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5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经济学 —— 流通过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3 06:30:1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1-3 10:40 编辑

作者 卡爾 馬克思 弗裏德裏希 恩格斯 寫於不同歷史時期 整理於二零二二年


壹 資本循環和周轉


  (壹)資本循環


  這種不斷地通過同壹些連續階段的循環,就形成資本流通壹個貨幣額轉化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是要執行資本職能的價值量所完成的第壹個運動。這個運動是在市場上,在流通領域內進行的。運動的第二階段,生產過程,在生產資料轉化為商品時就告結束,這些商品的價值大於其組成部分的價值,也就是包含原預付資本加上剩余價值。接著,這些商品必須再投入流通領域。必須出售這些商品,把它們的價值實現在貨幣上,把這些貨幣又重新轉化為資本,這樣周而復始地不斷進行。這種不斷地通過同壹些連續階段的循環,就形成資本流通。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1頁。


  壹個價值額投入流通,是為了從流通中取出壹個更大的價值額資本的總公式是G—W—G′;這就是說,壹個價值額投入流通,是為了從流通中取出壹個更大的價值額。這個更大價值額的產生過程,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這個更大價值額的實現過程,是資本的流通。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資本的循環過程是流通和生產的統壹


  資本的循環過程是流通和生產的統壹,包含二者在內。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頁。


  進行直接剝削的條件和實現這種剝削的條件,不是壹回事壹旦可以榨出的剩余勞動量對象化在商品中,剩余價值就生產出來了。但是,這樣生產出剩余價值,只是結束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第壹個行為,即直接的生產過程。資本已經吮吸了這麼多無酬勞動。隨著表現為利潤率下降的過程的發展,這樣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的總量會驚人地膨脹起來。現在開始了過程的第二個行為。總商品量,即總產品,無論是補償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部分,還是代表剩余價值的部分,都必須賣掉。如果賣不掉,或者只賣掉壹部分,或者賣掉時價格低於生產價格,那麼,工人固然被剝削了,但是對資本家來說,這種剝削沒有原樣實現,這時,榨取的剩余價值就完全不能實現,或者只是部分地實現,資本就可能部分或全部地損失掉。進行直接剝削的條件和實現這種剝削的條件,不是壹回事。二者不僅在時間和地點上是分開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開的。前者只受社會生產力的限制,後者受不同生產部門的比例關系和社會消費力的限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頁。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余價值只有在流通過程中才得到實現,所以產生了壹種假象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余價值只有在流通過程中才得到實現,所以產生了壹種假象,似乎資本家取得的剩余價值不是來自對工人的剝削,不是來自直接的生產過程,而是來自流通過程,來自他的商品的出售。在後面這種交易中,是資本家和資本家相對立,而不是資本家和工人相對立。(即使商品直接賣給工人,工人也不是作為工人,而是作為貨幣所有者出現;資本家對工人來說只是商品所有者,工人對資本家來說是買者,資本家對工人來說是賣者。)這種假象由於存在下述情況而更加嚴重起來:單個資本家等等根據變化著的市場條件,高於或低於商品價值出售商品,而如果假定存在著平均市場條件,那麼,由於買者或賣者的狡猾程度等,壹方會欺騙(少給)另壹方。這裏發生的不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只是現有價值的再分配,或者說,各個資本家從總資本所生產的總剩余價值中得到不同的份額。但是,對單個資本家來說,獲得剩余價值等等是重要的。因此,對他來說,剩余價值實際上可能從流通中產生,同樣,他在這個流通過程中可能全部地失去或者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失去他的企業中所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6頁。


  流通速度的先決條件是資本形態變化的速度和資本整個再生產過程的速度


  在考察簡單流通時,流通速度被看作其原因不可能從簡單貨幣流通本身產生的要素。


  現在表明,流通速度的先決條件是資本形態變化的速度和資本整個再生產過程的速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5頁。


  資本不斷地竭力要獲得貨幣形式,它又竭力拋掉這種形式資本的壹般形式G—W—G是作為起點和終點的資本的貨幣形式。但是,同貯藏貨幣的形成不同,這裏不執行職能的貨幣始終是閑置資本,而資本不斷地竭力要獲得貨幣形式,它又竭力拋掉這種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5—326頁。


  資本的循環過程經過三個階段


  資本的循環過程經過三個階段;根據第壹卷的敘述,這些階段形成如下的序列:


  第壹階段:資本家作為買者出現於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他的貨幣轉化為商品,或者說,經歷G—W這個流通行為。


  第二階段:資本家用購買的商品從事生產消費。他作為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者進行活動;他的資本經歷生產過程。結果產生了壹種商品,這種商品的價值大於它的生產要素的價值。


  第三階段:資本家作為賣者回到市場;他的商品轉化為貨幣,或者說,經歷W—G這個流通行為。


  因此,貨幣資本循環的公式是:G—W…P…W′—G′。在這個公式中,虛線表示流通過程的中斷,W′和G′表示由剩余價值增大了的W和G。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頁。


  產業資本是依次采取所有這三種形式的


  現在讓我們來考察總運動G—W…P…W′—G′……資本表現為這樣壹個價值,它經過壹系列互相聯系的、互為條件的轉化,經過壹系列的形態變化,而這些形態變化也就形成總過程的壹系列階段。在這些階段中,兩個屬於流通領域,壹個屬於生產領域。在每個這樣的階段中,資本價值都處在和不同的特殊職能相適應的不同形態上。在這個運動中,預付的價值不僅保存了,而且增長了,它的量增加了。最後,在終結階段,它回到總過程開始時它原有的形式。因此,這個總過程是循環過程。


  資本價值在它的流通階段所采取的兩種形式,是貨幣資本的形式和商品資本的形式;它屬於生產階段的形式,是生產資本的形式。在總循環過程中采取而又拋棄這些形式並在每壹個形式中執行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這裏所說的產業,包括任何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的生產部門。


  因此,在這裏,貨幣資本,商品資本,生產資本,並不是指這樣壹些獨立的資本種類,這些獨立的資本種類的職能形成同樣獨立的、彼此分離的營業部門的內容。在這裏,它們只是指產業資本的特殊的職能形式,產業資本是依次采取所有這三種形式的。


  資本的循環,只有不停頓地從壹個階段轉入另壹個階段,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資本在第壹階段G—W停頓下來,貨幣資本就會凝結為貯藏貨幣;如果資本在生產階段停頓下來,壹方面生產資料就會擱著不起作用,另壹方面勞動力就會處於失業狀態;如果資本在最後階段W′—G′停頓下來,賣不出去而堆積起來的商品就會把流通的流阻塞。


  另壹方面,理所當然的是,循環本身又要求資本在各個循環階段中在壹定的時間內固定下來。在每壹個階段中,產業資本都被束縛在壹定的形式上: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產業資本只有在完成壹種和它當時的形式相適應的職能之後,才取得可以進入壹個新的轉化階段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63頁。


  這個公式已經包含生產資本形式的資本,從而也包含生產資本的循環的形式


  不言而喻,只有在已經發展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貨幣資本循環的公式,G—W……W′—G′,才是資本循環的當然形式,因為它是以雇傭工人階級的社會規模的存在作為前提的。我們已經知道,資本主義生產不僅生產商品和剩余價值;它還再生產並且以越來越大的規模再生產雇傭工人階級,把絕大多數直接生產者變為雇傭工人。因此,既然實現G—W…P…W′—G′這壹過程的首要前提是雇傭工人階級的經常存在,所以,這個公式已經包含生產資本形式的資本,從而也包含生產資本的循環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頁。


  過程的重新開始,已由起點本身規定了


  生產資本循環的總公式是:P…W′—G′—W…P。這個循環表示生產資本職能的周期更新,也就是表示再生產,或者說,表示資本的生產過程是增殖價值的再生產過程;它不僅表示剩余價值的生產,而且表示剩余價值的周期再生產;它表示,處在生產形式上的產業資本不是執行壹次職能,而是周期反復地執行職能,因此,過程的重新開始,已由起點本身規定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頁。


  商品資本循環的總公式


  商品資本循環的總公式是:


  ′—G′—W…P…W′。


  ′不僅表現為前面兩種循環的產物,而且表現為它們的前提,因為,只要生產資料本身至少有壹部分是另壹些處在循環中的單個資本的商品產品,壹個資本的G—W就已經包含另壹個資本的W′—G′。例如,用我們的例子來說,煤炭、機器等等,就是采礦業主、資本主義機器制造業主等等的商品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頁。


  任何壹個單個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在所有這三種循環中如果把任何壹種循環都看做不同的單個產業資本所處的特殊的運動形式,那麼,這種區別也始終只是作為壹種個別的區別而存在。但是實際上,任何壹個單個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在所有這三種循環中。這三種循環,三種資本形態的這些再生產形式,是連續地並列進行的。例如,現在作為商品資本執行職能的資本價值的壹部分,轉化為貨幣資本,但同時另壹部分則離開生產過程,作為新的商品資本進入流通。因此,W′…W′循環形式不斷地進行著;其他兩個形式也是如此。資本在它的任何壹種形式和任何壹個階段上的再生產都是連續進行的,就像這些形式的形態變化和依次經過這三個階段是連續進行的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頁。


  生產要不間斷地進行,產業資本就始終只能有壹部分實際上加入生產過程


  生產要不間斷地進行,產業資本就始終只能有壹部分實際上加入生產過程。當壹部分處在生產期間的時候,另壹部分必須總是處在流通期間。換句話說,資本的壹部分,只有在另壹部分脫離真正的生產而處於商品資本或貨幣資本形式的條件下,才能作為生產資本執行職能。忽視這壹點,也就完全忽視了貨幣資本的意義和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3-1-3 06:49:27 |只看该作者
借貸貨幣資本的增大,在產業周期中緊接著危機過後的那個階段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借貸貨幣資本的增大,並不是每次都表示現實的資本積累或再生產過程的擴大。這種情況,在產業周期中緊接著危機過後的那個階段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這時,借貸資本大量閑置不用。在這種時刻,生產過程緊縮(1847年危機後,英國各工業區的生產減少三分之壹),商品價格降到最低點,企業信心不足,這時,低微的利息率就起著支配作用。這種低微的利息率無非是表明:借貸資本的增加,正是由於產業資本的收縮和委靡不振造成的。當商品價格下跌,交易減少,投在工資上的資本收縮時,所需的流通手段就會減少;另壹方面,在對外債務壹部分由金的流出,壹部分由破產而償清之後,也就不需要追加的貨幣去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了;最後,匯票貼現業務的規模,隨著匯票本身的數目和金額的縮小而縮小,——這壹切都是壹目了然的。因此,對借貸貨幣資本的需求,不論是用於流通手段,還是用於支付手段(這裏還談不上新的投資),都會減少,這樣,借貸貨幣資本相對說來就充裕了。不過,正如以後將會看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借貸貨幣資本的供給也會實際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9頁。

  經過持續幾年的若幹波動以後,在商業周期的壹個時期中繁榮的最高點所達到的生產水平就成為下壹個時期的起點只要對比壹下1797年以來關於不列顛出口的報告材料,這個規律就可以用數學的精確性加以證明。這個規律就是:雖然由於生產過剩和過度的投機活動而發生了危機,可是國內的生產力和世界市場的容量畢竟增長到了這樣的程度,以致它們只是暫時離開已經達到的最高點,經過持續幾年的若幹波動以後,在商業周期的壹個時期中繁榮的最高點所達到的生產水平就成為下壹個時期的起點。

  馬克思:《工廠工業和貿易》(1859年9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56頁。

  資本主義生產造成了新的“惡性循環”

  對資本家來說,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的單純的實際可能性也變成了同樣的強制性命令。大工業的巨大的擴張力——氣體的膨脹力同它相比簡直是兒戲——現在在我們面前表現為不顧任何反作用力而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進行擴張的需要。這種反作用力是由大工業產品的消費、銷路和市場形成的。但是,市場向廣度和深度擴張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規律支配的。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沖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資本主義生產造成了新的“惡性循環”。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556頁。

