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晚年领导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4-2-13 23:2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12| 评论: 0|原作者: 罗四夕|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晚年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而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到了崩溃的边沿。对毛泽东的评说要站在99%的人的立场上,用历史和事实说话,而不能站在1%的人的立场上,用仇恨和谎言说话。

 二、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王磊在《毛泽东农业机械化思想述论》中说:农业机械化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倡导的农业机械化运动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四期第79页)

  王磊说:从毛泽东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到今天已经36年了,36年过去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农业机械化思想,不仅关系到我们今天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关系到对我们党领导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问题。通过系统而认真的分析,我认为毛泽东农业机械化思想的根本精神是对的,六十、七十年代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建设成绩是主要的。

  首先,中国农业的超高速发展,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大面积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为了突出农村制度改革的成就,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前30年所积累的诸如农业机械装备、农田水利建设等物质的作用。其实,土改后的农业同样是家庭经营,但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大发展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土改时中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条件太差,而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的技术装备条件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土改时“几个农户一条驴腿”的落后状况。从1957年到1979年,中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从165万马力增加到18191万马力,大中型拖拉机从不到1.5万台增加66.7万台,手扶拖拉机从无到有发展167万台;与此相应,机耕土地面积也从264万公顷快速扩大到4222万公顷,机耕面积与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从24‰增加到42‰。就农田水利建设而言,它的发展也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化运动,因为毛泽东所论的农业机械化本身就包括农田水利建设的机械化。从1957年到1979年,我国的排灌动力机械总马力数从55万马力增加到7122万马力,灌溉面积也由解放初的2亿亩,增加到7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5%,可灌溉土地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由于有了大功率、大口径的水泵和大大小小的水库,过去三年两缺口的黄河,自建国后从未溃决,江淮地区的水患也极大减轻,由‘一年一遇’变为‘五十年一遇’。

  其次,毛泽东倡导的农业机械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用机械工业、农用化学工业、农用电力事业的发展。旧中国没有农机工业,只能用手工生产锄头、镰刀之类的简单农具。除59年建成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之外,我国大部分农机工业是在农业机械化运动中筹建并形成生产能力的。从1959年到1980年,国家对农机工业的投资累计达80.8亿元。到70年代末,全国县以上农机制造厂有1900多个,县农机修造厂2400多个,共有职工145万人。全国共形成了上海、北京、天津、洛阳、太原、德阳、沈阳、富拉尔基八大农业机械生产基地,能够制造多种型号的拖拉机和农具,其中1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销往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农用化学工业也是借助农业机械化运动才得以较快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相当重视农用化学工业并与农业机械化视为一体,他说:“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步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自建国到1974年,我国用于化学工业的投资达90亿元,占化学工业投资总额的4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改变我国化肥生产的落后状况,1972年11月至1974年5月,我国利用打破西方外交封锁的良机,先后与日本、西欧和美国签订总值5亿美元的进口13套大型尿素生产设备的合同。这些工厂在1980年以前全部建成投产,使我国化肥供应量增加了一倍。与农机工业同时发展的,还有我国农村电力事业。截止1979年,我国农村共建成小型水电站83000多座,农村用电量亦由1957年的1.4亿度,增加到282亿度。

  第三,毛泽东倡导的农业机械化运动对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启蒙作用不容低估。最初搞农业机械化时,许多干部连农业机械化的概念都不清楚,成千上万的农民更是从未见过拖拉机。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缓慢,使用的仍是千余年前祖先使用的铁锹、镰刀、锄头之类传统手工农具。通过农业机械化运动,大批农民被培养成了农机技术人员。到1978年底,全国仅人民公社系统就有农业机械管理操作人员790多万,其中拖拉机手330万。他们是中国第一批懂得现代生产技术的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运用起了很大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机械化运动对今天方兴未艾的乡镇企业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现在不少地方的乡镇企业,尤其是五金、机械制造行业的乡镇企业,最初起步时靠的就是当年农具制造厂留下的厂房、设备和技术工人。以后历经转产开发新品,发展成为众多颇具生命力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成了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四期第8586页)

  (我的补充: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把北大荒变成米粮仓、把新疆变成产棉基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18:00 , Processed in 0.01548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