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0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4年关于“苏美争霸”的错误文章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00:44:08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2-8 01:03 编辑

苏美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

1974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2-07 来源:毛局公众号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天下大乱。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加紧争夺霸权,妄图阻挡历史潮流的前进。正如元旦社论所指出的:苏修美帝争夺世界霸权愈演愈烈,整个世界很不安宁。

  苏修美帝争霸,是由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掠夺本性所决定的。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就其经济本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并以无可争辩的大量事实,证明了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即: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在这五大特征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垄断。正由于垄断的发展,不仅在工业中而且在银行业中的垄断资本互相渗透和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既控制工业又控制银行的金融资本,一小撮掌握金融资本的金融寡头,成为整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主宰;也正由于垄断的发展,国内有利可图的部门已被垄断了,“过剩”的资本便向国外输出,以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的人民,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由于资本的输出和向外掠夺,帝国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必然要结成国际的垄断同盟,并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种种手段占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领土。列宁指出,资本家瓜分世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这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以及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就空前激化。在激烈的角逐中,为了避免失败的命运,彼此都想方设法打败对手,征服别国,争夺世界霸权。“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内容,这种政策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这就是列宁分析过的帝国主义之所以必然发动战争的深刻的经济根源。

  列宁还指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是‘按资本’‘按实力’来瓜分的”。一旦帝国主义的经济、金融、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发生变化,就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巨大的经济、军事优势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它的强大,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美帝国主义很快就从顶峰上跌落下来;然而它又不甘心当“二等角色”,总是力图维护其霸主地位和既得利益。与此同时,苏修叛徒集团自60年代起,加快了向社会帝国主义演变步伐。苏修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国家政权,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对内加紧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对外在“援助”的幌子下,通过军火输出和不平等贸易,掠夺世界资源,争夺销售市场,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掠夺本性,决定了它必然要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加紧扩军备战,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参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行列。社会帝国主义和老牌的资本帝国主义毫无二致。目前,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正与美帝国主义掠夺世界、互相争斗、互相厮杀。这就形成了苏美争霸的局面。

  苏修美帝争霸,是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它们争夺到那里,那里就会出现动乱。中东局势的紧张,南亚次大陆的纷争,波斯湾的动荡,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风云。它们的明争暗斗遍及了全世界,涉及各个领域。从会场、市场到战场,从陆地、海洋到太空,都是他们争夺的场所。

  1968年8月21日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进兵布拉格

  目前,苏修美帝争夺的重点是欧洲,这是由它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决定的。欧洲地处战略的要地。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同时是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带,苏美在欧洲都有大量的投资、贸易、贷款等经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乘西欧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削弱的机会,通过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积极向西欧进行扩张,企图控制整个西欧。美帝与苏修争霸,必须确保欧洲既得的利益。它的总统尼克松就说过:美国“脱离不了欧洲,就如脱离不了阿拉斯加一样。”基辛格也说:欧洲是“通向欧亚大陆的门户,失去欧洲,中东就会步其后尘,非洲也将会发生巨变”,“世界力量的均势取决于美国是否使欧洲的物力和人力不落到一个侵略者手中”。欧洲对苏修来说是处于“水陆门户”的地位,苏修同美国一样,都把欧洲作为自己的“全球战略”重点。勃列日涅夫曾宣称:“这些年来,欧洲一直是我们对外积极活动的极重要的方面之一”。目前,欧洲是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直接对峙的地区。苏美两霸利用这种局面,既拼命控制自己的盟国,又互相挖对方的墙角。西欧是当前美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场所和出口市场,也是它的主要盟国所在地,是战略的前哨。美国在欧洲的兵力共二十八点九万人,飞机约八百架。东欧则是苏修的势力范围,它对东欧的一些国家实行政治经济控制和军事干涉。在战略上是苏修的西部屏障。苏修在欧洲本土和东欧的兵力共二百四十万人,飞机约一万一千架。美帝苏修不断举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使欧洲长期处在紧张的对峙之中。