  (四)經濟危機的應對

  永久的危機是沒有的

  當斯密用資本過剩、資本積累來說明利潤率下降時,說的是永久的影響問題,而這是錯誤的;相反,暫時的資本過剩、生產過剩、危機則是另壹回事。永久的危機是沒有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64頁。

  年以來之所以沒有出現危機,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是壹個原因年以來之所以沒有出現危機,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是壹個原因。由於世界市場的擴大,英國的,從而歐洲的過剩資本,就以交通工具投資等等的形式分配於全世界,分配於許許多多的投資場所。因此,在鐵路、銀行等等方面,在純屬美國的投資場所,在印度貿易方面的過分興旺的投機活動,就使得危機沒有可能發生,而同時小的危機卻是可能的,例如已歷時三年的阿根廷危機。但是,所有這壹切都證明,特大的危機在醞釀中。

  恩格斯:《關於英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若幹特點》(1892年9月1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84—385頁。

  這種強行擴大再生產過程的全部人為體系,當然不會因為有壹家像英格蘭銀行這樣的銀行,用它的紙券,給壹切投機者以他們所缺少的資本,並把全部已經跌價的商品按原來的名義價值購買進來,就可以醫治好

  在再生產過程的全部聯系都是以信用為基礎的生產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現金支付才有效,危機顯然就會發生,對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會出現。所以乍看起來,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而且,事實上問題只是在於匯票能否兌換為貨幣。但是這種匯票多數是代表現實買賣的,而這種現實買賣的擴大遠遠超過社會需要的限度這壹事實,歸根到底是整個危機的基礎。不過,除此以外,這種匯票中也有驚人巨大的數額,代表那種現在已經敗露和垮臺的純粹投機營業;其次,代表利用別人的資本進行的已告失敗的投機;最後,還代表已經跌價或根本賣不出去的商品資本,或者永遠不會實現的資本回流。這種強行擴大再生產過程的全部人為體系,當然不會因為有壹家像英格蘭銀行這樣的銀行,用它的紙券,給壹切投機者以他們所缺少的資本,並把全部已經跌價的商品按原來的名義價值購買進來,就可以醫治好。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頁。

  工廠主勢必要依靠他們和工人之間的爭吵來掩蓋自己的退卻壹方面,需求不斷減少,另壹方面,供應卻有剩余。工廠主勢必要依靠他們和工人之間的爭吵來掩蓋自己的退卻。

  馬克思:《西方列強和土耳其。——日益迫近的經濟危機。——印度的鐵路建設》(1853年9月2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5頁。

  

  這種生產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

  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生產資料要不先變為資本,變為剝削人的勞動力的工具,就不能發揮作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資本屬性的必然性,像幽靈壹樣橫在這些資料和工人之間。唯獨這個必然性阻礙著生產的物的杠桿和人的杠桿的結合;唯獨它不允許生產資料發揮作用,不允許工人勞動和生活。因此,壹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出它沒有能力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另壹方面,這種生產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那種性質。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93—294頁。

  

  美國南北戰爭和由此突然急劇增加的對棉花、黃麻等的需求,造成印度西北各省和其他地區大大縮減稻谷的種植

  美國南北戰爭和由此突然急劇增加的對棉花、黃麻等的需求,造成印度西北各省和其他地區大大縮減稻谷的種植,使稻谷價格提高和各產稻區出賣積存的稻谷。再加上1864—年由海上向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等地大量輸出稻谷。這樣,使1866年的饑饉帶有很尖銳的性質,這次危機僅在奧裏薩壹地就奪走了100萬人的生命。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7—68頁。

  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不僅會消除生產的現存的人為障礙,而且還會消除生產力和產品的有形的浪費和破壞

  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不僅會消除生產的現存的人為障礙,而且還會消除生產力和產品的有形的浪費和破壞,這種浪費和破壞在目前是生產的無法擺脫的伴侶,並且在危機時期達到頂點。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99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3-1-3 06:48:23 |只看该作者
現有資本的周期貶值,會擾亂資本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借以進行的現有關系,從而引起生產過程的突然停滯和危機總的說來,矛盾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包含著絕對發展生產力的趨勢,而不管價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價值如何,也不管資本主義生產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如何;而另壹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現有資本價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資本價值(也就是使這個價值越來越迅速地增加)。它的獨特性質是把現有的資本價值用做最大可能地增殖這個價值的手段。

  它用來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包含著:降低利潤率,使現有資本貶值,靠犧牲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來發展勞動生產力。

  現有資本的周期貶值,這個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固有的、阻礙利潤率下降並通過新資本的形成來加速資本價值的積累的手段,會擾亂資本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借以進行的現有關系,從而引起生產過程的突然停滯和危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頁。

  這個剝削程度下降到壹定點以下,就會引起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混亂和停滯、危機、資本的破壞

  資本的生產過剩,從來僅僅是指能夠作為資本執行職能即能夠用來按壹定剝削程度剝削勞動的生產資料——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過剩;而這個剝削程度下降到壹定點以下,就會引起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混亂和停滯、危機、資本的破壞。資本的這種生產過剩伴隨有相當可觀的相對人口過剩,這並不矛盾。使勞動生產力提高、商品產量增加、市場擴大、資本在量和價值方面加速積累和利潤率降低的同壹些情況,也會產生並且不斷地產生相對的過剩人口,即過剩的工人人口,這些人口不能為過剩的資本所使用,因為他們只能按照很低的勞動剝削程度來使用,或者至少是因為他們按照壹定的剝削程度所提供的利潤率已經很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285頁。

  即使作為商業的測量儀的金融市場沒有對危機作出預報,僅僅上述的情況已經足以使危機爆發了

  雖然營業活動過度擴大不是生產過剩的同義語,但它們實質上是壹回事。如果壹些商業企業擁有二千萬英鎊的資本,它們在生產、交換和消費方面的實際能力就要以此為限。

  如果它們用這些資本通過空頭期票搞起需有資本三千萬英鎊的營業,那末它們就把生產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由於生產增長,消費也增長起來,但遠不如生產增長得那麼多,譬如說,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過了壹定時期,必然會形成商品的積存,這種積存即使在繁榮時期也要比實際的,也就是說平均的需要量多出百分之二十五。即使作為商業的測量儀的金融市場沒有對危機作出預報,僅僅上述的情況已經足以使危機爆發了。壹當危機來臨,除了這百分之二十五以外,至少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各種生活必需品的儲存會成為市場上的滯銷貨。這種因擴大信貸和營業活動過度擴大而造成生產過剩的情形,在當前的危機中,可以仔細地加以研究。就實質而言,這並不是什麼新東西,但是目前這壹切在進展中所具有的極其明顯的形式卻是新的。1847年和1837—1842年時,都遠沒有現在這樣明顯。

  恩格斯:《恩格斯致馬克思》(1857年12月1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22頁。

  (三)經濟周期

  事情就這樣不斷地繼續下去,繁榮之後是危機,危機之後是繁榮,然後又是新的危機

  英國供給許多國家各種各樣的商品。即使某個廠主知道某種貨物在每壹個國家裏每年要消費多少,但他究竟不知道這種商品在每壹個時間內在那裏有多少存貨,更不知道他的競爭者往那裏運去多少。他只能根據經常波動的價格對現有的存貨和需要的情況做出不可靠的推測,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商品送出去碰運氣。壹切都是盲目的,是瞎碰,是或多或少地靠機會的。只要好消息從某個市場傳來,每個人就把所有能送出去的東西都送到那裏去。不久,這個市場就充滿了商品,銷售逐漸停止,現金收不回來,價格日益下降,英國的工業也沒有什麼工作給自己的工人做了。在工業發展的初期,這種停滯現象只限於個別的工業部門或個別的市場。但是,由於競爭的集中作用,在壹個工業部門中失去了工作的工人就投入另壹些最容易學會工作的部門中去,而在壹個市場上賣不出去的商品就轉運到其他市場去;結果,個別的小危機壹天天地匯合起來,逐漸形成壹連串的定期重演的危機。這種危機通常是每隔五年在壹個短短的繁榮和普遍興旺的時期之後發生。國內市場和壹切國外市場都充斥著英國貨,這些東西又只能慢慢地消費。工業活動幾乎在所有的部門中都逐漸停止下來。小的廠主和商人無力克服資本收不回來的困難,破產了,較大的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也停止了營業,把自己的機器停下來,或者只是“短時間地”開工,就是說,大約只做半天工作。工資由於失業者彼此競爭,由於工作時間縮短,由於出售商品不能獲利而日益下降。貧窮在工人中到處蔓延開來,如果某個人還有些積蓄的話,這些積蓄也很快就花光了。慈善機關被圍得水洩不通,濟貧捐增加1倍、2倍,可是仍然不夠,挨餓的人不斷地增加,數目驚人的“過剩人口”突然出現了。這樣繼續了壹個時候:“多余的人”勉勉強強地掙紮著活下去,或者有些人掙紮不下去,死掉了;慈善事業和濟貧法幫助許多人勉勉強強地延長自己的生存;其余的人在那些競爭不大顯著、離開大工業較遠的勞動部門中找到了工作,茍延殘喘地活下去。壹個人為了馬馬虎虎地維持壹個時候所需要的東西是多麼少呵!——情況又漸漸地好轉起來:積存的商品逐漸消費掉,商人和工業家的普遍的頹喪情緒使這些存貨不會很快地得到補充,直到最後,高漲的價格和各方面傳來的好消息又使他們重新加緊活動起來。但是市場大部分都在很遠的地方。在新的商品到達那裏以前,需求總是在增加,價格也隨著上漲。第壹批運來的貨物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購買,第壹批成交的買賣使市場更加活躍起來,以後運來的貨物還要看漲。人們懷著這種還會漲價的希望把商品買了囤積起來,這樣,本來是供消費用的商品卻在最需要的時候從流通中被抽出去。投機更加擡高了市價,因為它鼓勵其他的人去購買新到的商品,並把剛運到的商品從流通中奪去。這壹切漸漸地傳到了英國,廠主又重新開始加緊工作,開辦新的工廠,盡壹切力量來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於是這裏也開始了投機,它的後果也和國外市場上完全壹樣:物價上漲,商品從流通中被抽出去。這兩件事情使生產緊張到極點,於是出現了“根基不穩的”投機家,他們運用虛擬資本,靠信貸來維持,而如果他們不能把買進的商品迅速地轉賣出去,那就得宣告破產。他們長於這種普遍地漫無秩序地追逐利潤的勾當,由於自己的貪得無厭,更加加強了混亂和奔忙,這種貪得無厭使他們發瘋似地哄擡物價和擴大生產。壹種瘋狂的競賽開始了,連最穩重最有經驗的人都給迷住了。鐵、紗、布匹開始大量生產,好像要把整個人類重新裝備起來,好像在月球上的某個地方發現了有幾十億消費者的新市場。忽然有壹天,國外的壹些根基不穩的投機家由於要錢用就開始出售貨物——自然是低於市場價格,因為他們是迫不及待的。壹個人壹賣,其他人也跟著賣,物價開始波動起來,大吃壹驚的投機家們把自己的貨物拋到市場上去。市場混亂起來了,信貸動搖了,商店壹家跟著壹家停止付款,壹家跟著壹家宣告破產。原來當地的和運輸途中的商品已經比消費所需要的多了2倍。這個消息傳到了當時還在開足馬力進行生產的英國。這裏的人們也驚慌起來,國外的破產引起了英國國內的破產,商業停頓又使許多商店倒閉了。這裏的人們在驚恐之余也把所有的存貨都拋到市場上去,這又引起了更大的驚慌。危機就這樣開始了,以後它就和前壹次危機大致壹樣地進行下去,過了壹些時候又重新被壹個繁榮時期所代替。事情就這樣不斷地繼續下去,繁榮之後是危機,危機之後是繁榮,然後又是新的危機。英國工業所處的這個永久的循環,如上面已經說過的,通常是每五六年就重新開始壹次。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6—369頁。

