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76章

2014-5-31 22:4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10|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过去的剥削阶级完全陷落在劳动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他们不想变也得变。

  4月27日凌晨,毛泽东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了一个便函,他写道:

  家英同志:

  如有时间,可一读班固的《贾谊传》。可略去《吊屈》、《鵩鸟》二赋不阅。贾谊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见于《史记》的二赋二文,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存二赋一文。《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如伯达、乔木有兴趣,可给一阅。

  毛泽东

  毛泽东在读《贾谊传》时,称赞贾谊是“英俊天才”。他对贾谊33岁郁郁而死,深表惋惜。他在书上批道: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把《贾谊传》推荐给自己身边工作的人看,意在鼓励他们也要解放思想,勇于作为,要向历史上年轻有为的贾谊学习。

  4月27日下午2时40分,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工业问题。6时15分,他和与会者们来到珠江边上了船,继续开会。6时50分,会议休息,毛泽东下水游泳,7时10分上船,7时30分就餐。8时,会议在船上继续进行,10时25分回到住地,会议一直开到12时30分才结束。

  此后,毛泽东每天除了开会,还要到珠江游一次水。

  4月29日,广州会议结束。

  这一天,毛泽东写出了《给生产队长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的那一套指示,不要管这些,只要管现实可能性……吹上100斤,1000斤,1200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

  “收获多少就多少,不可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对人民有利,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自己,二害人民,总是吃亏。”

  4月30日下午,毛泽东在文冲至莲花山一带的江面上游了泳,通体舒泰,由于日晒的缘故,脸上呈现出黑红色,显得格外健康。他决定去郊区的棠下农业社看看。

  3点45分,毛泽东一行3辆轿车由西而东来到棠下村口南边的公路上。早已聚集在路边的村民纷纷喊着:“来了,来了!”

  毛泽东身穿白衬衫,灰色长裤,坐在第二辆车上。他人未下车,脚上的浅口黑色布鞋已伸了出来。他平日里最喜欢穿的是两双合脚的鞋,一双是这个布鞋,另一双是已经很旧了的棕色皮鞋。他不论是去哪儿,都是两双轮流着穿。卫士们几次要他换新鞋,他都谢绝了,再说多了,他就要发脾气。

  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和广州市市长朱光,正待要把农业社的干部介绍给毛泽东,可几百名社员呼啦一下子就围了上来。村干部费了很大的劲才开出一条小道,让毛泽东等人走在前面,众人紧随其后,一起簇拥着往村里走去。

  农业社支部书记梁富、社主任钟叙本,把毛泽东让进办公室,室内室外的人已经挤得满满的了。毛泽东问道:

  “你们今年的生产还可以吧?”

  钟叙本回答说:

  “今年比去年好多了。”

  “社里养了多少头猪?”

  “3800多头。”

  毛泽东点点头,说:

  “那样好,我赞成。合作社应该多养些。”

  陶铸对干部和社员们说:

  “你们今天能够见到毛主席,今后生产要搞得更好啊!”

  毛泽东又问:

  “你们合作社会散伙吗?”

  村支部书记梁富说:

  “散不了。铁打江山!”

  “散不了?为什么?”

  钟叙本说:

  “第一,我们社的收入增加,比单干户好。入社前,按照上中农水平,大小人口平均计算每人1年纯收入107元4角。”

  “现在呢?”

  “去年我们每人平均纯收入164元。”

  “啊,从107,增加到164!”

  毛泽东显然感到很满意。陶铸问钟叙本:

  “还有第二呢?”

  钟叙本清清嗓子,说:

  “第二就是有共产党,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大家都笑了。毛泽东注意到桌子另一边有几个干部一直没吭声,就问朱光:

  “这几位同志是谁呀?”

  朱光忙介绍说,他们是广州市郊区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陶铸打趣说:

  “现在是4级干部在一起。”

  毛泽东也笑着说:

  “哪里是4级?连你,我,我们是6级干部在一起了。”

  毛泽东要去看看干部试验田,众人向村西北角走去,社里的群众也尾随而至。毛泽东来到一棵榕树不远处的稻田前,问道:

  “这禾长得不错嘛,每亩能收多少斤?”

