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917|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ZT)  关闭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3:51: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赵 晖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民族自信心在毛泽东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和鲜明。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和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对于当前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振奋民族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
    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一个民族由于认识到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认识到自己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崇高价值,因而产生的对于本民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及光辉灿烂前景的确信。这便是民族自信心。
    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的产生和形成,是由一定的客观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方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这种继承,自然也包括作为民族意识的民族自信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民族内部的社会关系,乃是毛泽东民族自信心产生和形成的客观基础。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有芙蓉之国美称的湖南。家乡湘潭韶山水秀山青,粮牧皆宜,农林并举,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童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家乡自然环境、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和熏陶下,逐渐培养和巩固起对诞生自己、哺育自己的故土、故乡的深厚感情,产生了民族自识、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
    毛泽东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正是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的50多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外国列强的入侵掠夺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腐朽黑暗统治下,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国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毛泽东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
    20世纪初,维新思潮在中国仍很风行。1906-1908年间,毛泽东从冯桂芬的《校邺庐抗议》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两本书中,初步了解到了中国的时局,对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境况感到十分担忧,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0 1910年左右,毛泽东读到了《新民丛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宣传影响下,他进一步认清了世界大势和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民族觉悟和民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1911年,毛泽东在借阅《世界英雄豪杰传》后,对同学肖三说:“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起来,要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战争之后,才得胜利,建立了美国吗?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他给自己取名“子任”。此时毛泽东已经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要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1911年春,毛泽东来到长沙,他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办的《民立报》中了解到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了解到黄兴在广州领导反清武装起义和七十二位烈士英勇殉难的消息。革命党人英勇献身的壮举,更增强了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奋斗献身的决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并未改变,中国仍然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当时尤以日本帝国主义最为猖狂。1915年,湖南出了一本《明耻篇》小册子,揭露袁世凯与日本政府签订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读后,异常愤慨,在该书封面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周刊上发表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对中华民族的前景充满信心。他满怀激情地预言:“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洋溢于毛泽东笔下的豪言壮语,是他对中华民族光明前途信念的由衷流露,是毛泽东民族自信心形成的标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6-18 23:52:52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的形成,一方面与时代紧密相联,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直接有关。一个人民族自信心的确立和维持,是建立在对本民族历史上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毛泽东从8岁起开始读私塾,先从《三字经》开始,继而点读《论语》、《孟子》和《诗经》等,后来又读《公羊春秋》、《左传》等经史书籍。他还特别爱读《精忠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1914-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认真研读唐代思想家韩愈的著作《韩昌黎全集》和南北朝时期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秦汉以来的古文文集《昭明文选》,他还喜爱读东汉孔融、南宋陈亮和叶适等人的著作。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和明末史地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也是毛泽东爱不释手的著作。从毛泽东当时的学习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从古代到近代,涉及先秦哲学、楚辞、汉赋、史记、汉书、唐宋古文、宋明理学以及明末清初一大批思想家和文章家。青年毛泽东已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和渊博的历史知识。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广泛深入学习,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艰苦勤奋、富有智慧的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充分的认识。他对中国古老的历史,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革命传统,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对无数先人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力量产生了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尊严感和自信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中,湖湘文化爱国主义传统的熏陶对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的形成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湖湘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并对整个湖南乃至全国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该学派的开创者创办岳麓书院,使湖湘学派得以流传下来并发扬光大。