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之看图说话

2013-8-4 22:10| 发布者: 水边| 查看: 749| 评论: 1|原作者: 倪剑雄

摘要: 如果我们联想一下那些鼓吹通过全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才有合法性的说道,就知道这些说法是出于对历史的浅薄理解。真正的新中国历史是怎么开始的?它不是靠嘴巴说得出来的,是靠人民艰苦的武装斗争打出来的,是用革命者的鲜血换来的。

倪剑雄:让我们都来看图说话


我看过很多的绘画展,都在网下展览厅看的。近二十多年,几乎已不再去看展览了。主要是分不开这个心,没心情看,好的展览也确实越来越少。去年我们搞笔会,就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展览厅走了一上午,却没看到任何让自己感动的绘画。那里陈列的绘画主要是为了销售。单就绘画来说,手法是千奇百怪的,但内容却非常空洞。

在网络上看绘画,类似于看画看不到真迹,有点令人丧气。但我们普通人在网络屏幕上也可以看清楚那画画的什么,能够理解它表达的内容,大致也够了。我们不是画家,不需要探究那画是怎么画的,真迹不真迹对我们没那么重要。网络看画展,其实还有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搜索到有关画家的资料,还可以看到一些评论。这对我们尚且不那么熟悉绘画的普通人理解绘画有很大帮助。

<!--[endif]-->

(美国画家罗克韦尔的绘画)

所以,为了搞我们这次的绘画讨论,我们就搞了一次网络绘画展览,是在网络上搜索到接近四百幅著名绘画,包括建国后十一次全国美术展览的优秀作品和部分国内外画家的主要作品,分成十二组,全部发到我们群里,供大家饱餐了一顿“视觉美”。由于时间少一些,估计大家没真正消化多少,但也非常令人满意了。

 

我们没法立即消化这些绘画,确实也有我们西南文艺群参与这次讨论的人,对美术并不那么熟悉的原因。

我认识无数干绘画职业的人——画家,也往往对绘画理解粗浅无比。我知道一个搞美学理论的教授,自己也承认他看不懂绘画,更叫人难以置信。我还与一个搞哲学的专家交流过当前的一些绘画评论。说到中国美术评论,他就直说,那差不多都是鬼扯,因为很多中国传统美学的概念都是不确定的。我还知道张大千为自己绘画的透视问题狡辩,说他山水画里楼宇的描画错误,是因为那屋檐下面的装饰画很美,为了展现这个美丽装饰,才把屋檐画得往上翘,画成了“翘屋檐”。对此,我们只能笑一下。抽象画大师康定斯基的画,我认真看过,还看过他回忆自己所以一时顿悟,产生画抽象画念头的一些文字,谈到的情景我们都可以遇到。就是当你某个晚上回家打开台灯,看到灯光辉映的那块桌面,色彩确实美丽得让人感动。不外乎是用“实验心理学的态度”让我们的眼睛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具体的事物,单纯去看光影色彩。如果我们都这样看世界,毛毛虫有时候也确实是很美丽的,甚至厨房、厕所的污垢,也会觉得不错。德加的印象派绘画怎么来的呢,就是他眼睛不好,看世界本来就只能看到大概的色彩。就是说,假如你本身不是视觉特别敏感的画家或者视觉特别“不怎么滴”的非画家,几乎不用跟着去追捧那些画。因此看不懂很自然,不必自惭形秽。美国大画家罗克韦尔画了一幅名叫“抽象画”的画,是画的他自己站在一幅抽象画前面发懵,原来大画家的他也看不懂那玩意儿。另外还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现在抽象画最发达的欧美国家,一般知识分子也几乎没人说他懂,而是说自己不喜欢。

<!--[endif]-->

(油画:抽象画        罗克韦尔)

——这些就是所谓“纯艺术”。发展到后来,差不多就是画家圈子和拍卖投机圈子才敢说懂。是不是真懂,只有天知道。我们不懂,也不必懂。我们心理健全,视力上好,不必跟着去穷折腾。而我们也有一看就懂的画。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这次看我们自己搞的网络画展,我特别关心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有几幅画让我特别感动:小夫妻、兄弟、一九四九、工棚、零点、劳动最光荣、东汽-托起明天的太阳、乡村选举等等,还有一幅值得讨论的画,东方日出。

这里,我来大言不惭的说说,我是怎么理解这些画的。

 

我是怎么理解“小夫妻”的呢?