  這種新危機的過程和前次危機完全相同

  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工廠只好關門,廠主破產,工人挨餓。到處出現了極度貧困的現象。過了壹段時間,過剩的產品賣光了,工廠重新開工,工資提高,生意也漸漸地比以往興旺起來。但這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很快又會生產出過多的商品,新的危機又會到來,這種新危機的過程和前次危機完全相同。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82頁。

  整個工商業世界,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軌壹次事實上,自從1825年第壹次普遍危機爆發以來,整個工商業世界,壹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蠻程度不同的附屬地中的生產和交換,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軌壹次。交易停頓,市場盈溢,產品大量滯銷積壓,銀根奇緊,信用停止,工廠停工,工人群眾因為他們生產的生活資料過多而缺乏生活資料,破產相繼發生,拍賣紛至沓來。停滯狀態持續幾年,生產力和產品被大量浪費和破壞,直到最後,大批積壓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壓低了的價格賣出,生產和交換又逐漸恢復運轉。步伐逐漸加快,慢步轉成快步,工業快步轉成跑步,跑步又轉成工業、商業、信用和投機事業的真正障礙賽馬中的狂奔,最後,經過幾次拼命的跳躍重新陷入崩潰的深淵。如此反復不已。從1825年以來,這種情況我們已經歷了整整五次,目前(1877年)正經歷著第六次。這些危機的性質表現得這樣明顯,以致傅立葉把第壹次危機稱為多血癥危機,即由過剩引起的危機時,就中肯地說明了所有這幾次危機的實質。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6頁。

  不是財富生產得太多了。而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的形式上的財富,周期地生產得太多了

  生活資料和現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產得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夠體面地、像人壹樣地生活,生活資料還是生產得太少了。

  對於人口中有勞動能力的那部分人的就業來說,生產資料生產得不是太多了。正好相反。首先是在人口中生產出了壹個過大的部分,他們實際上不會勞動,他們由於自己的條件可以靠剝削別人的勞動來生活,或者靠這樣壹種勞動來生活,這種勞動只有在可鄙的生產方式下才能稱為勞動。其次,要使全部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生產效率最大的情況下勞動,就是說,要使他們的絕對勞動時間能夠由於勞動時間內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數量和效率而得到縮短,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還很不夠。

  但是,要使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按壹定的利潤率剝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就周期地生產得太多了。要使商品中包含的價值和剩余價值能夠在資本主義生產所決定的分配條件和消費關系下實現並再轉化為新的資本,就是說,要使這個過程能夠進行下去,不至於不斷地發生爆炸,商品就生產得太多了。

  不是財富生產得太多了。而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的形式上的財富,周期地生產得太多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

  固定資本的再生產時間成為經濟周期的計量單位固定資本的再生產時間成為經濟周期的計量單位。

  馬克思:《資本章計劃草稿》(1859年春或1861年夏),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91頁。

  在周期性的危機中,營業要依次通過松弛、中等活躍、急劇上升和危機這幾個時期

  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價值量和壽命,會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增加,與此相適應,每個特殊的投資部門的產業和產業資本的壽命也會延長為持續多年的壽命,比如說平均為10年。壹方面,固定資本的發展使這種壽命延長,而另壹方面,生產資料的不斷變革——這種變革也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不斷加快——又使它縮短。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生產資料的變換也加快了,它們因無形損耗而遠在有形壽命終結之前就要不斷補償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可以認為,大工業中最有決定意義的部門的這個生命周期現在平均為10年。但是這裏的問題不在於確切的數字。有壹點是很清楚的:這種由壹些互相聯結的周轉組成的長達若幹年的周期(資本被它的固定組成部分束縛在這種周期之內),為周期性的危機造成了物質基礎。在周期性的危機中,營業要依次通過松弛、中等活躍、急劇上升和危機這幾個時期。雖然資本投入的那段期間是極不相同和極不壹致的,但危機總是大規模新投資的起點。因此,就整個社會考察,危機又或多或少地是下壹個周轉周期的新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207頁。

  決不能容許每壹次新的貿易危機所固有的特點遮掩所有各次危機共有的特征

  要想弄清那些左右世界市場危機的規律,必須不僅說明危機的周期性質,而且也要說明這種周期性的準確日期。此外,決不能容許每壹次新的貿易危機所固有的特點遮掩所有各次危機共有的特征。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和金融》(1858年9月1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07頁。

  直到現在,這種周期的延續時間是十年或十壹年,但絕不應該把這個數字看作是固定不變的

  當機器工業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對整個國民生產產生了決定性影響時;當對外貿易由於機器工業而開始超過國內貿易時;當世界市場逐漸兼並了新大陸,亞洲和澳洲的廣闊地區時;最後,當走上競賽場的工業國家為數眾多時;——只是從這個時候起,才開始出現不斷重復的周期,它們的各個相繼的階段都為時數年,而且它們總是以壹場普遍危機的爆發而告終,這場危機既是壹個周期的終點,也是另壹個新周期的起點。直到現在,這種周期的延續時間是十年或十壹年,但絕不應該把這個數字看作是固定不變的。相反,根據我們以上闡述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各個規律,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數字是可變的,而且周期的時間將逐漸縮短。

  馬克思:《著者親自修訂的〈資本論〉第壹卷法文版片斷》(1872年9月—1875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0—241頁。

  迄今為止,過去十年中利率的上下波動,對現代商業中周期性地出現的各個階段來說只是壹種常有的現象

  迄今為止,過去十年中利率的上下波動,對現代商業中周期性地出現的各個階段來說只是壹種常有的現象。簡單地說,這些階段就是:在恐慌年份信貸極度收縮之後,開始是逐漸膨脹,在利率降到最低點時,膨脹達到最高限度;然後又開始相反的變動,即開始逐漸收縮,在利率漲到最高限度時,收縮達到最高點,於是恐慌年份再次開始。

  馬克思:《英國的震蕩》(1857年11月1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2頁。

  在繁榮時期,在再生產過程大大擴張、加速並且充滿活力的時期,工人會充分就業

  在繁榮時期,在再生產過程大大擴張、加速並且充滿活力的時期,工人會充分就業。

  在大多數情況下,工資也會提高,這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商業周期的其他時期工資下降到平均水平以下的情形得到些補償。同時,資本家的收入也會顯著增加。消費會普遍提高。商品價格通常也會提高,至少在各個起決定作用的營業部門會提高。因此,流通貨幣量會增加,至少在壹定限度內會增加;之所以是壹定限度,是由於較快的流通速度又會限制流通手段量的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3-1-3 06:47:03 |只看该作者
(二)經濟危機的原因

  壹旦兩個過程不能順利地互相轉化而彼此獨立,就發生危機在單純的商品形態變化中已經顯露出來的危機可能性,通過(直接的)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彼此分離再次並且以更發展了的形式表現出來。壹旦兩個過程不能順利地互相轉化而彼此獨立,就發生危機。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75頁。

  在這種生產的自發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壹種偶然現象商品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壹般形式這個事實,已經包含著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貨幣不僅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也起貨幣資本的作用,同時又會產生這種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使交換從而也使再生產(或者是簡單再生產,或者是擴大再生產)得以正常進行的某些條件,而這些條件轉變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條件,轉變為同樣多的危機的可能性;因為在這種生產的自發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壹種偶然現象。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頁。

  過程本身的復雜性,呈現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原因第I部類的工人階級要不斷地提供勞動力,第I部類的商品資本有壹部分要再轉化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第II部類的商品資本有壹部分要用不變資本IIc的實物要素來補償——這壹切必要的前提是互為條件的,但是,它們是通過壹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作為中介的。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彼此獨立進行但又互相交錯在壹起的流通過程。過程本身的復雜性,呈現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頁。

  這樣,整個機制的人為性質以及擾亂正常的進程的機會也會相應地增加

  整個信用機制不斷地通過各種操作、方法和技術設施,把現實的金屬流通限制在壹個相對地日益縮小的最小限度,這樣,整個機制的人為性質以及擾亂正常的進程的機會也會相應地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3頁。

  這樣,就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失調的可能性

  再生產過程並不取決於同壹國家內相互適應的等價物的生產,而是取決於這些等價物在別國市場上的生產,取決於世界市場吸收這些等價物的力量和取決於世界市場的擴大。

  這樣,就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失調的可能性,從而也就是危機的可能性。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7頁。

  危機永遠只是現有矛盾的暫時的暴力的解決

  社會總產品中作為資本起作用的部分的增加,刺激工人人口的實際增加,同時,創造僅僅相對的過剩人口的壹些因素也在起作用。

  利潤率下降,同時,資本量增加,與此並進的是現有資本的貶值,這種貶值阻礙利潤率的下降,刺激資本價值的加速積累。

  生產力發展,同時,資本構成越來越高,可變部分同不變部分相比越來越相對減少。

  這些不同的影響,時而主要是在空間上並行地發生作用,時而主要是在時間上相繼地發生作用;各種互相對抗的因素之間的沖突周期性地在危機中表現出來。危機永遠只是現有矛盾的暫時的暴力的解決,永遠只是使已經破壞的平衡得到瞬間恢復的暴力的爆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頁。

  危機無非是生產過程中已經彼此獨立的階段以暴力方式實現統壹危機無非是生產過程中已經彼此獨立的階段以暴力方式實現統壹。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77頁。

  這些盲目的規律,以自發的威力,最後在周期性商業危機的風暴中顯示著自己的作用

  壹種社會活動,壹系列社會過程,越是超出人們的自覺的控制,越是超出他們支配的範圍,越是顯得受純粹的偶然性的擺布,它所固有的內在規律就越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這種偶然性中去實現自身。這些規律也支配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偶然性:它們作為異己的、起初甚至是未被認識的、其本性尚待努力研究和探索的力量,同各個生產者和交換的參加者相對立。商品生產的這些經濟規律,隨這個生產形式的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總的說來,整個文明期都處在這些規律的支配之下。直到今天,產品仍然支配著生產者;直到今天,社會的全部生產仍然不是由共同制定的計劃,而是由盲目的規律來調節,這些盲目的規律,以自發的威力,最後在周期性商業危機的風暴中顯示著自己的作用。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195頁。

  資本主義生產不是在需要的滿足要求停頓時停頓,而是在利潤的生產和實現要求停頓時停頓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限制表現在:

  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使利潤率的下降成為壹個規律,這個規律在某壹點上和勞動生產力本身的發展發生最強烈的對抗,因而必須不斷地通過危機來克服。

  生產的擴大或縮小,不是取決於生產和社會需要即社會地發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而是取決於無酬勞動的占有以及這個無酬勞動和對象化勞動之比,或者按照資本主義的說法,取決於利潤以及這個利潤和所使用的資本之比,即壹定水平的利潤率。因此,當生產擴大到在另壹個前提下還顯得遠為不足的程度時,對資本主義生產的限制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不是在需要的滿足要求停頓時停頓,而是在利潤的生產和實現要求停頓時停頓。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288頁。

  這種危機是由於工人人口中時而這個部分時而那個部分在他們原來的就業方式上成為過剩所引起的

  生產力的發展,如果會使工人的絕對人數減少,就是說,如果實際上能使整個國家在較少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全部生產,它就會引起革命,因為它會斷絕大多數人口的活路。

  在這裏,資本主義生產的特有限制又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決不是發展生產力和生產財富的絕對形式,它反而會在壹定點上和這種發展發生沖突。這種沖突部分地出現在周期性危機中,這種危機是由於工人人口中時而這個部分時而那個部分在他們原來的就業方式上成為過剩所引起的。資本主義生產的限制,是工人的剩余時間。社會所贏得的絕對的剩余時間,與資本主義生產無關。生產力的發展,只是在它增加工人階級的剩余勞動時間,而不是減少物質生產的壹般勞動時間的時候,對資本主義生產才是重要的;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是在對立中運動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頁。