湖湘文化中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即知识分子大都重视民族气节,具有民族自信心。早在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抗金御侮的政治态度就非常明显。在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下,湖湘弟子们也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明末清初,岳麓书院学生王夫之在反抗满清的民族战争失败后,发愤著书四十余年,用“带着热,吐着火”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民族的热爱,具有“感动后辈中国人,鼓励并召唤他们去行动的力量。”进入近代以来,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目的是“为以夷攻夷而作”。谭嗣同慷慨就义,以昭示后人变法图强。杨昌济认识到“非有世界之智识,不足以任指导社会之责”,于是毅然出洋留学。他学成归国后,热忱于教育事业,大力宣传王夫之的民族主义。杨昌济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强烈的民族自信与王夫之、魏源、谭嗣同等人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自1911年春到1918年夏来长沙求学7年。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以后,又曾与蔡和森等同窗好友一道,多次住进岳麓书院。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经历来看,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势所必然。由于毛泽东青年时期长期生活在湖南,耳濡目染,特别是老师杨昌济的言传身教,湖湘文化爱国主义的传统深深印在毛泽东的思想中,他能理解和认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毛泽东民族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6-18 23:54:23 |只看该作者
         二
    1920年底到1921年初,毛泽东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毛泽东民族自信心有了新的发展,赋予民族自信心更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民族自信心与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结合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民族革命,最大限度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悟,激励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民族自信心。毛泽东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国人民的自强不息,团结战斗,就不可能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就要遭受外人的侵略和奴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本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中日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毛泽东把发扬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他深刻指出:只有“提高全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打倒日本,“须知这种觉悟与自信心之不足,其大大妨碍着克服困难与准备反攻的基本任务的。”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华民族无数英雄儿女在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的感召激励下,精忠报国,赢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起的转拼点。抗日战争一胜利后不久,手中拥有核武器的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新的考验。毛泽东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指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面对美帝的政策,“中国丈、民必将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生存,决定自己的命运。不管怎样艰难困苦,中国人民的独立、和平、民主的任务是一定要实现的。任何本国和外国的压迫力量,不可能阻止这一任务的实现。”历史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言。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外压迫者,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号召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多次指出:“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当然不是不要国际援助,国际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自持其经济实力,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大义凛然地指出:“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铿锵有力的语言,充分表达了毛泽东的民族骨气和民族自信心。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比较顺利地度过了难关,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不仅能打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创造一个新世界。他十分强调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因此,他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搭起了中国工业的基本框架,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在国际交往中,毛泽东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维护祖国的尊严,处处表现出民族自尊和自信。1949年1月,毛泽东等在西柏坡宴请苏共代表米高扬一行。米高扬来华时,处处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架势。席间,苏联翻译指着红烧鱼问,是新捞的活鱼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才吃。毛泽东对苏联人的行为看不惯,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年后,毛泽东出访苏联,苏联人给毛泽东送来死鱼,毛泽东命令随行的中餐厨师把鱼扔出去。苏联人慌了,马上抓活鱼送来。于是,克里姆林宫里人人皆知毛泽东只吃活鱼不吃死鱼。其实,毛泽东在国内时,死鱼剩鱼都吃,从不挑剔。他之所以这样,是为了维护民族国家的尊严。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坚定地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对任何企图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都给予坚决回击。1956年后,我国遭到来自苏联等国家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军事的困扰和胁迫。毛泽东顶住了苏联为控制我海岸线而搞共同舰队和长波电台的淫威。以民族利益为重,不屈服任何大国或集团的压力,坚决反对外来势力的控制和干涉,是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表现。
    在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上,毛泽东也表现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他曾以满腔的热忱颂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他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明了学习历史遗产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坚决反对“全盘西化论”,认为“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取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他主张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对待和吸收外国文化,以达“洋为中用”之目的。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反对所谓“国粹主义”和“西学中源论”。他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缺陷和不足,认识到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即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4-6-18 23:56: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反毛者乃畜生 于 2014-6-19 21:52 编辑

