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 (第三卷 战地黄花) 第56--61章

2013-8-1 22:2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35|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党领导一切,我要坚持到底!你们取消前委我坚决反对。若 你们来武装解散前委,我有1个班的兵力,也要坚决抵抗!”第56章“党领导一切,我要坚持到底!你们取消前委我坚决反对。若你们来武装解散前委,我有1个班的兵力,也要坚决抵抗!”话说在1929年4月8日,红4军、红5军在于都城东门外沙坝上召开了会合联欢大会。毛泽东、 ... ...
下午,毛泽东在龙门墟对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说:
“要重视武装建设,要建立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军事上具有坚强战斗力的红军。这是保证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政权的基本条件。”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闽西特委很快就将已经组织起来的各县赤卫团、游击队进行整编,上升为地方红军部队。
就在龙岩城里,年纪不满20岁的贺子珍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1个女孩。这个女孩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第1个女孩,毛泽东自然非常高兴,他笑着对贺子珍说:
“她倒会挑日子,找了个好地方才出生。”
一句话把贺子珍逗乐了。因为红4军马上要撤出龙岩城,毛泽东考虑到很快就能回来,就决定不让贺子珍跟着队伍走,让她们母女俩隐蔽在城外一个老百姓家里,好让贺子珍在产后休息几天。可是,贺子珍执意要跟部队走,毛泽东只好交代说:
“好吧,把孩子寄养出去,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以后会回来的。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把她接到身边。”
贺子珍忍着心中的悲痛点点头,没说什么。她用被子把婴儿裹好,亲自送到联系好的一个大嫂家里,没有留下什么衣物,只把事先准备好的15块银元放在大嫂手里,交代说:
“麻烦你把孩子抚养大,日后我们会回来接她的。”
就在5月23日这天下午,红4军主力根据毛泽东诱敌回巢、待机全歼的指示,撤出龙岩城,相继攻占湖雷、永定,在永定分兵发动群众,扩大战果和政治影响。同时等待龙岩县委送来敌情报告,以便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
湖雷是一个小集镇,有几百户人家,百十家店铺,东边是郁郁青山,西边是潺潺流水,是部队休整的一个不错的地方。
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对要不要恢复正式的红4军军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原来在此之前,毛泽东鉴于1929年4、5月间赣南、闽西斗争局面的打开,部队、地方、党内、党外,诸事繁杂,他和前委便临时决定恢复红4军军委的组织和工作,成立了临时军委,任命在4月3日由中共福建省委派来瑞金传达中央“二月来信”并参加红4军工作的刘安恭,担任了临时军委书记兼军委政治部主任。这本来是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孰不料,此一决定竟然引起了红4军内的一场轩然大波。
刘安恭者,何其人也?原来他是刚从苏联莫斯科学习归来的中央特派员,这个人满脑子里全是苏联红军的规程,对中国红军的情况却知之不多,他一到红4军就以中央代表自居,哇啦哇啦乱发言。他说,脱离中央的红军必然被消灭,他主张按中央指示将红4军分散活动。
刘安恭又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热衷于抓实权和搞宗派主义,上任伊始即主持军委会议作出了一条决定: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它事情;并提出要求说,要成立正式军委。如若承认刘安恭的这一决定,前委就不能领导红4军,更谈不上直接指挥红4军,前委的工作也就无从开展了。
这就叫:下车伊始,哇喇哇喇。吞象之蛇,井底之蛙。
有道是:墙上芦苇,山间竹笋。管教他:黄口孺子,一现昙花。
毛泽东对刘安恭的决定,自然是坚决反对,他说:
“你们这实际上是要取消前委!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就是要绝对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红军的任务不单单是打仗,还要打土豪筹款子和做群众工作。”
可是,毛泽东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有不少人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他被孤立了。毛泽东愤怒地说:
“党领导一切,我要坚持到底!你们取消前委我坚决反对。若你们来武装解散前委,我有1个班的兵力,也要坚决抵抗!”
