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晚年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 ... ... ... ...

2013-11-29 23:0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686| 评论: 0|原作者: 罗四夕 |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晚年的巨大成就 第十二章 毛泽东晚年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时间:2013-11-29 15:52来源:作者:罗四夕点击:47 次第十二章毛泽东晚年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人们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一是他的诗词,二是他的散文,三是他的文艺理论,还有他那几千万字的文稿中,只有“八大”开幕词(两千多个字)是他的秘书田家英写的而外,其余的讲话、文稿全是他自己写的。任傲霜在《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的前言中说:“…… ...

蔡清富和李捷:“在中华沃土上,产生过风流倜傥的诗人,却很少有人象毛泽东那样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这除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所具有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外,还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波澜壮阔、气凌霄汉的气势分不开。文如其人,诗的品味,首先是由作者的人格决定的。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12页)

叶君健:“《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流传之广,恐怕要超过《毛选》本身,因为作为文学名著,他的欣尝价值高、群众性强,远如南美的巴拉圭和地中海一角的希腊都有毛诗的译本。”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06页

郑伯农:“毛泽东是感情细腻、意志坚强的伟大人物,他的诗词总是体现感情和宏伟的气魄的统一,不论《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还是《满江红.和郭末若同志》,都有前无古人的气魄。……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43页)

第二节  千古绝唱现无来者的诗人

向明:“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优秀诗篇,常会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诗词中洋益着崇高美,往往令人产生一种钦敬、赞叹、振奋的感情。在这里,我就《沁园春.长沙》为例,粗浅地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情景交织的崇高美。

……

“前半阕虽然着重写景,但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和祖国前途乐观主义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然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3、16页)

魏巍:“这首词(《采桑子.重阳》),从外观上说,词句晓畅,几乎没有什么任何费解的地方。它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依我看,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它是渗透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美学观的一枝奇葩。虽然它穿的是古典诗词的外衣,但在古典诗词的烟海中,你却找不到这样的诗词。

……

“这首词最核心的句子,或者说最足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了。我自己击节赞赏的也是这一句。我读书有限,在我看过的古今诗歌中,还不曾见过这样的诗句。……

“下面,我们来研究词的下半阕。这里主要是描写秋天,秋天总多少和悲秋相联系。……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一种调子。……尽管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总之,不论人和自然界都是一片生命力的欢跃。对秋天作如此描写的,实不多见。这首《重阳》也是这样。所以,尽管不似春光却也胜似春光了。……请看那绵绵的高山和河谷之中,万木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殷红,还要可爱,这寥廓的江天不是真的胜似春光吗?……

“总之,这是一首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它感情饱满,意象宏丽。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化为一体了。”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9、40、41、42页)

郭风:“我个人一直有一个感觉,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艺术,不论在世界文学史上,抑或在我国文学史以及诗史上,都是一种格外独特、崇高的文学景象。我没有能力谈毛泽东同志对于本国和世界诗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但我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有关感觉,简要的在本文中表示出来?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具有10亿以上人口的人民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里领导了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他一生遭遇与中国人民的命运密不可分。他的革命活动包括战争的经历,以至他的革命襟怀、心智、革命思想和战略家的目光和远见,他的全部人格力量,在他的诗词艺术中所散发的文学异彩,实在是格外罕见的。在这中间,更具有一个最突出的、在中外古今诗史上几乎可谓独一无二的景象,即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是与他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在其中真挚地、气势恢宏地直抒一位革命巨人的情感,他的相当一部分诗词具有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的史诗性质,和一位革命领袖为人民事业出生入死、披肝沥胆、建立功勋的诗体自传性质。

“《如梦令.元旦》出现的又是一位艺术巨匠的平易而不平常的笔墨。诗人的艺术功力,深长于笔墨背后,从而极为耐人咀嚼。这首词,开头平易而奇突;记事写景如在目前,而吟咏之余,益觉有千钧笔力: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把征途中经过的最偏远的基本路线,以及途中景色及险阻,看似都不过是很轻易地点了一下,但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到一种感应:红军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的负重、忍受困难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接下去四句,更是千古绝唱: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一种革命信念,一种革命的斩钉截铁的必胜雄心,一种革命的乐观气概,一一成为诗境的雄伟气象。我把此词视为抒情性极为强壮的、独特的一首战歌和一幅描绘革命出征的战争油画,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艺术,正是达到炉火纯青的新境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他革命功勋的组成部分,与他的革命业绩同样永垂史册。”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45、47、48页)

刘征:“这首……题为《反第一次围剿》,是毛泽东同志于1931年春写的,……

……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开头写奋起迎敌的红军气吞万里如虎的威势。……‘万木霜天红烂漫’,是写实景,也是写豪情,以万山霜叶的绚丽色彩渲染革命军民的昂扬斗志。烂漫用得好,形容红得鲜亮。红得火炽、红得生气勃勃,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天兵怒气冲霄汉,从正面着笔,与起句相辉映,写工农红军的士气。……

……

“……毛泽东同志的词不仅不同于任何派,而且也不同于文人笔下的作品,是乞今为止古今词坛上独一无二的。但这正是它得以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真正的价值。”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62、64、65页)

张志民:“毛泽东同志作为永垂于我国历史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出类超群的文学家,一位伟大的诗人。