我们从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表现中,可以得出毛泽东民族自信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继承性。毛泽东民族自信心继承了中华民族自信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拥有辽阔、富饶、美丽的国土,疆域内众众多的大小民族,历经几千年风浪兴衰依然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中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勤奋、富有智慧的劳动,创造了具有独特价值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长期内居于世界的前列,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在数千年优秀文明的哺育和熏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民族自信的民族精神。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英勇斗争,把中华民族自信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正是在首先继承中华民族自信心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科学性。中华民族具有民族自信的优良传统。但是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往往与盲目排外、自高自大等民族狭隘性有着难以避免的联系。到了近代,由于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一部分中国人由盲目的民族自信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民族自卑感。总之,中国传统的民族自信缺乏科学性。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自信的优良传统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提高和升华,赋予民族自信以科学性。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突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他把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同促进全人类进步事业联系起来。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帮助了外国人民。同样地,中国人民要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在致力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大量无偿或低息的经济援助。在70年代,毛泽东作了中国在世界上“永不称霸”的承诺和保证。在国内民族关系方面,毛泽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大汉族主义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总之,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是建立在科学认识中国国情的坚实基础之上的,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一致的。
    人民性。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是建立在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基础上的。毛泽东深信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群众,特别是工农,是真正的英雄,革命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以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歌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运用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中国的革命、战争和建设,得出了人民革命、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以及群众路线、群众运动的结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始终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国内广大民众身上。他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不是靠外国的恩赐,而要靠组织起来的广大中国民众去争取,争取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就是顶着外来的任何压力,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民经济。在毛泽东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尽管几起几落,经历了多次严重挫折,但他永远是那样充满自信,正因为有人民群众这个坚强的后盾。
                                      三
    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他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关于民族自信心的精辟论述,他那充满炽烈的情感和深刻哲理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而奋斗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通过他的事业、道德、思想,使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中国人民获得了在独立自主思想基础上的对内对外的民族自信心,使几亿中国人民在消除奴性的基础上基本树立起了自主意识和使命感。这种民族性格和群体意识上的深层次的巨大进步,将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学习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延绵不断,一直得到前后一贯的继承和发展。从世界文化发展史来看,在奴隶制时代,文化发展的最高代表是古希腊、罗马。在封建时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最高典型。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文化发展最高代表是西欧和美国。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的落后是在近百年。当然,我们不能因过去有引以自豪的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丧失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但是,我们也应当保持民族的自信心。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落伍,不能以此证明中华民族的衰败。任何民族自卑感和民族精神失落感都是缺乏根据的。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也是勤劳的,她既能创造辉煌的昨天,也一定能开创灿烂的明天。在这方面,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民族自信的光辉典范。
    其次,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在历史上,我们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中国国情,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夭,我们也应该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独立来换取别人的施舍。”历史证明,如果我们在经济上或军事上依赖于别国,那么,我们必定会在政治上丧失主权,成为别国的附庸,也就失去了民族尊严,失去了民族自信。
    其三,坚持对外开放。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同学习外国的长处并不矛盾。为了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我们需要学习外国的长处。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发展同国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是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保守封闭的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改造、融合外来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当今世界各国家、民族间的联系合作交流日益广泛,我们更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强与世界的交流,这也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摘自1996年第2期《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4-6-19 21:55:20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说“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但是在自称捍卫毛泽东思想的老汉网友眼里,中国是从中华民国时开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4-6-19 22:46:55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一句气势磅礴话,“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我一直记在心里。作为中华民族中的沧海一粟,无论走到哪里,特别是在外国,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管是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尽量做得更出色,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4-6-20 16:13:16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说的中国文明是历史的继承,是当今中国继承了几千年历史上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并不是说中国这个国家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作为政体是从中华民国开始的,简称为中国,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国家和“中国”建过交,或和中国有过经济、文化等交往。清朝时,外国知道和大清帝国建交,没有和中国建过交, 这个几千年以来就有的中国在哪儿?中国历史上也不是只存在过中国一个国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4-6-20 17:36:29 |只看该作者
老汉 发表于 2014-6-20 16:13
毛主席说的中国文明是历史的继承,是当今中国继承了几千年历史上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并不是说中国这个国家已 ...

看来你比毛主席还伟大,他老人家说得很明白“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而你呢,居然连清朝都不算中国。

“中国”是一个名字,指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总和。汉唐宋元明清这是朝代名。难道改朝换代了实体就不存在了?你要是改个名,你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吗?

你就死咬着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4-6-20 17:39:19 |只看该作者
laobing 发表于 2014-6-19 22:46
毛主席一句气势磅礴话,“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

赞!
象鲁迅先生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4-6-21 08:50:13 |只看该作者
中国“指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总和”,说得没错, “总和”像数字一样是逐步加起来的,历史上难道都是一个数字,所以我说今天的中国是过去各民族共同打造的,是继承了过去的,不是今天就冒出来的,过去岳飞抗金,究竟谁代表中国,南宋还是金国?称岳飞为民族英雄,当然是南宋代表了中国,那么金国肯定不属于中国,但今天都归入了中国版图,都算中国,越南过去也曾属于过中国,但今天已经不属于中国版图就不能算中国,所以历史不等于现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6 17:13 , Processed in 0.03930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