刘安恭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还故意在红4军中制造矛盾。他说:红4军中的领导有两派,一个为拥护中央派,一个为反对中央派。他这招还真灵,果然造成了红4军干部队伍的混乱,引起了一部分人拥护毛泽东、一部分人拥护朱德、还有一部分人拥护陈毅的不正常现象。
就在这次5月底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湖雷前委扩大会议上,拥护毛泽东和拥护朱德及拥护陈毅、还有拥护刘安恭的几派之间,矛盾终于公开化了。自此以后,在红4军中围绕着是设立还是取消红4军军委以及诸多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地在进行着。
一些人对前委提出很多意见,他们指责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包办了下级党部的工作”,“代替了群众组织”,甚至指责前委有“家长制”倾向;他们还要求恢复正式的军委。
另一种意见反对设立军委。他们认为,赣南、闽西苏区尚未发展,地方工作不多,前委领导的工作中心还在军队。“军队需要集中而敏捷”,因此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红4军更有利于作战。持这种意见的人,批评硬要成立军委的主张实际上是“分权主义”。
此外,还有不少其它意见:有的习惯于旧军队的管理方法和训练方法;有的欣赏和照搬苏联红军实行的一长制;有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主张“司令部对外”,“政治机关应隶属于军事机关”、“由司令员发布告”;有的认为政治工作是“找麻烦”,宣传兵是“吃闲饭”、“妨碍行军”等等。各方议论纷纷,争执不下,意见始终未能统一。
1929年6月1日,毛泽东在向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中写道:
“党内现发生些毛病”,但他还是乐观地表示“正在改进中”。
毛泽东在报告中汇报了红4军的一些困难:自红4军下井冈山以来,经过半年转战,在指战员中特别是中下级军官及各级政治工作人员伤亡较大,造成了“红军中,第一急需的是工作人员,各级军官、各级政治人员都十分缺乏。”红4军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办法是从每次战斗的俘虏中,挑选一些表现好的,加以短期教育和训练后,任其为下级军官。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干部伤亡,现在这一类下级军官在部队中已经为数不少了。这就使红4军内特别是干部组成成分逐渐复杂起来。毛泽东鉴于这种情况,他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请求中央说:
“唯一的希望是中央派人来。”“在最近期内派遣中、下级军官,中、下级政治工作人员各100人,高级军官、高级政治工作人员各5人,在1个月内赶来。”
尽管毛泽东把中央派人来作为“唯一的希望”。但是,他又不能仅仅指望于此。因为中央派人来,一则路途艰险,红军又不断转战,往往不能及时到达;二则其数量也有限,远不能满足部队的大量需要。所以,面对党内军队内已经公开化的矛盾,尽管是在战争形势下,一个批评和纠正部队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的设想,正在毛泽东心中酝酿。
先不说红4军中的内耗正严重地影响和损害着红4军,且说在此一时期,由于龙岩县委书记谢国鑫个人主观上的过失,结果贻误了红4军攻占漳州的一个良好的战机。
原来,傅柏翠7次书面飞报龙岩县委:李文彬旅到了涂坊后转回长汀,除留下1个团防守长汀外,大部均撤回了江西。这是一个乘虚打下漳州的极好的机会。不料这样重要的军事情报,竟然被县委书记谢国鑫搁置了起来。谢国鑫上报前委的情报则是:红4军撤出龙岩城后,龙岩地方反动武装和陈国辉部一部分主力,在失而复得的美梦中,又得意忘形起来。他们请求红4军再次攻打龙岩城。
毛泽东和朱德根据龙岩县委的情报,命令红4军第3纵队从坎市出发,攻打龙岩城;军部及第2纵队进驻龙岩龙门,密切关注广东方向敌人动静;第1纵队则留在永定坎市等候命令。
6月3日,第3纵队在伍中豪、蔡协民、罗荣桓率领下,会合傅柏翠、曾省吾、罗瑞卿领导的闽西地方武装红59团及龙岩赤卫队,一举攻克了龙岩城。这就是红4军二下龙岩城。
6月4日,毛泽东获悉陈国辉已率领主力由广东奔回的消息,他和朱德等人商量后,“决定采用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暂避其锋,转移阵地,将红军主力开到上杭、连城,观察敌之动态,”以便将陈国辉部聚而歼之。
这一天,伍中豪、傅柏翠接到毛泽东、朱德的手令,各自带领第3纵队、红59团迅速撤离县城,集中龙门,双方会合后,进驻大池。留在坎市的第1纵队也同时接到命令,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出坎市,进军上杭。
6月5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龙岩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同时,以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名义签署的《红军第4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在龙岩颁布。《布告》再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任务,并着重向群众宣布了打土豪分田地等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布告》中写道:
“(一)收租200担以上的大地主家里的谷子及大公会(义仓除外)的谷子,一概没收,分与贫民,不取价钱。收租200担以下的小地主,家里谷子须减价出粜,每担谷价照原价减半。谷米商人从外境转运来的不在此例。(二)工人农民欠田东债务,一律废止,不要归还。商人及工人农民相互间的债务不在此例。(三)从今年起,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不再给田东交租。(四)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厘金钱粮。(五)工人组织工会,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工农联合组织革命委员会,夺取反革命的枪枝,组织工农的赤卫队。(六)凡平日压迫工农或阻碍革命,或经手公款帐目不清的土豪劣绅,农民协会可以把他一概捉起来,按照他们犯罪的轻重,分别处以死刑、监禁、肉刑、罚款、游行示众、写悔过书等刑罚。”
红4军政治部的这个《布告》措施有力,政策界限分明。在红4军的大力协助下,闽西各地迅速掀起了一个土地革命热潮,其情景正如两首民歌描述的那样火爆。
其一是:暴动一声满地红,土豪劣绅狗命终;五抗粮捐租税债,四军入闽心更雄。
其二是:打倒土豪分了田,扩大红军建政权;汀江两岸都红遍,红山红水红满天。
6月7日拂晓,毛泽东、朱德率领军部和红2、3纵队由大池出发,向丰年桥前进,正面攻击白砂守敌。红59团和红1纵队分别为右翼和左翼,一同发起进攻。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红4军顺利攻占白砂,歼敌1个团,扫清了龙岩外围的反动势力。毛泽东高兴地说:
“白砂之战,为歼灭陈国辉创造了条件。”
6月8日,毛泽东在白砂继续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关于取消或正式成立红4军军委等问题。刘安恭在会议上发言说:
“既称4军,就应该有4军这一级党部——军委。”
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还有很多人提出,临时军委也没有必要,应该予以撤销。会议对后一种提议表决的结果是,在参加会议的41人中,以36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了撤销临时军委的决定。刘安恭的临时军委书记职务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临时军委被撤销,并不意味着红4军不设军委。但是否马上就设立正式军委?在撤销临时军委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的前委主要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却不一致了。萧克曾经回忆说:
毛泽东认为:由于前委和军委的根本分岐,使党的“3个最大的组织原则发生了动摇”:第一,有人反对党管一切,说“党管的太多了,权太集中于前委了”,有人甚至说:难道连“一支枪党也要过问?”这一部分人“主张党所过问的范围是要限制的”。第二,有人反对一切归支部,说“支部只是教育同志的机关”。第三,有人反对党员的个人自由受限制,要求党员要有相当的自由。
朱德则对毛泽东这几条意见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第一, “党管理一切为最高原则,共产主义中实在找不出来先例”,他说这种口号“是违背党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所以,他不同意“党管一切”的说法。第二,对于“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原则,他是“极端拥护的”,但是,他认为:4军在原则上坚持不够,结果成了“一切工作集中前委”。前委“对外代表群众机关,对内代表各级党部”,“这样,何尝有工作归支部呢?”第三,他认为党员在党内要严格执行纪律,自由要受到纪律的限制,只有“造成铁的纪律方能培养全数党员对党的信仰,奋斗才有所依归”。他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做好,不仅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谩骂同志,而且对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也不认真执行。
前委扩大会议经过几次讨论,大家在是否马上设立军委的问题上,意见不但未能取得一致,反而把矛盾扩大到部队中去了,结果形成了一种取决于部队“全民公决”的态势。赞成与不赞成,各执一端,对立非常严重。
赞成马上设立军委的人认为:既要4军,就要有军委,这是组织系统的完成。有人要把军委的设立,作为制约“权力集中前委”的必要手段。
不赞成马上设立军委的人认为:现在红4军虽有4000多人,但仍是一支小部队,而且不断行军转战,“军队指挥需要集中而敏捷”,所以,有前委直接指导就可以了,不必再设立军委。坚持设立军委,实质上是一种“分权主义,”而这种分权主义是与“无产阶级的斗争组织不相容的。军委、前委的分权形式所以不能存在,就是这个理由。”
几天以后,毛泽东对这场争论的看法有了发展。他说:“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这是红4军党的主要问题”,“是红4军历史问题的总线索”。“这次议论的问题,虽分成了3个(党的势力所及的范围,支部的工作,个人无自由),但精神是一贯的,就是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争雄的具体表现,”具体地说,是有人“与党争权”。
毛泽东几乎是要点出朱德的名字了,此论一出,红4军党内的争论更加激烈了。党内高级领导人纷纷发表意见。
刘安恭对其军委书记职务被撤销,一直愤懑不平。他把撤销临时军委、免去他的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职务一事,全部归咎到毛泽东身上,抓住毛泽东不赞成中央关于分散红军的策略等问题,说毛泽东不服从中央指示,自创原则。他还说,红4军党内分成了派别,朱德是拥护和执行中央指示的;毛泽东是自创原则不服从中央指示的。刘安恭提出:军委是否设立,应以完全选举制度来解决;他还提出:可以由党内负责同志轮流更换来解决纠纷。
毛泽东在会议上愤而提出了辞职的书面意见,他写道:“前委军委成分权式,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担负,限于不生不死的状态,我不能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调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
这天晚上,红1纵队司令员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
江华(黄琳)回忆说:“当天夜里,林彪给毛泽东同志送来一封急信,主要是表示不赞成毛泽东同志离开前委,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我当即将此信送给了毛泽东同志。他看了一下,对我说,放在这里吧,没有别的事了,你休息去吧。回屋后,我一直不能入睡。第二天得知,毛泽东同志也一夜辗转未眠。这些天来,他常为解决这些争论、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而焦急思虑。”
林彪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了些什么呢?原来,林彪是这样写的:
“现在4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比较在群众中是有地位的。因此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成一无形结合派。”“但是许多党员还不能看出这种错误现象起而纠正,并且被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所蒙蔽阴谋,附和这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的意见。这是一个可叹息的现象。”“你今天提出你个人离开前委的意见,我非常不赞成。”“党里要有错误的思想发生,你应该毅然决心去纠正,不要以不管了事。在中央未派人来代理你以前,你不应离开前委。我希望你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
这正是:人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打不相识,此事古难全。
欲知毛泽东能否接受林彪的意见,请看下一章内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1 05:08 , Processed in 0.01455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