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组织的霸权

2012-7-3 00:2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5390| 评论: 0|原作者: 金宝瑜

摘要: 我们不能把世界银行参与中国的未来发展计划,和他的行长老远的跑到北京来发表这个指点中国未来发展的报告看成一件孤立的或是特殊的事件。唯有对世界银行整个组织有所认识,才能认清这个组织的真面目。

世界银行的霸权

 

前面说过,世界银行最初成立时,它的主要任务是用贷款来协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基础设施的重建。60年代重建工作完毕后,世界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就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的贷款是较长期的,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世银的贷款集中在落后国家的基础建设。若只从表面来看,贷款给落后国家来协助它们的基础建设应该是好事。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总是资源短缺,能有长期贷款来支持基础建设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事情没有那麽简单,我们必须要追究世银的贷款到底是为了谁的利益。下面就从了解世界银行的组织结构,来探讨这个问题。另外,世界银行从成立到今天在组织上和运作上都发生了变化。1944年成立的世界银行今天已经是个集团,我们可以从分析这个集团内的各个组织,来认识这个集团是由谁来控制和为谁服务的。我们也要分析这些年来世银集团如何随着美国征服世界的策略而作各种的调整。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世界银行的认识,和为什麽我们会说它是协助帝国主义扩张势力的工具。

 

世界银行集团内的组织

 

世界银行的结构相当复杂,而且在从它成立到今天将近七十年的岁月中,它的结构不断地产生变化。一般所说的世界银行只是指1944年成立的国际重建发展银行。而今天的世界银行是个集团,附属在这个集团下有五个不同的机构。其中两个机构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即(11944年成立的国际重建发展银行(IBRD 简称世界银行) 和(21960年成立的国际发展总署(IDA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世界银行集团之下另外有三个属于私有领域的机构:即(1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21966年成立的国际投资争议调解机构 (ICSI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和(3 1988年成立的多边投资保证公司 (MIGA,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World Bank Group BasicsBank Information Center, www.bicusa.org/toolkit)

 

世界银行集团目前有185个会员国,每个会员国可以派一个代表,由这些代表组成一个董事会,董事会每年开会一次。在董事会之下,设置了由24人组成的执行理事会,执行理事会掌管政策的决定和日常的操作,并选出世界银行的总裁。这个看起来似乎民主的机构却是完全不民主的。世界银行银跟国际货币基金一样,不是每个国家都有一张投票权,每个国家的投票权是由世银最初成立时各个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大小来决定的。下面一些数字显示出在世银的组织内权力的分配极为不平等的情况:

 

 

                                                投票权的比例(%)            可派遣执行委员会的人数

美国                                                    16                                            1         

其它7G-8            国家                            27                                            6

其它非借款会员国                            18                                            7

接受贷款的发展中国家                    39                                            10

            总共                                        100                                                 24

 

世界银行集团也跟国际货币基金一样,重要事情的决定要有85%票数通过,因为美国占了16%的投票数,所以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有否决权。而八个经济大国的投票占全部投票权的43%。(以上资料来同上) 另一方面,接受世银贷款的国家的数目非常多,但是它们合起来只占了39% 的票数,而其中的个别国家的投票权所占的票数更是少而又少,完全不可能对政策的决定和日常事务的操作有任何影响力。因此,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一样,表面上冠以国际的名义,但是实际上却是个完全由资本主义大国操控的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内两个公共领域机构的性质、功能和实际运作

 

我们可以从进一步探讨世界银行集团内设置各个机构的性质,以及这些机构的功能和它们实际运作,借此来认识这个集团是由谁控制的,和它对资本主义发展落后国家的影响。先来看在公共领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世界发展总署。世界银行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贷款给发展落后国家。世银的贷款在这二十年左右集中在基础建设上,其中包括了公路、铁路、桥梁、海港、水霸、和发电厂的建设。这些建设的出发点相似,都是为了便利落后国家的原材料的运输和出口,在原材料出口中有很多是矿产的出口,另外,就是一些农产品的出口。像在二次大战后,非洲的殖民地纷纷起来建立独立的国家,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并没有脱离从殖民时期延续下来对殖民宗主国的依赖,它们仍然依靠各种金属、非金属的矿产和一些农产品的出口。为了资本主义大国可以用廉价获得它们工业上所需的重要物资,世界银行就用长期贷款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国家投资到基础建设。基础建设的贷款表面开来是协助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实际上则是便利了这些国家出口的原材料的运输,以便为买者降低成本。

 

另一个公共领域的机构是1960年成立的世界发展总署,这个发展总署成立的原因是美国要在世界银行外,另设置一个它可以掌有更大更控制权的机构。世界银行的每年的经费可以自给自足,而且从贷款所得的利息中获得相当高利润。美国想要设立一个需要美国补贴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世界发展总署。世界发展总署给贫穷国家低于国际商业银行的利息,因此它每年的经营要靠美国国会拨款,这样美国国会就可以借此来影响和控制这个发展总署。(Wade, 2002, 203-4) 譬如,1979年时,美国国会要世界银行行长承诺越南不能获得任何发展总署的贷款,否则国会就拒绝拨款。(Kapur, Davesh et al., 1997, 1150)世界发展总署的成立将世界银行集团更推向政治化。2006年时世界银行的总贷款额是141亿美元,世界发展总署的总贷款额是95亿美元,相比之下是个不小的熟额。(World Bank Group Basics, Bank Information Center, www.bicusa.org/toolkit)

 

