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晚年领导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4-2-13 23:2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16| 评论: 0|原作者: 罗四夕|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晚年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而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到了崩溃的边沿。对毛泽东的评说要站在99%的人的立场上,用历史和事实说话,而不能站在1%的人的立场上,用仇恨和谎言说话。

三、毛泽东晚年中国的经济是全面发展的

  从“四化”建设的初步成就看,毛泽东晚年(1956-1976年)的经济大发展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有人偏偏要说毛泽东晚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说这话的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了解情况的人(多半是群众人云亦云),另一种是动机不纯的人(多半是重要人物)。因为他们的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上面四个人的文章(乔宗寿、魏巍、董玉振和王磊)就是对这种谬论最有力的批驳。下面再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来看,毛泽东时期的经济是发展了,还是停止不前呢?众所周知,这个《决议》不是为毛泽东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清算毛泽东的。但就从这个《决议》来看,也不能说毛泽东晚年的经济完全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到了崩溃的边沿。

  《决议》对“文革”前十年是这样说的,“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重要工业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1965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建设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的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六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七十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四点九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决议》还说:“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要方面。”

  (从文革前十年来看,毛泽东晚年的经济肯定是发展了,不是停滞了。请大家注意《决议》中的几个词:“增长三倍”,“都有巨大的增长”,“增长六倍以上”,“增长七十倍”,“四点九倍”。)

  再来看“文革”十年,还是用《决议》的话来说: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推广,等等。”

  (就从《决议》列举的不完全的事实来看,文革十年经济还是发展了,不是处于停滞状态,更不能说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

  我的看法:《决议》还没有包括72年、73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用43亿美元引进的一大批先进设备建立的一些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在八零年基本建成投产了,使我国经济腾飞如虎添翼,如十三套大化肥厂建成,就使我们的化肥年产量翻一番。还有葛洲坝水电站、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

  为了少而精,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很多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就不引用了,我请大家从以下几个问题来思考一下:

  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而毛泽东逝世时,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65岁。请问,人均寿命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无关系?

  1840年到1949年,109年间,我国人口只增长了一亿五千多万人,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有计划生育这个词。而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我国一直在提倡计划生育(虽有人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但从来就没有人批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一直在宣传推广),为什么人口就增加了三亿多呢?这与经济增长又有无关系呢?

  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人物基本上是嫌贫爱富的。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的头子们,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他们就不愿意与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握手。在长达20年的时间,他们联合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孤立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军事上威胁中国。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在毛泽东逝世前夕,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却带头与中国修好,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远渡重洋飞到北京来与毛泽东握手言和,并对毛泽东说:你改变了世界。

  73年,法国总统逢皮杜来北京对毛泽东说:见到你很荣幸,因为你改变了世界面貌。

  毛泽东逝世前,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人物都争先恐后来北京与毛泽东商谈世界大事。从此中国才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请问?在一个20年经济处于停滞、崩溃状态的中国,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们,为何要争先恐后来与毛泽东商谈世界大事呢?他们为何以见毛泽东为荣呢?

  尼克松和逢皮杜都说:毛泽东改变了世界的含意,当时我们还认识不太清楚。后来,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解释说:二战后是美、苏两级世界,60年代后,毛泽东逐渐把两级世界变成美、苏、中三级世界。日本学者还形象的说:毛泽东当时的世界就像中国的三国时期,美国就像三国时的魏国,苏联就像那时吴国,中国就像那时的蜀国。

  请问这是一个20年经济处于停滞、崩溃状态的中国,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吗?究竟是那些外国人的智商低,还是我们有些人的脑子有毛病?

  三、我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是靠什么解决的?不少人说:是靠“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的。我说:绝对不是。因为“承包”就是个体劳动的小农经济,1955年以前的几千年就全是个体劳动,为什么那时不能很好解决吃饭穿衣呢?那时,人口只有六亿,耕地比现在还多。“承包”后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农业生产只有单干的积极性是不行的。

  真正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是毛泽东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培育、推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田间管理)、工(工具改良)解决的。

  所谓土,就是要保护耕地,改良土壤,要种粮食现在没有土不行。他对土地是非常爱惜的,他要求搞经济建设要不占或少占良田。如果他当年搞建设,也像后来那些崽卖爷田不心疼那样,肆无忌惮霸占良田,现在还有十八亿亩耕地吗?希望了解情况的人们把49年中国有多少耕地,毛泽东逝世时中国有多少耕地,现在还有多少耕地这个数据拿出来告诉人们,让人们独立思考。毛泽东时代,成都平原的农田很少占用,现在的成都平原的耕地已今非昔比了。

