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美国贫富悬殊的制度根源

2021-5-2 23:5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766| 评论: 0|原作者: 李博意|来自: 只谈贫富差距

摘要: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导致美国贫富差距悬殊。探讨制度改良办法。观点一:现代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不道德且低效的。观点二:贫富差距悬殊,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危险。观点三:贫富差距的解决办法是存在的,但是需要各国政府的联手合作。

  二、贫富差距的解法:资产透明化+资本税+遗产税

  许多人都在谈论贫富差距的解决办法,但富人们仍然逍遥至今。从美国的情况看,实践上的困难在于两方面:

  第一,办法太多、思想太杂,民众不知道该支持谁,舆论力量都分散了。

  第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里要收拾富人,富人立刻就逃去别处逍遥了。

  所以,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瞄准富人的弱点)打组合拳(堵住富人的退路)。下面是本文主张的三大政策方向。

  1.富人的弱点:资产透明化

  资产透明化有两层目的。第一层,是打击不可告人的、非法的财富。第二层,是让“隐形富豪”暴露出来,便于征收资本税。资产透明是富人最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如果不去打,富人就永远逍遥自在。

  各国政府正在尝试的资产透明化措施

  (1) 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数字货币较难隐藏,容易追踪资金流向。

  (2) 金融账户透明化:例如“共同申报标准(CRS)”,目标是弄清楚全球各地银行账户里的钱,究竟属于谁、什么时候存入的。

  (3) 企业信息透明化:例如我国的“金税四期”、穿透式监管,国际上的“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等措施,目标是弄清楚企业究竟被谁拥有、做着什么生意。

  资产透明化遭遇的阻力(严重性从高到低)

  (1) 短期利益:部分国家和地区看重短期利益,宁可包庇富人隐藏财富。富人及其“盟友们”为了既得利益,希望世界上存在一些“不透明”的角落。所以他们积极地四处奔走,企图妨碍和拖延“透明化”——为此不惜阻碍社会进步。

  (2) 技术限制:当今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胜从前,但精确统计资产信息仍需克服一些困难,例如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过渡、各国信息系统的相互兼容,种种改变还需要投入人才、时间和金钱。

  (3) 隐私观念:富人常利用民众对隐私的重视,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引导舆论反对透明化(富人尤其希望反对财富信息的公开)。在许多时候,富人的这套策略是得逞的。

  2.税收公平的核心:全球统一资本税

  前文讲过,富人在财富竞争中占了许多便宜,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本税率远低于劳动所得税率。这是现实中富人税负低、穷人税负高的直接原因。各国政府在征收资本税上有心无力,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让“资本全球流动”变得极为便利。任何政府只要敢“得罪”资本,就会立刻受到资本冷遇、投资减少;即使进行金融管制,也很难阻止资本外逃。

  

  全球统一资本税的政策趋势

  怎样堵住富人的退路呢?一部分经济学家倡议制订“全球统一资本税”,即各国政府携手合作,不再争相讨好资本,而是大家一同提高资本税率。这样一来,富人的财富就“无路可逃”了。在实践中,考虑到各国发展程度不均衡,为了保护落后地区的投资吸引力,短期内不宜要求各国税率完全相等。但是,统一制订一个最低税率标准(例如资本利得税率在任何地方不得低于25%),显然是有实践意义的。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已经准备提高企业税,并呼吁全球各国一同制订“全球最低企业税”(即企业所得税率必须高于某个值),就是为了打击跨国企业猖獗的“海外避税”。这是拜登政府计划的第一步,即对大企业加税;下一步,就是对富人加税。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加深国际合作,“全球统一资本税”是有望实现的。这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税收公平”的最好保证。

  全球统一资本税遭遇的阻力(严重性从高到低)

  (1) 学术观点的误区。受20世纪后半叶主流经济学观点的影响,各国民众从小接受了“减税刺激经济增长”的教育。所以,对于加征资本税,许多人抱着抵制和忧虑的态度。事实上,基于历史数据研究的经济学家们,在近些年的论战中占了上风。他们发现,资本税率在不同时期的高低变化(由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税率时升时降),对经济增长率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这项学术发现,纠正了学术界过去的错误认识,其实也符合人们的直觉——如果劳动所得税没有降低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凭什么说资本利得税会降低资本家投资的积极性呢?但是,旧观念的转变,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宣传。

