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 (第一卷 横空出世)上

2013-7-14 22:2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965|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大传 (第一卷 横空出世)上时间:2013-07-14 12:48来源:来搞选登作者:东方直心点击:150 次毛泽东大传 (扉页1)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青年时期日记引子词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
第4章
“我就像一头牛闯进了菜园子,见到遍地青菜,
拼命地大嚼大吃,嚼个不停。”
话说在1911年春天,毛泽东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离开了东山高等小学堂,跟着赴长沙任教的老师贺岚岗一起,来到省城长沙,考入了驻省湘乡中学。开始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历程。
毛泽东在驻省湘乡中学,一边刻苦学习,一边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社会动态。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创办的《民立报》。从此,读报成了毛泽东终生的爱好。
《民立报》是著名的同盟会会员宋教仁、于右任主编的。从这份报纸上,毛泽东了解到他来长沙不久,黄兴在4月27日领导了广州武装起义;知道了在这次起义中英勇殉难的七十二烈士的事迹。从这份报纸上,他还知道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开始拥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了“铁路国有”的政策,强行把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改为官办。并把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换取帝国主义的借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保路风潮首先从湖南掀起,四川、湖北、广东也都立即发动了保路运动。
毛泽东和他那些驻省湘乡中学的同学们一起投入了这场斗争,他倡议并和另一同学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用剪辫子的行动来表达他们的反清情绪。原先“相约剪辫子”而又后悔的十几个人没有守约,毛泽东和他的朋友对这十几个人突然袭击,强行剪掉了他们的辫子,以此表示对清王朝的强烈不满。
毛泽东在剪辫子的问题上,还和一个政法学堂里的朋友发生了争论。这位政法学堂学生引用经书来为自己的论点找根据,认为身体发肤是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毛泽东和反对留辫子的人,站在反清的政治立场上,提出相反的理论,驳得他哑口无言。
此时全国正处于辛亥革命的前夜,清王朝四面楚歌,很难照旧统治下去了。毛泽东的心情非常激动,激奋之下,他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门口的墙壁上。这是他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提出要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由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离武昌不远的长沙受到了强烈地震动,形势变得异常紧张,湖南巡抚宣布全城戒严。
但是革命党人从未停止他们的活动。有一天,一个革命党的宣传家,得到驻省湘乡中学校长的许可,来校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他介绍了武昌起义的经过和武汉三镇的形势,鼓动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为了国家,为了革命,参军救援湖北起义军。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清政府,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民国。
毛泽东也非常激动,他用了四五天时间规划自己的未来,决心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于是,他和几位同学商量说:
“武昌起义是成功了,可是离革命的胜利还远得很哩。我想,革命不能光靠嘴巴讲,要靠实际行动。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帮助湖北起义军呢?我已经想好了,当兵去!”
“当兵?”同学们都惊奇地望着毛泽东,毛泽东坚定地说:“对!当兵。到湖北去,当革命军!现在,武汉三镇的形势很危急,袁世凯的北洋兵,分两路南下,采取包抄战术,企图钳住武汉。革命党人势单力薄,困难一定不小。我们既然要革命,就不能空手讲白话。光喊口号,是打不倒宣统皇帝的。要革命,就要到战场上去,真刀真枪的干!”
在毛泽东的鼓动下,有4个同学决定和他一道投笔从戎,到汉口去。毛泽东听说汉口的街道潮湿,需要穿雨鞋,就想到驻扎在城外的一个在军队里干事的朋友那里借一双雨鞋。
10月22日,毛泽东从小吴门出城,向协操坪走去,来到兵营门口,他被驻防的卫兵拦住了。那卫兵指指门口挂起的“禁止通行”的牌子,告诉毛泽东说:
“你不能进去了,赶快回去吧!我们马上就要起义。你看,已经补发了子弹。”
毛泽东心头一震,只好转身回城,还没刚走几步,就听见兵营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回头一看,全副武装的士兵们正在操坪上紧急集合。毛泽东不敢久留,快步离去,到了经武门,见城门已经关闭了,他只好沿着护城河向前走,到了云阳门,哪想城门也早已关闭了。
此时的毛泽东还不知道,在长沙城里面配合新军行动的暴动也发生了,各个城门都已经被暴动者所占领。于是,毛泽东便跑上留芳岭,站在一个高地上观望。不多时,噼噼啪啪的枪声不时传来,城外的起义军正向云阳门猛扑过来。城内的接应者打开城门,城外的新军潮水般的涌了进去。就这样,湖南新军在焦达峰、陈作新的率领下,在长沙起义成功。起义军攻占了巡抚衙门,升起来“汉”字白布旗子。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回到学校,这时学校里也挂起了汉字白旗,门口还站了几个士兵。
10月22日深夜,在焦达峰、陈作新领导下,起义军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焦达峰任都督、陈作新任副都督。