  所谓水,要种粮食没有水不行。水从何而来呢?靠农业集体化时,农民们艰苦奋斗修的水库、水塘和政府投资修的排灌系统。毛泽东逝世时全国农村绝大多数地方基本上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所谓种,就是要使用良种。如果用传统种子,是无法提高产量的。这个问题是袁隆平那一代农业科学家艰苦奋斗,在毛泽东逝世前夕刚搞成功,八十年代全部推广。

  肥,就是要使用化肥。全国的大化肥厂都是毛泽东在世时建立的。这是当时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建立起来的。

  所谓所谓“工,就是农用工具,包括农业机械。现在我国的农用机械厂绝大多数都是毛泽东那时建立的。

  ……

  没有农业“八字宪法”的实现,农业的产量是无法提高的,没有把北大荒变成米粮仓,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靠“八字宪法”。那穿衣又是靠什么解决的呢?这又和毛泽东时代分不开。一是新疆的产棉基地的建成,二是毛泽东在世时建设的合成纤维工厂,在1978年前后陆续建成投产,大量的涤纶(的确良)、晴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纺织品和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进入商店,很快就解决了我国的服装、鞋帽供应问题,使中国人民告别了“凭布票买衣服”的历史。

  如果没有这些合成纤维厂和新疆的产棉基地建成,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是难解决的。请注意!那些合成纤维厂是毛泽东带头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建立的。

  现在,我国各地的百货商店里,食品、服装、鞋帽、轻化工业产品和家用电器的品种很多,质量很高,价钱也不贵。售货员不愁商品少,愁的是销售不快。

  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商店里去逛,很多日用商品(特别是服装、鞋帽、儿童玩具)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看待毛泽东时期的经济,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毛泽东是真正的在一穷二白的、百孔千疮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比利时还少,比印度还穷,国内除了能生产镰刀和犁耙而外,什么现代化的机器都生产不出来。

  二是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孤立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军事上威胁中国的情况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

  三是当时的统计数字没有完全反映毛泽东那时的经济成就,如那八万四千多座水库的劳动价值就没有反映在总产值中,铁道兵修的铁路也没有把劳动价值反映在总产值中,军队参加地方建设也未把劳动价值反映在总产值中,当时还有各机关、学校义务劳动的劳动的价值也没有反映在总产值中。

  四是工厂从设计、建设到投产要有一个过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搞了20多年才成功,这一成就,毛泽东看到了,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些工程有的要4、5年,有的要6、7年,有的甚至要十多年才能建成投产。如1973年用43亿美元引进那一批大型设备,毛泽东生前基本上还未建成投产,他逝世后,80年代左右才全部建成投产。

  这就像栽桃子树,刚栽下去的桃树是不会长出桃子来的,是没有桃子可摘的,还要精心培养几年才会有桃子可摘。毛泽东种下的“桃树”正在或刚要结桃子的时候,他就驾鹤归西了,“桃子”就留给后人摘来吃了。

  这些摘“桃子”吃的人也太没有良心了,他们把别人栽的“桃树”结的“桃子”摘来吃了,不对栽“桃树”的人说声谢谢,还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对栽“桃树”的人说三道四,甚至还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毛泽东晚年领导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这是留给后人享受的经济,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经济,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明日愁来明日忧的经济。对毛泽东在经济上取得成就,要历史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决绝不能像“吃包子的故事”那样把它否定了。

  所谓“吃包子的故事”,就是说的一个顾客先吃了十个肉包子还没有吃饱,叫老板再端两个包子来。老板说:肉包子没有了,只有菜包子。顾客说:菜包子也端两个来。顾客吃完菜包子后说:肉包子不好,菜包子才好。老板问:为什么?顾客说:肉包子我吃十个都没有吃饱,菜包子我才吃两个就吃饱了。

  我还认为:那些说毛泽东晚年把“经济搞到崩溃的边沿”的人,多数是人云亦云,不了解情况。但这个说法的创始人完全是胡说八道,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弱智。

  为什么说他是不学无术弱智呢?因为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有四个表现:一是国家财政大量赤字,内债外债不断增多;二是通货膨胀;三是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大量下岗;四是社会动荡不安。

  从毛泽东1976年9月驾鹤归西的情况来看,国家财政没有赤字,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当年国家财政还有八十多亿元节余,77年和79年两次给职工提工资。如果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哪来的钱给职工提工资呢?那时我国在瑞士银行还有外汇储备。当时华国锋就把这些外汇储备用来搞“洋跃进”,如果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华国锋用什么来搞“洋跃进”呢?

  众所周知,那时物价是稳定的,没有通货膨胀;

  工厂没有大量倒闭,也没有工人大量下岗;

  社会秩序安定,没有出现大量的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因此,说“毛泽东把经济搞到崩溃的边沿”的人,完全是不学无术的弱智在胡说八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19:11 , Processed in 0.02135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