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四卷 风流人物) 第107--110章

2013-9-17 22:1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670|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第108章“甘肃是上述几条路的必由之路,地方虽不好,但有极重要的意义。再在三边及甘北弄它一块,地广人稀,敌人以后进攻困难,这是这一时期的任务。”话说1936年4月15日,陕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刘志丹在陕北因伤势加重而不治身亡。他是不久前在东征中受了重伤,被送回到了陕北治疗。4月间,毛泽东接到了鲁迅先生写来的一封信。这封信是鲁迅在2月份听到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后,不顾重病缠身,写给毛泽 ...
第109章
“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不管这个党,那个派,这个旅,
那个军,这个部,那个会,都应该搞抗日统一战线。中国不
亡,中华民族不亡,才有希望。”
话说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因为红1方面军西征地区是回民聚居的地方,就发布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他在《宣言》中写道:
“主张回民自己的事情,完全由回民自己解决”;“担保回民信仰的绝对自由”;“愿意武装回民,成立独立的回民抗日军”;“取消军阀官僚民团的一切苛捐杂税,改善回民的生活”。
5月25日下午,毛泽东在瓦窑堡中山街南侧下河滩巷子里的窑洞内一张古式旧方桌旁挥毫疾书。此时,被东征军俘虏的晋军第66师第392团团长郭登瀛,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窑洞前。
毛泽东把郭登瀛让进窑洞里坐下,询问了晋军的素质、军事装备以及官兵的思想状况,又谈到了阎锡山晋系派与蒋介石的矛盾,然后诚恳地对郭登瀛说:
“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不管这个党,那个派,这个旅,那个军,这个部,那个会,都应该搞抗日统一战线。中国不亡,中华民族不亡,才有希望。”
郭登瀛听着毛泽东的一番大道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毛泽东指着即将写完的信说:
“郭团长,我要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
郭登瀛说:
“有什么事需要干,我愿意效劳。”
毛泽东说:
“我们准备放你回去。我想请郭团长把我给阎锡山先生的这封信送到太原去,你看怎样?”
“可以,可以!”
郭登瀛满口答应。毛泽东又嘱咐说:
“另外,还有一些意见在信上没有写得那么具体,请你代为转达。敝党敝军进入山西,只为抗日,别无它求。但抗日得有块地盘,否则,打完了仗,没个睡觉的地方怎么行呢?因此希望能在绥远让给我们十几个县,作为红军的抗日根据地。如果不行,那么在雁北让给红军一条路,到河北、察哈尔去打日本。我们是要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共产党共同抗日。我们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联合起来共同打日本。”
郭登瀛在陕北这一段时间,亲眼见到共产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与士兵一样穿补丁衣服,吃一样的饭菜,毫无个人私利,已经特别赞赏他们的人格。现在又听了毛泽东的这一番话,很受感动。他说:
“我已经把您的话一字一句都记下了,回去一定劝阎锡山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再也不打内战了。”
郭登瀛回到太原后,立即求见阎锡山,当面报告了他被俘后的情况,面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阎锡山打开信一看,只见毛泽东写的是:
百川先生:
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微日(5月5日)通电或恐未达,抄上一份,托郭团长带回,即祈审览。
救国大计,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济事。敝军抗日被阻,然此志如昨,千回百折,非达目的不止。亦料先生等终有觉悟的一日。顷闻蒋氏迫先生日甚,强制晋军二度入陕,而以其中央军监视在后,是蒋氏迄无悔祸之心,汉奸卖国贼无与为匹,三晋军民必有同慨。先生如能与敝方联合一致,抗日反蒋,则敝方同志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除此中国人之公敌。
郭团长及贵军官兵一律优待,同属国人,胜之不武,敝方绝无骄矜之心,武器弹药,楚失楚得,谅先生及贵军领袖亦当不致有所芥蒂也。今遣郭团长返晋,面致手书,如有所教,乞令郭君再来,以便沟通两方,成立谅解,对付共同之公敌。吉县县长暂留此间,稍缓亦当令其返晋。国难日亟,谅三晋贤者决难坐视也。 
专此。即颂
勋祺。不一!
