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中国女排演义(九)

2016-9-9 04:5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477| 评论: 1|原作者: 山风

摘要: 1978年,身高1米84,年近18的郎平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如果单纯论身高,论弹跳,论身体素质,郎平在当时都并非中国女排第一人,甚至不是主攻线上的第一人,甚至不是她所在的母队北京队的绝对主力。

九、慧眼识珠


    袁伟民带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一种流动性,从主力到替补,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合适的新人,就坚决推出。关键是袁伟民还有一双识得人才的慧眼,总能及时发现新人,并培养出新人。从1976年袁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开始组队的15人算起,到1984年袁功成名退为止,八年过后,袁一期的队员只剩下张蓉芳一人,其他全部都是后来陆续入队的。按时间排序,我们还是先重点说说1980年前袁伟民对队伍的更新工作吧,这对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有必然的联系。我们这里所说的新人是指最终进入到主力阵容的替换下袁一期队员的新人,在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起到重要作用的新人,而不是参加队伍集训,充当角色队员的新人。按这样标准算下来,重点有三人。
    第一个新人就是天安门城墙周晓兰。1977年周大美女从国家青年队直接进到了国家队。原因就是她有一手出众的拦网和稳定的一传。一传是袁伟民非常看好的能力,这既是这支讲究快变为主队伍的生命线,也是袁伟民历来主张考察一个队员要结合其前后排得失分算帐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排进攻再好,后排没有一传和防守的队员袁伟民是不会当成主力用的。而1976年底,国际排联修改了规则,拦网不算一次触球。就是说,拦网时如果没有把球拦回到对方场地,本方还可以继续垫起球,二传再调整,攻手打过去,总共三次触球的机会。这给了拦网突出的选手更大的表现空间,可以大胆的拦,拦死对方就能直接得发球权或得分;没拦死也不象过去那样会损失了一次进攻的触球机会,撑起后,缓解了我方防守的压力,可以再从容从一传垫击开始组织防守反击。由于是拦网撑了一下,一传的垫击就比直接防守对方扣杀要轻松了许多,这样综合一评估,拦网好的选手当然就更受加重用了。
    周晓兰被委以重任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慧英1978年重伤离队,能否归队都是未知数,而同期对比中没有比周更全面,更合适的人选了。周的及时出现至少让中国队保住了在世界女排原有的位置。时至今天人们都津津乐道于郎平的出现在女排队伍中给队伍带来的革命性的进步,其实周晓兰在国家队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周入队后经历了一个个人成长的过程,并非郎平那样一鸣惊人,也非陈亚琼那样立竿见影,她是从单纯的拦网优势,发展成了能攻能拦,最终成为第一代背飞女皇,这些成也就更证明了她确实有着非凡的排球天赋。
    第二个新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郎平。1978年,身高1米84,年近18的郎平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如果单纯论身高,论弹跳,论身体素质,郎平在当时都并非中国女排第一人,甚至不是主攻线上的第一人,甚至不是她所在的母队北京队的绝对主力。之前主攻位置上福建的许秀梅身高就同为1米84,还有国内女排第一个能摸着篮框的来自浙江的施美莲也正是当打之年,年轻一点有同为主攻来自浙江的被称做国内女排弹跳第一人林辉,北京队胳膊奇长反应快速手法熟练技术全面的李文秀更是袁一期的老队员。而且,那时的郎平在比赛中只会打一条大斜线,身体也软的象面条,发不出力来。技术还单一,一传和防守也都达不到国家队的要求。
    但是,袁伟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他认准了郎平是块璞玉,今后一定会大有可为。顶着各方压力,果断把年轻的郎平调入了国家队,并且很快就顶替下已在国际排坛成名的杨希,站到了二点攻的大主攻的位置上。也正是在他的精心训练下,郎平瞬间就有了化学变化,力量强大到令男队员都感到恐惧,弹跳迅速窜升到摸高在全队前列,进攻手法也更加完善。一传和防守虽然在和队友们相比还属于弱项,但是,在场上已可以自保,前后排得失相比,绝对是得大于失。尤其是场上舍我其谁的铁鎯头作风威风八面,训练场上刻苦训练的精神让人看到各方面的潜力无穷,各项技术上升空间巨大。
    第三个新人则是超级实用的陈亚琼。1979年初,身高1米80,已经23岁的陈亚琼第一次进到了国家队,这在当时要算是大器晚成的了。但是,陈亚琼个人身体素质太好了,在东方人种中罕见的有滞空能力,独有的跨步上的拦网节奏在女排中非常有攻击性。虽然从性格上来看,她是这支队伍首发阵容中少有的内向型。但是,这既是对队伍的有效补充,而对个人来说,这种性格的人一旦掌握的技术就能巩固的下来,在场上发挥就不会太失常,不稳定。她的出现,丰富了三点攻的跑动战术,出色的拦网能力又让中国队的拦网水平在当时以及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整体跃居世界第一,而且是绝对领先,没有之一。
    陈在队伍中始终给人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感觉,这和她的性格有关。但是,亚琼的作用一点不逊色于郎平和周晓兰。而且亚琼入队和那两位不一样的一点在于,当她快速融入阵中,和二传跟上步点之后,她就从没有掉过链子,在比赛中因为不发挥而被中途换下的经历一次也没有过。袁伟民在队员的使用方面绝对是重实用,看成绩,不看人情的。只要队员有实力就坚决放到场上打,没有实力的就坚决换新人。三连冠时期,功勋队员一个接一个的让位于新人,袁导做的非常果断。唯独陈亚琼的离队让被认为是铁石心肠的袁导唏嘘不已,破天荒地做了大量挽留的工作,但是由于亚琼的终身大事等不得,不得不忍痛割爱。由此可见陈亚琼的实力多么强大,对中国女排的作用多么重要。另外,陈亚琼在退役之前,竟然又练出了并在正式比赛中打出了至今女排队伍没人打出的个人前飞快攻,这也足以见得此女十分了得。
     袁伟民在带领中国女排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在推陈出新方面做的更加坚定,选人换人更加准确更加神奇,不过这些要放到后面再说了。
    随着周郎的光临,新陈(区别于旧陈,陈招娣)的到来,中国女排的所有短板都补齐了,大炮加上机关枪,长短兵器装备终于完整了。
    我们无意对比周郎与新陈之间的重要性,加上之前的二芳(孙晋和张蓉)和老陈(招娣),对于中国女排来说都很重要,是一个完整的集体,缺一不可。事实上,在二芳和老陈的基础上有了周,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稳居前六,保持在了第一集团中,对世界冠军有足够的冲击力,但是没有当世界冠军的实力;又有了郎,中国女排仍然在亚运会上输给了日本队,虽然输的不服气,输的有客观因素,但是至少说明中国女排还不具备夺取世界冠军的绝对实力;而当新陈驾到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在亚洲横扫的历史,打日本女排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在世界赛场上也是从容应对,大有无冕之王风范。所以说,这在当时,才可以说是中国女排终于组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大,最恐怖的阵容。于是,开足马力向世界冠军冲锋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9-9 04:50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3 05:46 , Processed in 0.01208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