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 (第三卷 战地黄花)第99--102章

2013-9-3 01:0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483|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 |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大传 (第三卷 战地黄花)第99--102章时间:2013-09-02 19:19来源:来稿选登作者:东方直心点击:43 次“既然要南下嘛,中央政治局要开个常委会统一一下思想, 还要把1军调回来呐。恩来同志和稼祥同志病在3军军部, 我和洛甫、博古今晚找他们开个会吧。”第99章“既然要南下嘛,中央政治局要开个常委会统一一下思想,还要把1军调回来呐。恩来同志和稼祥同志病在3军军部,我和洛甫、博古今晚找他们开个会吧。”话说距离巴西、班佑50 ...
“你们每个人喝一口,喝完了就去打!”
“是!”
大家一个一个接着喝水。杨成武望望林彪,问:
“首长还有什么交代的吗?”
林彪摇摇头,说:
“没有,照主席的命令执行。”
毛泽东痛快地说:
“那好,交代完毕,分头执行,我在这里看着你们打!”
1纵队的3个大队在六盘山前的青石嘴上,好似猛虎下山一般,仅仅用3个多小时,就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缴获战马100多匹,还有10辆马车装载的子弹、军装和布匹。东北军骑兵第19团一共有500多人,除了被击毙者之外,全部当了俘虏。毛泽东喜不自禁,对林彪说:
“这些马就交给你了,回去组织个骑兵队。”
结果,第1纵队用缴获的马匹,装备了1个骑兵侦察连,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欲知陕甘支队能否顺利到达陕北?且看下一章内容。
 
 
 
第102章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创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
征是播种机,它把共产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
话说毛泽东跟随第1大队行军,他们沿着小水沟向六盘山上爬去。毛泽东身穿一件蓝布长袍,精神焕发,健步前行。他一边与战士们谈古论今,一边观赏六盘山的美景。毛泽东还对耿飈说:
“听说西北有‘4马’,今后要注意这些‘6条腿’了。你这个政委要发动参谋到战士中去,调查一下他们打骑兵的体会,还要向当地的老乡了解敌人骑兵的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打骑兵的经验。”
耿飈报告说:
“敌人骑兵速度很快,但是只要把马打趴下了,骑兵多半摔个半死。”
毛泽东笑着说:
“这叫‘射人先射马’嘛!什么东西都有个规律,有一长必有一短。所以你们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你们可以编一个‘打骑兵’的歌子,让大家学。”
毛泽东在越过一道山岗之后,转身招呼身边的人员说:
“休息一会儿吧。”
此时,千军万马云集在六盘山一带,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六盘山山顶,红旗迎着西风,飘扬在最高峰。
六盘山山峰奇特险峻,山路盘旋多重,传说六盘山从山上到山下,共有34个盘旋弯道,主峰高达2942米。此山过去有鹿,人们上山顺着鹿的足迹走,故名鹿盘山。久而久之,被叫做六盘山了。
毛泽东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极目远眺,六盘山的景色实在太美了。他望着眼前的景色,心情异常兴奋,心中的诗句不断涌出。他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上呀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
毛泽东坐在那里久久不忍离去。
后来,毛泽东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的窑洞里,用铅笔将这首《长征谣》修改成了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和战士们又出发了,走了不一会儿,天空布满了乌云,疾风也一阵紧似一阵,竟然哗啦啦地下起雨来,众人的衣服全都淋湿了。
陈昌奉前几天不知怎么腿又肿了起来,这两天虽然消了肿,身体还是很虚弱,快要到达山顶时,他觉得头昏眼花,一步也挪不动了。毛泽东问他怎么啦,他说:
“主席,这座山恐怕我过不去了。”
说着一头栽倒地上。毛泽东赶忙把他扶起来,以为他又犯了疟疾,便让警卫员把卫生员叫来,拿药给他吃。陈昌奉要毛泽东先走,他说他休息一会儿就走。毛泽东说:
“陈昌奉,这里空气稀薄,又在下雨,你不能在这里休息,无论如何要坚持翻过这座山。”
毛泽东说罢,便要和曾先基架着他走,可是陈昌奉浑身发抖,一步也迈不开腿。毛泽东又问他:
“你是不是冷啊?”