  北约峰会 资料图

  中东也是苏修美帝争夺的一个热点地区。苏修同美帝激烈地争夺中东,不是偶然的。中东扼亚、非、欧的汇合点,不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那里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它的石油蕴藏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总蕴藏量的三分之二。中东的石油不仅产量高,而且成本低。因而这个地区历来都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夺的一块肥肉。第二次大战后,美帝国主义逐渐成为中东的霸主。美国垄断统治集团毫不讳言地宣称:“中东对美国和亚欧是极关重要的,它不仅因为有石油,而且因为它是非洲的门户和地中海的门户。它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基石。”苏修对中东早已垂涎三尺,把中东看作他们同美帝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一环。五十年代中期,苏修的侵略魔爪开始伸向中东。一九六七年“六五”战争后,苏修乘人之危,打着“援助”和“友谊”的幌子大举向中东渗透扩张,在中东搜取海军基地并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常驻的苏修舰队,一方面向地中海西部地区扩张,同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海舰队相呼应,力图形成对欧洲的钳形包围,另一方面加紧向中东和地中海同波斯湾扩张,并同美帝争夺印度洋。石油资源是苏美争夺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苏修先后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签订了石油、天然气的协定,大搞以“军火换石油”“机器换石油”的买卖,并取得了一些国家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苏修企图控制中东石油,就是为了增强他们同美帝在西欧争夺的地位,并削弱美帝的争霸实力。目前,两霸在中东的“不战不和”的丑恶表演,充分暴露了它们是既勾结,又争夺,闹得整个中东地区很不安宁。

  苏美两家的争霸,有时是凶相毕露,有时则给人以假象,而将其真相隐蔽起来。苏修明明是一心要取代美帝称霸世界,却千方百计地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否认两霸的争夺。这一点连美国的头面人物也公开承认“苏联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不分彼此相撞”,它们是“政治和军事上的竞争者”。苏美两霸的竞争愈演愈烈,它们的本性是改变不了的。去年六月,苏修的头目勃列日涅夫窜到白宫和尼克松炮制了一大堆名曰:“友好合作”“防止核战争”“限制”和“裁减”核武器的协定。但墨迹未干,苏修便进一步加紧试制多弹头和进行地下核试验。美国官方就马上宣称要保持高额的军费来对付苏联的“在缓和的丝绒手套里藏着的铁掌”。去年中东的十月战争,苏美两家互相勾通,出卖阿拉伯人民的利益,在安理会上拼凑了一个联合的停火提案,把一场反侵略战争压下去。但却各怀鬼胎,苏修乘“监督停火”之机,妄图出兵中东,来一个变相的军事占领,美国则针锋相对,命令武装部队处于全球“戒备状态”。看,几天前还坐在一条凳子上密谋,可几天后就挽起袖子,怒目敌视变成了死对头。他们搞的那种所谓国际局势“缓和”的谎言不是已被他们自己行动拆穿了吗?所以他们的争夺是绝对的、长期的;勾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勾结是为了更大的争夺。他们之间所达成的某些协议和某种联合,不过是强盗之间生死搏斗的暂时“和解”罢了,在这“和解”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更大规模的斗争哩!因而在苏美争霸的当前,地球上已有没什么“安全区域”与“和平绿洲”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这两个超级大国互相勾结、互相争夺、妄图瓜分世界的丑恶面目越来越暴露。它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被全世界人民彻底埋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苏美两霸的争夺,大大激化了当代世界的各种矛盾,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反对,受到第三世界各国的强烈抵抗,引起了西欧和日本的不满。“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好形势。目前,美帝国主义内外交困,日子很不好过。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搞声东击西,野心很大,力量不够,它到处伸手,到处碰壁,面目更加暴露,已经是声名狼藉,处境越来越孤立。总之,它们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

  在当前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对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特别对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提高警惕,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要永远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把反对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斗争进行到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2-8 00:47:11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大家一下

1974年时越南南方尚未解放,苏联、中国正在共同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2-8 01:06:28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导 发表于 2023-2-8 01:00
这篇文章昨天一大早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我当时评论说:这篇文章很多观点现在看来都是错误的。值得商榷。不 ...

咱们现在就是要大胆地为历史社会主义辩护,批判中帝论、批判照搬帝国主义论

过去的东西,正确的要坚持、发扬,错误的,就要指出来,将来引以为戒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2-8 01:19:17 |显示全部楼层
西红柿收割机 发表于 2023-2-8 01:13
也许可以这样子拆分问题。

首先是把苏联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给解掉,把修正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区别明确的切出 ...



我一直说,“修正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问题

将修正主义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混淆起来,在理论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政治上导致混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在过去,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失去了一次可能的推翻美帝和世界资本主义秩序的机会,现在,则被一些人利用来作为与自由派联合以打倒所谓“最坏的”资本主义的根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2-8 01:26:55 |显示全部楼层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50956

1965年,毛主席还对柯西金说,我们与你们没有“完全破裂”,我们招待你,不招待英国人、美国人。

然后过了几年,苏联国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都没什么重大变化,就因为苏联制止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复辟,就变成“社会帝国主义”了?