  由於工業在當前的發展水平上,增加生產力比擴展市場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於是便出現周期性的危機

  現代大工業只有在經常擴大,經常奪取新市場的條件下才能存在。大量生產的無限可能性、機器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資本和勞動力的不斷擠壓,迫使現代的大工業非這樣不可。在這裏,任何停滯都只是破產的開始。但是,工業的擴大取決於市場的擴展。由於工業在當前的發展水平上,增加生產力比擴展市場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於是便出現周期性的危機;在危機期間,由於生產資料和產品的過剩,商業機體中的流通便突然停滯;在多余的產品沒有找到新的銷路以前,工業和商業幾乎完全陷於停頓。

  恩格斯:《英國的十小時工作日法》(1850年3月中—4月中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4頁。

  生產力按幾何級數增長,而市場最多也只是按算術級數擴大生產力按幾何級數增長,而市場最多也只是按算術級數擴大。1825年至1867年每十年反復壹次的停滯、繁榮、生產過剩和危機的周期,看來確實已經結束,但這只是使我們陷入持續的和慢性的蕭條的絕望泥潭。

  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英文版序言》(1886年11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5頁。

  這種不相適應的情況也將像過去壹樣,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機盡管有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發現,盡管人口大量地、史無前例地外流,但是,如果不發生什麼意外事情的話,到壹定的時候,市場的擴大仍然會趕不上英國工業的增長,而這種不相適應的情況也將像過去壹樣,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機。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前後),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0頁。

  我們不能把個別人的冒險行為看做是造成危機的終極原因但是,盡管有過去的種種警示,危機仍然每隔壹段時間就有規律地重新出現,所以,我們不能把個別人的冒險行為看做是造成危機的終極原因。如果說在某壹個貿易時期臨近終結時,投機表現為直接預示崩潰將至的先兆,那麼不要忘記,投機本身是在這個時期的前幾個階段產生的,因此它本身是壹種結果,壹種非本質的事物,而不是終極原因和實質。有些政治經濟學家試圖用投機來解釋工商業的有規律的痙攣,就像那些如今已經絕種的自然哲學家學派那樣,把發燒看做是壹切疾病的真正原因。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危機》(1857年11月2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01頁。

  投機壹般地是發生在生產過剩已經非常嚴重的時期投機壹般地是發生在生產過剩已經非常嚴重的時期。它給生產過剩提供暫時出路,但是,這樣它又加速了危機的來臨和加強危機的力度。危機本身首先爆發在投機領域中,後來才波及生產。因此,從表面上看,似乎爆發危機的原因不是生產過剩,而只不過是作為生產過剩征兆的過份投機,似乎跟著而來的生產解體不是解體前急劇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不過是投機領域內發生破產的簡單反映。

  馬克思、恩格斯:《時評。1850年5—10月》 (1850年10月—11月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頁。

  只要我們對這些社會條件哪怕進行壹次細心的觀察,我們就會得出壹個很簡單的結論

  委員會宣稱,它已“滿意地查明,英國、美國和北歐最近壹次貿易危機無疑地主要是由過度投機和濫用信貸造成的”。這個結論的價值,自然不會因為世人無需下院委員會的幫助就能得出它,不會因為社會從這個啟示中所能吸取的壹切教訓目前已經失去任何實際意義,而有絲毫減少。假定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而我們根本不想來反駁它,——但是它能解決社會問題,還是只能改變問題的提法呢?要產生空頭信貸制度,總是需要有借款人和放債人這兩個方面。借款人總是想利用別人的資金來做買賣,竭力使別人冒險而自己發財,——這種意圖是這樣明顯,以致相反的意圖對於我們說來簡直不可理解。問題倒不如說是在另壹方面,即怎麼可能在所有的現代工業國裏,人們竟抵抗不住最明顯的幻想的影響,不顧每隔十年就重復壹次的最嚴重的警告,而周期地屈從於和自己的資金分手的強烈願望呢?是什麼社會條件幾乎有規律地反復造成這種普遍自欺、過度投機和空頭信貸的時期呢?只要我們對這些社會條件哪怕進行壹次細心的觀察,我們就會得出壹個很簡單的結論。二者必居其壹:或者是社會能夠控制這些社會條件,或者是這些社會條件是現在的生產制度所固有的。在前壹種情況下,社會能夠防止危機;在後壹種情況下,只要這個制度還存在,危機就必然會由它產生出來,就好像壹年四季的自然更疊壹樣。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和金融》(1858年9月1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06—607頁。

  危機爆發了。它不是表現在個人消費需求的直接縮減上,而是表現在資本再生產過程的縮減上

  產品只要賣出,在資本主義生產者看來,壹切就都正常。他所代表的資本價值的循環就不會中斷。如果這種過程擴大了——這包括生產資料的生產消費的擴大——,那麼隨著資本的這種再生產,工人的個人消費(需求)也可能擴大,因為這個過程是以生產消費為先導和中介的。這樣,剩余價值的生產,從而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可以增長起來,整個再生產過程可以處在非常繁榮的狀態中,但商品的壹大部分只是表面上進入消費,實際上是堆積在轉賣者的手中沒有賣掉,事實上仍然留在市場上。這時,商品的潮流壹浪壹浪湧來,最後終於發現,以前湧入的潮流只是表面上被消費吞沒。商品資本在市場上互相爭奪位置。後湧入的商品,為了賣掉只好降低價格出售。以前湧入的商品還沒有變成現金,支付期限卻已經到來。商品持有者不得不宣告無力支付,或者為了支付不得不給價就賣。這種出售同需求的實際狀況絕對無關。同它有關的,只是支付的需求,只是把商品轉化為貨幣的絕對必要。於是危機爆發了。它不是表現在消費需求,即個人消費需求的直接縮減上,而是表現在資本對資本的交換,即資本再生產過程的縮減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89頁。

  認為危機是由於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引起的,這純粹是同義反復認為危機是由於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或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引起的,這純粹是同義反復。除了需要救濟的貧民的消費或“盜賊”的消費以外,資本主義制度只知道進行支付的消費。商品賣不出去,無非是找不到有支付能力的買者,也就是找不到消費者(因為購買商品歸根結底是為了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但是,如果有人想使這個同義反復具有更深刻的論據的假象,說什麼工人階級從他們自己的產品中得到的那壹部分太小了,只要他們從中得到較大的部分,即提高他們的工資,弊端就可以消除,那麼,我們只須指出,危機每壹次都恰好有這樣壹個時期做準備,在這個時期,工資會普遍提高,工人階級實際上也會從供消費用的那部分年產品中得到較大的壹份。按照這些具有健全而“簡單”(!)的人類常識的騎士們的觀點,這個時期反而把危機消除了。因此,看起來,資本主義生產包含著各種和善意或惡意無關的條件,這些條件只不過讓工人階級暫時享受壹下相對的繁榮,而這種繁榮往往只是危機風暴的預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6—457頁。

  群眾的消費不足既沒有向我們說明過去不存在危機的原因,也沒有向我們說明現時存在危機的原因

  群眾的消費不足,是壹切建立在剝削基礎上的社會形式的壹個必然條件,因而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形式的壹個必然條件;但是,只有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才造成危機。因此,群眾的消費不足,也是危機的壹個先決條件,而且在危機中起著壹種早已被承認的作用;但是,群眾的消費不足既沒有向我們說明過去不存在危機的原因,也沒有向我們說明現時存在危機的原因。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02頁。

  壹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總是群眾的貧窮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

  壹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總是群眾的貧窮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頁。

  資本家的供給和需求的差額越大,資本家的資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於使二者相抵,而是盡可能使它們不相抵資本家以貨幣形式投入流通的價值,小於他從流通中取出的價值,這是因為他以商品形式投入流通的價值,大於他以商品形式從流通中取出的價值。既然他只是作為資本的人格化,只是作為產業資本家執行職能,他供給的商品價值,總是大於他需求的商品價值。

  如果在這壹方面他的供給和需求相抵,那就是他的資本沒有增殖;他的資本就沒有執行生產資本的職能;生產資本就轉化為沒有生出剩余價值的商品資本;它在生產過程中就沒有從勞動力取得商品形式的剩余價值,也就是說,根本沒有執行資本的職能。他實際上必定是“賤買貴賣”,但是,他所以能夠做到這壹點,只是因為他通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把他所購買的價值較小因而較廉價的商品,轉化為價值較大因而較貴的商品。他之所以賣得貴,不是因為高於他的商品價值出售,而是因為所賣商品的價值大於它的生產組成部分的價值總額。

  資本家的供給和需求的差額越大,就是說,他所供給的商品價值越是超出他所需求的商品價值,資本家的資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於使二者相抵,而是盡可能使它們不相抵,使他的供給超出他的需求。

  就單個資本家來說是如此,就資本家階級來說也是如此。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13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3-1-3 06:45:17 |只看该作者
 三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壹)經濟危機的發生

  這種危機就像彗星壹樣定期再現

  經濟學家用他那絕妙的供求理論向妳們證明“生產永遠不會過多”,而實踐卻用商業危機來回答,這種危機就像彗星壹樣定期再現,在我們這裏現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發生壹次。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0—461頁。

  只要妳們繼續以目前這種無意識的、不加思索的、全憑偶然性擺布的方式來進行生產,那麼商業危機就會繼續存在只要妳們繼續以目前這種無意識的、不加思索的、全憑偶然性擺布的方式來進行生產,那麼商業危機就會繼續存在;而且每壹次接踵而來的商業危機必定比前壹次更普遍,因而也更嚴重,必定會使更多的小資本家變窮,使專靠勞動為生的階級人數以增大的比例增加,從而使待雇勞動者的人數顯著地增加——這是我們的經濟學家必須解決的壹個主要問題——,最後,必定引起壹場社會革命,而這壹革命,經濟學家憑他的書本知識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1頁。

  正好在崩潰的前夕,營業總是顯得幾乎安然無恙部分地因為人們使用單純的空頭匯票,部分地因為有些商品交易專門以創造匯票為目的,於是全部過程就變得十分復雜,以致在資本回流實際上早已只有壹部分靠犧牲那些受騙的貨幣貸放者,壹部分靠犧牲那些受騙的生產者才能實現之後,竟然還能平靜地繼續維持營業紮實可靠、回流十分順暢的假象。因此,正好在崩潰的前夕,營業總是顯得幾乎安然無恙。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549頁。

  在危機中,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劇烈地爆發出來在危機中,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劇烈地爆發出來。商品流通暫時停頓下來;流通手段即貨幣成為流通的障礙;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壹切規律都顛倒過來了。經濟的沖突達到了頂點:生產方式起來反對交換方式。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6—557頁。

  危機所引起的資本的破壞意味著價值量的跌落

  危機所引起的資本的破壞意味著價值量的跌落,這種跌落妨礙價值量以後按同壹規模作為資本更新自己的再生產過程。這就是商品價格的毀滅性的下降。這時,使用價值沒有被破壞。壹人之所失,就是另壹人之所得。作為資本發揮作用的各個價值量無法在同壹個人手裏作為資本更新。原來的資本家遭到破產。如果他們靠出賣自己的商品把他們的資本再生產出來,而他們的商品的價值本來=12000鎊,其中比如說2000鎊是利潤,而現在這些商品降到6000鎊,那麼,這個資本家就不能支付他的契約債務,即使他沒有債務,用這鎊也不能按以前的規模重新開始他的營業,因為商品價格又會回升到商品費用價格的水平。這樣壹來,6000鎊資本被消滅了,雖然這些商品的買者由於原來是按照商品的費用價格的半價買進的,因而在營業再活躍時可以大有所為,甚至獲利。社會的名義資本,也就是現存資本的交換價值,有很大壹部分永遠消滅了,雖然由於不殃及使用價值,這種消滅正好可以大大促進新的再生產。這同時也是貨幣所有者靠犧牲產業家而發財致富的時期。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63頁。