  (2) 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国家间的竞争心态(有时甚至是互不信任)显然不利于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众多民主国家,对资本加税要先通过(常常比较缓慢的)民主决策程序。为了加快这个进程,必须努力转变各国人民的思想,让公众普遍认识到制度改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性看待国家间的税制合作——要警惕某些国家的“狡猾”,但不能一味地排斥合作。

  (3) 群众团结的不易。加征资本税,显然会受到富人们最激烈的抵制。前面已经提到,全球民众的团结一致,是打击富人的必要条件,而聪明的富人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为了转移公众的注意力、破坏人民内部的合作,富人会充分动用手中掌控的经济、学术、媒体资源。富人常见的做法有:煽动不同群体间的对抗(例如国家争端、性别对立、种族仇恨);诱骗公众放弃实际行动(例如谎称贫富分化不是问题、或者虽然是问题但不存在解决方案);收买一部分人成为利益同盟(例如向企业高管、投资专家支付高额薪酬,在学术、媒体、政治界扶持代言人)。识破这些诡计是不容易的,各国人民群众还需团结努力、共同提高防范意识。

  全球统一资本税的局限性

  请注意:“全球统一资本税”不能缩小贫富差距。它只是确保“税收公平”,让富人少占一点便宜而已;也就是说,贫富差距仍然会持续地放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止步于“税收公平”。必须追求更加进步的社会制度。

  3. 坚决制止“巨富”和“食利者”:遗产税

  遗产税既符合道德,又促进社会效率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进步的,因为只有当私有财产权利得到保障,人才能安心劳动,才能有动力去奋斗和创造。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有局限的,例如,财富榜上动辄几百亿、几千亿元的家族财富,仍然神圣不可侵犯吗?

  前文已经讲过,财富的积累方式包括“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庞大财富的积累,几乎完全依赖于资本收入,也就是资本的自动增殖。事实上,许多富豪家族的族人已经停止了劳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庞大财富的继续膨胀。

  所以,让我们停止对富人的崇拜吧。资本之所以能够自动增殖,是因为各行业专家(包括企业家和投资专家)的聪明才智,是因为广大劳动者的勤奋工作,而不是因为富人“持有”资本。专家和劳动者们的贡献无法得到公正的报答,反而是什么都没做的富人大量占有了劳动成果,这岂不是损害了社会效率和社会道德吗?因此,超过一定限度的私人财富,不应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而应该被坚决地纠正。

  遗产税的历史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到来之前(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欧美都曾征收过遗产税。对于巨富,最高税率有时甚至高达80%。在那时,财富能够藏身的地方比较有限(共产主义国家显然对私人巨额财产更加不友好),所以富人在一定程度上乖乖缴纳了遗产税。历史收入数据表明,对富人严格执行遗产税、资本税的那段时期,是欧美国家贫富差距最小的时期。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前文已经逐一解释),各国政府或主动、或被迫地放弃了遗产税。后来即使偶尔征收,最痛苦的也是中产阶级;而富人总能通过赠予、转移、政策豁免等种种漏洞,象征性地交一点税,就能轻松过关。这个迟迟没有被堵上的制度漏洞,迅速造就了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一大批“基业长青”的家族。

  遗产税的政策建议

  现在,人们应该重新认识到遗产税的关键作用,并且坚决地向富人,尤其是巨富,征收遗产税。

  谁是富人?这里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估算。以中国为例,2020年发改委估测全国总资产约1300万亿元,其中国有资产约500万亿元。那么,800万亿元的私有资产,平均到13亿人,就是人均60万元财产。假设中国的贫富差距大于欧洲、小于美国(经济学家从实际数据中得到了这个结论),那么财产排名前1%的人,人均财产大约是全国平均值的30倍,即人均1800万元。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稍许明白,自己在整个社会的贫富排名中处在哪个位置。

  遗产税,显然应该首先针对最富有的人群。在政策设计上,考虑到统计和执行的成本,可以优先对最富有的千分之一(130万人)或万分之一(13万人)进行征收。不妨给这些富豪的财产设置一个上限(例如全国人均财产的100倍,即人均6000万元),超出上限的部分,全部按遗产税收归国有。

