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揭开历史面纱,探寻文革本源(上)

2013-6-17 22:1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025| 评论: 1|原作者: 钢筋水泥|来自: 红歌会网

摘要: 当权者应该反思这三十多年的教训,缓解社会矛盾,应对民族危机;却居然有“精英之流”坐在比“文革”激烈百倍千倍的火药桶上,“武革”随时可能引爆的火山口上,叫喊着要守住“文革”底线,绝不能让只触及灵魂的,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文革”重演。

十一、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必然展开文化革命

人类历史几千年一直是剥削的私有制社会,其根本原因是几千来一直是剥削阶级文化占领着意识形态阵地,控制着思想教育领域。对全社会的各阶层人群,从小到大不停地灌输“封建等级”,“君臣贵贱”,“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使得全社会无论穷人富人个个都自私自利,都认同这个吃人的“私有制”,造成了社会绝大多数都是剥削阶级世界观,也可以说是培养了千千万万剥削阶级剥削事业的接班人。在如此强大的剥削阶级接班阵营中,新的当权者几乎都来自剥削阶级世界观的第三梯队,就连走投无路被逼造反的农民穷光蛋,陈胜吴广在揭竿而起时也是这样鼓励自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显然,这些财产上的无产阶级,他有一颗资产阶级的心,他不反对剥削压迫人的私有制,他只对帝王这个统治个体不满,想把他赶下台,自己座上那个梦寐以求的宝座。也要试试当皇帝的味道。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历史沧桑演变,怎么也变不出“私有制”这个怪圈,跳不出这个“周期律”,把人类社会穷人富人都囚在这吃人的魔笼里,一代一代地上演吃人和被吃悲剧的根本原因,剥削阶级文化对人思想的统治是根源,剥削阶级文化这只无形的手,蒙蔽了人的双眼,左右了人的思想,愚昧了人的心智。使人类热衷于自相残杀,变得短视,野蛮和愚蠢!

直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问世,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起到巨大推动,指明了人类摆脱残杀,和平共生的发展方向,用社会生产资料财富公有的平等经济取代等级社会的剥削经济,这个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首先需要一批受无产阶级文化教育影响,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这批人中具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先进分子组成共产党,自愿放弃自己的私利,甚至牺牲生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

这些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政治思想觉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产阶级文化教育培养的结果。在共产党夺得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后,并不万事大吉,要保持这个无产阶级政权不变颜色还有艰巨的任务,其中首要的就是,如何保持掌握政权的共产党人,其无产阶级世界观不变。我们知道影响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是文化教育,那么共产党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后是推行什么文化呢?是无产阶级文化还是资产阶级文化,如果是延续旧制度遗留的资产阶级文化,让剥削思想继续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那么毫无疑问,在社会各阶层培养出来的就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自私自利分子,共产党内也必然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在长期的资产阶级社会文化的侵蚀下蜕化变质,整个社会依然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占多数,无产阶级政权的接班人从哪里来?如此发展用不了多久,在第三代或第四代上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篡夺无产阶级政权,实现资本主义复辟不是危言耸听,几乎是顺理成章的必然。所以共产党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后推行无产阶级文化这是势在必行非常必要的。如果不推行无产阶级文化,则使得我们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世界观本色和政治立场,其动机和目的都是值得深思的。

显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必须要有相应的无产阶级文化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服务,重点是保持无产阶级政权内共产党的纯洁,防止被赫鲁晓夫之类的资产阶级分子颠覆了无产阶级政权。故文化教育的重点是党内,是当权派。

如果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得到了巩固,无产阶级是不是就可以松口气,放松对资产阶级文化的限制,大家嗨皮一下,慢慢游,依社会前进的惯性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呢。我们看看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条件。

马克思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人类的幸福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

这个“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确很有诱惑力,对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来说就等于是可以享受睡大觉,喝大酒的悠闲生活,“各尽所能”我可以睡觉休息,我没有精力干活,我的能力就是休息,你不能说我不应该,这是共产主义的原则之一,“按需分配”就更好了,需要几套大别墅,几台豪华汽车,甚至几个漂亮美女,社会都要分配给我,这也是共产主义的原则之一。如果社会有一批这样的好吃懒做之徒,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再发达,社会劳动创造的财富再多,自然资源再丰富,也是枉然。即便是社会集体攒下了金山银山,也填不满自私自利之徒的欲望之“需”。

