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农业对策

2013-6-24 05:2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055| 评论: 0|原作者: 蒋高明|来自: 科学网博客

摘要: 经过约40亿年的漫长自然演化,物种的基因搭配是最合理的,少一个会进化出来,多一个会淘汰出去。人类举全球之力,利用最高的技术,并不能制造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物种,但人类却能够利用转基因技术毁灭一个物种,因为转基因打乱了物种进化轨迹。

2011412,农业部、环保部领导专家一行,观看了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农业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四年间,笔者带领导学生们所进行的实验,也带动了蒋家庄村农民。1) 1000亩农田秸秆养牛,使这些农田彻底告别了农田“狼烟”,所在村庄秸秆养牛数量由实验前的2头发展到160多头;2) 利用动植物生态位差异,发展散养禽类,其中林下养鸡,由实验前的0只发展到目前的3万只;3)生物质能源利用,为所在村庄发展沼气130户;4) 害虫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小区实验(17)内,彻底告别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后,病虫害得到根本控制,有机玉米产量达到1100/亩。

 转基因是在种子上做文章,其实仅占粮食增产构成要素的八分之一,而非唯一。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种、密、保、管、工”8个方面,即毛主席强调的农业“八字宪法”。转基因仅在“种”上做文章,而现在真正影响产量的因素是水利、土质、管理、生态、人心等因素。由于种地不赚钱,农民不愿意伺候土地,用地不养地,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近30年来,我国耕地退化程度已远远超过过去上百年。恢复地力需要大量有机肥还田,并采取精耕细作农耕方式。转基因是在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基础上做“种”的文章,会让人越来越懒,地越种越瘦,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农业对美国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

 

八、结语

 

尽管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将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我们建议,能够用生态学办法解决的粮食增产问题,尽量不要转基因,毕竟转基因是破坏生态平衡的,是有潜在风险的,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约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农民种地积极性问题和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恢复耕地质量,这是比推广转基因作物更为紧迫的任务。转基因作为高技术储备我们可以搞,而且要集中优势兵力搞,像核武器那样,是用来吓人的,而不是拿来吃的。转基因进入食物链还是要慎重再慎重。绝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公众利益和子孙后代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责编:而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702154.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14:38 , Processed in 0.04371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