1965年,中方提出的要求是,苏联承认对阿尔巴尼亚党的批判是错误的。这真时原则性问题?

中苏论战时期,中方批判苏联一心想和平过渡,否认暴力革命、否认帝国主义时代战争是必然的。到了七十年代,又批判苏联支援第三世界革命是要与美帝争霸,是为世界大战做准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3-2-8 03:31:2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2-8 03:32 编辑
王导 发表于 2023-2-8 02:04
有一种说法是:柯西金-利别尔曼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延续了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由社会主义经济彻底转变为了 ...

“从1960至1980年国营企业利润增长4.6倍,而工业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则下降2.6倍,农业和建设领域下降更多。”

仅从这一句话,就明显错误。工业劳动生产率怎么可能“下降”2.6倍?如果说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了这么多,还有些可能。

至于说因为利别尔曼改革苏联就从社会主义变成了所谓“国家资本主义”,这与五十年代某些托派一样,是对“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的滥用。

对利别尔曼改革的成败及其是否代表资本主义复辟的萌芽,可以讨论。但若说官僚特权集团存在并占统治地位,那是从斯大林时期就开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不可以、该不该使用总产值、核算上的利润作为计划指标,还是必须用实物指标,都可以讨论。

至于基本生产关系方面,要论证苏联成了国家资本主义,至少要证明企业不仅以作为核算标准的“利润”为生产目标,而且可以自由决定价格,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有吞并有破产。最主要的,工人已经沦落为可以自由买卖的雇佣劳动者,劳动力成为商品。

首先,至少到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劳动者始终享受社会主义权利、就业保障,劳动力不是商品,这就决定了苏联不可能是国家资本主义(与南斯拉夫都有着原则区别,在“工人自治”的南斯拉夫,劳动力很大程度上已经商品化了)。其次,虽然利别尔曼改革后强化了总产值、利润等核算指标的作用,但企业不能决定价格,也不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

上面引用文章中最后一句:“在官僚们的簇拥下新诞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脆弱和无能”,暴露了在作者心目中对私人资本主义制度的迷信和向往。

下面引用一下凤凰网污蔑苏联社会主义的一些内容,可以间接说明,当时苏联在利别尔曼改革后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其商品货币关系成分远小于中国八十年代):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s ... 734_1307537_1.shtml


“就新经济体制来说,它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刺激,实际上是想让计划考虑某些市场因素,然后间接地传递给企业。这种就斯大林模式改革斯大林模式,在实际推行中立即显露出它自身的缺陷。”

“首先,企业奖励基金的多少是与当年的工资基金直接相连的。为了做大奖励基金的总盘,企业经理们都想尽办法提高工资基金,根本不顾节约劳动力,造成从业人员膨胀。” (引者注: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当时苏联企业的行为明显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

“此外,即使以产品销售量代替总产值指标,也没能解决企业产品质量低劣、落后,满足不了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因为整个经济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即使产品质次、落后,消费者也无可奈何地只能接受。”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拉拉扬茨反对提升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反对允许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合同义务的条件下,有权买卖生产资料。他说:“按照国家计划把物资分配给基本消费单位(部、主管部门和加盟共和国),是社会主义经营管理的必要因素。……要国家停止执行这项任务的任何企图,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必将严重破坏经济发展。”拉拉扬茨还忧心忡忡地说:“苏联国家计委用来制定物质平衡表和年度分配计划的产品品名表被蚕食。几年前它约有3500个,现在大约剩1900个。” ” (引者注:就是说,利别尔曼改革后,有国家计委直接物质平衡的产品,仍然有近2000种,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计委直接管理的产品最多时也就几百种)

“更为严重的是,从新经济体制实施以来,各部机关几乎仍是按老一套办法在管理企业。这些旧领导方法的经常表现是: 第一,各总管理局、各部不根据企业的核算或者申请单,而是按照已达到的水平,加上指令性的百分比,给企业下达计划指标。这是行政命令在计划领导方面的传统做法。”

“第二,各总管理局、各部随意改变下达给企业的计划。1966年,苏联轻工业部、食品工业部、日用器械机器制造部对它们在列宁格勒的企业,一半以上都变更了计划。有的总管理局就是不执行《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的规定。如《条例》规定:“企业有权向其他国营和合作社企业、组织,包括集体农庄在内,不经调拨出售按凭单推销不出去的产品。”1967年上半年,莫斯科钢筋混凝土六厂有11950立方米的盖板得不到销售凭单,周边城市却极需这些盖板。然而,莫斯科工业建筑总管理局却禁止该厂在没有销售凭单的情况下,向周边城市出售这些产品。” (引者注:这说明,当时苏联的企业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能自由销售超额完成计划以外的产品)