毛泽东
阎锡山看完信,不禁佩服毛泽东的眼力,蒋介石压迫日甚,确实是他的一块心病。最令他头痛的是国民党中央军不但赖在山西不走,而且,陈诚还拉拢收买他的高级将领李生达,又在晋南策动河东道独立。阎锡山后悔当初不该一再邀请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入晋,现在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他对身边的亲信说:
“我不亡于共,亦要亡于蒋。”
毛泽东为了从阎锡山的内部逼阎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又分别致信晋绥军中对阎锡山有影响的高级将领、第66师师长杨效欧和第19军军长兼第72师师长李生达。毛泽东在信中说:
“日事相斫,停战议和,共赴困难,实为今日之天经地义。”“盼商之百川先生派遣代表,共商大计,以利于国家民族。”
毛泽东还给阎锡山的老搭档、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写信说:
“红军者,抗日讨逆之先锋,非欲与晋军为敌人。”
毛泽东在信中向赵戴文解释了中共抗日的主张,希望赵戴文在抗日降日之间“熟图而择之”。
5月27日,徐海东率领红15军团各部,从新城堡地区分两路西进。
5月28日,红1军团从吴起镇出发西进。
马鸿逵、马鸿宾发觉红军有“进攻宁夏”的迹象,立即调其第35师一部由庆阳经曲子、环县、洪德城回援,其防地交由东北军派部接替。
毛泽东立即致电东北军说,不要妨碍红军去占领曲子、环县、洪德城。他又致电彭德怀,要红1军团立即进至无城镇,派一部向庆阳方向游击,阻止东北军由庆阳北进,相机占领曲子及其南北一线。毛泽东在电文中又嘱咐说,在执行此项任务时:“以不与东北军正式作战为原则,对马鸿宾则坚决打击之。”
后来,西方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6月间相继取得了曲子、阜城等战斗的胜利,占领了陕甘宁边境的广大地区,完成了西征作战第一阶段的任务。
5月29日早饭后,中央军委通讯员来找张爱萍,说:
“毛主席请你去一趟。”
张爱萍听说毛泽东叫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脚步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
原来在长征到达陕北后,张爱萍奉命到军委骑兵团工作。为配合红军主力东渡黄河,骑兵团在盐池、定边、靖边、榆林一线,接连打了些胜仗。可他们在奉调回瓦窑堡休整的途中,在青阳岔听说县政府被国民党井岳秀部队抢去了一些衣物,还抓走了人。群众纷纷要求骑兵团为他们报仇。“追!”张爱萍当即下了命令。部队追出很远的路程才追上了敌人,消灭了一部分,抓了40多个俘虏,还夺回了东西。不料在他们返回的路上,却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张爱萍也负了伤。
且说张爱萍边走边想,同志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打胜仗去见毛主席!”如今自己打了败仗,有何颜面去见主席呢?见了主席该说什么好呢?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毛泽东的窑洞。毛泽东正在看书,抬眼看了看他,把翻开的书本扣在桌子上,平静地问道:
“怎么听说你在谈‘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这声音不大,却使张爱萍的心率顿时加快了,心想:糟了!这句气头上的话,主席怎么知道了!
那还是在两天前,张爱萍在招待所门口碰上了曾经号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个,那人皮笑肉不笑地问他:“过去是百战百胜,这回怎么掉进落马湖了?”张爱萍本来心情就不好,怎能容他如此讥笑,当即顶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张爱萍见毛泽东一见面便提起此话,只好如实地承认说:
“那是说的一句气话。”
“气话!”毛泽东抽着烟,沉吟片刻,又说:“我看,你还没接受教训,没承认错误吧?”
“组织上给我处分都接受了,怎么还会不承认错误呢?”
毛泽东看张爱萍有些委屈,便说:
“坐下谈。”
待张爱萍坐定,他的口气温和多了,说:
“你呀,过去的仗都打得不错嘛,这次怎么在打胜仗的同时又打了败仗呢?你应该很好的总结一下,找到吃败仗的原因。是的,是没有百战百胜的军事家,‘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句话也是不错的。但作为我们带兵的人,不能用这句话为自己开脱。你说不是吗?”
张爱萍点了点头。毛泽东开始问起部队的情况,又问张爱萍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张爱萍说:
“我想到红军大学去学习一段时间。”
“很好嘛!”毛泽东说:“要达到智勇兼备,重要的途径是学习。红大正准备开学,去学几个月吧!”
