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陆寿筠:双向度、两层次民主架构设想

2014-10-14 22:1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233| 评论: 1|原作者: 陆寿筠|来自: 新法家网

摘要: 关于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民主政治制度,笔者在对西式民主进行深入批判、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的弊端进行初步反思的基础上,已多有阐发。本篇则是在对十年文革及其前因后果继续深入反思基础上的进一步阐发。
(六)民主“微调”中实现渐进式社会革命
 
        虽然在表面上,社会主义民主也有选举、代议制,也可采纳选举人制、两院制,甚至也可以采纳如差额选举、决策核心容纳不同思想派别等竞争机制,但所有这些都必须牢牢地扎根于以民主管理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因为归根结底,只有以兼利主义、共同致富为思想指导的生产关系即经济权力关系,才能为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衡和谐提供牢固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从而有可能将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内的必要合理竞争限制在有利于促进、而不是破坏社会全方位综合平衡的范围内和程度上,并且使之服从于社会平衡的总要求、总趋势,而不是像资本主义的竞争那样听凭其发展成越来越大范围和程度的对抗,直至打破一切平衡,而最终只能通过内部的或对外的暴力、战争,以大规模生灵涂炭为代价,来稍稍恢复一下暂时的、表面的平衡,而永远不能避免周期性的大规模社会动乱或内外战争。
    在民主公有制经济基础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政治思想领域内那些局部的、分散的、受制于社会整体动态平衡总要求、总趋势的有限竞争,可以将国家政治生活中,每若干年一次伴随着对抗、暴力、流血、仇恨、造成社会撕裂的大风暴、大动荡、大起大落,化解为局部的、分散的、最少暴力、流血、仇恨的无数小对立、小冲突、小起小落,这等于是通过最小损失的持续“微调”,让国家在长治久安、平稳发展中达到渐进式社会革命的宏观效果。
 
 
三、多维平衡:新型社会主义民主之中国特色
 
        政治体制是社会多方利益得到表达、反映、处理、安排的一种社会机制。民主体制应该是多方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比较平衡处理的一种政治机制,但资本主义民主只有在通过战争、军事殖民、资本殖民等渠道,将内部严重的不平衡大规模地向世界各地输出的前提下,才能求得内部暂时的、虚假的、有限的平衡。只有社会主义导向的民主才有可能在最大范围内的多维整体上让多方合理利益最接近于得到动态平衡的一种政治机制。
        中国特色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西方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根本目的和宗旨之不同:后者是以社会各利益主体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通过丛林战争式弱肉强食的博弈竞争,实现垄断利益集团在最大范围内(包括中心和边缘地带)定于一尊的政治经济秩序;而前者则以有步骤地消除按历史条件已经不合理的剥削利益秩序,在促进社会多方合理利益动态平衡的持续过程中,保障全民物质和精神福利的最大实现为根本指导思想。
         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传统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由少数救世主式的无上权威(在理论上)代表工农及全体人民利益,但缺乏真正广泛的民主基础、压制合理异议、自身得不到建设性制约、形同专制地片面高度集中、因而有害于社会主义实现道路的探索、甚而导致其失败的政治机制;前者则是在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类从业人员及管理工作者等广义劳动者大众为主体的、最广泛的全民民主基础上,允许执政党内外不同思想派别的和平竞争、以有利于让千百万人民前赴后继的历史性实践不断地检验和选择正确的治国路线,可以保证国家比较平稳地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纵横双向度、上下两层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多层次),或曰“多维整体”民主架构则是比较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一种制度设想。
无论是在实质上,还是在形式上,体现在多向度之间、以及各向度上多元主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正是本设想体系的核心思想依据。以整体动态平衡统帅局部、分散的对立和竞争,这恰恰是将中国传统黄老思想中所体现的心物不二、阴阳平衡一元整体论宇宙观、社会观、方法论用之于当代社会实际的体现。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虽不属于中国传统所有,而是来自西方,但因为它是在批判了建基于原子论世界观、社会观、方法论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提出来的,与中国传统天下主义的大同思想有相通之处,因而为近当代中国多数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所接受。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没有能够跳出西方传统心物二元论对抗思维原子-铁板论社会观的窝臼,没有形成多维整体动态综合平衡的观念,这就是传统社会主义错失之处的形上认识根源。只有遵循阴阳平衡的天地大道、以及此形上大道的形下表现即革新型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以此为导向的民主基础上形成的高度集中才能为国家和人类带来普遍的福利。
        可以相信,在中国传统形上思想基础上,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宗旨、总结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成分,结合当前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大胆而稳妥地通过实践,即使要经过更多的艰难曲折,迟早一定能逐步摸索出一个既有别于资产阶级民主、又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专断,既真正地符合社会主义宗旨、又符合本国文明传统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来。
 
