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四卷 风流人物) 第142--145章

2013-11-4 22:5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80| 评论: 1|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大传(第四卷 风流人物) 第142--145章时间:2013-10-25 18:20来源:作者:东方直心点击:126 次“在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坚决地执行其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并 以此为投降日本的准备的时候,我们应强调斗争,不应强调统 一,否则就会是绝大的错误。”第142章“在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坚决地执行其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并以此为投降日本的准备的时候,我们应强调斗争,不应强调统一,否则就会是绝大的错误。”话说1940年初,陈毅命令江南 ...
第143章
“目前国民党方面的种种情况,均证明反共高潮是在着着上升,
何、白19日电是表示了国方决心,如果国际形势更利于英美
派,局部剿共会进入全面反共。”
话说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以朱德、彭德怀、左权3人名义向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下达了破袭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规定战役目的是:
“1、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据点,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该路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2、打破敌军西犯西安的企图,振奋抗战军民,影响全国战局,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
这一命令用电报发给晋察冀军区、第120师、129师和所属各区;同时上报中央。
毛泽东看到彭德怀等人破袭敌人交通线的预备命令,还以为这只是他们部署的一个游击战中经常要进行的战役行动,不会涉及到战略问题。对于这样的作战计划,他当然是不会反对的。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战役竟然会发展到了百团大战的规模。
1940年8月,中共中原局对彭雪枫、黄克诚的部队进行改编,以新2旅、南下的苏鲁豫支队等部为八路军第5纵队,辖3个支队9个团,2万余人,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东渡运河,开辟淮海根据地;由第4纵队辖9个团,17000人,仍以彭雪枫为司令员,执行坚持豫皖苏边区和向西防御任务。
毛泽东指示中原局说:苏北反摩擦,应严格坚持自卫立场,可向韩德勤公开提出:“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8月3日,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出生了。此时,江青26岁,毛泽东47岁。小女儿的降生,使毛泽东异常高兴。这是他的第10个孩子,以前杨开慧所生的3个男孩,只有毛岸英、毛岸青存活,毛岸青在上海流浪时还被打伤落下了病症,且现在都不在身边。贺子珍所生的6个儿女,除了夭折的,唯一留下来的一个女儿娇娇也远在异国他乡。如今江青生了这个小女儿,怎不使他爱怜有加?毛泽东让小女儿随了母姓,起名叫李讷,取意于《论语.里仁》中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泽东特别欣赏这句格言,因为它与自己的“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理论有些相似之处。
李讷相貌清秀,宽额方脸,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尽像其母。江青从不溺爱孩子,她认为从小就应当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当李讷刚会跑时,她就坚持不让人去扶,跌倒了让她自己爬起来;一会说话,就让她见人问好;两三岁时,开始教她学唱京剧,有时随着留声机唱,有时亲自教,还教她学习表演各种动作。
据徐明清说,江青后来在1941年又怀过一次孕,她和毛泽东都不想这么快再要孩子,于是去做了人工流产。结果,由于医生的疏忽,把纱布忘在了子宫里,造成发高烧,生命出现危险,不得不进行了子宫摘除手术。徐明清到医院去看望江青,才知道了这一情况。此后,江青为恢复健康,住了很长时间的医院。
8月8日,八路军总部以朱德、彭德怀、左权3人名义发出破袭正太路《战役行动命令》和《破击战术之一般指示》,明确规定这次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是看破坏正太路的程度,破坏工作为这次战役成果最中心的环节。
8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指示说:
“研究对待友党友军及各阶级阶层的策略问题,是各级干部、尤其是中级高级干部的中心问题。”“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则是达到胜利的保证”。“在策略上,对于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我们只反对当时直接向我进攻的极少数人,而联合其中极大多数人,以便各个孤立与各个击破那些坚决的投降派与反共派。”因此,反顽斗争中要注意“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8月20日晚8时,八路军各部破袭正太路的战役开始了,彭德怀在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等人协助下,组织晋察冀军区10个团,129师8个团,120师4个团,共计22个团,以正太路为重点,向华北地面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同时展开大破袭,攻克日军重要据点娘子关、井陉、涞源、东团堡、榆社等,断绝日军交通。
这次战役一打就是3个半月,八路军陆续投入了大量兵力,后来实际参战的部队,已经由最初的22个团增加到了105个团,近40万人,终于发展成为规模浩大震动国内外的百团大战。
8月31日,彭德怀在向部队发布的命令上是这样写的:
贺、关、荣臻、刘、邓诸同志并报毛、朱、王:
此次百团战役胜利中已暴露敌之严重弱点,是兵力不够分配,华北战场上之兵力缺乏,已抽调出去不少,因此引起我们考虑以下问题,彻底毁灭正太路和彻底毁灭全同蒲路之忻县、朔县段,并可引起华北战局某些变化,你们认为可能时请电告并同时准备继续扩大之。
彭德怀
1940年9月1日,中共中央社会部发出《关于锄奸政策与锄奸工作的指示》,《指示》说:
“不放过一个敌探,不错办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敌人,不制造一个敌人,不放过一个内奸,不冤枉一个同志。”
9月5日,毛泽东给历史学家范文澜写了一封信。
原来在延安新哲学会第一届年会开始后,学术研究的每一场学术报告,毛泽东都要到场,吸取别人的长处,学习自己未精通的学问。他最感兴趣的是范文澜讲的中国经学史的演变,听完报告,他还要向范文澜索要演讲提纲再读一遍。范文澜在9月初的第3次演讲,毛泽东因病未能参加,他读了范文澜的演讲提纲后,就给范文澜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文澜同志:
提纲读了,十分高兴,倘能写出来,必有大益,因为用马克思主义清算经学这是头一次,因为目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复古反动十分猖獗,目前思想斗争的第一任务就是反对这种反动。你的历史学工作继续下去,对这一斗争必有大的影响。
第3次讲演因病没有听到,不知对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的错误一面有所批判否?不知涉及廖平、吴虞、叶德辉等人否?越对这些近人有所批判,越能在学术界发生影响。我对历史完全无研究,倘能因你的研究学得一点,深为幸事。
毛泽东
9月5日
范文澜,字仲潭,189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仅比毛泽东大40天。1917年,他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1926年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脱党,“七七事变”后,在河南大学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开封沦陷后,在中共河南省委领导下进入桐柏山区打游击,1939年底抵达延安。
初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通知教育处长邓力群、院务处长韩世福、教育干事安平生和宣传干事马洪,要他们去杨家岭接毛泽东到学院作报告。邓力群一行4人刚走上延水河桥头,就和毛泽东相遇了。毛泽东开口问他们:
“你们4个风风火火的,要干么子去?”
邓力群答道:
“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
毛泽东笑了笑,说:
“接我?嗯,我晓得了,是怕我忘了今天有报告会吧。你们放心好了,学院给我的任务,那是忘不了的。”
邓力群不好意思地说:
“是要我们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啦,很不像话。”
毛泽东扬起手摇了摇,说:
“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4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毛泽东故意环视一周,好像很认真的样子,说:
“哦!4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4个人,来个8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邓力群4人都笑了,谁也不说话。毛泽东看看他们,也笑了,一个劲地摇手,说:
“那才不像话嘛,对不对?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8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它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既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嘛。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这一次在马列学院了解了许多情况,他作了报告后,在和马列学院的负责人分手时说:
“韩愈的《师说》是有真知灼见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路上,你们给我介绍了很好的情况,真是‘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谢谢你们!然而我还要坚持一条原则,再作报告时,不搞接接送送了。”
9月10日,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八路军以一部分作战部队转入休整,准备参加第二阶段作战。
9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百团大战时,他告诫大家说:
“不要说是大规模的战役进攻,现在还是游击性的反攻。”
9月11日,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军事行动的指示》,指示中写道:
“中央七七宣言与七一宣言决定,我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打击敌人,应按照华北百团大战役,先向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在华北则应扩大百团战役的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敌人方面去,将以缩小占领区,扩大根据地,打破封锁线,提高战斗力,并在山东、华北方面,继续扩大我军之数量,而给予200万友军,国民党大后方与敌占区内千千万万人民以良好影响,给予敌人向重庆等地进攻计划以延缓作用。”“一切大规模行动,应是更加有计划、有准备的,不应轻率举行。”
9月20日,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开始,中心任务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在继续破击交通线的同时,歼灭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
此一阶段,八路军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攻坚战,给根据地带来了一些破坏,部队也受到了一定的伤亡。
1940年秋,边区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向边区政府反映,留守兵团在恳荒时,占了他们的田地,并发生了其它一些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情况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极为关注,他准备约见留守兵团及所属部队的十几位领导,到杨家岭一谈。恰好此时留守兵团的领导来到了杨家岭,要求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说:
“好啊,我正要请各路诸侯来谈谈。”
毛泽东把大家招呼到会客室里,热情地拿出烟请大家吸。毛泽东说:
“你们有什么意见都谈一谈吧!”
