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用兵棋体会战争 —— 诺曼底战役推演笔记(三)

2024-5-17 06:36| 发布者: 井冈山卫士| 查看: 15829| 评论: 4|原作者: 草庐棋士|来自: 作者投稿

摘要: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历史经验,但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地分析问题。对于推演中的德军而言,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是失人还是失地。这不仅仅是“人”与“地”效费比计算的科学,更是在不确定性中从“应付敌人”到“调动敌人”的艺术。

10回合(8月第3周)结束之后的情况如下:

(第10回合结束时的战况)

10回合是推演的最后一个回合。在本回合结束时,德军多数残存的机动部队都已经撤出或者将要撤出战场。只有在布列塔尼半岛入口方向的党卫军第1师和第2师未能走脱。由于美军在推演结束之前仍未能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因此应美军分界线上的美军被迫继续“强制休整”。英军充分利用了德军上一回合撤退时留下的漏洞,将德军殿后的徒步步兵单位压缩在了数个小包围圈中。这些步兵部队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

按照积分规则,德军由于成功阻滞了美军占领瑟堡,在反击中歼灭英军一个整师,成功撤出了机动部队主力等战绩,获得12分。盟军由于将大量部队投入东方向巴黎方向突进等原因,获得9分。德军玩家取得推演对战的胜利。

 

德军指挥官草庐棋士的战后总结:

 

由于双方物质实力的绝对差距,德军想要在战略上“打赢”盟军是不可能的。本次推演虽然按照规则判定是德军胜利,但在历史上这种结果也仅仅是“输得不那么难看”而已。从战后结果分析,德军的机动部队损失约为45%,步兵部队损失约为65%。这种损失确实非常惨重。但在历史上的诺曼底战役中,德军西线装甲兵力几乎全损,以至19449月在荷兰比利时战役(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中只能使用数个编制不全的营级混成战斗群打击冒进的盟军伞兵。如果历史上的德军能够保有本次推演结束时的装甲兵力,那么德军在后来的西线防御战中也就不会表现的如此吃力。

推演中的德军指挥官大概对应的是历史中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历任指挥官(隆美尔、克鲁格、莫德尔)。历史上的德军指挥官有一个特别的限制,就是他们既不能也不会去追求“输得不那么难看”,而是要追求彻底的胜利。“不能”指的是他们不能违背国防军统帅部和希特勒的命令,否则会被撤职查办。“不会”指的是德国军事传统和军事教育培养出来的军官通常拥有同样的战役思维方式:即通过大胆的机动,寻找并突入敌军的薄弱地带,发起向心突击,并在一场“短促而生动”(short and lively)的战役中消灭敌军主力。由于德国历史地理条件的限制,它无法在与四周优势对手的消耗战中取胜,故而追求短期内的决定性战役是德国军人固有的特点。也正是这种“短促而生动”的共同信念(或是组织文化),德军上下级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这让德军指挥官可以大胆发扬下级军官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在推演中考虑到这种限制,那么德军方面在战前计划的“撤退线”就统统不应当存在。相反,德军会在第1回合就集中仅有的装甲力量对英军登陆的滩头进行坚决的突击。在第4回合到第6回合之间,德军除了应当进行推演中已经实现的对英军反击之外,还应当坚决地向美军登陆的两个滩头交界处进行突击。不过,如果推演中的德军指挥官拥有这种历史性格或者说历史包袱的话,势必很早就将自己的机动部队主力送进了盟军海空军的火力口袋里,最后甚至无法达成“输得不那么难看”的结局。

从推演整体预想看,德军高估了美军的战斗力,将大量的党卫军机动部队派往战线西面与美军在树篱地带对峙,最后甚至没能撤出这些部队。德军低估了英军的战斗力,也错误地估计了德军依靠卡昂地区的河流和高地能够抵挡英军的时间,导致第7回合战线出现重大危机。如果不是英军在突破口的兵力薄弱,很有可能德军向东撤退的所有通道都被堵死。

从具体决策来看,德军的主要失误有两处。第一,德军未能很好地分配防线上的步兵兵力,导致1)第3回合卡昂东北方向防线被突破,一个半师被围;2)第9回合步兵防线漏洞被英军利用,造成殿后步兵被过早分割包围。第二,德军的战役欺诈手段太过幼稚,第6回合“从海到海”的装甲佯攻态势太过夸张,让井冈山卫士一眼识破。