陈昌奉说:
“冷,全身直哆嗦,骨头缝里也发凉。”
毛泽东拿出自己的大衣,说:
“来,你把我的大衣穿上,再喝一点热水,暖和暖和就好了。”
陈昌奉一把抓住毛泽东的手说:
“不,我不穿,我能走。”
陈昌奉挣扎着想走,终因身体太弱,刚迈一步又昏倒了。当他醒来时,看见曾先基端着一碗水在他面前,自己身上已经穿上了毛泽东的大衣。毛泽东就站在旁边,问他:
“好些了吗?”
陈昌奉说:
“好了,走吧。”
毛泽东说:
“好样的,这才是红军的战士。走!”
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和战士们走下了六盘山,宿营在一个小村子里。
1935年10月7日这一天,陕甘支队一鼓作气,全部翻过了万里长征中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
10月8日,驻扎在老爷山的红26军骑兵团,团长康建民、政委高锦纯、参谋长刘约三听到一个令他们极为兴奋的消息,消息说共产党毛主席率领的天兵天将在六盘山前青石嘴子,一举消灭东北军骑兵第7师19团,还有人在打听刘志丹的情况。
原来,这老爷山上有座古庙,在陕甘宁3省都很有名气。据庙里的老和尚说:老爷山的鸡一叫,3个省都可以听到。所以,老爷山又称为“鸡叫三省山”。庙里经常有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今天,这些人向老和尚说起红军打骑兵团的事,更显得神乎其神。
康建民、高锦纯、刘约三听到这一消息,便在一起商量,决定以刘志丹的名义给毛泽东写信,欢迎红军和毛主席进入陕北。高锦纯用半张麻纸很快就写好了信,刘约三叫上李志俊,带着6名战士就出发了。他们不分昼夜,马不停蹄,终于在甘肃省镇原和环县毗邻的游击区三岔镇找到了陕甘支队。
中央警卫部队的哨兵远远发现了刘约三这一小队骑兵,大声喊道:
“你们是干什么的?站住!”
刘约三勒住马,大声回答说:
“我们是刘志丹派来给毛主席送信的!”
李志俊接着说:
“我们是迎接毛主席来的!”
于是,警卫战士就领着他们来到三岔镇天主教堂内毛泽东的住所。此时,毛泽东刚洗过脚,鞋袜还没有穿上,刘约三将信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接过信一看,立即赤脚拖着鞋子走出门,站在台阶上大声喊道:
“好消息!好消息!刘志丹同志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信!”
住在天主教堂隔壁房子里的周恩来和彭德怀,闻声赶来了。众人围坐在毛泽东的住房里,刘约三把情况向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作了口头汇报。
当晚,周恩来将刘约三安排在老年队休息,老年队长肖劲光和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一直和刘约三聊了大半夜。
后来,陕甘支队来到老爷山,和红26军骑兵团一起向吴起镇南面方向移动,以阻击国民党军骑兵从南面包围吴起镇。
10月11日,陕甘支队第1纵队收到了陕北红军独立师为欢迎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
“我陕北红军独立师热烈欢迎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愿做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敢死队,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宣战,用实际行动,欢迎红军北上抗日,巩固抗日的西北阵地。”
原来,早在7月份,徐海东率领红25军逼近西安附近时,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和红4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并开始北上。徐海东提出红25军应离开陕南西征北上,迎接红1、红4方面军。他说:
“只要能牵制敌人,保证主力红军顺利北上,即使我们这3000多人都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对全国革命也有意义。”
鄂豫陕省委同意了他的提议,决定红25军立即北上。1935年8月,红25军到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9月17日,红25军与陕北红26军、红27军组成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聂鸿钧任西北军委主席。
10月19日清晨,毛泽东率部由头道川张家湾子动身,将要到达陕北吴起镇时,迎面看到山上有一块大石碑,上刻“分水岭”3个大字。毛泽东走近去弯腰看看碑文,兴奋地说:
“走下山,就是陕西了,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了,就是长征走过的第11个省了!”