  這裏象在美國和歐洲大陸壹樣,經濟危機到處可見這裏象在美國和歐洲大陸壹樣,經濟危機到處可見,而在我看來,還沒有達到頂點。

  在達到這個頂點之後,建立新企業的最有利的時期也就到了。

  馬克思:《馬克思致沃耳曼夫人》(1877年3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67頁。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包含著壹個直接的矛盾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包含著壹個直接的矛盾。在各種支付互相抵消時,貨幣就只是在觀念上執行計算貨幣或價值尺度的職能。而在必須進行實際支付時,貨幣又不是充當流通手段,不是充當物質變換的僅僅轉瞬即逝的中介形式,而是充當社會勞動的單個化身,充當交換價值的獨立存在,充當絕對商品。這種矛盾在生產危機和商業危機中稱為貨幣危機的那壹時刻暴露得特別明顯。這種貨幣危機只有在壹個接壹個的支付的鎖鏈和抵消支付的人為制度獲得充分發展的地方,才會發生。當這壹機制整個被打亂的時候,不問其原因如何,貨幣就會突然直接地從計算貨幣的純粹觀念形態轉變成堅硬的貨幣。這時,它是不能由平凡的商品來代替的。商品的使用價值變得毫無價值,而商品的價值在它自己的價值形式面前消失了。昨天,資產者還被繁榮所陶醉,懷著啟蒙的驕傲,宣稱貨幣是空虛的幻想。只有商品才是貨幣。今天,他們在世界市場上到處叫嚷:只有貨幣才是商品!他們的靈魂渴求貨幣這唯壹的財富,就像鹿渴求清水壹樣。在危機時期,商品和它的價值形態(貨幣)之間的對立發展成絕對矛盾。因此,貨幣的表現形式在這裏也是無關緊要的。

  不管是用金支付,還是用銀行券這樣的信用貨幣支付,貨幣荒都是壹樣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162頁。

  出現貿易逆差的市場和出現貿易順差的市場會同時發生危機出現貿易逆差的市場和出現貿易順差的市場會同時發生危機。這種現象還可以更加復雜化。……在貨幣市場上作為危機表現出來的,實際上不過是表現生產過程和再生產過程本身的失常。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2頁。

  貨幣市場也會有自己的危機

  倫敦的交易所行情報告對於認識工業的發展進程以及周期性的起落是絕對無用的,因為這些先生們想用貨幣市場的危機來解釋壹切,而這些危機本身多半只是壹些征兆。當時的問題是有人要否認工業危機來源於暫時的生產過剩,所以問題還有讓人們趨向於進行曲解這壹方面。現在,至少對我們來說這壹點已經永遠消失,而且事實的確是這樣:貨幣市場也會有自己的危機,工業中的直接的紊亂對這種危機只起次要的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9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3-1-3 06:41:50 |只看该作者
(三)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

  化學的每壹個進步同時還教人們把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的廢料投回到再生產過程的循環中去

  化學的每壹個進步不僅增加有用物質的數量和已知物質的用途,從而隨著資本的增長擴大投資領域。同時,它還教人們把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的廢料投回到再生產過程的循環中去,從而無須預先支出資本,就能創造新的資本材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8—699頁。

  原料的日益昂貴,自然成為廢物利用的刺激

  生產排洩物和消費排洩物的利用,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擴大。我們所說的生產排洩物,是指工業和農業的廢料;消費排洩物則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排洩物,部分地指消費品消費以後殘留下來的東西。因此,化學工業在小規模生產時損失掉的副產品,制造機器時廢棄的但又作為原料進入鐵的生產的鐵屑等等,是生產排洩物。人的自然排洩物和破衣碎布等等,是消費排洩物。消費排洩物對農業來說最為重要。

  在利用這種排洩物方面,資本主義經濟浪費很大;例如,在倫敦,450萬人的糞便,就沒有什麼好的處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錢用來汙染泰晤士河。

  原料的日益昂貴,自然成為廢物利用的刺激。

  總的說來,這種再利用的條件是:這種排洩物必須是大量的,而這只有在大規模的勞動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機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來不能利用的物質,獲得壹種在新的生產中可以利用的形態;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化學的進步,發現了那些廢物的有用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頁。

  由於大規模社會勞動所產生的廢料數量很大,這些廢料本身才重新成為貿易的對象,從而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生產排洩物,即所謂的生產廢料再轉化為同壹個產業部門或另壹個產業部門的新的生產要素;這是這樣壹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這種所謂的排洩物就再回到生產從而消費(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的循環中。我們以後還要比較詳細地探討的這壹類節約,也是大規模社會勞動的結果。由於大規模社會勞動所產生的廢料數量很大,這些廢料本身才重新成為貿易的對象,從而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這種廢料,只有作為共同生產的廢料,因而只有作為大規模生產的廢料,才對生產過程有這樣重要的意義,才仍然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這種廢料——撇開它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所起的作用——會按照它可以重新出售的程度降低原料的費用,因為正常範圍內的廢料,即原料加工時平均必然損失的數量,總是要算在原料的費用中。在可變資本的量已定,剩余價值率已定時,不變資本這壹部分的費用的減少,會相應地提高利潤率。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4頁。

  大規模生產時產生的廢料如此之多,以至於它們本身可以很容易地重新成為農業及其他生產部門的交易品

  大規模生產時產生的廢料如此之多,以至於它們本身可以很容易地重新成為農業及其他生產部門的交易品。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5頁。

  應該把這種通過生產排洩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節約和由於廢料的減少而造成的節約區別開來

  從1839年到1862年,真正生絲的消費略為減少,而廢絲的消費卻增加了壹倍。人們使用經過改良的機器,能夠把這種本來幾乎毫無價值的材料,制成有多種用途的絲織品。

  化學工業提供了廢物利用的最顯著的例子。它不僅發現新的方法來利用本工業的廢料,而且還利用其他各種各樣工業的廢料,例如,把以前幾乎毫無用處的煤焦油轉化為苯胺染料,茜紅染料(茜素),近來甚至把它轉化為藥品。

  應該把這種通過生產排洩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節約和由於廢料的減少而造成的節約區別開來,後壹種節約是把生產排洩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和把壹切進入生產中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廢料的減少,部分地要取決於所使用的機器的質量。機器零件加工得越精確,拋光越好,機油、肥皂等物就越節省。這是就輔助材料而言的。但是部分地說,——而這壹點是最重要的,——在生產過程中究竟有多大壹部分原料變為廢料,這要取決於所使用的機器和工具的質量。最後,這還要取決於原料本身的質量。而原料的質量又部分地取決於生產原料的采掘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即本來意義上的文化的進步),部分地取決於原料在進入制造廠以前所經歷的過程的發達程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118頁。

  幾乎所有消費品本身都可以作為消費的廢料重新加入生產過程幾乎所有消費品本身都可以作為消費的廢料重新加入生產過程,例如,用壞了的破爛麻布可以用來造紙。但是,無論誰生產麻布,也不是為了把它作為破布充當造紙的原料。

  它只有在麻布織造業的產品本身已經加入消費之後,才取得這種形式。它只有作為這個消費的廢料,作為消費過程的殘余和產品,才能作為生產資料重新加入新的生產領域。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291頁。

  

  資本主義生產使它匯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占優勢,這樣壹來,它壹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壹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

  資本主義生產使它匯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占優勢,這樣壹來,它壹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壹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歸土地,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這樣,它同時就破壞城市工人的身體健康和農村工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資本主義生產通過破壞這種物質變換的純粹自發形成的狀況,同時強制地把這種物質變換作為調節社會生產的規律,並在壹種同人的充分發展相適合的形式上系統地建立起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9頁。

  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過程的技術和結合,只是由於它同時破壞了壹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過程的技術和結合,只是由於它同時破壞了壹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頁。

  只有通過城市和鄉村的融合,現在的空氣、水和土地的汙染才能排除

  蒸汽機的第壹需要和大工業中差不多壹切生產部門的主要需要,就是比較幹凈的水。

  但是工廠城市把所有的水都變成臭氣熏天的汙水。因此,雖然向城市集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但是每個工業資本家又總是力圖離開資本主義生產所必然造成的大城市,而遷移到農村地區去經營。關於這壹過程,可以在蘭開夏郡和約克郡的紡織工業地區詳細加以研究;在那些地方,資本主義大工業不斷地從城市遷往農村,因而不斷地造成新的大城市。在金屬加工工業地區也有類似的情形,在那裏,壹部分另外的原因造成同樣的結果。

  要消滅這種新的惡性循環,要消滅這個不斷重新產生的現代工業的矛盾,又只有消滅現代工業的資本主義性質才有可能。只有按照壹個統壹的大的計劃協調地配置自己的生產力的社會,才能使工業在全國分布得最適合於它自身的發展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保持或發展。

  因此,城市和鄉村的對立的消滅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已經成為工業生產本身的直接需要,同樣也已經成為農業生產和公共衛生事業的需要。只有通過城市和鄉村的融合,現在的空氣、水和土地的汙染才能排除,只有通過這種融合,才能使目前城市中病弱群眾的糞便不致引起疾病,而被用做植物的肥料。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2—313頁。

  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取得上述成果的行為所產生的較遠的後果,竟完全是另外壹回事,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西班牙的種植場主曾在古巴焚燒山坡上的森林,以為木灰作為肥料足夠最能贏利的咖啡樹利用壹個世代之久,至於後來熱帶的傾盆大雨竟沖毀毫無保護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巖石,這同他們又有什麼相幹呢?在今天的生產方式中,面對自然界和社會,人們註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顯的成果,可是後來人們又感到驚訝的是:取得上述成果的行為所產生的較遠的後果,竟完全是另外壹回事,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1873—1882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563頁。

  無情地砍伐林木毀壞了土壤水分的貯藏所

  無情地砍伐林木毀壞了土壤水分的貯藏所;雨水和雪水沒有來得及滲進地裏就很快順著小溪和大河流走,造成了巨大的水災;到夏天則河裏水量很少,土地幹旱。在俄國許多最肥沃的地區,地下水位降低了,據說降低了整整壹公尺,這樣禾谷的根就由於接觸不到水分而幹枯。這樣壹來,不僅人們破產了,而且許多地區的土地也變貧瘠了;這種土地貧瘠的狀況至少要延續整整壹代之久。

  恩格斯:《歐洲能否裁軍?》(1893年2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7頁。

  氣候改變、江河幹涸在俄國大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厲害地力耗損——如在美國;森林消失——如在英國和法國,目前在德國和美國也是如此;氣候改變、江河幹涸在俄國大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厲害,因為給各大河流提供水源的地帶是平原,沒有像為萊茵河、多瑙河、羅訥河及波河提供水源的阿爾卑斯山那樣的積雪。農業舊有條件遭到破壞,向大農場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逐漸過渡——這些都是在英國和德國東部已經完成了的而在其他地方正在普遍進行著的過程。在我看來,很明顯,“俄國的大工業必將扼殺農業公社”,除非發生其他有助於保留這種公社的巨大變化。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92年6月1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7頁。

  純粹采掘工業的產品不能被再生產出來

  純粹采掘工業的產品,例如煤、金屬,本身就是勞動的結果。不僅把它們開采到地面上來需要勞動,而且要使它們,例如金屬,具有能在工業中充當原料的形式也需要勞動。

  但是它們不能被再生產出來,因為我們迄今為止還不知道怎樣制造金屬。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3-1-3 06:40:48 |只看该作者
(二)社會總資本運行的條件

  社會的總產品,從而社會的總生產,分成兩大部類社會的總產品,從而社會的總生產,分成兩大部類:

  生產資料:具有必須進入或至少能夠進入生產消費的形式的商品。

  消費資料:具有進入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的形式的商品。

  這兩個部類中,每壹部類擁有的所有不同生產部門,總合起來都形成壹個單壹的大的生產部門:壹個是生產資料的生產部門,另壹個是消費資料的生產部門。兩個生產部門各自使用的全部資本,都形成社會資本的壹個特殊的大部類。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8—439頁。

