀察——以及生產過程本身的迫切需要——才第壹次達到使科學的應用成為可能和必要的那樣壹種規模。現在,科學,人類理論的進步,得到了利用。資本不創造科學,但是它為了生產過程的需要,利用科學,占有科學。這樣壹來,科學作為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同時就和直接勞動相分離,而在以前的生產階段上,範圍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是同勞動本身直接聯系在壹起的,並沒有發展成為同勞動相分離的獨立的力量,因而整個說來從未超出制作方法的積累的範圍,這種積累是壹代代加以充實的,並且是很緩慢地、壹點壹點地擴大的。(憑經驗掌握每壹種手藝的秘密。)手和腦還沒有相互分離。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0頁。

  生產上利用的自然物質,如土地、海洋、礦山、森林等等,不是資本的價值要素

  生產上利用的自然物質,如土地、海洋、礦山、森林等等,不是資本的價值要素。

  ……撇開自然物質不說,各種不費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並入生產過程。它們發揮效能的程度,取決於不花費資本家分文的各種方法和科學進步。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4頁。

  資本的趨勢是賦予生產以科學的性質,而直接勞動則被貶低為只是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

  只有當勞動資料不僅在形式上被規定為固定資本,而且揚棄了自己的直接形式,從而,固定資本在生產過程內部作為機器來同勞動相對立的時候,而整個生產過程不是從屬於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現為科學在工藝上的應用的時候,只有到這個時候,資本才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或者說,資本才造成了與自己相適合的生產方式。可見,資本的趨勢是賦予生產以科學的性質,而直接勞動則被貶低為只是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同價值轉化為資本時的情形壹樣,在資本的進壹步發展中,我們看到:壹方面,資本是以生產力的壹定的現有的歷史發展為前提的——在這些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另壹方面,資本又推動和促進生產力向前發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4頁。

  作為生產者出現的,是社會活動的結合

  正如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大工業所依據的基礎——占有他人的勞動時間——不再構成或創造財富壹樣,隨著大工業的這種發展,直接勞動本身不再是生產的基礎,壹方面因為直接勞動變成主要是看管和調節的活動,其次也是因為,產品不再是單個直接勞動的產品,相反地,作為生產者出現的,是社會活動的結合。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0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23-1-2 10:23:10 |只看该作者
工人作為社會工人所發揮的生產力,是資本的生產力工人作為獨立的人是單個的人,他們和同壹資本發生關系,但是彼此不發生關系。他們的協作是在勞動過程中才開始的,但是在勞動過程中他們已經不再屬於自己了。他們壹進入勞動過程,便並入資本。作為協作的人,作為壹個工作有機體的肢體,他們本身只不過是資本的壹種特殊存在方式。因此,工人作為社會工人所發揮的生產力,是資本的生產力。只要把工人置於壹定的條件下,勞動的社會生產力就無須支付報酬而發揮出來,而資本正是把工人置於這樣的條件之下的。因為勞動的社會生產力不費資本分文,另壹方面,又因為工人在他的勞動本身屬於資本以前不能發揮這種生產力,所以勞動的社會生產力好像是資本天然具有的生產力,是資本內在的生產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6—387頁。

  資本的生產時間雖然可以和它的勞動時間不壹致,但前者總是包含後者,而且超過的部分本身就是生產過程的條件資本的生產時間雖然可以和它的勞動時間不壹致,但前者總是包含後者,而且超過的部分本身就是生產過程的條件。因此,生產時間總是指這樣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資本生產使用價值並自行增殖,因而執行生產資本的職能,盡管它也包含這樣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資本是潛在的,或者也進行生產但並不自行增殖。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頁。

  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的不壹致,只能是由自然條件引起的,這些自然條件在這裏直接妨礙勞動的利用,即妨礙資本占有剩余勞動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的不壹致,只能是由自然條件引起的,這些自然條件在這裏直接妨礙勞動的利用,即妨礙資本占有剩余勞動。資本遇到的這些障礙當然不會帶來利益,從資本的角度看,只會是損失。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頁。

  我們講勞動期間,指的是壹定生產部門為提供壹件成品所必需的互相連接的工作日的數目

  我們講工作日,指的是工人每天必須耗費勞動力,每天必須勞動的勞動時間的長短。

  而我們講勞動期間,指的是壹定生產部門為提供壹件成品所必需的互相連接的工作日的數目。在這裏,每個工作日的產品只是局部產品,它每天繼續被加工,到壹個或長或短的勞動期間結束的時候,才取得完成的形態,成為壹個完成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頁。

  如果工程不繼續進行,已經在生產上消費掉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就會白白地耗費

  由於危機而發生的社會生產過程的中斷、紊亂,對於具有可分立性質的勞動產品和那些在生產上需要有壹個較長的互相連接的勞動期間的勞動產品,會產生極不相同的影響。

  在壹個場合,今天的壹定量棉紗、煤炭等等的生產,沒有繼之而來的明天的棉紗、煤炭等等新的生產。但船舶、建築物、鐵路等等的情況卻有所不同。不僅勞動會中斷,而且互相連接的生產行為也會中斷。如果工程不繼續進行,已經在生產上消費掉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就會白白地耗費。即使以後工程恢復了,它在這段間歇時間裏也總會有損壞。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頁。

  生產過程消失在商品中

  生產過程消失在商品中。在商品生產中耗費了勞動力這壹事實,現在表現為商品的物的屬性,即商品具有價值的屬性;這個價值的量,是由所耗費的勞動的量來計量的;商品價值不分解為任何別的東西,也不由任何別的東西構成。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8頁。