 

10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4-5-19 02:41
从历史上讲,盟军在法国登陆有三种选择。1)加莱登陆收益大风险也大;2)诺曼底登陆收益和风险都是中等,这也是德军不能理解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理由,因为德军长期处在“赌一把”的状态,无法理解盟军富家子弟的这种折中思路;3)在布列塔尼即以南登陆,风险小,但是收益也小。

在布列塔尼登陆可以很安全,但是容易被德军堵死在半岛,没法发挥盟军数量优势。在更南的地方则抓不住德军主力。

历史上巴顿向布列特尼进攻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布雷斯特等重要港口。其次才是从南方反包围德军第七集团军。但是德军港口防御非常有效,导致巴顿的机动部队根本打不下来,这才退而求其次,转向包围德军。后世的英语战争史把巴顿吹上了天,其实没那么神。如果不是德军守得好让巴顿啃不下去,再加上德军统帅部执意发动反攻,怎么着巴顿也吃不掉那么多德军。
乐不眠: 不容易,草庐棋士百忙之中想起自己的账号密码了。  我个人对于德军的第一个战略重大决策,选择保地而不是保人是遗憾的。  当然我这是钢铁雄心四的经验,没玩过这 ...
...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4-5-18 22:54
这是草庐委托我发的,他实在是不会编辑图片。。。

这个旋转门的战术实际上是德军在二战中经常使用的战术。典型的就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曼施坦因的“王车易位”。事实上希特勒在看见了盟军突入布列塔尼的时候也看见了“旋转门”的机会,因此发动了莫尔坦反攻,试图切断突入布列塔尼的盟军的后路。在这个兵器的设计里,如果盟军突入布列塔尼,但是德军又能切断盟军后路的话,判定德军胜利。

但是“旋转门”要有两个条件。第一,己方应当拥有空中优势;第二,己方应当拥有接近满员状态的数个突击兵团。在历史上和本场推演里德军并不具备这两的条件。
乐不眠: 不容易,草庐棋士百忙之中想起自己的账号密码了。  我个人对于德军的第一个战略重大决策,选择保地而不是保人是遗憾的。  当然我这是钢铁雄心四的经验,没玩过这 ...
...
引用 乐不眠 2024-5-18 14:03
不容易,草庐棋士百忙之中想起自己的账号密码了。

我个人对于德军的第一个战略重大决策,选择保地而不是保人是遗憾的。

当然我这是钢铁雄心四的经验,没玩过这个桌游。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保人,将部队撤退蓝线,因为
第一从战略情况上来看,盟军自北而下进攻,而德军自东向西补给,这对补给线是不利的。这时候有必要来一场“旋转门”作战,这在钢四里,是玩家经常使用的战术,即一方面撤退让敌军推进,一方面进攻,这一部分进攻达到牵制敌军,让撤退的部队不被包围,推进战线从而完成“旋转”的目的。
事后从德军和盟军的战线来看,确实是不断被扩大拉长,以至于“后方”巴黎暴露在敌人视野而最远的德军都快退到西班牙了。
这也是草庐棋士说自己是手掌而不是拳头的原因,部队机动太不方便了 。
第二,布列塔尼是个天坑,我玩钢四太了解这个地方了,萌新可能很喜欢从这里登陆,因为地形狭窄,海岸线长,几个师登陆就能形成有效纵深,不至于被包围攻击。
但是实际上占领布列塔尼的军队从一个角落出发,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面对因为内外圆战线的周长差距而带来的部队分布的差距,也就是说一个师很可能要同时面对敌方两个师,这是极其不利的,当然对于登陆作战来说,这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是在被反攻过程,自己的战线越来越短,部队越来越弱,敌军战线长,部队火力强,就很难受了。
所以通过旋转门,不仅可以防止在布列塔尼的军队被包围或是走海路撤退(德国没有制海权,所以大概率全军覆没),也可以为后续反攻留下基础。
引用 wzh 2024-5-17 18:03
嘶,隔了好久才发新一期啊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7-2 12:14 , Processed in 0.02076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