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 (第一卷 横空出世)上

2013-7-14 22:2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964|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大传 (第一卷 横空出世)上时间:2013-07-14 12:48来源:来搞选登作者:东方直心点击:150 次毛泽东大传 (扉页1)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青年时期日记引子词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
这时期,毛泽东并不反对君主制度,认为皇帝像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诚实、善良和聪明的人;只是需要由康有为、梁启超那样的维新派帮助他变法改革。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期间,除了努力学习,还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早晨,他一起床就在围墙外的环校跑道上练习长跑。环绕学校有一条河,水深且宽。毛泽东坚持在河中游泳,搏击风浪。学校南面有一座海拔500米的东台山,毛泽东经常攀缘着一条崎岖陡峭的小路,登上顶峰,在山上的八角亭里休息一会儿,然后再跑步下山。
转眼间,一个学期将要结束了,谭咏春看到毛泽东成绩优异,胸怀大志,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与李元甫校长、贺岚岗先生商量,推荐毛泽东到长沙驻省湘乡中学学习。谭咏春将此意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家里无钱供应的苦恼,谭咏春忙说:
“不要紧,我和几位先生推荐你去,吃公费。”
毛泽东听罢,欣喜异常,连声道谢。
后来在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对斯诺说:
“我开始向往到长沙。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离我家120里。听说这个城市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抚台衙门也在那里。总之,那是个繁华的地方。”
毛泽东在春节前回到了韶山,父亲毛顺生温和多了,他问儿子说:
“你什么时间才能完成学业当上先生,回来光宗耀祖?”
毛泽东寒假期间到了外婆家,把他买的笔杆糖平均分给表兄弟们,最小的表弟吵着还想要,毛泽东说:
“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与昏庸的官府作斗争,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我们兄弟之间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则来分糖,谁也不能多分。”
毛泽东一说,小表弟也就不闹了。
在此期间,毛泽东和二姑家表弟贺晓秋相约一块儿去长沙读书。贺晓秋与毛泽东一块儿长大,且同在一个私塾读过书,同练一种字体,十分相投。可二姑不同意贺晓秋去长沙读书,她说:
“还是留在家中吧,现在形势是一天一变,三天风四天雨,不能指望着读书来糊口,不能指望着把文章放进锅里煮了当饭吃。”
贺晓秋只好作罢。后来毛泽东在离开家乡时,改写了前人的一首诗,他将这一首修改后的诗,夹在父亲常看的账本里,以表达他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抱负和志向。诗曰: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的老师李漱清读了毛泽东的留诗后,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好诗,好诗。石三伢子硬是有志气。”
据徐涛考证,毛泽东改写的原诗出自中国宋代以后一位叫月性的和尚所写的《题壁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而据逄先知以及高菊村等人说,这一首原诗出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另据郑松生考证,原诗出自与西乡隆盛同时代的日本和尚释月性,他在27岁离开家乡时写的《题壁》: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读书甚多,他所看到的修改的原诗究竟是哪一首,目前尚难以断定,只有留待于以后新史料的发现了。
这种用改写别人原诗的创作手法所作的诗,在文学上被称之为“剥体诗”。后来,毛泽东在他一生60多年的诗词创作中,常常使用这种创作手法。
这正是:身入异乡为异客,伯乐誉为建国才。
一识中外豪杰范,雏凤清声凌空来。
欲知毛泽东到长沙如何发展,请看下一章叙述便知。
东方翁曰:我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看到《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文章说,《咏蛙》一诗为毛泽东所作。隔了没几天,我又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位专家则举证说,此
诗乃是清人郑正鹄所作。可是后来还有一些相互传抄的资料,依然说《咏蛙》是毛泽东的诗作。因此我在开始写作此书时,一直都不敢采用这首诗。其原因一是还没有把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二是一些人正在议论毛泽东如何如何的专制,甚至还在挖掘他专制的根源。如果我贸然采用了这首诗,不正好给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提供了依据吗?待到后来,我终于知道了,这首诗原是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时对郑正鹄《咏蛙》诗的活剥之作,这才敢于采信了。斯时斯地斯人,如此活剥,是合乎毛泽东的性格的。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 14:24 , Processed in 0.05443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