说罢,他提起毛笔,给罗瑞卿写了一封信,递给张爱萍:
“拿着它,我是你入学的介绍人。”
3天后,张爱萍就进入了红军大学学习。
1936年6月1日,毛泽东倡导的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正式创办,简称“红大”。毛泽东亲自兼任学校政委,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红军大学一科的36名学员,全像刘亚楼、耿飈一样,属于师团级以上的干部。由罗荣桓担任政委。学员们年龄最大的是30岁,最小的刚满20岁,平均年龄27岁。红2师师长刘亚楼是26岁。
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他把红大称之为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他又说:
“你们现在是上山学道,学成之后下山济事。学道练道,重在个人修行。在这里,我们大家都是学生,我们大家又都是先生。”
毛泽东还说:
“形势发展很快,一个新的局面就要到来。大家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读书,研究些问题,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年,真正做到学有所成,炼出正果。”
话分两头,再说贺龙、任弼时等人率领红2、红6军团突围。
6月3日,北上的红6军团先头部队,在甲洼与红4方面军的红32军会合。
前边已经说过,张国焘率领的南下红军,在2月15日至16日遭到了国民党军薛岳部6个师的猛烈进攻,天全、芦山、宝兴、灵关相继被占。至此,张国焘的南下计划彻底失败了。
中共中央及时给他们提出了3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北上陕甘,二是就地发展,三是南下转战。中央认为,第一方案为上策。
红4方面军经过讨论,中央提出的第一方案获得通过。他们在北上到达甘孜、新龙等地时,已经由南下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4万人了,不得不将部队整编为5个军28个团;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王树声任副总指挥,李特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
在红2、红6军团于4月28日全部渡过金沙江后,朱德向贺龙、任弼时等人致电祝贺,他在电文中说:“金沙既渡,会合有期,捷报传来,全军欢跃,谨向横扫湘滇黔万里转战的我2、6军团,致以热烈的祝贺和革命敬礼。”
徐向前也总结了以前的教训,他对其他领导人说:“我们几个方面军就像兄弟一样,是一家人,上次我们同老大没有搞好,吵了架,这次要注意。现在老二就要上来了,我们要学他们的长处,取长补短。”
于是,红4方面军又像上次迎接中央红军一样,派出了红32军一部保证红2、红6军团的侧翼安全,准备迎接红2、红6军团。
6月初的一天早上,贺子珍请刘志丹的遗孀同桂荣和她的女儿刘力贞吃饭。毛泽东一见到同桂荣就关切地问道:
“刘嫂子,病好些了吧?”
“好多了。”同桂荣说罢,又不好意思地说:“主席,您的年龄比志丹和我都大,我不敢当这称呼,你再不要叫……”
毛泽东却微笑着说:
“革命同志如同弟兄,大家都叫你刘嫂子,我怎能不叫呢?”
说罢,招呼同桂荣坐下,他又打着手势说:
“没有刘志丹同志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我们还没个落脚地哩!”
同桂荣说:
“如果主席不来的话,陕北革命也早被‘肃反’完了。”
说话间,贺子珍端来了饭菜,对同桂荣说:
“大姐,没什么好吃的,随便吃一点吧。”
毛泽东亲切地给同桂荣母女夹菜,劝她们多吃一点。
此时的毛泽东,还牵挂着红军大学的事,红大开学几天后,他给学员们讲的第一课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由于这个题目太大,他只能边写教材边讲课。
有天晚上,红大几个学员散步经过毛泽东的窑洞门口,看他点着小马灯,正写着什么,大家便走了进去。毛泽东正写着讲课提纲,见学员们来了,就放下笔,询问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还征求了对他讲课的意见。学员们都说他讲得好。
“你呢?”毛泽东问张爱萍:“我倒想听听你的感受。”
张爱萍说:
“我觉得你有许多话是针对我讲的。”
“喲嗬,是吗?”