事后看来,到底这些世银的贷款是为了谁的利益就很清楚了。非洲国家从世银借了大笔的钱,忙着修建基础设施,增加了原材料出口的数量,但是出口数量的增加往往是降低了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总的趋势是外汇的收入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更有甚之,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往往了过于庞大,所借的贷款过多,后果是它们必须支付的利息和偿还的本金常常会超过它们的支付能力。当它们发生了偿还债务的困难时,世银可以批准将还债期限延长。但是也就借着这个机会,迫使这些国家签订结构性调整的条约。这样的条约和货币基金的一样,每一项条款都是干涉借债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从这样的干涉中,世银获得对这些国家的控制。接受世银贷款的结果是这些国家每年都必须用出口换来的外汇来还债。在债务的逼迫下,它们只能尽一切力量增加出口,顾不得筹划到底如何发展经济,这些国家就陷入了为了还债必须进一步加紧增加出口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另外可以举的例子就是世界银行在拉丁美洲的贷款。美国总统甘乃迪刚就任不久就在拉丁美洲推进他的《进步联盟》的发展计划。表面上《进步联盟》的目标冠冕堂皇,它要在十年中提高拉丁美洲人民的个人所得、消除这些国家的文盲、改善他们的医疗卫生等,并促进这些国家的土地改革以便减缓贫富不均的幅度。《进步联盟》的具体发展计划之一,就是推进拉丁美洲出口多样化。拉丁美洲国家虽然在1820年左右就前后取得独立,但是它们跟非洲国家的经济有相似的地方。即使在二次战后,它们的经济基本上还是不能脱离殖民时代对一些原材料出口的依赖,像在殖民时代拉丁美洲大规模发展的种植业:香蕉、蔗糖、咖啡等农业作物的出口,还有矿产的出口。在工业化发展落后的情况下,拉丁美洲继续依赖这些产品的出口来换取外汇,再用外汇进口工业品。即使在采用进口替代的发展策略后,它们仍然无法彻底改变这样依赖性的经济形态。因此,拉丁美洲出口多样化的计划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任何事都不能只从表面和局部着眼,重要的还是一个发展计划到底是由谁主导,它所执行的政策是从谁的利益出发。

 

在《进步联盟》之下,中美洲的国家从原来的咖啡、蔗糖和香蕉的出口扩张到棉花和牛肉的出口,后来又将出口扩展到海产和烟草。中美洲国家开辟了它们西边沿海地区肥沃的土地来种植棉花,虽然早在二次大战时,中美国家就开始种植棉花了,但是种植面积在推行《进步联盟》的十年中不断地扩大。世界银行这时就贷款给中美国家修建便利棉花出口的道路。从棉花种植和出口的扩大更进一步推广了中美国家的畜牧业,这些国家毁掉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来开发养牛的畜牧场 。

 

但是中美国家的新产品出口和它们原来的出口一样,都是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二次战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棉花的需求,美国牛肉饼速食餐馆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牛肉的需求。从1961年到1973年之间,中美洲国家的蔗糖出口增长了四倍、棉花出口增长了五倍、牛肉出口增长了七倍。当出口以如此大的倍数成长时,背后都隐藏着问题。因为如果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决定于世界市场的需求,这个国家就没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来扩大生产本国人民生活所需物品。虽然从1950年到1978年间,中美洲的年GDP成长率达5%,但是对这些国家的人民来说,他们的日子却过的越来越艰难了。棉花的生产占据了原来小农用来生产粮食的土地,再加上棉花的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用的农民工人数减少,只是在棉花播种和收成时,农场才雇用季节工。 许多之前在大型农庄里工作的长工,也因为农场改种棉花而被赶了出来。大批的农工和失去土地的小型经营的农民,无法靠一年只工作几个月来维持最低的生活。在一切为出口的政策下,到了70年代底中美洲国家的土地只剩下15%为本地人民种植供他们消费的食物。

 

因此,虽然大量出口虽然带来了GDP的增长,但是当土地和其它资源都用来生产出口商品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来生产本国人民生活所需的物品。同样重要的是当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低微时,他们的需要不能变成需求,因为只有在有购买力的前提下需要才能变成需求。一般老百姓所得低是国内市场无法扩大的基本原因。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内市场萎缩,更多的资源就会流向出口商品的生产。更有甚之,棉花的生产对土地肥力的损耗非常大,牛肉的生产毁掉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这些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都是要在此后非常长的时日才能恢复的。

 

靠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必须要承受的是世界市场的原材料价格的上下波动。到了70年代底,中美国家出口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出口量和外汇收入都下降。但是它们为生产所需必须进口的化肥、杀虫剂、农机和能源价格却不断地上升,导致了外汇收支不能平衡,再加上这些国家每年因外债必须支付的利息持续的增加,更增加了外汇收支上的困难。70年代时中美洲好几个国家的人民开始了他们的武装斗争,美国用它的强大武力支持当地的反动政府,人民在战争中受到残暴的镇压,更是民不聊生。90年代时世界银行贷款给越南来扩大咖啡的种植,在1990 2000的十年中,越南咖啡生产增加了四倍,越南的咖啡出口跟着增加,世界咖啡价格在90年代中时开始下降,到了2000年初时,每100磅咖啡价格从120美元讲到50美元。这个价格低于中美洲国家咖啡生产的成本,导致几十万种咖啡农民破产。据估计2001年洪都拉斯有10万咖啡农场破产,瓜地马拉的咖啡出口下降一半,70万咖啡生产工人失业(占总人口20%)。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80年代的十年中个人所得以同等购买力计算下降17%,也就是说1990年的个人所得与1970年相比完全没有增加。从1980年以来最低工资(以实际购买力计算)下降40%。中美洲国家的儿童一半以上营养不良。为了逃避战争和经济危机,中美洲国家200万人离开他们的国家出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3 11:03 , Processed in 0.0178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