  (v+m)

  在簡單再生產中,第I部類的商品資本中的v+m價值額(也就是第I部類的總商品產品中與此相應的比例部分),必須等於不變資本IIc,也就是第II部類的總商品產品中分出來的與此相應的部分;或者說,I(v+m)=IIc。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6頁。

  在這兩個場合,簡單再生產這個前提都會被違反年勞動以生產資料的實物形式創造的新價值產品(分成v+m),等於年勞動的另壹部分生產的產品價值所包含的以消費資料形式再生產的不變資本價值c。假如前者小於IIc,第II部類的不變資本就不能全部得到補償;假如前者大於IIc,余額就不能利用。在這兩個場合,簡單再生產這個前提都會被違反。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3頁。

  總流通的價值額分解為兩個獨立部分

  總流通的價值額分解為兩個獨立部分,其中壹部分被預付在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的流通上,另壹部分在以各種實物形式再生產出來的不變資本的各部分之間進行流通。如果認為全部產品都是用消費者所花費的貨幣額(即工資+資本家收入)來購買的,或者認為這壹貨幣額可供全部產品流通,那就大錯特錯了。

  預付在工資和剩余價值上的貨幣用於不變資本的流通,這只是從下述這壹點來看的:

  代表本生產領域的資本不變部分的那部分消費資料的價值,應當同不變資本生產領域中代表V+M本身的生產資料相交換;另壹方面,這只是從這樣壹點來看的:這種交換又決定直接的和間接的生產資料之間的交換。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5—276頁。

  生產消費資料的社會工作日部分,不生產社會的補償資本的任何部分

  個別地考察,資本家通過新追加的勞動,只是生產他的產品價值中的可變資本加上剩余價值,而不變價值部分是由於新追加勞動的具體性質轉移到產品中去的。

  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生產生產資料的社會工作日部分,也就是說,既把新價值加到生產資料中去,又把在它們的生產上所消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生產資料中去的社會工作日部分,不外是生產新的不變資本,用來補償第I部類和第II部類以舊生產資料形式消費的不變資本。它只生產用於生產消費的產品。所以,這個產品的全部價值是這樣的價值,這種價值能夠重新作為不變資本執行職能,只能夠買回實物形式的不變資本,因而,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它既不分解為可變資本,也不分解為剩余價值。——另壹方面,生產消費資料的社會工作日部分,不生產社會的補償資本的任何部分。它只生產這樣的產品,這些產品按其實物形式來說,要用來實現第I部類和第II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2—483頁。

  社會的年勞動大部分用來生產新的不變資本

  社會的年勞動大部分用來生產新的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價值),以便補償在生產消費資料上所花費的不變資本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9頁。

  

  第II部類要為第I部類提供追加的可變資本

  就像第I部類必須用它的剩余產品為第II部類提供追加的不變資本壹樣,第II部類也要同樣為第I部類提供追加的可變資本。就可變資本來說,當第II部類以必要消費資料的形式再生產它的總產品的更大部分,特別是它的剩余產品的更大部分時,它就既為第I部類又為它自己進行積累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頁。

  消費品生產者的總產品中,只有壹部分代表收入;另壹部分代表不變資本

  消費品生產者的總產品中,只有壹部分代表收入;另壹部分代表不變資本。後面這壹部分,他既不能自己消費,也不能用來同其他生產者的可消費的產品交換。他既不能以實物形式消費自己這部分產品的使用價值,也不能把這部分產品換成其他消費品而消費其價值。相反,他必須把這部分產品再轉化為他的不變資本的實物要素。他必須把自己的這部分產品用於生產消費,即作為生產資料來消費。但是他的產品按其使用價值來說只能加入個人消費;因此這種產品的生產者不能以實物形式把它再轉化為他自己的生產要素。這種產品的使用價值排斥生產消費。因此,這種產品的生產者只能把自己產品的價值用於生產消費。他的產品的各生產要素的生產者的情況則不同。他不能以實物形式消費自己的這部分產品;他也不能通過同其他可供個人消費的產品的交換,來消費這部分產品的價值。他的這部分產品不能加入他自己的收入,同樣不能由其他個人消費的產品的生產者的收入來補償,因為要能進行這種補償,只有他用自己的產品去同這些生產者的產品交換,就是說,只有他把自己產品的價值吃掉,而這樣的事情是不能發生的。但是,因為他的這部分產品像他的另壹部分作為收入消費的產品壹樣,按其使用價值來說只能作為收入來消費,必須加入個人消費,而不能補償不變資本,所以,這部分產品必須加入不可消費的產品的生產者的收入,必須用來同這些生產者的產品中能夠由他們消費產品價值的或代表他們收入的那壹部分相交換。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91—292頁。

  消費資料生產者補償所有各個類的可變資本和作為收入花費的產品部分

  消費資料生產者補償所有各個類的可變資本和作為收入花費的產品部分,同樣,為全社會而進口金的那部分生產者(生產這個金的那部分生產者也壹樣)則提供為使全部資本完成流通所需要的貨幣。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3頁。

  由資本形成的壹般的社會權力和資本家個人對這些社會生產條件擁有的私人權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地發展起來,並且包含著這種關系的解體

  我們已經知道,資本積累的增長包含著資本積聚的增長。因此,資本的權力在增長,社會生產條件與實際生產者分離而在資本家身上人格化的獨立化過程也在增長。資本越來越表現為社會權力,這種權力的執行者是資本家,它和單個人的勞動所能創造的東西不再發生任何可能的關系;但是資本表現為異化的、獨立化了的社會權力,這種權力作為物,作為資本家通過這種物取得的權力,與社會相對立。由資本形成的壹般的社會權力和資本家個人對這些社會生產條件擁有的私人權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地發展起來,並且包含著這種關系的解體,因為它同時包含著把生產條件改造成為壹般的、公共的、社會的生產條件。這種改造是由生產力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的發展和實現這種發展的方式所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294頁。

  這種情況,只有用不斷的相對的生產過剩來補救再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壹旦廢除,問題就歸結如下:壽命已經完結因而要用實物補償的那部分固定資本(這裏是指在消費資料生產中執行職能的固定資本)的數量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壹年數量很大(像人壹樣,超過平均死亡率),那在下壹年就壹定會很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資料年生產所需的原料、半成品和輔助材料的數量不會因此而減少;因此,生產資料的生產總額在壹個場合必須增加,在另壹個場合必須減少。這種情況,只有用不斷的相對的生產過剩來補救;壹方面要生產出超過直接需要的壹定量固定資本;另壹方面,特別是原料等等的儲備也要超過每年的直接需要(這壹點特別適用於生活資料)。這種生產過剩等於社會對它本身的再生產所必需的各種物質資料的控制。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這種生產過剩卻是壹個無政府狀態的要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1-3 06:39:33 |只看该作者
二 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

  (壹)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社會資本的運動,由社會資本的各個獨立部分的運動的總和,即各個單個資本的周轉的總和構成

  社會資本的運動,由社會資本的各個獨立部分的運動的總和,即各個單個資本的周轉的總和構成。正如單個商品的形態變化是商品世界的形態變化系列——商品流通——的壹個環節壹樣,單個資本的形態變化,它的周轉,是社會資本循環中的壹個環節。

  這個總過程,既包含生產消費(直接的生產過程)和作為其中介的形式轉化(從物質方面考察,就是交換),也包含個人消費和作為其中介的形式轉化或交換。壹方面,它包含可變資本向勞動力的轉化,從而包含勞動力的並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在這裏,工人是他的商品——勞動力的賣者,資本家是這種商品的買者。另壹方面,商品的出售,包含工人階級對商品的購買,也就是說,包含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在這裏,工人階級是買者,資本家是向工人出售商品的賣者。

  商品資本的流通,還包含剩余價值的流通,從而也包含對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即對剩余價值的消費起中介作用的買和賣。

  因此,總括起來成為社會資本的各個單個資本的循環,也就是說,就社會資本的總體來考察的循環,不僅包括資本的流通,而且也包括壹般的商品流通。後者本來只能由兩部分構成:1.資本本身的循環:2.進入個人消費的商品的循環,也就是工人用工資、資本家用剩余價值(或其中的壹部分)購買的那些商品的循環。當然,資本的循環也包括剩余價值的流通,因為剩余價值構成商品資本的壹部分,而且還包括可變資本向勞動力的轉化,工資的支付。但是,這個剩余價值和工資耗費在商品上,並不構成資本流通的環節,雖然至少工資的耗費是這個流通所不可缺少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0—391頁。

  再生產的壹切物質要素,都必須以它們的實物形式形成這個產品本身的各個部分

  單個資本——即社會資本中獨立執行職能、賦有自己生命的任何壹個部分——的產品,可以有任何壹種實物形式。唯壹的條件是,這個產品必須實際具有壹種使用形式,壹種使用價值,使它有資格在商品世界成為可以流通的壹環。它是否作為生產資料再進入把它作為產品生產出來的那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它的產品中代表不變資本部分的那部分價值,是否具有那種使它可以實際再作為不變資本執行職能的實物形式,這是壹件毫無關系的偶然的事情。如果不是這樣,產品的這部分價值就會通過買和賣,再轉化為它的物質生產要素的形式,不變資本就由此以它的能夠執行職能的實物形式再生產出來。

  社會總資本的產品卻不是這樣。再生產的壹切物質要素,都必須以它們的實物形式形成這個產品本身的各個部分。已經消耗的不變資本部分,只有當全部再現的不變資本部分以能夠實際作為不變資本執行職能的新生產資料的實物形式在產品中再現的時候,才能由總生產來進行補償。因此,在簡單再生產的前提下,由生產資料構成的那部分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社會資本的不變價值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2頁。

  當我們考察社會總資本及其產品價值時,這種僅僅從形式上來說明的方法,就不夠用了

  當我們從單個資本的角度來考察資本的價值生產和產品價值時,商品產品的實物形式對於我們的分析是完全無關的,例如,不論它是機器,是谷物,還是鏡子都行。這始終只是舉例而已,任何壹個生產部門都同樣可以作為例證。我們必須考察的是直接的生產過程本身。這種生產過程,在每壹單獨場合,都表現為壹個單個資本的過程。說到資本的再生產,我們只需要假定,代表資本價值的那部分商品產品,會在流通領域內再轉化為它的生產要素,從而再采取生產資本的形式。同樣,我們只需要假定,工人和資本家必定會在市場上找到他們用工資和剩余價值購買的商品。但是,當我們考察社會總資本及其產品價值時,這種僅僅從形式上來說明的方法,就不夠用了。產品價值的壹部分再轉化為資本,另壹部分進入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這在表現出總資本執行職能的結果的產品價值本身範圍內形成壹個運動。這個運動不僅是產品的價值補償,而且是物質補償,因而既要受社會產品的價值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比例的制約,又要受它們的使用價值,它們的物質形式的制約。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4—135頁。

  總的再生產過程既包括資本本身的再生產過程,也包括以流通為中介的消費過程

  總的再生產過程既包括資本本身的再生產過程,也包括以流通為中介的消費過程。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頁。

  如果從年產品總價值中減去當年勞動所追加的價值,我們得到的差額不是實際再生產的價值,而只是以新的存在形式再現的價值全部年再生產,當年的全部產品,是這壹年有用勞動的產品。但是,這個總產品的價值大於這個總產品中年勞動即當年耗費的勞動力借以體現的那部分價值。當年的價值產品,即當年以商品形式新創造的價值,小於產品價值即全年生產的商品量的總價值。如果從年產品總價值中減去當年勞動所追加的價值,我們得到的差額不是實際再生產的價值,而只是以新的存在形式再現的價值;這個價值是由在它以前就已經存在的價值轉移到年產品中去的,由於在當年社會勞動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不變資本組成部分的持續時間有長有短,這個價值形成的日期可以有早有晚,它可以來源於去年生產出來的或前幾年就已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無論如何,它是由本年以前生產的生產資料轉移到當年產品中去的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7—488頁。

