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学习毛泽东》第十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2013-12-16 23:1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053| 评论: 0|原作者: 水陆洲|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学习毛泽东》第十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时间:2013-12-16 12:00来源:作者:水陆洲点击:50 次《学习毛泽东》第十章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阶级结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达阶段的阶级结构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问题。一九三六年,苏联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就立刻宣布:一切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不存在了。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斯大林在《 ...
4、关于阶级消灭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判断阶级是否消灭也只能有一个经济标准。一个剥削阶级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消灭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这种剥削关系是什么时候消灭的,赖以存在的这个剥削阶级作为阶级也就是什么时候消灭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消灭剥削阶级应该包括经济关系和政治思想两方面,消灭阶级最重要的是消灭阶级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由于阶级的存在造成的社会意识的影响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些影响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起来,还会产生某些新生的从事剥削活动的分子。因此,消灭剥削阶级也应当同时铲除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社会力量,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剥削阶级分子的改造。 
 
  从理论原则上说,阶级的消灭与阶级的划分是不同的。如果承认阶级是一个社会范畴,阶级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各方面的关系,那么,消灭剥削阶级,就不只是在经济上消灭,而且还必须在政治思想上消灭,才能把某个剥削阶级彻底消灭掉。当然,在经济上消灭剥削阶级就是消灭阶级剥削的经济制度,这是最根本的。这样就使某个剥削阶级的存在失去了经济的、物质的基础。但是,在消灭了某个剥削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之后,这个剥削阶级是不是就马上被消灭了呢?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虽然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意识形态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会随着经济基础的消灭而立即消灭。某个剥削阶级在它的经济基础被消灭以后,作为一个社会集团,其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仍然存在,他们仍然会作为一个阶级进行活动,甚至企图夺回失去的生产资料和统治地位。从实践工作上说,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彻底消灭某个剥削阶级,除了推翻其政权、禁止其政党活动或改造其政党的纲领外,很难有一个客观的、确定的标准。特别是思想意识,无论是就政党、派别、团体或个人来说,既可以掩饰,又可以伪装,还可以长期保留。怎样才算是消灭了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回答,而只能在实践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然后作出政治上的决断。 
 
    5、关于剥削阶级消灭的时间问题 
 
  从前面引述的毛泽东的论断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一九五八年,他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完结,就可以彻底消灭剥削阶级;一九六二年,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剥削阶级;一九六四年,他提出消灭资产阶级要几百年。 
 
  有的人认为,这些观点值得研究;有的人认为这些观点是“左”倾错误。 
 
  其实,如果不是感情用事,只要冷静地想一想,毛泽东的这些观点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前面说过,“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阶级”,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彻底地消灭剥削阶级。如果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看成是具有多个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那么,作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很可能就是一个在整个历史阶段都将长期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及其残余,社会主义社会就将过渡到高一级的社会形态。在有些人看来,说“消灭剥削阶级甚至要几百年”,简直就是奇谈怪论。但是,联系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国际环境,这种估计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 
 
第三节  现实社会的阶级结构 
 
  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相比较,现实社会的阶级结构,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方向,仍然是按照毛泽东的分析和预言进行的。 
 
(一)官方的观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宣布: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中,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了;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按照这种说法,中国的阶级结构由两个阶级组成: 
  一个是工人阶级, 
  一个是农民阶级。 
  这不仅比一九五六年“八大”宣布的阶级结构“与时俱进”了,而且比一九三六年苏联宣布的阶级结构也“与时俱进”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只剩下了两个阶级:一个工人阶级,一个农民阶级。 
 
  二零零一年,又宣布,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中,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六个“新的社会阶层”。这六个新的社会阶层是:   
(1)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2)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3) 个体户; 
(4) 私营企业主; 
(5)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6) 自由职业人员。 
  这六个新的社会阶层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出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权威机构或人士的解释。 
 