吴起镇地处陕西省西北部,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属地,它南界甘肃省华池县,东邻靖边,西边北边接定边县。这里因为白色恐怖严重,老百姓不知道来的是红军还是白军,能躲的都躲起来了,镇子里已经是十室九空,但墙上留下来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和乡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还是令先头到达的战士们欢呼雀跃:“我们到家了!”
部队指战员们见多数群众不在家,就一面进行宣传,一面自觉地露宿于老乡的窑前、窑后、荒坡、野岭,“天明始觉满身霜”。一些老乡看到这样一支来自远方的红军,非常高兴,敲着锣,满镇子吆喝:“毛主席来了!中央红军来了!”
三三两两的群众陆续返回镇子,把红军请到自家的窑洞里。
中午时分,3架国民党军飞机追踪骚扰。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也到达了吴起镇。
张村长将毛泽东安排在一户长工的窑洞里。这是一栋面宽4间的大窑洞,窑洞顶上是高高的山坡,山坡上长着稀疏的松树和灌木。不远处是一个残缺的古城堡和烽火台。
毛泽东住在窑洞左侧第1间,没有门板,只是扎个高粱篱笆遮风挡雨。毛泽东由于劳累过度,刚一住下就生病了。他在病中接待了谢觉哉领来的陕甘边特委的龚逢春和赤安游击队的张明科。龚逢春、张明科向毛泽东汇报了游击队的情况。毛泽东问张明科说:
“你是哪里人?”
张明科回答说:
“就是本地人。我曾在刘志丹家当过长工,后来,又跟上刘志丹参加了革命。”
毛泽东又问道:
“刘志丹现在哪里?”
张明科顿时显得有些紧张,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毛泽东觉得蹊跷,在他的追问下,张明科看了看龚逢春,这才说刘志丹已经被关押起来了。毛泽东忙问:
“什么时候关押的?为什么?”
张明科说:
“关起来十几天了。到底是啥原因,我也不知道。”
坐在毛泽东身边的周恩来问道:
“关在什么地方”
龚逢春这才开了口,他说:
“关在瓦窑堡。听说关押了好几百人,很快就要处决。”
毛泽东闻言大吃一惊,这使他坐卧不安。他让张明科拿着他的“鸡毛信”,马上去四下追寻先期入陕的鄂豫皖红25军领导人徐海东、程子华。
再说蒋介石早在陕甘支队即将进入陕北的时候,命令东北军和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进行堵截,歼灭红军。当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后,这些骑兵也就跟踪而来了。他们自恃人多势众,装备精良,以骑兵为主力先行,步兵随后跟进,气势汹汹向吴起镇杀来,准备一举歼灭陕甘支队。
毛泽东认为,若让国民党的骑兵一直跟进陕北,对陕北苏区十分不利。为此,他对第1纵队的林彪、聂荣臻说:
“要想办法打它一下。”
毛泽东在苏维埃镇政府的窑洞里,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听取了有关的情况汇报后,定下了打击尾追之敌的决心。他对支队以上的干部们说:
“后面的敌人是条讨厌的‘尾巴’,一定要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不能引狼入室,不要把敌人带进陕甘根据地,祸害老区人民。是的,正如蒋介石所料,我们的确很疲劳,本该休整一下,但敌人不答应,不过他们也疲劳。”
毛泽东号召大家坚决打好这一仗,作为与陕北红军会师的见面礼。他亲自进行了战斗部署:
以第3纵队干部团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的集结和展开;以第2纵队为左翼;以第1纵队在正面,向吴起镇西北部的敌骑兵进行突击。
毛泽东还亲自给战斗部队进行战斗动员,他说:
“敌人如此猖狂,我们要狠狠打击消灭他们。”
第二天,带兵出征的毛泽东,躺在担架上,由警卫员抬着过了洛河川,爬上平顶山大峁梁,亲自指挥一场步兵打骑兵、疲劳对疲劳的入陕第一仗。
国民党军骑兵分两路,由头道川、二道川进入陕甘支队阵地。
10月21日清晨,彭德怀遵照毛泽东不把追兵带进陕北苏区的“砍尾巴”部署,在吴起镇西南山上设置伏兵,将马鸿宾的35师骑兵团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落马溃逃。
这时,东北军白凤翔部来犯,彭德怀率部分头迎击,击溃其骑兵先头团,又击溃其3个骑兵团2000余人,缴获了大批轻重武器,俘虏600余人,抓获战马千匹。
毛泽东、周恩来在巡视战场时,获悉前线捷报。毛泽东高兴地说:
“步兵打骑兵,步兵追骑兵,实是军家一大创举。”
他在兴奋之余,吟诗电复彭德怀:
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弛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接电后,复电毛泽东,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
这次战斗,迫使国民党“追剿”部队停止了对陕甘支队的追击。至此,红1方面军主力在一年的时间里,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历史任务,胜利地到达陕北,结束了伟大的长征。
这一天,吴起镇军民召开了庆功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话说:
“我们从瑞金算起,长征的时间,是1年零2天,总共走了367天。如果连夜行军就不止这个数了。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桂、黔、湘、滇、川、康、甘、陕11个省;走过了五岭、乌蒙、夹金山、岷山、六盘山和渡过了潇水、湘江、乌江、金沙江、白龙江、赤水河、大渡河、渭水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经过了苗、瑶、彝、回、藏民族地域;攻占过60多座城,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起几百个县区乡苏维埃政府。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使命。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创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把共产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8万人,现在只剩下1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现在又与陕北红军会师了,今后,我们红军将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在毛泽东讲话之后,红军宣传队随着庆功会的锣鼓,唱起了自编的《胜利到吴起之歌》:
九月里来刮秋风,红军来到吴起镇。为了救国救人民,打罢步兵打骑兵。
吴起镇人和赤安游击队,也在庆功会上唱起了《运盐歌》:
绿绿的大地,蓝蓝的天,赶着毛驴去运盐。
白盐产在定边县,它是咱老百姓的生命线。
组织起来去运盐,骆驼毛驴几百头,跟咱红军一搭走。
毛泽东在庆功会后指示红军部队,给游击队、赤卫队、乡村干部、地下党员,发了缴获来的枪支弹药。毛泽东不忘张明科的功劳,特意赠给他一支手枪。
定边县、赤安县人民送给红军300只羊,50头猪,还有衣服、毛毯、羊毛。乱石川地下党员贾生才、金进石、梁荣,组织群众,不分昼夜给红军运来了3万斤粮食。
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出席了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他说:
“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经走了2000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就放在这里,敌人对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是敌人‘围剿’,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3省是发展的主要地区。
现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期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以后可向东。要极大地注意同西北同志的关系。当前世界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帝国主义到处冲突。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反帝运动高涨。反帝革命在全国酝酿,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的有利条件。粉碎敌人围剿还需有好的领导。”
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又作了结论,他说:
“结束1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质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群众的意见,不要自高自大地压制他们。动员群众,主要依靠地方工作,不依靠他们没有办法。”
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所作的报告和结论;还正式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部署,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10月25日,毛泽东出席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他在会议上讲话说:
“1、胜利地到达目的地,1年来的奋斗能得到如此成绩,并获得粉碎新的‘围剿’的个性条件,是由于党的领导正确。2、目前革命形势是已经到了拂晓前夕。3、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军事政治教育;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改善生活,充实被服。”
这25日一天,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发起榆林桥战斗,全歼国民党东北军第107师的第619团等部,俘获其团长高福源。
此时,徐海东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毛匪流窜固源、西峰镇等地骚扰。”他立即派手枪团战士到西峰镇一带侦察,与陕甘支队取得了联系。徐海东喜出望外,找来经济部长问道:
“我们现在有多少钱?”
