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从“纯而又纯”、“最革命”说开去

2013-3-3 20:00| 发布者: 而东| 查看: 1769| 评论: 9|原作者: 五百二

摘要: 不知何时起,“纯而又纯”、“最革命”成了批评和打击人的两顶帽子。我们不赞成同志之间用这样的帽子,因为它是不科学的。马列毛主义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我们自称马列毛主义者,仅有阶级立场和阶级感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从“纯而又纯”、“最革命”说开去

1、不科学的帽子

不知何时起,“纯而又纯”、“最革命”成了批评和打击人的两顶帽子。

我们不赞成同志之间用这样的帽子,因为它是不科学的。马列毛主义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我们自称马列毛主义者,仅有阶级立场和阶级感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阶级立场与阶级感情,叫作感性,科学态度,叫作理性,这两样东西矛盾吗?一点不矛盾。如果将人比作一辆汽车,感性就好比发动机,理性好比方向盘。发动机和方向盘不构成矛盾。理性的对立面不是感性,只能是愚蠢。

九月保钓游行的时候,官方有个口号叫“理性爱国”,从字面上讲,是对的。我们不要“理性爱国”,难道要“愚蠢爱国”?韩德强打那一巴掌,看上去很“血性”,同时也很理性,以韩教授的智商,打这一巴掌应是经过思考的。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暴力机器的使用,大多是理性算计的结果。将希特勒这样的人描述为疯子,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说法,我们不能跟着附和,希特勒是认真贯彻大资产阶级的意志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理性否,而在于对理性的解释各不相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有各的阶级立场和阶级感情,因此也各有各的理性,如此而已。至于韩教授的感性与理性应归于哪个阶级,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言归正传,谈谈两顶帽子。

盖帽者的意思大概是,革命工作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要善于团结各种各样的人来工作。因此,有些事不要那么较真,不要弄得太纯粹,否则就团结不了人,就会出现关门主义的错误。因盖帽者没有提供标准的答案,我们只能揣测,这个意思应错不了多少。

这个论点是错误的、似是而非的,是不符合辩证法的。我们认为正确的论点是:只有在理论上尽量追求彻底,才能做到策略上的最灵活。坚持理论原则上的彻底与实行最灵活的策略,这两个方面丝毫不构成矛盾,将两者混为一谈,或只谈其一不谈其二,或将后者提到比前者更重要的地位,是错误的。

仅从字面上来说,用嘲弄的态度来谈“纯而又纯”和“最革命”是既不严谨也不严肃的。毛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里的“纯粹”,就其词意来说,就是“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换个词,就是“纯而又纯”。即便是今天官方的意识形态中,“革命”与“最革命”仍是褒义词,比如这样的提法: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追求革命有什么错?追求纯粹有什么错?没有错。我们可以团结不那么革命的人,可以容纳不那么纯粹的人,但是,绝不意味着我们追求革命、追求纯粹是错的。资产阶级的庸人们也提出了“告别革命、淡出理想、躲避崇高”,这个论调我们决不能附和。

2、理论彻底才能服人

“纯而又纯”、“最革命”,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原则与策略的关系问题。

我们的一些同志说:不要“纯而又纯”,不要那么“革命”,会吓跑群众的。马克思则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看来,我们一些同志自以为比马克思高明。

一些同志谈到群众路线,以为群众理解不了深刻的道理,以为群众厌恶理论,刻意要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方式和不那么科学严谨的概念来说明问题,什么公平呀,正义呀,共同富裕呀,等等,甚至于甘当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尾巴。这不是群众路线,恰恰相反,这是瞧不起群众的路线,这是精英路线。今天的群众,大部分都有中等以上的文化程度,有相当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水平,对辩论法的掌握也不差,接受的信息量也不少,他们中的先进份子,或许并没有受过严格的理论训练,但有分辩真假马列毛主义的能力。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今天的知识份子的启蒙作用大为降低了,这是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遗产在中国社会留下的遗产。这个遗产的份量是很重的。而由于资本家和官僚的压迫,更有一些群众有主动学习马列毛理论的动机。几年前就有报道说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有人买《资本论》。有个别自称毛派的“领袖”,以为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知识份子的名头胡说一通,碰了一鼻子的灰。我们的一些同志看不到这一点,自己多读了些书,便以为群众仍是百十年前的需要启蒙的无知无识者,殊不知,今天的知识份子往往是落在群众的后面的,通常是后知后觉地反映群众的部分要求。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理论是否高深,在于你是否说得透彻明了,在于你的表达方式群众是否喜闻乐见。喜闻乐见不等于似是而非,不等于理论上的不彻底。毛主席的文章是通俗易懂的,但又讲明了深刻的革命道理,理论上是彻底的;邓小平的“理论”也是浅显易懂的,一些说法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在一定的时间里甚至迷惑了相当多的群众。问题是,我们要努力地掌握更多的群众,是用毛的办法,还是用邓的办法?毛、邓都是政治家,都很重实效,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一个叫革命的功利主义,一个叫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着原则性的区别。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对无产阶级是一点也不“实用”的,只能损害无产阶级的事业。