一对外出打工的年轻夫妻,男的在抿墙,女的在挑沙浆。好象被观察他们的画家打扰,正回头看。他们表情木然,表明整个生活环境对他们是陌生的。在陌生的环境里面谋生,他们尤其需要温暖。以前这样描述进城农民工的绘画特别多,一般都反映他们的善良、辛勤和坚韧。劳动者的优秀品质是值得赞扬的。但这幅画,题目却叫“小夫妻”。为什么要叫“小夫妻”呢?因为,据人大代表刘丽介绍,现在很多打工者,同样在陌生的城市工作。但夫妻分离,他们得不到亲人的关怀,因此出现很多“临时夫妻”。这个“小夫妻”,就反映了画家对当前农民工实际状态的深入理解,并寄予希望,希望他们夫妻能够团聚,能够一块儿工作和生活。对这个问题,画家比刘丽还早发现,说明画家对劳动者生存现状深切的关怀。

<!--[endif]-->

(油画:小夫妻       李节平)

 “兄弟”画的是几个疏通下水道的老工人,(也是都看着画家的。而且,开采光明的人、工棚、乡村选举等描绘底层劳动者的绘画,都取这个角度。就是说,画家完全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在描绘这些工人。这也透露出一个信息,我们的画家仍然是把自己放在劳动者之外,仅仅在努力理解和同情劳动者——这个,我们大概应该想一下为什么。)他们站在一起犹且不够,还相互攀着肩,着重表现他们的兄弟情意。这个是个比较初级的意思。深入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劳动者之间,现在只能叫“兄弟”,为什么不能叫“同志”?同志强调的是阶级感情,兄弟是指的血缘亲情,只有在江湖上,它们才可以互作比附。就是说,中国的现实条件,包括底层老一辈劳动者的觉悟,当前还处于强调兄弟情谊的程度,阶级意识尚待觉醒。劳动者团结起来,达到阶级意识的觉醒,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但前面还有路得走。老工人或许只能是兄弟了,那么新工人呢?

这个画,给我们既赞扬了劳动者之间天然存在的感情,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endif]-->

(粉画:兄弟      陆庆龙)

“一九四九”画的战斗刚结束的一个受伤战士,骄傲地站在半空中——站得多高啊!毫无疑问,这画是表达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好理解。但要深入问一下,为什么不画一个其他人呢?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才有的结果。如果我们联想一下那些鼓吹通过全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才有合法性的说道,就知道这些说法是出于对历史的浅薄理解。真正的新中国历史是怎么开始的?它不是靠嘴巴说得出来的,是靠人民艰苦的武装斗争打出来的,是用革命者的鲜血换来的。

<!--[endif]-->

(油画:一九四九          白展望)

而民主选举,在中国的现实状况是什么样的呢?“乡村选举”用比较漫画和喜剧的方式给予了展示。本届美术展另一幅叫“乡村”的大画所反映的生气勃勃的农村,在严肃的政治改革过程中,推进制度建设必然面对的国情问题,民众的实际问题,又再一次呈现出来。对这样的制度建设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带来的希望和实际遇到的困难,画家无法说出什么,因此只能善意的笑笑。画面中对人物粗陋一面的描绘,也包含了画家对中国现实的深深感叹,令人思考。

<!--[endif]-->

(油画:乡村选举      张延昭、慕增利

国画“零点”是一幅比较有意思的画。半夜了,妻子已经洗漱完毕,丈夫却在忙乎着上网。妻子无聊之极,只好给朋友电话聊天。画的是一个现实问题:“网络寡妇”问题。当今中国有五亿网民,因此半夜的“网络寡妇”数不胜数。她们只好相互泡泡电话粥。画面给我们提出一个在网络时代,我们都可能遇到的有趣的小问题。它不给出答案,是画家出于对人的关怀,发出的一个比较含蓄悠长的感叹。

<!--[endif]-->

(国画:零点           陈治  武欣)

版画“东汽-托起明天的太阳”和“劳动最光荣”,绘画没什么说的,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这两个标题。这两个标题完全是口号。而口号是我们新左翼特别喜欢的。这个口号绘画在文革时期一时成为唯一的主流,而今天它仍然在美术展览上出现。这背后的原因,是不是也可以细心领会一下呢?这个,天知道。

 

国画“日出东方”,画的是以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群像。

对这个群像,我们群有人提出疑义。这个朋友不写文章,我来接着说说我的思考。画面上有个明显的错误,就是把邓小平的位置放到了周总理前面。而当时的邓,仅是一个方面军政委。按理不应该放到那么显著的位置。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出于宣传考虑故意拔高的作法。我们主流美术界这种迎合心态,是有违时代精神的。虽然历史的看,它也曾经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不是今天,我们对邓改革路线有了那么多置疑,大概也没有提出这个疑义的条件。回复艺术的真实原则,尊重历史,是我们新左翼文艺应该再次强调的事情。对这个画,我认为,是应该提出我们的批评的。

这个是我对这次我们搞的网络美术展提出的唯一的批评。

2013-7-31 成都)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3-8-4 22:21
责编: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8 00:23 , Processed in 0.01935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