  实话说,人均6000万元财产,即使按照较低的4%年度回报率,每人每年也能获得240万元资本收入。这对巨富的后代们而言,已经是非常优待了,足以报答巨富曾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足以激励其他人勤奋劳动了。

  这样的遗产税规定,能带来许多长远的好处:

  (1) 维护社会道德。由于富人的财富无法突破全国人均财产的一定倍数,贫富差距就不会无止境地扩大下去。同时,拥有有限财富的富人,较难像现在的美国巨富那样,以极少数人就能对整个国家施加巨大的、不良的影响。

  (2) 保障社会稳定。富人不再是穷人遥不可及的存在;同时,社会劳动的成果也能更加公平地分配给所有人。这样,穷人不会被逼上暴力反抗的道路,社会就能长治久安。

  (3) 提高社会效率。富人(及其子孙后代)的财产不能超过上限,所以只能获得有限的资本收入。这就迫使他们参加劳动创造,避免不劳而获。从而,整个社会的劳动创造积极性都将提高。

  为了成功实施遗产税,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就像前面介绍的“全球统一资本税”一样,开征遗产税同样需要“堵住富人的退路”。所以,必须促进国际合作——资产透明化,并且各国一致征收遗产税。

  当然,来自巨富们(和其他既得利益者)的种种阻挠是可以预料的。但他们终究是极少数人。整个社会的运转,不该再围绕着他们的自私自利了。我们要充分地警惕,社会万万不能变成像今天的美国那样,99%穷人几乎被1%富人玩弄于股掌之上。那实在是太过可悲了。

  4. 税收的用途

  前面讲的都是关于税收如何公正地“取之于民”。如果这一系列国际合作和制度变革能够顺利实施(这意味着民众信任政府、且政府没有辜负民众的信任),各国政府都将从富人手里取回大量财政收入。政府的腰包会变得更加充实。这就到了税收“用之于民”的时候了。

  哪些是最紧迫的用途?本文的观点:

  (1) 减免对劳动收入的征税。一方面是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另一方面是降低各个收入阶梯上的税率。劳动收入的税率至少应该低于资本收入的税率——因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更应该鼓励劳动和创造,而不是鼓励单纯地持有资本、等待资本增殖。

  (2) 针对最贫困人群的扶助。类似于我国当前的扶贫工作。有了更多的财政投入,覆盖面和效果都会更好。

  (3) 投资于人民群众最急缺的公共服务。在现阶段,人民需求与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仍显著地集中在教育、医疗方面。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例如当人们满足于教育和医疗条件了,可能就会更加渴求环保和艺术),而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最终提供者,总是应当将税收用于最急缺的地方。

  民众信任政府、政府也不辜负民众,这样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公正透明的政治制度之上。而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高效地运行,又依赖于民众政治经济意识的提高。这是全球民众需要团结努力的方向。

  5. 其他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措施

  上文总结的三大措施:资产透明化、资本税、遗产税,是我认为最简单易懂、最彻底、技术上可实现,且很有希望在全球一同达成的解决之道。

  近年来在学界、舆论圈,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政策建议。有些政策观点,必须承认它们有一些作用,但作用可能是比较有限的。常见的两类缺憾:

  (1) 给富人留下了明显的漏洞。例如: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奢侈消费税,但又不限制富人的资产转移、消费转移。这种漏洞的结果就是,富人花式避税,中产和穷人乖乖缴税,反而加剧了社会上的不公平。

  (2) 对富人的打击力度太小。例如:要求企业在制订员工薪酬时,实行公开透明,或接受政府和员工代表的监督。这种政策的好处是,既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收入)的占比;又可以监督企业高管薪酬,避免企业高管与股东肆无忌惮的合谋。但缺点也很明显:收入的“初次分配”到底怎样算公正?股东、高管、员工各有各的正当理由。最终结果多半是股东和高管做出少量让步,而员工也只能见好就收。这样,对富人的打击力度太小了,根本无力阻止贫富差距的扩大。