毛泽东笑了。张爱萍说:
“你批评指挥员鲁莽时,我头都不敢抬。”
“还这么严重呀!”毛泽东又笑了:“那也很可能是针对你讲的。不过,我有些话也不一定就指哪个人。红军中有不少这样的同志,打仗很勇敢,心也不错。总怕放走一个敌人,怕敌人打烂群众的坛坛罐罐,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就顾不得其它了,就鲁莽蛮干了。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
学员们齐声回答。毛泽东最后说:
“听说你们读书都很用功,联系实际的精神也很好。不过也要注意休息和娱乐。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每天吃饭后可以出去跑跑嘛,不要老蹲在窑洞里。我已经给林彪、罗瑞卿同志讲了,要他们每天到窑洞里去赶你们。”
他说着伸开两臂,做了个“赶”的姿势。学员们都笑了起来。
6月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他的第二中央。
6月7日,毛泽东决定红28军参加西征作战。
6月8日,毛泽东就“两广事变”向《红色中华》社记者发表《关于西南事变的谈话》。
原来在不久前,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要求南京政府对日宣战,他们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帜,将粤、桂军改称为“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
毛泽东在谈话中说:
“西南抗日反蒋的军事行动,客观上是革命的与进步的行动。虽然这中间还不免有个别分子夹杂有权位、地盘等不正当的动机。”
6月10日,毛泽东为了向甘、宁广大回汉人民宣传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以他和朱德的名义,发表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布告》。报告中提出了“停止内战,不分红军白军一致抗日”、“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创立抗日联合战线”等20条救国救民的主张。
在瓦窑堡市的街头上,到处都贴有“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全城一派抗日气氛。
6月14日,西方野战军领导人提出西征作战第二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以最大努力赤化占领区域,摧毁安边、定边、豫旺堡及豫旺城的支点,打击敌出扰部队,肃清民团,解决本部给养、冬服材料。”
据此,西方野战军各部先后攻占定边、盐池、豫旺堡及豫旺城,歼灭国民党军和民团千人以上。
正当西方野战军胜利进军的时候,瓦窑堡出现了严重危机。
也就是在6月14日这一天,东北军分3路向瓦窑堡进攻。毛泽东决定“出瓦窑堡准备作战”。
6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电告彭德怀说:
“估计到瓦窑堡迟早必失,我军决定搬出瓦市,准备作战。”
6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二中全会书》,其中写道:
“只要你们立即停止进攻红军和苏区,立即动员全国对日抗战,并实行民主、自由与制裁汉奸,我们和红军不独不妨碍你们抗日,而且用一切力量援助你们,幷愿和你们密切合作。”“我们随时都准备同贵党任何组织任何中央委员任何军政领袖进行关于合作救国的谈判。”
6月20日,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规定对东北军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争取东北军走上抗日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对东北军的工作目标,第一,不是瓦解东北军,分裂东北军,而是给东北军以彻底的抗日的纲领,使东北军在这一纲领的周围团结起来,成为坚强的抗日的武装力量;第二,也不是把东北军变为红军,来拥护共产党的基本纲领,而是要使东北军变为红军的友军,把共产党所提出的关于抗日救国的纲领变为他们自己的纲领。”
“凡是东北军驻扎的地区,争取东北军工作,就是那里的党的中心工作。”
指示要求,争取东北军的工作要采取争取上层和下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下层统一战线工作,是使下层广大官兵团结在抗日政治目标下,给上层以推动。
6月21日,东北军高双成部乘虚向瓦窑堡市袭来。
这一天中午,毛泽东正在休息,忽然从瓦窑堡西北的安定县川里传来枪声。贺清华一时摸不清情况,急忙跑进窑洞,报告说:
“毛主席,可能有敌情,安定县川里在打枪。”
毛泽东说:
“请参谋长来。”
贺清华跑到隔壁去找张云逸,没有找到,留守人员说:
“张参谋长一听到枪声,就亲自带领通讯连、保卫队、红军大学的学员以及保卫局凡是能参加战斗的同志,赶往西门外同敌人作战去了。”
不一会儿,张云逸回来了,报告毛泽东说:
“敌人是石湾的1个营和一部分地主武装。我们的红军西征走了,在瓦窑堡的只有一个通讯连和保卫队以及红大的学员,人少,枪少,子弹也不多,每人只有两三粒土造的子弹和手榴弹。主席,敌我力量悬殊,最好现在就转移。”
正在此时,周恩来也赶来了。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很镇静地说:
“不要急,等后方机关全部转移了,我们再走也不迟。”
此时,西门外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更加激烈,听起来已经很近了。几个警卫员早已把毛泽东的文件、用具收拾好,还牵来了小黄马,单等毛泽东出发。贺清华见毛泽东和周恩来、张云逸一点不急的样子,就走进窑洞说:
“主席,该走了吧!”
毛泽东慢慢侧过身子,不慌不忙地说:
“没有关系。敌人从西门进来,我们从南门出去嘛。”
贺清华只好回到院子里,心里直发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摸摸小黄马,看看毛泽东的行装,又爬上毛泽东住的窑洞顶上,向枪声最激烈的米粮山望去,只见那里不断冒起股股尘烟,看样子敌人快要冲进城里来了。他急忙下了窑顶,把情况报告给毛泽东,请他快动身。毛泽东平静地问:
“机关都走了没有?”
“早走了!”
周恩来、张云逸也说:
“主席,动身吧!”