  负责试验田的钟文炳回答说:

  “大约700斤吧。”

  “会倒伏吗?收成有没有保证?”

  “只要搞好排灌,倒伏不了的。”

  毛泽东沿着田埂往前走。此时的广州已经是火一般的炎热了。乡党委书记潘湛递给毛泽东一顶遮阳帽。这是一顶极普通的南方常用的竹编帽,农民们下田都戴着它。毛泽东接过帽子,端详片刻,戴在头上,细心地系上带子,环视了一下众人,说:

  “你们看,我也像个农民了。”

  毛泽东指着菜地边上的一种植物问:

  “这是什么?”

  社干部说,这是一种菜,叫藿香。他们又介绍了田里种的黄瓜、豆角、生姜。毛泽东说:

  “好,这样,土地的利用率就很高了。”

  毛泽东来到干部试验田边,农业社副主任钟礼向他介绍说:这试验田一造计划收1600斤。毛泽东反问道:

  “一造也可以收获这么多吗?”

  钟礼正要回答,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一个妇女满头大汗地使劲拨开人群,挤到毛泽东身后,将一把布伞撑开,小心地遮在毛泽东头上。毛泽东向她道谢,她并不开口,只是笑笑。毛泽东发现不远处的田埂上站着20多个红领巾,乌溜溜的眼睛盯着他,却不敢靠近。毛泽东乐了,走上前去,拉着一个叫任溥华的学生的手,问道:

  “你们是哪里来的娃娃?来这里做什么?”

  任溥华告诉毛泽东,他们是广州市第30中学的学生,是到棠下社参加勤工俭学来的。毛泽东又问:

  “你们劳动得好吧?每天能赚多少工分?”

  学生们笑笑,不好意思回答。毛泽东又问农业社干部:

  “你们欢迎他们吗?”

  大家都笑了,一个人说:

  “社里的劳动力不够,我们双方订好了合同的。”

  太阳已经西沉,毛泽东结束了近1个小时的视察,离开棠下社,又顺道视察了广东省农具改革展览会,看完了耕耘、水利、土壤肥料和水产4个馆。他在水产馆前,对陶铸、朱光等人说:

  “南海水产资源很丰富,大有可为,应很好地开发利用。”

  至此,毛泽东结束了广州之行,连夜乘飞机返回北京

  1958年5月1日,毛泽东离开广州,乘专机飞抵武汉。

  5月2日,毛泽东从武汉飞回北京。

  是日晚,毛泽东在颐年堂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董必武、彭真、陈伯达、胡乔木、杨尚昆开会,讨论即将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有关问题。

  5月初的一天,毛泽东对林克说:

  “世界上有许多鬼,也有许多人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呢?”

  林克没有理解毛泽东的话,随口说道:

  “我不相信鬼神,所以不怕鬼。”

  “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聊斋》上有一个故事,”

  毛泽东仍然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他还边说边比划着:

  “一个狂生夜坐,有个鬼披头散发,面黑似漆,很难看,瞪着眼睛,吓唬狂生,舌头伸得这么长。狂生怎么办呢?他笑着研墨,把墨涂在脸上,涂得象鬼一样黑,也伸出舌头,目光如炬,和鬼互相瞪视着。就这样对视了1小时、2小时、3小时,那个鬼见吓不倒狂生,就跑掉了。作者蒲松龄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怕鬼,越怕越不能活,鬼就要出来把你吃掉。狂生不怕鬼,就把鬼征服了。”

  毛泽东把这个故事讲完了,意犹未尽,又问林克说:

  “《席方平》的故事你看过没有?”