经济部长答道:
“有1万元边币。”
徐海东说:
“中央红军到了,他们一路上很辛苦,把这些钱都送给他们,一点也不要留。”
徐海东又让财务科长傅家选给毛泽东和彭德怀写信,信中说:
“中央领导和中央红军来到陕北,我们内心无比喜悦,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领导,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
徐海东在信中,向毛泽东汇报了红25军到陕北以后的情况。徐海东派手枪团侦察员,将钱和信送到了吴起镇。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一说黄陂县)一个窑工家庭。他有5个哥哥、3个姐姐,全家10多口人,只有几间破草房,过着贫苦的日子。父亲和哥哥在窑厂里拼命干活,赚的钱只够吃饭糊口。徐海东9岁时才进了由本家舅舅当教师的一间学堂。老师给他起个学名叫徐元清。徐海东性格刚烈,从小争强好胜,因在学堂里和地主家的少爷发生摩擦,遭到教师的训斥,从此离开学校,12岁便进窑厂干活,这一干就是11年。1925年4月8日,在武昌卖水的徐海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参加了“黄麻起义”,在红军中历任游击队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徐海东在戎马生涯中,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先后9次负伤,身上有17处伤疤,可谓遍体鳞伤,左腿为二等残废。1934年12月10日,徐海东率主力团向国民党军反击,一颗子弹从他的左面颊穿进,又从左耳后面穿出,一枪留下两个弹孔,由于失血过多,被抬到医院时已昏迷不醒。徐海东整整4天都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由于医疗条件简陋,医生束手无策。经过18岁的女护士周东平的精心照料,徐海东才转危为安。周东平,原名周少兰。1935年9月15日,已任红15军团军团长的徐海东和周东平结为伴侣。
毛泽东会见了红15军团派来的联系人。第二天,侦察员返回部队,带回了毛泽东以他和彭德怀名义写的回信,毛泽东在信中写道:
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同志:
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援。我们很早就了解到了26军同志在陕甘边长期斗争的历史,25军同志在鄂豫皖英勇斗争的历史和在河南、陕西、甘肃的远征,听到了群众对你们优良的纪律和英勇战斗的称赞。最近又听到了你们会合后不断取得消灭白军、地方武装的胜利,这使我们非常喜欢。现在中央红军、25军和陕北红军这3支部队会合了。我们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的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导炮!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此致敬礼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支队司令员  彭德怀
政治委员  毛泽东
此时,蒋介石胁迫东北军组织了5个师对陕甘根据地进行第3次围剿。蒋介石认为,中央红军转移到陕北,已经溃不成军,乘其立足未稳,重新调整部署,一举消灭之。蒋介石的部署是:首先构成由合水至鄜县(后改称富县)的东西封锁线,而后,北接甘泉、延安,构成洛河南北封锁线,逐渐向北压缩,限制红军向南发展,围歼红军于葫芦河、洛河西北地区。
东北军按照蒋介石的部署,兵分两路:西路的第57军董英斌指挥106、108、109、111共4个师,自甘肃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葫芦河向鄜县东进;东路的67军王以哲指挥117师由洛川西进至鄜县,接应57军。
10月27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4个政治局常委在吴起镇开会。毛泽东说:
“我们的部队大量减员,现在队伍虽小,但它是将来发展的基础。现在环境改变了,2万里长征结束了,将来再不会有2万里长征了,应当向我们的干部解释发展前途。
目前主要作战方向是南边,要先将董英斌4个师消灭。25、26军在甘泉、鄜县集中配合作战。如能再对杨虎城、孙蔚如由南城开渭水的一路,继续给予打击,能打两个胜仗,即可打破围剿。要在严冬之前粉碎敌人围剿。”
会议着重研究了在常委之间的党政军工作分工问题,最后确定: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博古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
会议决定:在吴起镇留下1个开辟边区的工作团,并安顿200多个伤病员。非战斗单位和战斗部队分开行动。
10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发布《告红25、26军全体指战员书》,《告红25、26军全体指战员书》中写道:
“陕甘支队经过2万余里的长征,与红25军、红26军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发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国打下巩固的基础。”
10月30日,陕甘支队所有非战斗单位,前往陕北苏区中心瓦窑堡,毛泽东率领战斗部队离开吴起镇,则向甘泉前进。
欲知毛泽东率部如何打败张学良的东北军,请接着看本传第四卷《风流人物》。
 
 
 
 
网上赠书启事 
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
400万字辉煌历史长卷《毛泽东大传》再版稿倾情大赠送
作者QQ群号:327239730有下载,也可在留言处留下您的邮箱。笔者承诺:凡能做到对本传内容不删、不改者,均可以随意转赠、转发给您的同志及国内外亲友,多多益善。
联系电话:13937776295
                                                                      东方直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0 22:14 , Processed in 0.01988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