 
四、民主化路线图:从现实到理想
 
 
        任何宏大的社会改革计划都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到位,以上设想也不例外。虽然事实上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就已经开始探索,而且在曲曲折折之中也有所进步和积累,但是要克服不利于上述理想实现的主客观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客观上,西方资本主义霸权国家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各方面,或公开或隐秘地、既从外部实行围堵威胁又从内部煽动分化颠覆、全方位地向我们时刻挑衅,这就迫使我们既要维持一定程度的社会稳定以进行经济国防建设、又要进行适当的政治思想斗争以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想探索,要在这两者之间动态地保持平衡,使之互为保障,而不可能把一方面停下来,孤注一掷地将一切力量、资源集中于另一方面。
        在主观上,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民主法治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崭新制度,至今尚无探索成功的先例,更没有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因而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可以用来作为借鉴的现存榜样,因此一切都要从知之甚少做起,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从局部甚至全局性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达到知之较多,直至成功。
        由于上述的根本原因,从社会主义和民主法治这两方面都很不完善的现实,到比较完善的理想实现,这中间必然是一条不平坦的路径,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就需要一个路线草图。
 
战略总思路:
扎根基层、开花顶层,抓住两头、推动全局;
关注实质、衍生形式:平衡关系、导出程序。
        在基层和顶层这两者之间,从近期来说,最高领导层的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阶段性的战略重要性;但从长远来说,基层企业民主制度由点到面之逐步建立和铺展,则具有永久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前文已有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可以在其它方面有形式上的相似,但有没有基层企业民主作基础,这是区别两者的唯一根本之点;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以(广义)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自下而上地当家作主,如果劳动者普遍享有基层企业民主,原来的资本主义也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以下就是基于这一认知的粗线条步骤设计。
 
第一步觉悟精英与劳工大众相结合,推动大型企业内部民主
 
一切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如果不在基层而有条件深入基层的,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大小知识分子,都应到基层去宣传和实践民主,这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发挥智慧才能的大好机会。他们可以与基层企业内原有的党内外先进分子一起,争取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支持,发动和团结广大劳工兄弟姐妹争取和捍卫自己应有的民主权利、建立合适的企业民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从点到面之逐步建立和铺展”可以先从大中型企业开始,其中又按资方身份之区别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外资、合资、及外资代工企业。在这些企业内部,争取民主权利的对象是西方垄断资本和买办资本。工人们与他们的斗争是阶级斗争。斗争的内容首先是反对超级剥削、争取合理的工资福利、安全的工作条件、组织工会的权利、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等。
第二类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名义上是全民所有,但是由于多年来社会风气腐败严重、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变相私有化现象,它们的民主化建设在当前首先应该结合反腐败斗争的客观形势需要来进行。如果不积极发动群众、坚决回应新生官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对国家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猖狂进攻、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政治文化、道德风气)的严重腐蚀,“不改旗易帜”的路线宣示就落不到实处。这也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重组阶级队伍。要揭露那些窃据企业要职、盗取国家资财、中饱一己私囊、挥霍奢侈无度的蜕化变质者,不发动国有企业广大职工、只依靠专业侦办队伍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发动群众、重组阶级队伍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民主、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的过程。实行民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集中,因此,广大职工发扬民主、实践民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形成和服从正确的集中、识别和抵制错误的集中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兼利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克服狭隘自私心理、推进全社会思想革命、提高全民社会主义觉悟的过程。
 