长沙城里一片欢乐的气氛。许多学生投入到起义军中,很快,一支学生军就组织起来了。毛泽东不必到汉口去了,可是他不喜欢这支学生军,他认为这支学生军的成分太混杂了,他决定参加正规军。因为正规军里的士兵,都是社会上的穷苦人出身,他愿意和这些人战斗在一起。
10月底,毛泽东和他的两个同学参了军,他被编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毛泽东在这支部队里,同排长和大多数士兵交上了朋友,他尤其喜欢湖南籍的一个矿工和一个铁匠。
由于毛泽东能写字会写文章,可以帮助别人写信。而且在别人看来,他很有些书本知识,因此,大家都敬佩他有“大学问”。
毛泽东在新军中认真地接受军事训练,并且仍然十分重视研究时事和一些社会问题。他每月7元饷银,除了用于伙食2元和买水花去一点外,剩下的大都用在购买报纸上。每天操练以后,毛泽东就坐下来看报,他成了军营里一个好读报的人。
毛泽东看报纸时全神贯注,将报纸奉为至宝。他买的都是一些左翼报纸。他从当时鼓吹革命并正在讨论社会主义的《湘江新闻》上,他第一次看到了一位曾经留学日本的湖南人,创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党,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接触到“社会主义”这个新名词。他还读了江亢虎写的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原理的小册子,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了浓厚地兴趣。他热情洋溢地写信给他以前的同班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向他们介绍社会主义这个颇有吸引力的新概念;同时也和士兵展开讨论。
革命形势正在急剧地发展变化。
1912年2月,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逼迫清政府取消皇族内阁,由他自己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袁世凯用革命来吓唬清政府,更以暴力压制革命。他玩弄“拉”的一手,对革命党上层诱和;同时使出“打”的一手,用武力直接进行威胁。但是,中下层革命党人坚决反对妥协投降。
1912年春,正当湖南新军准备采取行动反对清政府、反对袁世凯的时候,在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却与袁世凯达成了妥协的协议。袁世凯逼迫皇室接受优待条件,溥仪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3月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
此时的毛泽东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了,他决定退出军队,继续求学。连长、排长和好朋友们都劝他留下来。毛泽东之所以当兵,是因为他认为军队在即将到来的新中国中会起重要作用,现在,他认为军队不再是时代的先锋了,丝毫也不留恋军队的生活了。所以,他就谢绝了长官和战友们的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兵营,结束了他半年的军旅生涯。
毛泽东回到长沙城,住进了很便宜的新安巷的“湘乡会馆”,他不断地查阅《湘汉新闻》和其它报纸上的招生广告。此时长沙城内有许多学校,各个学校都通过报纸广播招徕新生。既然革命已经完成了,那么革命以后应该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继续深造呢?这时的毛泽东,对自己将来究竟想做什么,还没有明确的主见。所以,他在专业的选择上举棋不定,犹豫再三。也就在这个时候,韶山家里捎来信说,以后不再从经济上支持他了。事到如今,毛泽东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必须要谋一份差事了。
毛泽东最先看到一个警察学堂的广告,说将来可以当警官,他就花了1元钱去报了名。但在考试之前,他又被一所肥皂制造学校的广告所打动。这则广告说,该校不收学费,供给膳宿,并有津贴。还说,制造肥皂对社会大有好处,可以富国利民。
毛泽东改变了投考警察学堂的念头,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于是,他又花了1元钱的报名费,报考了肥皂制造学校。
后来,一个在法政学堂学习的朋友,不断地劝他进法政学堂。这所学堂也在广告上许下诺言说,只要学生在3年内学完全部法律课程,保证期满之后马上可以当官。于是,毛泽东第3次付了1元钱的报名费,报考法政学堂。
毛泽东给家里写信,重述了广告上许诺的一切,并且描绘了“将来当法律学家和做官的美好图景”,要求家里寄学费来。
毛泽东正在等候父母的回音的时候,受到另一位朋友的劝告,朋友劝他报考商业学校。朋友说,现在国家正处于经济战争之中,当前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建设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毛泽东动心了,又付了1元报名费,这是毛泽东报考的第4所学校,他参加考试,并被录取注了册。
可是,毛泽东并没有专心下来,还是继续注意广告。
一则把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说得天花乱坠的广告,吸引了毛泽东,广告上说这所学校是政府主办的,设有很多课程,而且,教员都是很有才能的人,毛泽东想,如果在那里能够学成一个商业专家是最好的了。于是,他又写信把这一决定告诉了父亲,父亲着实高兴了一场,同意支付学费。因为父亲是最了解善于经商的好处的。毛泽东又交了1元报名费,投考了这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并在这里学习了一个月。
由于这所学校的课程大多数是用英语讲授,毛泽东的英语程度并不好,只是在东山高小时学了点入门的知识;而且,学校也缺乏英语教师,所以他很快又退学了。毛泽东回忆说:
“这种情况使我不满,到了月底,我就退学了,并且继续留心报上的广告。”
此时毛泽东的身上已经一文不名了,他邋里邋遢,在长沙街边的木茶棚里,瞪大眼睛盯着报纸。即便如此窘迫,他却还是以嘲弄的态度对待周围的生活,俯瞰着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
“我即宇宙!”
毛泽东以道家的冥想得出结论。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 16:16 , Processed in 0.0154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