留守兵团的领导们听毛泽东这么一说,立刻无拘无束地说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一大堆问题。有一位望了望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老百姓对我们有意见,动不动就说要和我们去找毛主席评理。”
毛泽东听了,看了看在座的人,意味深长地说:
“我看这是天大的好事!”
他点燃一支烟,看着面露惊讶之色的各位领导人,接着说:
“开天辟地以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侮,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他们现在敢向我们提意见,敢批评军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诸位想想看,从古到今,哪有老百姓批评军队的,哪有民管军这样的好事啊?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已经深入到群众中去了。”
毛泽东反问大家:
“你们谁懂得历史,说说看,是不是这样?”
他又递给每人一支烟,接着说:
“我看咱们边区政府民主建设工作,做得很有成绩,我们的军队有广大群众当老师,你们搞军队工作的,就不会犯大错误,边区就大有希望。”
9月25日,蒋介石致电叶挺,他命令新四军:
“在江北之部队速调江南执行作战任务。”
同一天,蒋介石电令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说:
如江北新四军不“遵令南移”,即“以违抗命令,破坏抗战论罪”。
9月26日,国民党国防委员会委员徐谦在香港病逝。徐谦是国民党的元老,他积极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毛泽东曾和他在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共过事。毛泽东获悉徐谦逝世的消息,为他撰写了一幅挽联: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炒旧文章。
在秋季的一天,毛泽东到中央医院看望病员,见到了老战士肖玉壁。毛泽东对肖玉壁的病情很关心,就向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医生说:
“说起来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能给他吃1个月的饱饭就行了。”
“营养极度欠缺?”毛泽东非常惊讶地问:“到了难以维持生命的地步?”
医生点点头。毛泽东心情沉重地说:
“目前我们还很困难,把伙食全部提高做不到啊!”
自此,毛泽东把中央特批给他的每日半斤牛奶和取奶证,一起交给医生,叮嘱医生每天到中央机关管理处取奶给肖玉壁。
肖玉壁打过多少仗,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他的身上,留有90多块伤疤。肖玉壁出院以后,上级安排他到清涧县张家畔税务所当主任,他嫌官太小,坚持不去。他来见毛泽东,毛泽东也不答应他的申述理由,肖玉壁急了,撩起衣服说:
“你数数我身上有多少伤疤!”
毛泽东坐在办公桌前,眼珠动也不动,平静地说:
“我不识数。”
肖玉壁没了招儿,只好前去上任,没承想这次竟掉进了钱堆里。他利用职权经营私人生意,腰包很快鼓了起来,甚至把根据地奇缺的食油、面粉偷偷地卖给国民党的破坏队。案发之后,边区政府判处肖玉壁死刑。这事又闹到了毛泽东那里。林伯渠来见毛泽东,说明了原委,毛泽东问:
“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
林伯渠说:
“3000元。”
毛泽东问:
“他服不服?”
林伯渠掏出1封信,说:
“肖玉壁写信要求,看在他以前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去,战死在战场上。”
林伯渠将信递给毛泽东,毛泽东不接,问道:
“你准备怎么答复他?”