  不过使人费解的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一方是雇主,另一方是雇员,怎么就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有高级的经营管理者(又称买办或资方代理人人),有一般的管理技术人员,怎么就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其中,有国有的,集体的,私有的,这样多种不同所有制的地位的人员,怎么就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自由职业人员,从经济关系来说,与个体户有多大区别,怎么就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 
 
(二)官方学者的观点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的成果)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不存在阶级,只存在若干社会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是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组成。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拥有组织资源)      
经理人员阶层  (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私营企业主阶层  (拥有经济资源)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拥有文化资源) 
办事人员阶层  (拥有少量文化资源)           
个体工商户阶层  (拥有少量经济资源)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产业工人阶层  (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农业劳动者阶层  (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这五大社会经济等级是: 
一等  社会上层:包括 
  高层领导干部 
  大企业经理人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大私营企业主 
 
二等  中上层:包括 
  中低层领导干部 
  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经理人员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中等企业主 
 
三等  中中层:包括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 
  小企业主 
  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户 
  中高级技工 
  农业经营大户 
 
四等  中下层:包括 
  个体劳动者 
  一般商业服务人员 
  工人 
  农民 
 
五等  底层:包括 
  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 
  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这十大社会阶层、五个经济等级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出来的?作者明确指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划分阶层的惟一标准。 
  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首先,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主要是个人(私人)占有,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生产资料是由国家和集体占有的。同时,公司制近十年来的发展也导致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私人生产资料占有形式。 
  其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并且明显具有多元特征,这就决定了仅用生产资料占有这一指标来解释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充分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对物质财产的占有并不是衡量人们社会阶层位置的惟一标准。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就要重新认识传统的阶级分析理论,并加以科学发展,形成一个更加符合变化的、现实的多元分类标准框架。 
  
那么作者们认为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呢?作者们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资源与政治组织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经济资源主要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文化(技术)资源是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决定着各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8页) 
 
  应该说这个《报告》确实是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它既突破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阶级理论,又充分吸收了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理论。对“新的社会阶层”论作了精辟的解说、深入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 
  但《报告》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把某些社会现象掩盖下的社会本质的东西,公开暴露出来了。什么一等的社会上层:包括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私营企业主;什么四等的中下层:包括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特别是什么五等的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这样一来,不是把社会的两极分化明明白白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了吗?这是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而稳定要压倒一切。 
 
过了十个月,官方学者们的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篇名为《我国目前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调研报告》(“我国目前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李慎明,主要成员:李培林 景天魁 王一程 夏勇 李崇富 李德顺 蔡肪 陆学艺 秦其明 吴尚民。该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编《邓小平理论研究前沿报告NO.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1月版)出来了。
该《报告》承认,我国目前社会,不仅存在社会阶层,也存在社会阶级。对我国目前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它作了如下的描述: 
1,工人阶级 
(1)职工阶层 
(2)干部阶层 
(3)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4)国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经理人员阶层 
(5)士兵阶层。 
 
2,农民阶级 
(1)农业专业大户阶层 
(2)兼业农户阶层 
(3)小耕农阶层 
(4)集体农民阶层 
(5)农村干部阶层 
 
3.,其他社会阶层状况 
(1)个体经营者阶层 
(2)非公有制企业经理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几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状况 
(1)作为社会两极的新富群体和贫困群体 
(2)宗教信众群体 
(3)高危群体。目前危害性最突出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一是三股势力,即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二是邪教骨干。三是社会黑恶势力。 
 
怎样划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该《报告》强调: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作为观察社会和分析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2)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搞好阶层分析。 
(3)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当前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研究的科学方法。
(4)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 
 
  按照这个方法,《报告》首先承认,有特色社会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同时,它把六个“新的社会阶层”归纳为:除部分成员属于工人阶级外,其他成员可以归入个体经营者、非公有制企业经理和私营企业主这三个阶层。当然,它也不再把两个阶级、三个阶层、三个群体分为五个经济等级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1 00:08 , Processed in 0.0182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