  在這裏,壹個產業部門利潤率的提高,要歸功於另壹個產業部門勞動生產力的發展

  壹個生產部門,例如鐵、煤、機器的生產或建築業等等的勞動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發展部分地又可以和精神生產領域內的進步,特別是和自然科學及其應用方面的進步聯系在壹起,——在這裏表現為另壹些產業部門(例如紡織工業或農業)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減少,從而費用減少的條件。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商品作為產品從壹個產業部門生產出來後,會作為生產資料再進入另壹個產業部門。它的便宜程度,取決於把它作為產品生產出來的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同時它的便宜程度不僅是它作為生產資料參加其生產的那種商品變得便宜的條件,而且也是它構成其要素的那種不變資本的價值減少的條件,因此又是利潤率提高的條件。

  產業的向前發展所造成的不變資本的這種節約,具有這樣的特征:在這裏,壹個產業部門利潤率的提高,要歸功於另壹個產業部門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在這裏,資本家得到的好處,又是社會勞動的產物,雖然並不是他自己直接剝削的工人的產物。生產力的這種發展,最終總是歸結為發揮著作用的勞動的社會性質,歸結為社會內部的分工,歸結為腦力勞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在這裏,資本家利用的,是整個社會分工制度的優點。在這裏,勞動生產力在其他部門即為資本家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的發展,相對地降低資本家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價值,從而提高利潤率。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頁。

  產品的生產過剩和商品的生產過剩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生產過剩這個詞本身會引起誤解。只要社會上相當大壹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或者哪怕只是他們最直接的需要還沒有得到滿足,自然絕對談不上產品的生產過剩(在產品量超過對產品的需要這個意義上講)。相反,應當說,在這個意義上,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經常是生產不足。生產的界限是資本家的利潤,決不是生產者的需要。但是,產品的生產過剩和商品的生產過剩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97—598頁。

  古代人中間的少數商業民族,部分地就是靠所有這些實質上貧窮的民族養活的

  如果說因此在古代人那裏沒有發生生產過剩,那麼,那時有富人的消費過度,這種消費過度,到羅馬和希臘的末期就成為瘋狂的浪費。古代人中間的少數商業民族,部分地就是靠所有這些實質上貧窮的民族養活的。而構成現代生產過剩的基礎的,正是生產力的無限制的發展和由此產生的大規模的生產,這種大規模的生產的基礎是:壹方面,廣大的生產者的消費只限於必需品的範圍,另壹方面,資本家的利潤成為生產的界限。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99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3-1-3 06:38:32 |只看该作者
(四)市場與儲備

  市場是流通領域本身的總表現

  市場是流通領域本身的總表現,不同於生產領域,因而是這樣壹個流通領域的總表現,在這個領域中發生W′—G—W,並且商品所有者(在這裏資本家是商品的賣者)和貨幣所有者(買者)表現為該市場的主體;但是進入流通領域的,不僅有作為資本家進行購買的資本家,而且還有為個人消費而購買商品的買者。因為對同壹個人來說,買和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不可能同時發生,所以,完成W′—G行為的市場的空間規定性,即實現商品資本的市場的空間規定性,可能不同於完成G—W行為的市場,即不同於使貨幣再轉化為生產條件的市場,也不同於使貨幣轉化為個人消費資料的市場。在這方面,市場表現為許多的市場(W′—G行為,同樣還有G—W行為,可能在不同的市場上完成;同壹的紗可能在不同的市場上出售,而用賣紗所得的貨幣可以在不同的市場上重新買到同樣的或各種不同的其他商品)。正如W—G和G—W獨立地並列出現和相繼出現壹樣,各個市場也是孤立地出現的,許多的市場彼此並列,互相分離,是孤立的。(不言而喻,這不僅與這個商品資本有關,而且與不同種類的商品資本有關。)但是,每壹個市場包含著商品的賣者和商品的買者,所以對資本運動的整個周期來說,市場既包括使資本作為商品資本出售的市場,也包括使資本作為貨幣資本進行購買的市場。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9頁。

  市場的大小有兩層意思

  市場的大小有兩層意思:第壹,消費者的數量,他們的人數;第二,也包括彼此獨立的行業的數量。即使前者的數量不增加,後者的數量也可能增加。例如,當紡紗和織布從家庭工業和農業中分離出來時,所有土地耕種者就都成了紡紗者和織布者的市場。同樣,後兩者由於他們的行業劃分現在也互為市場。社會內部分工的前提首先是不同種類勞動的相互獨立,即它們的產品必須作為商品相互對立,並且通過交換,完成商品的形態變化,作為商品相互發生關系。(因此,在中世紀城市禁止農村從事盡可能多的職業。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排除競爭,——亞·斯密在這裏只看到這壹點,——而且是為了給自己開辟市場。)另壹方面,社會內部的分工要得到適當的發展,就必須以壹定的人口密度為前提。

  作坊內部分工的發展更是以這種人口密度為前提。以前壹種分工的壹定發展程度為前提的這後壹種分工,又從自己這方面同前壹種分工相互發生作用,並增進前壹種分工,因為它把從前相互有聯系的行業分為彼此獨立的行業,增加和分化它們所間接需要的準備工作,同時,由於生產和人口的增加,資本和勞動的遊離,它還創造出新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新的方法。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96—297頁。

  壹部分農村居民的被剝奪和被驅逐,不僅為工業資本遊離出工人及其生活資料和勞動材料,同時也建立了國內市場壹部分農村居民的被剝奪和被驅逐,不僅為工業資本遊離出工人及其生活資料和勞動材料,同時也建立了國內市場。

  事實上,使小農轉化為雇傭工人,使他們的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轉化為資本的物質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時也為資本建立了自己的國內市場。以前,農民家庭生產並加工絕大部分供自己以後消費的生活資料和原料。現在,這些原料和生活資料都變成了商品;大租地農場主出售它們,手工工場則成了他的市場。紗、麻布、粗毛織品(過去每個農民家庭都有這些東西的原料,它把這些東西紡織出來供自己消費),現在轉化為工場手工業的產品,農業地區正是這些東西的銷售市場。以前由於大量小生產者獨自經營而造成的分散各地的許多買主,現在集中為壹個由工業資本供應的巨大市場。於是,隨著以前的自耕農的被剝奪以及他們與自己的生產資料的分離,農村副業被消滅了,工場手工業與農業分離的過程發生了。只有消滅農村家庭手工業,才能使壹個國家的國內市場獲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需要的範圍和穩固性。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7頁。

  

  大工業所造成的必然後果之壹就是:它在建立本國國內市場的過程中,同時又在破壞這壹市場

  要知道,大工業所造成的必然後果之壹就是:它在建立本國國內市場的過程中,同時又在破壞這壹市場。它是靠破壞農民家庭工業的基礎而建立國內市場的。但是,沒有家庭工業,農民就無法生存。他們作為農民遭到破產;他們的購買力降到最低點;而他們作為無產者在適應新的生存條件以前,對新出現的工業企業來說,將是極為匱乏的市場。

  資本主義生產作為壹個暫時的經濟階段,充滿著各種內在矛盾,這些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並日趨明顯。這種在建立自己的市場的同時又破壞這個市場的趨勢正是這類矛盾之壹。另壹個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所造成的沒有出路的狀態,這種狀態在俄國這樣壹個沒有國外市場的國家,比那些在開放的世界市場上多少有些競爭能力的國家要出現得快壹些。在後邊這些國家中,這種沒有出路的狀態,似乎可以通過貿易上的劇烈變化和用暴力開辟新市場來擺脫。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國家也會陷入困境。就拿英國來說。最後壹個新的市場是中國,這壹市場的開辟可以使英國的貿易暫時恢復繁榮。因此,英國資本極力要修建中國的鐵路。但是,中國的鐵路意味著中國小農經濟和家庭工業的整個基礎的破壞;由於那裏甚至沒有中國的大工業來予以平衡,億萬居民將陷於無法生存的境地。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92年9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5—636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市場是世界市場

  市場與商品生產過程地點間的空間距離(從位置的觀點來考察市場),在壹國範圍內,然後在該國以外,構成重要的要素,特別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是如此,因為對資本主義生產的大部分產品來說,資本主義生產的市場是世界市場。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2頁。

  

  必須有壹定的或大或小量的可能的生產資本,以或大或小的規模處於儲備狀態

  必須有壹定的或大或小量的可能的生產資本,也就是要用在生產上的生產資料,以或大或小的規模處於儲備狀態,以便逐漸投入生產過程。同時還指出,對壹定的企業或有壹定規模的資本主義生產來說,這種生產儲備的大小,取決於它在更新時困難的大小,取決於供應市場的相對距離,取決於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等等。所有這些情況,對於必須以生產儲備的形式存在的資本的最低限額,從而對於資本預付時間的長短,對於壹次預付的資本量的大小,都會產生影響。這個資本量的大小因此也會影響周轉,但它取決於流動資本只作為可能的生產資本停留在生產儲備形式上的時間的長短。另壹方面,既然這種停滯是由迅速補償的可能性的大小,由市場情況等等決定的,那麼,它本身也就產生於流通時間,產生於流通領域內的情況。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3—274頁。

  儲備有三種形式

  儲備有三種形式:生產資本的形式,個人消費基金的形式,商品儲備或商品資本的形式。雖然就絕對量來說,三種形式的儲備可以同時增加,但是壹種形式的儲備會在另壹種形式的儲備增加時相對地減少。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頁。

  儲備的形成並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

  儲備的形成並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既然在資本主義生產下生產和消費最大,那麼儲備在這裏也最大。除此以外,還有壹種情況:在過去壹切生產方式下,只有比較不大的壹部分產品成為商品,從而作為商品被投入市場,所以只能以初具規模的儲備形式存在;也就是說,僅由於這個原因,處在市場上的儲備同資本主義條件下所形成的儲備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4頁。

  雖然儲備的數量會絕對地增加,但儲備整個說來會減少以後我們將發現,雖然儲備的數量會絕對地增加,但儲備整個說來會減少,因為儲備的補充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再生產的同時性,取決於再生產更新的速度,也就是說,事實上存在於儲備中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商品,同全部產量相比,例如,產業資本家的儲備會減少。除了存在於壹般流通領域的儲備以外,它也存在於個人消費領域,這種儲備的壹部分被緩慢地消費,而壹部分被每日每時地消費。這種儲備,特別是保存時間較長的儲備,會隨著再生產過程的規模的發展和擴大而不斷增長,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6—317頁。

  生產儲備的保持,是通過這樣壹種生產過程進行的生產儲備的保持,也象任何其他儲備的保持壹樣,是通過這樣壹種生產過程進行的,這種生產過程中要加入使用價值,在這種場合是原料和輔助物質。這壹過程需要花費資本,不變資本(建築物、容器、器械等)和可變資本,勞動力(壹部分是堆存物品用的勞動,壹部分是為了保持清潔、避免有害影響等等)。這個過程追加到放在倉庫裏的生產資料上的價值,也同任何資本主義生產情況下壹樣,壹部分是不變資本隨著自己的消耗而轉移到它們上面去的那部分價值,壹部分是由活勞動加進的價值,它們又分為工資和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1頁。

  除了上面考察的屬於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正常條件的商品儲備以外,還有畸形的商品儲備,市場商品充斥

  除了上面考察的屬於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正常條件的商品儲備以外,還有畸形的商品儲備,市場商品充斥。它是由於商品不能賣出而造成的,而不管這種不能賣出的原因何在。資本停滯在自己循環的壹個階段上,它的形態變化的流動序列中斷。這裏流通的停滯不是構成它的不斷運動的環節,這裏是流通的真正停滯。因而費用變為非生產費用,這是單純由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運動形式造成的真正流通費用。造成畸形儲備的那種流通的停滯,壹方面降低商品的價格,同時另壹方面提高商品的保管費用,因為這會延長保管的時間。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7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3-1-3 06:37:20 |只看该作者
對於生產者來說,商人代表消費者,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商人就代表生產者