这就提醒我们,只强调科技进步和发展生产力的所谓“共产主义”事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品质低劣的人来说,再多的物质也满足不了他得陇望蜀无限膨胀的私欲。一群品质恶劣的人参杂在社会中,这个社会是不可能步入共产主义这个和睦阶段,因而社会要进步到共产主义,就必须消灭品质恶劣的群体,当然这个消灭不是肉体上消灭他们,既然不是在肉体上消灭,就只能是在思想上改造,把这些人教育改造,提升道德修养,成为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较高道德修养的人。这个过程靠什么呢?显然不能是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只能是使品质低劣的人更邪恶。肯定只能靠无产阶级文化。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完成思想改造道德提升。

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是人的道德修养的整体提高。符合实际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科技高度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商品物质足够丰富,但是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较高,人们自觉节俭的社会。

这个社会的人们道德修养整体较高,有信仰,重公德,愿奉献,能自律,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巨大成就;人们力争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社会物质虽然足够丰富,可以奢侈地生活,但人们自觉节俭,只消耗生活必需品,而把更多的物质和资源自觉自愿地留给子孙后代,这类道德高尚的人,在面对“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时,与自私自利分子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态度。“各尽所能”上,会各尽自己所会做的和所能做的工作,尽可能多地多劳动,多奉献;“按需分配”上,却只按自己生活的必须领取生活资料,比如一套宽敞舒适的住房,营养足够的食品,温暖时尚的衣物,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节能通畅的电子性息设备等,一切以工作生活的必需来分享劳动成果,保证生活的健康科学,既有生活质量,又不奢侈浪费。

梳理一下共产主义事业的不同阶段的主要困难,我们发现:

共产主义事业争夺政权的起步阶段,培养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火种,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文化的教育同剥削阶级文化展开交锋争夺思想的制高点,开展武装革命,准备文化革命;

共产主义事业夺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要巩固政权和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占领并控制意识形态领域打退资产阶级文化的进攻,进行文化革命;

共产主义事业巩固政权后的共产主义准备阶段,要促进全社会道德修养的提升,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全面清除资产阶级世界观,弘扬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深入文化革命。

共产主义信仰者,只要是还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要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则必然在其毕生的奋斗过程都伴随着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

如果一个共产党员开始拒绝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了,则表明其内心深处的共产主义信仰开始动摇。

可以断言,在共产党内,谁抛弃了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还高谈什么他的共产主义理想,那就是骗人的鬼话。在共产党内,谁公开否定了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进步作用和意义,谁就公开的背叛了共产党的宗旨。


十二、毛泽东文革的序幕在1942年

探讨到此,再好奇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可能就有些弱智,或是装糊涂了。因为毛泽东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毕生都在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不仅是科技发展,生产力发达,物质丰富的物质文明社会,更重要的是,共产主义还是一个有信仰,重公德,愿奉献,能自律整体道德修养较高的精神文明社会。而且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维护公有制,提升全民道德修养来看,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更迫切,更有效。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切目标都依赖于无产阶级文化对全社会的影响教育。显然,只要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则必然展开文化革命,毛泽东做为共产党的领袖,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者,发动文化大革命是理所当然的,是共产党人职责所在!是共产主义使命所需!

既然文化革命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如此重要和必要,为什么毛泽东不早发动开展,要等到1966年73岁高龄才老当益壮,披挂出征呢?

事实上文化交锋与阶级斗争一样,一直伴随着社会发展,阶级斗争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中,几千年剥削阶级一直在残酷地斗劳动大众,但是剥削阶级一直都否认存在阶级斗争。中国这三十多年的“改革”也不提阶级斗争,但是剥削压迫阶级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他们只做不说,斗掉了住房,斗掉了医疗,斗掉了教育,斗掉了养老等,斗掉了各项老百姓的社会福利。毛泽东之所以一再提醒“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是因为劳动人民阶级意识不强,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疼”,不知道用阶级斗争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阶级利益。所以毛泽东一次次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开导劳动大众“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提高警惕,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不要被修正主义算计了,导致“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中国的劳动大众最终还是没有记住他老人家的话,吃了大亏。