……

“当然,更集中体现他对我国文学巨大贡献的,还是他的诗词。几首脍炙人口、字字珠玑的诗词,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在当今世界占有显著地位,摆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也无愧为时代的杰作,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无可代替的珍品。

……

“《会昌》这首词,写得极为自然、潇洒。……结构紧密而又不显得拥挤,用词浅近,而又寓意深沉,短短八句,没有一句令人费解的词句,每句都明白如话,而每句都余味无穷。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句极为精彩的词,堪称难得的绝唱!……

“《会昌》这首词,不论从思想和艺术去看都是绝好的。几十年过去,今日读来仍感至深。它优美的诗句,既给我们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启迪。东方欲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警句名言,不受任何时空之限,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以更新的含义鼓舞我们前进,给我们以热爱祖国、展望未来的巨大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78*80、81、82页)

姚雪垠:“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他身上的这几个特点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前几个伟大作为条件,他不可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篇。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他长期在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加上他对诗词艺术有深厚修养兼有天赋的过人才华,所以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词。……

……

“毛泽东的诗词,……单就其若干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说,可以说前无古人。……屈原是奴隶制时代的高峰,但不妨产生杜甫这样封建时代的诗人高峰,而毛泽东同志是在我国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诗人高峰。

……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写于他率领红军经过死伤惨重,艰苦卓绝,震动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在《长征》一诗中他全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蔑视了长征中的巨大困难。象这样写法,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而且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上从无先例。

……

“《长征》一诗,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这首诗的题材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概括出来的。一切艰难和牺牲都不提了,只表胜利的喜悦和对艰难与牺牲的蔑视。多么伟大的气派!多么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多么鼓舞人心!

……

“律诗必须讲对仗,……《长征》的中间四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三四句颇为警策。……这腾细浪走泥丸,诗人是怎么想出来的,令我不禁拍案叫绝,愿为这两句诗痛饮一杯!

……

“在我国文学史上,写行军打仗的诗很多,都是着眼于写行军之苦。象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过。歌咏长征的诗人就是三军统帅在历史上不曾有过。诗人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艰苦卓绝的长征,而艺术上达到如此高的成功,不仅历史上未曾有过,而且今后也很难再有,此谓千古绝唱。”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93-94、95、102、104-106页)

林焕平:“毛主席这首念奴娇《昆仑》,是运用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方法写成的。它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更有浪漫主义的极度夸张,也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浑然一体,力量超凡。

“开头就像巨人挥手,气势磅礴:横空出世,莽昆仑,

……

“总之,这首词,以雄伟的气概开头,又以雄伟的气概结尾;运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和革命浪漫主义夸张,歌颂未来的共产主义世界。

“在当时,在今天,在将来,它都有热情似火,鼓舞革命人民奋发向上的伟大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09、111页)

李瑛:“毛主席和刚刚取得战斗胜利的红军指战员们,意气风发地登上六盘山,举目远眺。天高云淡四个字,便把西北清秋、天高气爽、万里晴空浮动着几缕淡淡的白云的高阔、深远的明朗景象,简洁地描绘出来;

“最后两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画龙点睛地展现了革命任重道远却信心百倍的光辉前景,是作者感情自然发展,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

“在表现方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如开头天高云淡两句,写景清新隽永,感情极为细腻,接着便倾吐出满腔豪情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壮语惊人!下半阕开头: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又是两句明丽的景色描绘,接下来又是排山倒海、大气磅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毛主席在这里把具有强烈反差的感情色彩诗句,错综交替地组织在一起,使在这里呈现出起伏跌宕的节奏的疏密有致的变化,这种相映成趣的的安排,大大加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感人效果。”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13、115、116-117页)

周振甫:这首词《沁园春.雪》,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还写出祖国山河的壮丽。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历数历史上功业煊赫的英雄,都不能跟当前的革命英雄相比。在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时,热烈地赞美当代的革命英雄,充满着对革命胜利的无限信心。”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25页)

刘白羽:“钟山风雨起苍黄,……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沉、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

“ 毛主席这首七律,不但气势磅礴,足凌千古,而且艺术精湛,感人弥沉。

“毛主席是诗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政治家、一个统帅。研究毛主席的诗,必须把这数重关系融汇为一炉,才能领略他的诗为什么有那么一种非一般诗人所能有的风采、气度、神魄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我爱全诗,更深爱最后两句,正是这两句道出诗人的情愫,一下子把读者引入神奇、浩大、无垠的美的意境。诗是思想艺术最密切的水乳交融的艺术,毛主席这首诗可谓一峰独秀、永占春风。

“ 40年光阴过去了,我再读这首诗,回想当年风华,恍然若在眼前,那是多么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呀!而在文学艺术上留得这一巨变的,莫过于毛主席这首诗。这首诗所以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地步,正说明一个美学原理,参与创造现实的人才能完美的反映现实,因为毛主席是亲手创造新世界的最伟大的英雄,才能咏出创造新世界最完美的颂歌。”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35、139页)

蔡清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描写新旧社会对比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最简练、最深刻、最形象、气魄最宏大的篇章,恐怕莫过于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了。

……

“柳亚子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诗人,毛泽东与他多有唱和之作。他填的这首《浣溪沙》诗意浓郁、佳句迭出。但无可讳言,将柳词与毛泽东的和作加以比较,便感到柳比毛确系略输文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4 11:09 , Processed in 0.012578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