林伯渠说:
“据法院统计,贪污腐化的犯罪率已占百分之五,这股风非刹不可。不过,怎么处理肖玉壁的问题,边区政府和西北局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毛泽东反问林伯渠:
“你还记得1937年枪毙的那位黄克功吧?”
“忘不了。”
毛泽东口气坚定地说:
“和那次一样,我完全拥护法院的判决。”
1940年10月6日,华北日军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反扑,发动报复性的“扫荡”作战。日军在扫荡中,对根据地实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彭德怀即指挥八路军进入百团大战的第3阶段,也就是反“扫荡”作战阶段。
10月3日至6日,陈毅、粟裕指挥黄桥决战,击败韩德勤顽固派的进攻,共歼顽军主力89军、独6旅12个团,保安第16旅全部,保安第33师第5旅1个团,计11000余人;中将旅长李守维、中将旅长翁达及团长数人毙命,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缴获长短枪3800余枝,轻重机枪189挺,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黄桥决战为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把陈毅在苏北通过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迅速打开抗日局面的经验,转发全军团以上干部学习,启发帮助一些人破除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义,逞英雄而少办法”的错误倾向。
此一时期,毛泽东看到国民党顽固派阴谋进攻新四军皖南部队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就连续电令项英等人,要他们丢掉对国民党的任何幻想,下决心尽快北移。
皖南新四军北移,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由皖南原地经铜陵、繁昌就近直接北渡皖北,这一地段长江以南是3支队活动地区,长江以北是游击队活动地区;一条是经苏南,然后从镇江过江到苏北,这是皖南军部与苏南部队经常往来的一条路线。
10月8日,毛泽东与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项英等人,关于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移动方向,指示说:
“蒋介石令顾祝同、韩德勤扫荡大江南北新四军,最困难的是在皖南的战争与军部。我们意见,军部应移动到3支地区,如顽军来攻,不易长期抵抗时,则北渡长江;如移苏南尚有可能,也可移苏南。向南深入黄山山脉游击,无论政治上、军事上,是最不利的,应决心移皖北。”
10月10日,沈雁冰偕夫人孔德沚随董必武的车队离开生活、工作了5个月的延安,奔向重庆新的工作岗位。“鲁艺”全体师生在桥儿沟西边、延河北岸列队欢送他们。沈雁冰夫妇微笑着挥手向同志们告别。
此前,毛泽东在和沈雁冰的谈话中说,中央希望他能去重庆工作,担任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加强国统区文化战线的力量。沈雁冰爽快地答应了,并决定把一双儿女留在延安。临行前,他在向毛泽东告别时说:
“我把两个孩子都交给了党,请党来教育他们吧!”
“这很好嘛!”毛泽东风趣地对老朋友说:“你现在把俩包袱扔在这里,可以轻装上阵了。”
10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项英、叶挺、刘少奇、陈毅、黄克诚说:
因为蒋介石站在反日立场上,我们不能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曾生部队在东江失败就是证明。“因此军部应乘此时速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皖南战斗部队,亦应以一部北移,留一部坚持游击战争。”“皖东决不可失,如失皖东,则蒋介石必沿运河、淮河构筑封锁线,断我向西之前途。”
10月13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项英、叶挺、刘少奇、陈毅说:
“为对付日寇进攻,为巩固国内团结,华中摩擦在韩进攻失败后,我应加紧开展地方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扩大与整训自己的部队,对韩不应进攻,而应在韩再向我进攻时各个反攻击破之。否则会妨碍我在重庆之统一战线工作,但胡服建议控制旧黄河以南阜宁一带战略要地,是必要的,可执行。对李品仙应力求和解,这是有关桂军与我们的整个关系。”
10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陈毅并告项英、叶挺、刘少奇、黄克诚,电文中提出了同韩德勤谈判的主要条件,并请韩德勤及李明扬、陈泰运转告国民党中央及顾祝同。谈判条件是:
“1、停止安徽向皖东进攻;2、撤退皖南对新四军之包围;3、撤退苏南对新四军之包围。”
14日这一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又致电陈毅并告刘少奇说:
“建设苏北根据地是很大工作。同意陈毅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同意胡服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注意苏北与皖东打成一片,不要使中间有间断。尊重李明扬、韩国钧等中立态度及其利益,注意收集蒋、顾、韩的反共证据(人证物证),注意收集知识分子,注意调节各阶层利益,实行政权中的‘三三制’,预防‘左’的危险,注意组织财政经济问题,从长期战争出发,勿使人力物力浪费。”
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总参谋长的名义,向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发出“皓电”,诬蔑八路军、新四军在华中坚持游击战争是“自由行动”、“自由扩充”、“破坏行政系统”、“吞并友军”。“皓电”最后以“中央提示案”的形式提出:限令大江南北坚持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于电到1个月内”,全部开赴旧黄河以北,集中到冀察两省和鲁冀晋一隅,受阎锡山指挥,不得越境和武装民众。还要求将50万人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临时会议,讨论目前的形势和问题。会议决定,党的工作布置应放在这个东方大黑暗的基点上。决定由毛泽东起草中央关于时局的指示。
10月2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陈毅、粟裕说:
“关于军部北移与胡服会合、统一领导华中问题,我们已屡电叶、项,你们可去电催。”
10月25日,毛泽东将周恩来的来电转发给彭德怀、刘少奇、项英,并说:
“目前国民党方面的种种情况,均证明反共高潮是在着着上升,何、白19日电是表示了国方决心,如果国际形势更利于英美派,局部剿共会进入全面反共。”
10月25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并发彭德怀、刘少奇、项英说:
“目前我们的对策是稳健地对付国民党的进攻。军事上采取防卫立场,他不进攻,我不乱动;政治上强调团结抗日,向国民党及中间派及广大人民说明,贝当路线与英美路线两者的危险性,强调独立自主的抗日战争。再坚持1年,世界形势就大变了,目前是准备待机时期。”
10月25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周恩来并发彭德怀、刘少奇、项英说:
“国民党现在发动的反苏反共新高潮,一方面是放弃独立战争参加英美同盟的准备步骤,……一方面也有向日本示意的作用。国民党愿意替日本担负镇压中国民族革命的责任以求交换日本对国民党的让步;同时又将加入英美同盟恐吓日本,以求日本的让步;故何应钦等反共活动特别起劲,日本也正在拉蒋、何。”
10月29日,毛泽东收到周恩来的电报,电文说:“1月期满后,国民党拟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及八路军、新四军在各地的办事处,然后实行局部讨伐,亦即东讨北锁的高压政策。”
毛泽东立即将这一电报转发给彭德怀、刘少奇、项英、陈毅。
这一天,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准备发给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项英的电报稿,他写道:
1个月来,英美与日德意在中国的斗争中是异常激烈的。前者要求中国政府变为戴高乐政府,加入英美同盟。“英国的开放滇缅路,美国的借款,尤其是撤侨,都向中国表示英美的反日决心,要求中国不跑到德意日路线,而英美两使坐镇重庆,紧紧拉住蒋介石不让跑掉。”后者要求中国政府放弃抵抗,加入日德意同盟,变为贝当政府。“运城、鄂北两飞机场的停开,阿部的回国,南宁的撤兵,海通社在重庆正式开设,则是表示日本让步和德国劝和的开端。
蒋介石现在是待价而沽,一方面准备加入英美同盟,一方面也准备加入德意日同盟。”“在七八月间蒋介石确曾准备于重庆失守时迁都天水,准备亲苏和共与某些政治改良,至9月已动摇,至10月乃大变,这是德意日同盟与英美同盟对华积极化的结果。”
1940年11月1日,毛泽东将上述这份电报稿作了一些修改,只发给八路军、新四军有关部门负责人。
欲知蒋介石究竟要对新四军采取什么措施,请看下章内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笑哥 2013-11-6 21:55
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带来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22:18 , Processed in 0.01156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