  当然,许多办法虽然有一些局限性,但仍然体现了对社会道德和社会进步的渴望,仍然促进了公众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关注。各种办法究竟孰优孰劣?真理越辩越明。最怕的就是公众放弃思考、放弃行动、放弃进步。

  三、不行动的后果

  前面已经讲过,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结果,必然是社会动荡和大规模的战争。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常常会误以为动乱离自己很遥远。而当动乱真的来临,多数人又只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或者把罪责都推给某些“战犯”,仿佛只要没有“战犯”就永远不会有动乱了。

  我们学习历史,正是要重视社会经济规律,避免重蹈覆辙。过去的人类史,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脱离“治乱交替”的周期循环。生于20-21世纪的我们,已经摆脱了这种悲剧性的循环吗?请看看下面的三组对比:

  阶段一(古代):封建王朝早期,上一场战乱导致大量土地荒废、人口凋零,百废待兴,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口的恢复和田地的重新开垦。

  阶段一(现代):20世纪,大量资产在世界大战中被毁,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战后重建、技术革新,落后地区则依靠全球化而加速追赶发达国家。

  阶段二(古代):经过数代人,人口和农田规模都趋于稳定,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至接近0,所以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导致社会劳动成果大量归于富人(古代资本的主要形式是农田,而农田为地主所有)。于是资本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加速扩大。

  阶段二(现代):经过数代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都在弱化,全球GDP增速放缓;资本显著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加速扩大。

  阶段三(古代):越来越多的贵族可以不再工作,贵族的财力可以豢养大量仆从,甚至招兵买马;而社会底层看不到出头的希望。终于有一天爆发了农民起义,或者贵族集团之间的征伐,把人口和财富大量毁灭,整个社会从头再来。

  阶段三(现代):越来越多的富人可以不再工作,巨富的财力足以干预国家政治;越来越多平民的职业目标是为富人服务,例如家庭教师、家政服务、家族财富管理;而社会底层看不到出头的希望。(想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92c4fb9760bd50c1acd5b5ee858bdcc8.jpg

  在“食利者”与“劳动者”矛盾日益尖锐的同时,许多富人似乎低估了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和危险性——非但不努力缓和真正的矛盾,反而肆无忌惮地剥削穷人财富,挑拨国家间、群体间的矛盾。

  1. 低估了底层穷人的负面情绪。有些人认为,现在底层的人毕竟饿不死了,应该不会冒着危险来反抗吧?

  事实上:请看看那些放弃了结婚、生育的年轻人。他们出于经济原因,连家庭幸福都可以抛弃(这显然是反人性的),少数人甚至猝死、自残、自暴自弃。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你还认为他们会永远沉默下去吗?

  2. 低估了现有制度的不道德程度。有些人认为,富人赚钱,就算不那么公平,但毕竟没有违法,所以不担心受到惩罚或报复。

  事实上:人民群众自己心中有一杆秤,评价每件事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所以古往今来总是存在“法外私刑”。现在社会上的仇富情绪还不太高涨,是因为一些知名的富豪出身于“企业家”或“投资专家”。身份的重合,让人们误以为富人致富是因为敢创业、有见识。但有朝一日,人们终将醒悟富人不劳而获的本质。到那时,人们还会像今天这样克制吗?

  3. 低估了人类(包括富人自己)的毁灭冲动。有些人认为,哪怕大国之间争权夺利,现在毕竟有核武“相互毁灭”的威胁,世界大战应该打不起来吧?

  事实上:请看看世界大战的历史吧。当重机枪在“一战”以创纪录的效率屠杀了几十万人,许多人都被吓坏了,觉得这样的恐怖足以震慑人类的争斗欲,觉得不会再出现下一场世界大战了。事实上呢?死伤上亿的“二战”,发生在仅仅20年后。再想想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在激烈的冲突中,毁灭难道不是一触即发吗?

  结语

  进行制度改良,固然有着艰难险阻;但“不行动”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现代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已经显露出它严重的缺陷。早一天行动,或许就能拯救一批穷人的生活和希望。

  人类社会“治乱交替”的悲剧循环,如果能在21世纪得到终结,让人类迎来真正的社会进步——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也将是我们所有子孙后代的幸运。

  写作本文的唯一目标,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人关注贫富差距和社会进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6 02:01 , Processed in 0.01916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