  林克说:

  “我看过《聊斋志异》,但不记得这个故事。”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接着讲故事:

  “席方平的父亲席廉为人憨直,得罪了邻里羊姓富翁。羊某早死几年,贿赂了阴司官吏,使席廉忽然暴死。席方平悲痛欲绝,决心到阴间为父亲伸冤。席方平来到阴间一牢狱门口,远远看见他父亲望着他哭诉:狱吏全受贿赂,日夜拷打他。席方平就向城隍、郡司告状。因城隍、郡司都受了贿赂,不仅案子不受理,而且还使席方平受尽了拷打,又将他押回阳间。席方平又溜回阴间,告到阎王那儿,阎王不容他诉说,就责令打席方平几十大板。席方平大喊:

  ‘谁叫我无钱,应该挨打!’

  阎王恼羞成怒,教鬼卒把席方平放到烧得通红的铁床上去烤。阎王问席方平:

  ‘还敢告吗?’

  席方平说: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一定要告。’

  阎王大怒,叫两个鬼卒把席方平的身体锯成两半。席方平痛不可忍,但硬是一声不吭。鬼卒说:

  ‘真是条硬汉子!’

  拿锯的小鬼同情他是个孝子,不忍锯到他的心,锯子曲折而下,保存了他的心,身子被锯成两半。阎王叫鬼卒把席方平的身体合起来去见他。阎王问席方平:

  ‘还告吗?’

  席方平恐再遭到毒刑,谎说:

  ‘不告了。’

  席方平又被押回阳间。席方平想告到玉皇大帝那里,他听说二郎神是玉帝的贵戚,聪明正直,便又回到阴间找二郎神。谁想又被阎王抓住,把他强行投胎为婴儿。席方平愤怒啼哭不吃奶,活了3天就夭折了。他的灵魂又跑到阴间告状,结果碰上玉帝殿下的九王,九王叫二郎神赶快判决。最后,二郎神判决,将贪赃枉法的阎王、郡司、城隍、助纣为虐的鬼役以及为富不仁的羊某,分别治罪。同时表彰了席廉父子的善良、孝义,并增加席廉阳寿3纪。”

  故事讲完了,毛泽东喝了口水,点着烟,又说:

  “老实人,虽然历经磨难,只要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问题终会弄清,冤案终能昭雪。共产党人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要有‘六不怕’的精神,即不怕撤职、不怕劳改、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班房,不怕杀头。只要准备了这几条,就什么都不怕了。”

  后来,毛泽东提出要编一本《不怕鬼的故事》,由何其芳承担了这个任务。何其芳在这年夏季基本编成了此书。毛泽东还要何其芳为《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写个序言。

  5月4日,毛泽东在给埃及总统的复信中写道:

  “不管帝国主义者怎样敌视贵国和整个阿拉伯人民,它们也决不能阻止贵国和整个阿拉伯人民的前进。”“我的心向着阁下和贵国人民,向着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全体人民。”

  5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2、关于莫斯科会议的报告。3、通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这一天,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

  5月8日,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他说:

  “我讲一个破除迷信。刚才不是有的同志讲破除迷信嘛。我们有些同志有好些怕,其中有的怕大学教授,整风以后慢慢就不那么怕了,或者怕的没有那样利害了,有的人已经接受了大学教授的聘书,我在报上看到柯庆施同志接受了复旦大学的聘书去当教授。这就是不怕的表现。还有的也准备去当教授。这是讲怕资产阶级教授,是否也怕无产阶级教授?我看有的。譬如说怕马克思,他住在很高的楼上,要搭好几层梯子才能爬上去,我这一辈子没有希望了。我在成都会议上讲过,不要怕,原因马克思也是人,他也是两只眼睛,两只手,一个脑子,跟我们差不多。不过他脑子里有一大堆马克思主义。他写了不少的书给我们看。我不一定都要看完。杨献珍同志在不在?(杨答:在)。你看完了没有?你看完了,你上到楼上去了,我没有看完,还在楼底下。我们没有看完他的著作都是楼下人,但不怕。马克思的东西,不一定都要看完,读一部分基本东西就够了,但我们做的,超过了马克思。列宁说的做的许多地方都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有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所以在实际方面是超过了。他那时有那时的条件。马克思没有做中国这样大革命。我们的实践也超过了马克思。在实践中就会产生出道理来。马克思革命没有革成,我们革成了。这种革命的实践,反映到意识形态上,就成为理论。”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看不起自己。我常常和一些同志谈,中国被帝国主义压迫了100多年,帝国主义宣传那一套,要服从洋人。服从外国100多年,吓怕了什么都怕,封建主义宣传那一套:要服从孔子。总觉得自己不行,对孔子来说我们也不行。”