  資本主義生產並不以工人和勞動資料的積聚所造成的節約為滿足資本主義生產並不以工人和勞動資料的積聚所造成的節約為滿足。另壹類節約是由於輕視“不值分文的”人身材料而造成的;也就是由於下面這些情況造成的:人們密集在擁擠不堪的通風很差的工作場所,不遵守安全設備規章制度,如危險的機器缺乏防護設備、礦山中井筒的數量不足等等。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頁。

  

  生產過程的條件大部分也就是工人的能動生活過程的條件因為工人壹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生產過程中度過的,所以,生產過程的條件大部分也就是工人的能動生活過程的條件,是工人的生活條件,這些生活條件中的節約,是提高利潤率的壹種方法;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的,過度勞動,把工人變成壹種役畜,是加速資本自行增殖,加速剩余價值生產的壹種方法。這種節約的範圍包括:使工人擠在壹個狹窄的有害健康的場所,用資本家的話來說,這叫作節約建築物;把危險的機器塞進同壹些場所而不安裝安全設備;對於那些按其性質來說有害健康的生產過程,或對於像采礦業中那樣有危險的生產過程,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等等。更不用說缺乏壹切對工人來說能使生產過程合乎人性、舒適或至少可以忍受的設備了。從資本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會是壹種完全沒有目的和沒有意義的浪費。總之,資本主義生產盡管非常吝嗇,但對人身材料卻非常浪費,正如另壹方面,由於它的產品通過貿易進行分配的方法和它的競爭方式,它對物質資料也非常浪費壹樣;資本主義生產壹方面使社會失去的東西,就是另壹方面使各個資本家獲得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頁。

  資本主義生產比其他任何壹種生產方式都更加浪費人和活勞動在英國煤礦中平均每星期死亡15人。到1861年為止的10年中約死亡10000人。這主要是由於煤礦主卑鄙的貪得無厭造成的。應當全面地談壹談這個問題。資本主義生產——在壹定程度上,如果我們撇開流通的全部過程以及在交換價值這壹基礎之上產生的極其復雜的商業和貨幣交易——是最節省已實現的勞動,即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但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比其他任何壹種生產方式都更加浪費人和活勞動,它不僅浪費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費人的智慧和神經。實際上,只有通過最大地損害個人的發展,才能在作為人類社會主義結構的序幕的歷史時期,取得壹般人的發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頁。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既不是單純的產品,也不是商品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既不是單純的產品(使用價值),也不是商品,即具有壹定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它的結果,它的產品,是為資本創造剩余價值,因而,是貨幣或商品實際轉化為資本;而在生產過程之前,貨幣或商品僅僅從自己的目的來說,從可能性來說,從自己的使命來說,才是資本。生產過程吸收的勞動量,比購買的勞動量大。在生產過程中完成的這種對別人無酬勞動的吸收、占有,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直接目的;因為資本本身(因而資本家本身)的任務,既不是生產直接供自己消費的使用價值,也不是生產用來轉化為貨幣再轉化為使用價值的商品。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發財致富,是價值的增殖,是價值的增大,因而是保存原有價值並創造剩余價值。資本只有在同勞動交換(這種勞動因而被稱為生產勞動)之後,才能得到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這種特殊的產品。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0頁。

  正是活勞動通過使未完成的勞動產品成為下壹步勞動的材料,才保存了這種產品的使用價值

  正是活勞動通過使未完成的勞動產品成為下壹步勞動的材料,才保存了這種產品的使用價值。但是,活勞動保存這種產品,也就是說,使它免於報廢和毀滅,只是由於按照勞動的目的對它進行了加工,總之,使它成了新的活勞動的對象。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頁。

  我們所說的生產勞動,是指社會地規定了的勞動,這種勞動包含著勞動的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壹個完全特定的關系

  生產勞動不過是對勞動能力出現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整個關系和方式的簡稱。但是,把生產勞動同其他種類的勞動區分開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區分恰恰表現了那種作為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資本本身的基礎的勞動的形式規定性。

  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生產勞動是給使用勞動的人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或者說,是把客觀勞動條件轉化為資本、把客觀勞動條件的占有者轉化為資本家的勞動,所以,這是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生產出來的勞動。

  因此,我們所說的生產勞動,是指社會地規定了的勞動,這種勞動包含著勞動的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壹個完全特定的關系。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0頁。

  同壹種勞動可以是生產勞動,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生產勞動是勞動的這樣壹種規定,這種規定首先同勞動的壹定內容,同勞動的特殊效用或勞動所借以表現的特殊使用價值絕對沒有關系。

  同壹種勞動可以是生產勞動,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頁。

  如果我讓人在家中煮肉,那麼,肉的烹調就屬於肉的消費費用如果我讓人在家中煮肉,那麼,肉的烹調就屬於肉的消費費用。如果我從小店買回熟肉,那麼,肉的烹調就屬於肉的生產費用,進入肉的生產過程,然而它是以更進壹步的形式走出生產過程並以更為成熟的形式進入消費過程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9—390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內,勞動過程對價值增殖過程的關系是,後者表現為目的,前者只表現為手段

  在資本主義生產內,勞動過程對價值增殖過程的關系是,後者表現為目的,前者只表現為手段。因此,當後壹個過程不再可能或還不可能時,前壹個過程就會停止。另壹方面,在所謂的投機行為盛行時期,在投機(股票等投機)和危機時期,可以看到:勞動過程(真正的物質生產)只是壹種非常麻煩的條件,從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熱中於不使用手段(勞動過程)去達到目的(價值增殖過程)。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10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05:09 , Processed in 0.031880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