“第三,稀缺物资、原材料的分配,仍然是原封不动地由上级机关按指令性计划分配。逐步把物资技术供应转向有计划的批发贸易尚未实行,就被批判为“恢复资本主义自由贸易”。”

“第四,企业虽有基金,却极难办得成实事。因为建造职工住宅、幼儿园和其他社会文化设施,都需要有建筑材料、设计文件,以及短期计划不饱满的建筑施工单位。而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都归国家计划统一管理,只要其中缺一,就什么也做不成。何况企业基金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毕竟很有限。” (引者注:这说明,企业手中的所谓“基金”,很大程度上只是核算指标,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可以自由支配的货币资本)

这篇凤凰网文章还在客观上反映了七十年代苏联对利别尔曼改革中某些问题的纠偏:

“1971年4月6日,柯西金在苏共24大上作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第9个五年计划的指示报告,强调“重工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国家经济力量和进一步提高人民福利的基础。”“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示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刺激了勃列日涅夫,使他出现了几乎是180度的大转弯,改变了对改革的态度。1968年“布拉格之春”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建设符合捷克斯洛伐克国情,具有“人道面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市场社会主义。这场改革,不仅再次触发了捷克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民族情绪,而且建设市场社会主义的进程,将使“两个阵营、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和现实化为乌有;使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都难以存在。1968年8月,勃列日涅夫在权衡再三之后,决然出兵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镇压了“布拉格之春”。”

“在镇压“布拉格之春”前后,勃列日涅夫支持苏联经济学界开展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围剿,视改革为洪水猛兽。”

“1971年3月30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24大作总结报告时,不再谈改革了,而是强调:“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成就都是同经济的计划经营紧密联系的。未来的经济成就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工作的质量。”勃列日涅夫把苏联的经济发展工作归结为两条:一是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是坚持集中计划经济的核心。”

“此时,人类社会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苏联国内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到了最困难,也是关键性的时刻。苏共24大不去解决、研究这些问题,勃列日涅夫却背转身子,向斯大林模式落后的传统回归。因此,苏共24大成为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转向。”

“新经济体制将国家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限定在产品销售指标等8项。时隔不久,国家下达的指标数就越来越多,甚至远远超过1965年新经济体制改革前的30项。像基金产值率、设备轮班系数等指标,都是国家计划机关新想出来的。1977年11月11日,瓦洛沃伊在《真理报》上题为《完善经济机制》的文章中,称苏联经济体制是“倒立的金字塔”:按理,企业自身应当决定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品名、品种和产量;现在的情况却倒过来,最高国民经济领导机关管理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品名、品种和产量,企业只管照单生产。”

“国家计划机关还不断改变、扩大“产品销售指标”的范围。国家计委规定:从1974年7月1日开始,企业只有按全部合同完成订货计划,才算完成产品销售计划;企业奖励基金的提成应考虑产品销售计划的执行情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3-2-8 12:02:3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2-8 12:03 编辑
八九点钟的太阳 发表于 2023-2-8 10:54
结合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内外情况,我想利别尔曼改革这种以利润为导向但不涉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化的做法 ...

恐怕更多的是后者
但在当时还属于量变而不是质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2-8 12:08:06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导 发表于 2023-2-8 01:30
我的疑问是:如果说苏联在赫鲁晓夫的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之前都算是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当社会主义思想不占 ...

咱们现在说的社会主义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激进民族解放运动形成的国家)

苏共二十大前后没有本质区别

真要说修正主义,根子也在斯大林,甚至开始一国建设时就已经注定

没有哪个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另一方面,认识到这些,不等于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伟大、不必要、对劳动人民不有利或对资本主义不优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3-2-8 12:22:45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导 发表于 2023-2-8 01:30
我的疑问是:如果说苏联在赫鲁晓夫的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之前都算是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当社会主义思想不占 ...

这两篇你以前看过吗?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50697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48446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3-2-8 12:25:18 |显示全部楼层
西红柿收割机 发表于 2023-2-8 12:19
要不写个《苏联社会主义的历程》?
柯西金改革被ban可能是个很关键的事情,捷克一乱也连带着苏联。
之前 ...

是个问题

他们这是什么逻辑?历史上凡是阶级社会,都不是无产阶级专政,都是资本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20:54 , Processed in 0.031511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