文化交锋也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中,并不只是疾风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才是文化革命,更多的时候文化交锋是润物细无声的。

毛泽东做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教育的作用非常清楚,应该不会等到73岁才意识到无产阶级文化的重要,事实上1966年暴风骤雨般迅猛的文化大革命只是毛泽东指导无产阶级劳动大众全面主导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一次高强度集训,也是智慧老人时间紧迫,加班加点给善良中国人传授的最后一个克敌绝招。1966年5月5日毛泽东与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谈话时说“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党史第二卷》下册761页)。难怪,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只是一场反修防修的大演习,要趁着还有一口气时,整一整修正主义,这是老人家用生命的最后年月讲解例题,手把手地教无产阶级如何克敌制胜。

文化大革命只是毛泽东生前对文化改革的落幕之作,那毛泽东文化革命的序幕又是何时拉开的呢?这要追溯到1966年的24年前。

19425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正是这次会议,在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发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拉开了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序幕。

毛泽东开篇即说:“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要研究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探求革命文艺的方向,协调革命文艺与工作的关系,一句话,要文艺为革命服务,要对旧文化进行革命。要创造为劳动大众服务的新文化。

毛泽东说:“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

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毛泽东明确提出共产党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作用就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是思想的武器。

既然这支文化的军队是不同于旧文化宗旨和目的,对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等问题就首先需要厘清。

随即毛泽东谈及了几个问题,明确立场问题。无产阶级文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态度问题。歌颂还是揭露,看不同对象,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无产阶级文化的任务是在揭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无产阶级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应该当然地赞扬。人民若有缺点的,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毛泽东指明无产阶级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工农兵及革命的干部战士。

因此,毛泽东要求文艺工作者“大众化”,要在思想感情上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最后毛泽东强调了一个学习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一个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

毛泽东要求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必须学习马列,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以让共产党员名副其实。

经过二十来天的学习讨论,到523日毛泽东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做了总结,我们的问题的中心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革命的文艺工作和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无产阶级文化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既是为工人、农民、革命军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些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人民。

那么,如何去为无产阶级服务?就是尽可能向工农兵普及无产阶级文艺,在普及的基础上再逐步地提高无产阶级文艺的艺术性。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毛泽东告诉我们,来源于人民生活中。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而无产阶级的文艺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吸取营养,创作艺术。

毛泽东告诫文艺工作者,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阶级属性。

毛泽东提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按照政治标准来说,一切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成进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革命和团结的,鼓动群众离心离德的,反对进步、拉着人们倒退的东西,便都是坏的。又是政治标准,又是艺术标准,这两者的关系怎么样呢?

毛泽东说,政治并不等于艺术,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不管其艺术成就怎样高,总是排斥的。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就发现并重视共产党内有少数党员组织上加入了共产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入党,毛泽东严肃地要求党内重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有许多同志还不大清楚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区别。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他们想:什么无产阶级思想,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因此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虽然其中的大部分是纯洁的,但是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

最后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提到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出这应该成为共产党人的座右铭。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千夫”威胁我们,也决不屈服。而面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孺子”共产党人应心甘情愿做人民大众的“老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共产党员的心里。

毛泽东颠倒了几千年剥削历史上有权人和老百姓的主仆关系。让劳动人民当主人,共产党人做仆人为老百姓服务。这一崭新的无产阶级文化宗旨早在1966年的24年前,毛泽东就在延安提出,拉开了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序幕……

钢筋水泥(2013年04月26日)

未完,待续


揭开历史面纱,探寻文革本源(中)该部分7月8日发文

——澄清政治谣言恢复历史原貌

十三、毛泽东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十四、毛泽东的老三篇

十五、毛泽东能否正人先正己?

十六、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上朝鲜战场?

十七、《武训传》的文化交锋

十八、组织上入党不等于思想上入党

十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反右”

二十、大跃进的功过

二十一、庐山会议风云

二十二、“信阳事件”看背叛信仰的官僚

二十三、调整农业经济

二十四、七千人大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王海明 2013-6-19 07:32
世界観是唯心主義的,鼓吹“文化决定論”,因此対文化大革命也不会有正確的理解。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22:22 , Processed in 0.01746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