  在商人那裏也存在著W—G—W的過程。商人從中獲取“利潤”這壹點,在這裏和我們沒有關系。他出賣商品,又購買同樣的商品(同壹種商品)。他把商品賣給消費者,又從生產者那裏把商品買進來。同樣的商品(同壹種商品)在這裏不斷地轉化為貨幣,貨幣又不斷地再轉化為同樣的商品。但是這種運動只不過是不斷的再生產,即不斷的生產和消費;因為再生產包含著消費。(為了能夠進行商品的再生產,商品就必須賣掉,必須加入消費。)商品必須用事實證明自己是使用價值。(因為對於賣者來說是W—G,對於買者來說就是G—W,也就是貨幣轉化為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再生產過程既然是流通和生產的統壹,它就包含著本身是流通因素的消費。消費本身就是再生產過程的因素和條件。如果就整個過程來考察,商人向生產者購買商品所支付的貨幣,實際上是消費者向商人購買商品所用的貨幣。對於生產者來說,商人代表消費者,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商人就代表生產者;他是同壹商品的買者和賣者。他用來購買商品的貨幣,純粹從形式上看,實際上就是消費者的商品的終結形態變化。消費者把他的貨幣轉化為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所以,貨幣轉入商人之手就意味著商品的消費,或者從形式上看,意味著商品從流通轉入消費。只要商人再用這些貨幣向生產者購買,這就是生產者的商品的第壹形態變化,表示商品轉入中間階段,在這個階段它作為商品停留在流通中。只要W—G—W這個過程是商品轉化為消費者的貨幣,並且是現在為商人所有的貨幣再轉化為同樣的商品(同壹種商品),那末這壹過程就無非表示商品不斷地轉入消費,因為進入消費的商品所空出的位置為此就必須由從生產過程出來現在進入這壹中間階段的商品所填補。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11—312頁。

  加入商品的出售價格的,只能是在商品必須停留在市場上的時間內保存該商品所需要的平均費用

  加入商品的出售價格的,只能是在商品必須停留在市場上的時間內保存該商品所需要的平均費用。

  該商品的這種平均費用是由它的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間歇期間的平均時間決定的,或者說,是由它作為商品停留在市場上的平均持續時間決定的。顯然,決定不同商品的保存費用的,不僅是商品處在市場上的平均時間,而且還有商品的容易損壞的平均程度,或者說,在同壹時間內根據不同商品的性質、不同商品的不同的質防止這種損壞所花的費用。

  如果這種平均時間已定,那麼保存費用就取決於不同使用價值的特殊性質。如果作為不同使用價值的特殊性質的結果的保存費用已定,那麼平均時間就只取決於這些使用價值流通的各種平均條件。於是,這些平均條件構成流通費用的特定項目。顯然,這些費用如果是平均量(而不是個別量),會追加到商品價值上,因為在流通時期內,商品價值上追加了更多的勞動,而不管這是在過去勞動的形式上還是在現在勞動的形式上追加的。就整個生產來考察,它們會增大商品的價值,但不會增大商品(作為使用價值)的量。這只是為了減少損失而支出的費用。這是總生產的扣除。就價值而言,這些費用屬於非生產的生產費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425頁。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運輸費用追加到商品價值中去的相對價值部分,和商品的規模和比重成正比,和商品的價值成反比因此,雖然運輸業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表現為流通費用,但是,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並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

  產品的量不會因運輸而增大。甚至運輸在產品的自然屬性上引起的壹切變化,除了較少的例外,不是預期的效用,而是不可避免的禍害。但是,物品的使用價值只有在物品的消費過程中,在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過程中才實現。而物品的消費可以使物品的位置變化成為必要,從而使運輸業的追加生產過程成為必要。因此,這是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投在運輸業上的生產資本會把交換價值追加到所運輸的產品中去,這部分地是由於運輸工具的價值轉移,部分地是由於運輸上所使用的勞動力創造的價值追加進來。這種追加價值,就象在壹切資本主義生產下壹樣,分為補償工資的價值和剩余價值。這裏的劃分也和到處壹樣,並不改變商品追加的價值量,而只改變它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分配。

  在每壹個生產過程中,勞動對象的位置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所必需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力,——例如,棉花由梳棉車間運到紡紗車間,煤炭由井下運到地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完成的產品作為完成的商品從壹個獨立的生產場所轉移到相隔很遠的另壹個生產場所,只是在較大的規模上表現同樣的現象。除了產品從壹個生產場所運到另壹個生產場所以外,商品運輸還包括產品從生產領域運到消費領域。產品只有完成這個運動,才作好消費的準備。

  以前講過,商品生產的壹般規律是: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創造的價值成反比。這個規律,象適用於其他任何生產部門壹樣,也適用於運輸業。在壹定距離內運輸商品所需要的死勞動和活勞動越少,在運輸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在流通時間必須經過的距離越短,社會勞動生產力就越高,反之亦然。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運輸追加到商品中去的絕對價值量,和運輸業的生產力成反比,和商品在它流通的時候運輸的距離成正比。但是,這後壹點不應當完全機械地來理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運輸費用追加到商品價值中去的相對價值部分,和商品的規模和比重成正比,和商品的價值成反比。但是,引起變化的情況是很多的。例如,根據產品容易破碎、腐爛和爆炸等的相對程度不同,在運輸上就需要采取程度不同的認真的防護措施,因而需要耗費多少不等的勞動和勞動資料。鐵路大王們在幻想的物種分類上,比植物學家或動物學家展現了更大的天才。例如,英國鐵路的貨物分類表卷帙浩繁,按其總的原則來說是建立在這樣壹種傾向上的:把貨物繁雜的自然屬性,變為同樣多種多樣的運輸上的困難和敲詐勒索的借口。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80頁。

  創造交換的物質條件——交通運輸工具——對資本來說是極其必要的

  生產越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因而越是以交換為基礎,交換的物質條件——交通運輸工具——對生產來說就越是重要。資本按其本性來說,力求超越壹切空間界限。因此,創造交換的物質條件——交通運輸工具——對資本來說是極其必要的:用時間去消滅空間。

  既然直接產品只有隨著運輸費用的減少才能在遠方市場大規模實現價值,另壹方面,既然交通工具和運輸本身只有在使必要勞動得到補償而有余的大規模交易的情況下,才能夠成為價值增殖的領域,成為資本所推動的勞動的領域,那麼生產廉價的交通運輸工具就是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條件,因而這種交通運輸工具就由資本創立出來。為了把成品投入流通——產品只有到達市場才是處於經濟流通中——所需要的壹切勞動,從資本的觀點來看,正像作為生產過程的條件而需要的壹切勞動壹樣(例如用於保障交換安全的費用等等),是需要加以克服的限制。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1—522頁。

  隨著流通的商品量和壹般流通量的增長,效能更大的、但價值更高的交通運輸工具會代替價值較低的

  隨著流通的商品量和壹般流通量的增長,效能更大的、但價值更高的交通運輸工具會代替價值較低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9頁。

  這是在流通領域內繼續進行下去的、延伸到直接生產過程以外的生產過程

  所有這些用於商品運輸、使商品按大小和重量分開以及用於商品庫存的投資,有壹點是共同的:這些投資是用在這樣壹些過程上,這些過程直接改變和影響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就是使商品的使用價值獲得另壹種形式,而不管這是通過位置變換,或者通過按使用價值的自然量把它分成各個部分,還是通過保持這些使用價值而實現的。正是這些過程對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使用價值的直接關系使這些過程成為直接的生產過程,而使這些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本成為按照壹般分工用於直接生產各特殊領域的生產資本。

  揭示流通資本的這些特征,換句話說,使它們從流通資本中分離出來,這曾是很必要的。這是在流通領域內繼續進行下去的、延伸到直接生產過程以外的生產過程。因為只在流通中執行職能的資本,特別是商人資本,部分地也把這些職能同它自己的特殊職能結合在壹起,從而不是以自身的純粹形式出現的,所以揭示這些特征就更加必要。但是在這種分離以後,流通資本就以它的純粹形式出現。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0—391頁。

  運輸業所出售的東西,就是場所的變動本身

  運輸業所出售的東西,就是場所的變動本身。它產生的效用,是和運輸過程即運輸業的生產過程不可分離地結合在壹起的。旅客和貨物是和運輸工具壹起運行的,而運輸工具的運行,它的場所變動,也就是它所進行的生產過程。這種效用只能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費;它不是壹種和生產過程不同的,只有在生產出來之後才作為交易品執行職能,作為商品來流通的使用物。但是,這種效用的交換價值,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交換價值壹樣,都是由其中消耗的生產要素(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價值加上運輸工人的剩余勞動所創造的剩余價值決定的。至於這種效用的消費,它也是和其他商品完全壹樣的。如果它是個人消費的,那麼,它的價值就和消費壹起消失;如果它是生產消費的,從而它本身就是處於運輸中的商品的壹個生產階段,那麼,它的價值就作為追加價值轉移到商品本身中去。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頁。

  商品在空間上的流通,即實際的移動,就是商品的運輸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由於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由於運輸積聚(規模擴大),使單個商品的運輸費用減少。它使耗費在商品運輸上的那部分社會勞動——活勞動和對象化勞動——增加,首先因為把壹切產品的絕大多數轉化為商品,其次又因為遠方的市場代替了當地的市場。

  商品在空間上的流通,即實際的移動,就是商品的運輸。運輸業壹方面形成壹個獨立的生產部門,從而形成生產資本的壹個特殊的投資領域。另壹方面,它又具有如下的特征:它表現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的繼續,並且為了流通過程而繼續。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170頁。

  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的變化,舊的生產中心衰落了,新的生產中心興起了

  交通運輸工具的改良,會絕對縮短商品的移動期間;但不同的商品資本或向不同的市場移動的同壹商品資本的不同部分,由於移動而在流通時間上發生的相對差別,不會因此消失。例如,改良的帆船和輪船,縮短了商品的移動時間,從而也就縮短了商品到達遠近港口的時間。相對的差別仍然存在,雖然往往是縮小了。不過,由於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這種相對差別會以壹種與自然距離不壹致的方式發生變化。例如,壹條從生產地點通往內地壹個人口聚集的主要中心的鐵路,可以使內地的壹個不通鐵路的較近地點,比這個自然距離較遠的地點,絕對地或相對地變遠。同樣,這種情況還會使生產地點到較大的銷售市場的相對距離發生變化,由此可以說明,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的變化,舊的生產中心衰落了,新的生產中心興起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頁。

  這種進步以及由於交通運輸工具發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開拓世界市場的必要性

  如果從壹方面說,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步,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會縮短壹定量商品的流通時間,那麼反過來說,這種進步以及由於交通運輸工具發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開拓越來越遠的市場,簡言之,開拓世界市場的必要性。運輸中的並且是運往遠地的商品會大大增長,因而,在較長時間內不斷處在商品資本階段、處在流通時間內的那部分社會資本,也會絕對地和相對地增加。與此同時,不是直接用作生產資料,而是投在交通運輸工具以及為運用這些工具所必需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上的那部分社會財富,也會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9頁。

  發展交通運輸工具,創造這些實際的條件,不僅為了擴大市場,而且為了縮短商品通過市場的時間

  由於資本主義生產隨著本身的發展而擴大市場,從而擴大市場的邊沿,市場遠離中心產地的距離,不斷延長市場的半徑,從而延長流通時間,所以資本內在的增殖欲望——更不用說資本內在的使商品低廉化的規律了——就采取下述辦法來對付這種情況:發展交通運輸工具,創造這些實際的條件,不僅為了擴大市場,而且為了縮短商品通過市場的時間,從而為了縮短流通時間。另壹方面,同其他兩點也有關系的和必然從資本主義生產中產生出來的信用事業,表現為縮短流通時間和保持整個再生產過程持續性的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9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11:39 , Processed in 0.027540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