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赤色飞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林彪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31 13:33:42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看过的不少网文看,林彪反文革是非常政治性的,完全用阴谋论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我认为就是林彪本人从集团利益出发,从维护自身及家庭特权出发,对文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设想了在革命革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完全放在群众监督下时怎么办?这无疑导致了他的思想转变,也导致了其后对文革和张春桥等人的反感。林立果有句话对此总结得很好,就是“文革是绞肉机”。林彪当时最明显的操作,就是要和陈伯达等合作,通过设立国家主席的议题(注意林彪不是提议自己当国家主席,而是提议毛泽东兼任)来打倒张春桥,再加上九大政治报告、“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等事件,使得毛、林迅速分裂。不过即使这样,毛泽东也没想打倒林彪,反而是林彪自己过度反应,酿成了一系列后续的悲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3-3-31 13:52:3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只要从利益的角度就能看清楚。如果按照毛泽东的设想,最后由张春桥之类的左派当政,那么党的高级干部就不能享受高一级待遇,其作为也要时时刻刻被群众监督,这在当时的党内、军内的高级干部里有多少人会支持?林彪完全不接班还好,一旦有了接班的可能,要有自己的文武班子,要有一群有才干的人、而不是当时文化水平政治能力都不高的群众来支持自己,那么就不能再支持文革的进一步发展。他如果还继续支持文革,最终也就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3-4-2 00:08:52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对林彪提议设立国家主席问题的理解,我认为远方信使网友的解说很有帮助,对我在网上看过的各种网文的说法,几乎就是一个凝练的总结:

远方信使 2013-4-1 20:21

张春桥提议在75宪法中去掉形容毛主席的三个副词,这本来是林彪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张的建议引起了吴法宪的强烈批评。吴事后到林彪叶群处报告此事,林叶认为吴立了大功,抓住了张春桥的小辫子。矛盾由此展开。陈伯达借机收集了天才论的论述,70年庐山会议的矛盾就此展开。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是保张春桥的,并反复讲不设国家主席,但林彪等人坚持鼓吹天才论,保留国家主席职位并由毛主席担任,之后的斗争就无法避免地展开了。毛主席看重张春桥的重要原因是张是党内干部中最早提出了在党内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理论思考。这的确使得满脑袋打天下坐天下,高喊紧跟的高级干部尤其是武将们感到张是异类。即使林彪一伙失势无法搬掉张,后来的华,邓等人也要除掉张。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根基惨遭破坏。60多年实践证明,限制党内的资产阶级法权,很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活得很不“爽”,反之,多数老百姓活得很不“爽”。毛主席预见到了这一点,从他去世前的一系列讲话中得到证明。遗憾的是林彪达不到这种高度,并在70年庐山会议上缺少让位(或缓接班)和将相和的气度。这使得庐山在共和国历史上两次成为两位元帅“走麦城”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13-4-2 20:32:52 |显示全部楼层
赤色飞蛾这句"毛泽东的思想,本身就是斯大林主义的中国分支。他没有明确地反对官僚集团,对官僚集团接班依旧幻想。劳动人民的命运系于他,"暴露了他的无知和浅薄。


当时具体形势的发展、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统统视而不见,领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必须的权谋和手段完全不予认可。托派典型而又可怜的小脑瓜,把历史看作是直线发展的甚至是静态的、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发展都是平衡、同步的。他们为革命而革命,却把人当作了无生气的符号。这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具体实践,在历史和现实中都那么混帐,成为实际的反革命,和广大人民群众作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3-4-2 21:21:22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赤色飞蛾,请问评论你和你们这伙混不混帐,和我干没干过革命有一毛钱的联系吗?

我作为群众一员,还没参加过什么革命。但任何革命,只要符合我的根本利益、阶级利益,我一定会支持和参与;反过来说,看到危害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反革命,难道我不应该起来抗争,或者至少呐喊一声,而任由这种反革命来侵害我的利益?

你对毛泽东的评价,正好反映了你对我们这些群众的漠视,或者干脆就是敌视。你以为大家对毛泽东的崇敬,不是因为他给了大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而是像你或你们一伙那样喊几句革命口号、堆砌一些革命辞句,就能凭空得到的?

恰恰正由于你的这种敌视,“混帐”这样的评价,你当之无愧,你们那一伙也当之无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5 04:17 , Processed in 0.02047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