第二步最高领导核心建立不同思想路线之间和平、理性、民主竞争的决策机制
 
随着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买办企业内部民主化改革的推进,当这种改革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时候,必然会进一步激化国家中上层政治机构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股力量、两条路线的冲突和较量。执政党内外一切坚持社会主义导向的健康力量必然支持本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外国资本超额剥削的斗争中学会民主地自己管理自己,必然支持国家公有制企业的民主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导向的经济和政治支柱。而反对社会主义导向的西式自由派则会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可能诬之为“改革倒退”、“极左回潮”、“文革重演”等等,以蛊惑人们支持其挣扎抵抗。同时也可能出现类似过去反复出现过的形“左”实右倾向,或急躁粗暴倾向,如在与外资的斗争中不尊重国际外交惯例而鲁莽行事,或者在反腐斗争中不分轻重缓急地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无视区别对待的政策策略、或制造暴力恐怖发泄私愤,或者在推进企业民主化的进程中将同一种模式不加区别地、一窝蜂地强加于所有公私大小企业,等等。总之,各种思潮将在更大规模上再次互相交集、难分难解,可能会让人们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历史经验表明,对于左与右、对于真左(包括能从自己一方的失误中吸取教训的真左)与假左真右的识别,不能光凭其一时的口号,而要观察其在社会阶级关系演变的宏观历史全局中究竟代表哪个或哪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和意志。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不断深化,假左与真右正越来越频繁地交杂在一起。过左的做法往往被极右力量所利用,或者根本就是极右派故意煽动起来的,借以使真正的左派健康力量孤立于他们所代表的广大民众。制造事端、浑水摸鱼、在混乱中颠倒黑白是非,从而孤立和打败政敌,这是一切反动没落阶级向人民大众疯狂反扑挣扎时屡试不爽的伎俩。顺应天道大势的正义力量当然要揭穿和反对敌对势力将革命或改革大业中难免的失误无限放大,但也不能因为“难免”而将错失说成正确、拒绝接受历史的教训、或借口“难免”来掩盖自己本可以避免的失误、甚至掩盖自己的私心。究竟是私心作祟还是单纯认识问题,久而久之,最终必然会被人们所看清(因此,顺便插一句,任何真正的人民革命或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改革,对于任何参与者都是一场为公还是为私的考验,都是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谁都逃不了最后的鉴别)。但是,这往往需要时间。形“左”实右现象的一再出现、政治思想斗争的这种复杂性更是提醒人们,要如实识别一些政治势力和人物的真假左右面目,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在时代风云的反复演变中加以考察和鉴别。这就需要为在竞争中观察和鉴别不同的思想和政治路线以必要的时间,不能轻率地、武断地将一种路线尊为正确、并且永远正确,而将不同的思想代表随意地打成阶下囚,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中上层政治体制、首先是执政党最高层议事决策体制的民主化改革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一改革当然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即既坚持以社会主义为导向这一国体原则(上述第一步改革将为此打下扎实的阶级基础、民众基础、社会基础),又将不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较量导入和平、理性、民主的轨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政体基础。这样一个机制既与资本主义的西式民主划清了界线,又对传统社会主义脱离人民大众的专断机制做出了根本的改进。这就是国家民主化改革路线图上的第二个战略步骤。
高层核心的这一场改革能否开始、开始以后又朝哪个方向推进,将决定着国家民族在今后一个时期的祸福,同时检验着各种政治力量是为公还是为私的真实面目。
        万一社会主义的健康力量被对立势力所压倒,这一步改革遭到阻扰、或者被引上资本主义民主的邪路,那么上述第一步也迟早必然会遭到阻扰而无法继续推进、甚至倒退。但是,群众一旦广泛觉悟、一旦动员起来,这种精神的力量和潜在的组织力量是不可能一下子压制下去的,而必将为社会主义政治力量的重新聚合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体制内外的这些力量将聚合起来,依据当时情势,通过必要而可行的途径恢复社会主义路线的核心领导地位,整顿或重建社会主义执政党,同时建立起容纳不同路线之间和平、理性、民主竞争的核心决策机制。
无论是否经过曲折,这第二步改革迟早会实现。然后就需要将这前两步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国家大法即宪法、及有关的其它法律之中。为此,就首先需要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最高立法权力机构产生和议事决策过程的改革提上日程。这就是下面的第三个战略步骤。
 
第三步:经过革新的执政党与广大民众上下结合,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产生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议决制度的改革如前所述。这一步改革的具体做法尚难设想。但必须强调指出:这一步必须以第一、第二两个步骤的实现为前提。没有前两个步骤的保障,孤零零地、就事论事地改革选举制度只能改其形式,不能改其实质。实质是从经济权力关系的改变上升为政治权力关系的改变:即,从既得政治特权和资本特权为主导、侵害广大劳动人民的权益,改变成(广义)劳动者集体权力为主导、团结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从实质经济关系的转变到政治运作形式的落实,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恢复平衡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立(这就是下面的最后一步)。
 
第四步:在社会主义执政党的领导下,依靠全民,经由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制
 
这一步的实现将标志着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兴和重新出发。衷心希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usherwin 2014-11-4 03:46
作者补:本文于 2013-01-21 首发于新法家网站 http://www.xinfajia.net/10620.html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15:13 , Processed in 0.01456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