毛泽东又扫视了一遍窑洞,看看没有落下什么东西,说:
“好,咱们现在走吧。”
大家离开下河滩,穿过二道街,子弹“啾啾”尖叫着,从头顶上空掠过。贺清华和其他警卫员们环卫着毛泽东,手心里捏着一把汗。当他们刚走到南门时,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来犯之敌已经进了西门。
毛泽东刚走出南门,发现有一个战士从半山腰上顺着城墙根背下来一名伤员,他立刻迎上前去。贺清华认出那位伤员是保卫队的李科长,只见他伤势非常严重,脸色苍白,呼吸微弱,已经昏迷过去了。毛泽东不顾头顶上空飞掠的子弹,在伤员身旁停下来,招手让担架队把他的担架抬过来,把李科长放在担架上,察看他的伤口。李科长身上不断地滴着鲜血,把铺在担架上毛泽东的被褥都染红了。李科长慢慢睁开眼睛,一见是毛泽东站在他面前,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还留在后边,因为说不出话,急得他吃力地摆着手,意思是请毛泽东赶快离开火线。毛泽东安慰了他几句,转身交代说,路上小心一点,好好照顾伤员。
毛泽东看着担架在前边走了,这才移动了脚步。
毛泽东在向保安撤退途中,抵达阎家砭。秘书告诉他说:
“保卫队李科长牺牲了。”
毛泽东一听非常难过,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沉痛地说:
“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通知他本单位开个追悼会。他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老干部。对于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应该好好地纪念他们。”
再说6月24日,贺龙、任弼时等人率领红2、红6军团抵达甘孜,与红4方面军会师。
红4方面军举行了欢迎大会,朱德在大会上讲话说:
“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团结一致战胜北上困难,到陕北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率领的1方面军会合。”
不久,任弼时从红4方面军那里要到了电报密码本,直接同在陕北的中共中央沟通了联系。
6月25日,李先念率红30军89师和骑兵师组成北上先遣军,经两倾寺出阿坝,为全军过草地做物质准备。
6月27日,红4方面军和红2、红6军团决定分为左、中、右3路纵队北上。
6月29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绝密电报中说:
“以总的战略上看,无论站在红军的观点上,站在红军与其他友军联合成立国防政府的观点上,打通苏联解决技术条件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是必须由1或15军团担负。”
1936年7月1日,毛泽东在去保安途中,以他和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彭德怀、林彪、聂荣臻等68位在陕甘的党政军负责人的名义,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及红2、红6军团和红4方面军指战员,庆祝红2、红6军团和红4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电文中说:   
“我们以无限的热忱庆祝你们胜利的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出陕甘与1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你们尚保存伟大的力量,将来发展无量,可为中国革命庆贺。”
7月1日,贺龙、任弼时会见红4方面军主要领导人。
任弼时与张国焘进行了个别谈话。张国焘要任弼时散发污蔑中共中央和红1方面军的材料,任弼时毫不含糊地拒绝了。
张国焘企图以多数压少数,采取欺骗拉拢、挑拨离间、封官许愿,控制红2、红6军团。张国焘提出两个方面军首先要一致。任弼时说:
“惟有在党中央12月会议决定的基础上,才能一致。”
张国焘提出要召开两军联席会议,企图用红军总政委的名义迫使红2、红6军团同他同流合污。任弼时质问张国焘说:
“谁做报告?发生争论谁做结论?不能以多数压迫少数。”
任弼时又告诉张国焘说:
“我们2、6军团的同志,很多是从井冈山来的,对毛主席是很熟悉的,有感情的。即使不是井冈山来的,对毛主席和党中央也有最高信仰。
你如果要强迫他们反对毛主席,那么,他们就要翻脸,他们是不认识你的。”
贺龙烧毁了张国焘派人送到红2军团中的反党小册子《国焘讲座》,制止了张国焘派到红2军团“工作团”的反党活动。贺龙对红2军团的干部们说:
“同志们,这里是张国焘搞的假中央,他在进行分裂党的活动,真中央是毛主席同志在领导,已经到了陕北。为了抗日,我们必须马上北上,与真中央和红1方面军会合。我们大家都要听毛主席的,跟着毛主席的脚步走。谁要不听毛主席的,反对毛主席,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朱德和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等人共同努力,终于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
7月2日,徐向前率领由红9军、红4军第12师、红31军第93师、独立师及方面军总部组成的中路纵队,从炉霍地区出发,向毛儿盖前进。
7月3日,张国焘、朱德、任弼时率领红4军第10师、11师,红30军第88师和贺龙、关向应、刘伯承率领的红2、红6军团组成左路纵队,从甘孜出发,经东谷、两倾寺、阿坝,向包座、班佑前进。
由董振堂军长率领红5军、红31军第91师组成右路纵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0 18:02 , Processed in 0.015646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