  “从古以来,很多学者、发明家,在开始都是年青的,都是没人看得起的,学问比较少的人,被压迫的人。这些人在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学问多的人。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能完全肯定,还要调查研究。但是,可以说大部分如此。他们为什么能变成发明家、学者、英雄呢?是因为他们方向对。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

  “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有个甘罗,大概是甘茂的孙子,他12岁当丞相,还才是个少先队员,红领巾,童子军。当时吕不韦是个大政治家,但没有主意,甘罗给他出了个主意,叫他亲自出马到赵国去,后来事情果然成功,才成了丞相。

  汉朝有个贾谊,17岁就被汉文帝找去了,一天升了3次官,后来贬到长沙,他写了两篇赋,《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又回到朝廷,写了两本书,叫《治安策》和《过秦论》。我看他是古时的秦汉历史专家。范文澜同志在场不在场?对不对,请你去考证一下。他写了几十篇作品,留下来的是两篇文学作品(两篇赋)和两篇政治作品——《治安策》和《过秦论》。死时才只有33岁。”

  “韩信也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人家让他钻‘胯裆’,他一看没办法,只好钻。”

  “孔明27岁当军师。周瑜也是青年人,孙权的老将程普不行,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先不服气,但后来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

  “最近出名的那两个发明家杨振宁、李政道也是年青人,年龄不过30岁,台湾成立了一个科学院,胡适当院长,把他俩弄去当院士。”

  “现在的许多优秀的乡干部、社干部,有很多是青年人。总之,有为的青年多得很。

  到此为止,举这么多的例子,目的就是说明青年人胜过老年人,没有学问的胜过有学问的。不要被大学问家、名人、权威者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被这种东西所束缚,要从这种束缚手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要发挥人的创造性,劳动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从来就是很丰富的,要把劳动人民中蕴藏着的无穷无尽、丰富的智慧、创造能力解放出来。”

  “我不晓得什么工业,一窍不通,可是我不相信工业就是高不可攀。我和几个搞工业的同志谈过,我说不要把它看得那样严重。开始不懂,学过几年也就懂了,有什么了不起。把它看得那么严重,这种心理状态是不正常的。”“我看只要15年就可以赶上或超过英国,甚至美国,照李富春同志的说法,至多20年也就够了。”

  “今天《人民日报》上登的‘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我看这个话很好,高山嘛,我们要你低头,你还敢不低头,河水嘛,我们要你让路,你还敢不让路。这样说说是不是狂妄呢?不是,我们不是狂人,马列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革命者,我们主张俄国的革命热情和美国的求是精神的统一。在文学上,就是要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的统一。”

  “中国应当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国,因为人口多嘛!过去林彪同志在延安曾谈过,将来中国比苏联强,那时我还有点不大相信。我想苏联也在进步呀!现在我相信了,完全有可能。”

  毛泽东对范文澜说:

  “范文澜同志,你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我看可以补充一下,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他主张‘以古非今者族’。”

  他接着对与会者们说:

  “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叫《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4月28日《人民日报》),我看了很高兴。”

  毛泽东说到这里,站起来讲话了,他说:

  “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史学的传统。敢于站起来讲话了,这才像个样子。文章引用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有引用秦始皇。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有‘以古非今者’杀全家的禁令。”

  林彪插话说:

  “秦始皇焚书坑儒。”

  毛泽东说:

  “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460多人,我们坑了46000人。我们镇反,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吗?我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有人骂我们是个独裁统治者,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合乎事实,可惜的是他们说的还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

  毛泽东说罢哈哈大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7 03:33 , Processed in 0.011725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