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8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次尝试写一篇随笔 —— 关于“抽象”的人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43:54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倦鸟 于 2024-1-7 20:23 编辑

现实中怎么可能存在“抽象”的人?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写到——“唯名论,唯物主义的最初形式,主要存在于英国经院哲学家中间。”这句话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即“真正的唯物主义必然从唯名论开始。”

为此有必要先解释一番唯名论。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共相又是什么?共相无限接近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独立于具体事物之外,并且构成事物的本质的一种东西,相当于普遍概念。而具体事物是分有或摹仿理念的存在。显然柏拉图的理念是具有实在性的东西,或者可以说,柏拉图的理念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而在唯名论哲学家的观点中,不论是极端的唯名论者如奥卡姆或是洛色林,亦或是温和的唯名论者阿伯拉尔,都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共相”的实在性。洛色林认为共相只是一种声息,奥卡姆认为共相不在物之先,也不在物中,只存在于物之后,是我们经由认识的抽象能力而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

那为什么唯物主义必然从“唯名论”开始呢?首先这是一个物质与思维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之所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恩格斯不认为它们也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式,是因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诸如火本原说 水本原说,四根说和种子说等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注重于本体论。而唯名论中的代表司各脱,以一种带有神学色彩的语言,向后世所有哲学家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物质到底能不能思维?”这实际上把物质与思维这两个对立物以某种形式统一起来。其次,唯名论也表示出某种“思维能否认识物质”的倾向,因为概念本身就是从我们的认识能力中得出来的。因此,唯名论明显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更进一步。

唯名论与“抽象的人”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妨把本文题目再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才能称得上“存在”以及作为抽象的概念的“人”为什么在现实中不存在。

阿尔都塞提出过马克思的认识论断裂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可以说同样也是基于阿尔都塞的这一观点来看待“人”。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可以分为两阶段——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前者的代表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阶段的马克思思想属于一种带唯心主义残余的人道主义。后者则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老年马克思思想,阿尔都塞认为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同时,阿尔都塞也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对立是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
当然,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有其内在缺陷,阿尔都塞过分强调“断裂”——非连续性的间断,而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思想发展与变化的连续性,以及这种断裂的内在原因。但是这并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旨在借用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问题来说明两种看待“人”的方法。

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简单来说是,意识形态预设了一种本质,并从这种本质出发而达到现实,这一方法的缺陷在于抽象与僵死的概念如何能解释具体的,现实的,一直变化的人?这与谢林哲学中的问题可以说异曲同工——谢林的“绝对”总归要面对这个有差异,不绝对的世界,二者如何能调和呢?这与康德的自在之物(康德把物体二重化为现象与自在之物,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用于超越性的范畴来使用也是类似的——康德预设的自在之物同样也是无法面对变化着的现实的。而科学则拒斥完美的终极的概念,甚至不承认“本质”,而从现实的存在来思考一切。

倘若用唯名论来解释,“人”只是一个概念,一种声息,一种语词,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才是具体又感性的个别的人。我承认作为一种概念,一种共同性的人当然表示着某种相似性,或是某种联系。但是正如奥卡姆所解释的那般,我们能说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个独立的联系,这个联系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其存在的载体吗?显然不能,现实中只存在相互联系的事物,而不存在作为语词与概念的“联系”。当然唯名论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我们只在主观范围内讨论共相是否具有实在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把目光放在真正变化中的现实上来。

我们可以把目光放置于运动上,现实生活中也只存在正在运动的事物,运动是具体事物的运动,同时,具体的事物也是运动中的事物。对于人的理解也应当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共性,那么我们必须也同时应该承认,这种共性必然以每一个具体的人为载体,否则这种共性将失去其载体,而成为另一种腐朽的,死去的上帝。所以,“人”只有且仅有指向具体的感性的人时,才能有其积极意义与鲜活的实在性。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句话,同样也只有将视角转换到具体的人与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现实中同样不存在单纯的社会关系,只存在以人为载体的社会关系),并从这一点出发来重新审视人本身。我们才不会落入庸俗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陷阱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抽象”的人与“具体”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24-1-7 15:48: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来红中网大概一年左右,这是我第一次发帖。还望各位同志指出我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24-1-7 18:28:28 |显示全部楼层
xin 发表于 2024-1-7 16:44
您好,本人提出一个拙见,文章应该一段一段分开,每一个观点为一个段落,这样让人看着顺畅,不然挤在一起显 ...

已修改,感谢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地板
发表于 2024-1-7 18:29:33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1-7 16:58
与“白马非马”类似的问题?

我认为是类似的,但是我不想像公孙龙一般只着眼于纯粹的思辨,我的目的是想提供某种方法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5#
发表于 2024-1-7 18:36:51 |显示全部楼层
乐不眠 发表于 2024-1-7 18:34
有点像是数据库E-R图和关系模式转换。

从这里看,简而言之,唯名论似乎认为,“联系”,“逻辑”,“共相 ...

唯名论者对于共相这一词的理解都各太不相同,不过您的理解没有太多问题,这恰好也是真正的唯物主义的必然出发点。

点评

乐不眠  编辑了一下,麻烦您再看看。  发表于 2024-1-7 18:42:2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6#
发表于 2024-1-7 18:40:2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倦鸟 于 2024-1-7 18:41 编辑
乐不眠 发表于 2024-1-7 18:34
有点像是数据库E-R图和关系模式转换。

从这里看,简而言之,唯名论似乎认为,“联系”,“逻辑”,“共相 ...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唯名论都是唯物主义,唯名论只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共相的实体性,恰好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借用了这一论点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7#
发表于 2024-1-7 18:48: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倦鸟 于 2024-1-7 19:08 编辑
乐不眠 发表于 2024-1-7 18:34
有点像是数据库E-R图和关系模式转换。

从这里看,简而言之,唯名论似乎认为,“联系”,“逻辑”,“共相 ...

感谢指正,我其实在文中也谈到了,若我们承认有某种“共性”,那么我们同样也必须承认这种“共性”必然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为载体,否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思辨中。若没有物作为载体,联系这个词不就变得空洞了吗?

我大概想表述的是这个意思,可能笔力浅薄,没能很好表达出我的观点。

点评

乐不眠  哈哈,写得很好,是我理解不周了。  发表于 2024-1-7 19:01:2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8#
发表于 2024-1-7 19:22:33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远航,就远航提出的“白马非马”多写几个字。

“白马非马”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意义不大的,对于认识论上有些许帮助,能给我们一种启示——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词语来表达思辨内容。

为什么说“白马非马”意义并不大,是因为“白马非马”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个人感觉甚微,不过,它可以给我们一种反面上的启示,那便是若我们只是沉迷于各种诡辩,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的话,我们很难面对这个坚硬的变化着的现实,当然,在实践前对于我们的理论进行思辨和交流是绝对有必要的。显然,大家应该都明白,主观与客观中间的中介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9#
发表于 2024-1-8 09:49:11 |显示全部楼层
俞聂 发表于 2024-1-7 21:56
看完之后的一个感想,就是不能离开(无论自然界的,还是社会关系的)客观实在来谈论人的认识、概念、理论、 ...

确实如此,感谢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10#
发表于 2024-1-8 09:52:38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4-1-7 22:20
我提出“白马非马”的用意不在于探讨“诡辩”,我也不认为公孙龙提出的这个问题是纯粹的诡辩(利用逻辑漏 ...

感谢远航,是我理解方向有误了,没在“白马非马”上做过多思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6 02:11 , Processed in 0.028860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