这里还有一个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问题。文革与改革,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前者是支持的不多,反对的不少,后者则相反。但是,历史老人是公平的,历史的天平渐渐倾斜过来了。真的要走群众路线,有时反而要甘当少数派,这是历史的辨证法,也是个无情的事实,更是对马列毛主义者的考验。毛主席在党内就经常是少数派。毛主席说,要将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这里的关键,不是“多多的”,是这个“搞得多多的”过程,即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的过程,而不在于一开始就有多少粉丝。你真要代表群众的利益,人少没关系,群众迟早会认可你的。否则,你有再多的粉丝,可能热闹一时,在革命的洪流面前,最终也是“轻如鸿毛”。

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理性与信仰是分裂的,所谓“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资产阶级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只能采取实用主义。马列毛主义者的理性与信仰是统一的,应随时随地自觉地将马列毛主义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今天一些自封的“毛派”,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恐怕与西方主流是一样的:马列的归马列,现实的归现实。嘴上高举着马列毛的旗,一旦谈现实问题,马列毛就丢一边了,要么跟着感觉走了,要么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时髦理论解释一通,仿佛马列毛在现实中用不上,一用马列就是“教条主义”。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这是缺少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异想天开。

3、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些同志还是担心,你说的那么绝对,会不会影响你的策略的灵活性呀?会不会产生教条主义呀?

不是这么回事。

孔老二有句话,叫“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矩,就是周礼,就是原则。老百姓有句话,叫“艺高人胆大”。这里的随心所欲和胆大,就是灵活的策略。翻译一下,只有对原则非常清晰明了并烂熟于胸,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策略上的灵活。

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对于人际交往的原则,青年人往往不是很熟,因此,经常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轻狂无知,一种是拘谨约束。前者破坏了原则,后者又因怕破坏这个原则而缩手缩脚。可见,理论上的不彻底,模糊不清,表面上看,似乎提供了灵活机动的空间,实践的结果,却是完全相反:要么破坏了原则,要么是拘束无为。

我们看一下革命导师如何处理相关问题的。在议会斗争问题上,列宁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虚伪性的揭露,丝亳不影响他赞成参与议会斗争。在宗教问题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列宁曾高度评价了这句话,称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并不妨碍列宁提出正确的宗教政策,要求国家把宗教宣布为私人的事情,反对左倾的“向宗教宣战”的政策,同时决不认为同人民的鸦片作斗争,同宗教迷信等等作斗争的问题是“私人的事情”。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毛主席认为,承认国内的阶级斗争,坚持党的独立性,才能更有利的开展统一战线,而不是相反。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原则与策略相统一的光辉范例。

今天一些同志,为强调团结,以至于一些正常的理论争论也不愿开展。这并不能促进团结,这只能在事实上损害团结。

理论上不彻底,要实行策略上的所谓灵活,无非就是中庸之道,无非是实用主义的一套。话不要说太过,事不要做太绝,不要太激进,要照顾现成的情绪。林彪的说法叫“绝则错”。理论上不彻底,通常表现为政治上的左右摇摆。王明当初是很“左”的,后又变右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灵魂都没了。归根结底,还是他那“城市中心论”的一套,认为抗战还得靠蒋介石的正规军,瞧不起游击战,不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

在把握原则与策略问题的时候,度是个重要的问题。质变与量变,中间有个度。在标准大气压下,超过一百度,水就变成了气,量变就成了质量,这就是度。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这就是度。可惜我们一些同志不认为有个度的问题。坏起来,什么都是坏的,骂起某个人来,从娘胎里出来就是坏的,祖宗八代都是坏的。好起来,什么都是好的,连这个人的基因都是红的,挺起某个人来也是连个度都没有,拔得无限高。据说是群众的要求,据说走的是“群众路线”。恐怕是小资产阶级群众的要求,恐怕是群众尾巴路线。工人阶级一般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老实的,说话是讲分寸的。可是我们一些同志为了争取几个粉丝,为了一点新闻效应,为了暂时的利益,对一些事物有意夸张、有意拔高或贬低,玩弄一些小伎俩,而忘了列宁的警告:“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吹牛和扯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必然导致政治上的灭亡。”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共同富裕”的口号的问题。根据“凡敌人反对的我们支持,凡敌人支持的我们反对”的原理,因为资产阶级阵营的一部分人反对这个口号,因为一部分人“毛派”的热切的鼓吹,也因为重庆曾经高呼过这个口号,我们一些同志将之提到了很高的高度。然而,他们睁大了眼睛,却看不到资产阶级的主流始终未抛弃这个口号的,作为邓理论的一部分,始终摆在庙堂之上。相反,我们完全可以预测,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个口号非但不会被抛弃,还会发扬光大,用以欺骗无产者并安抚小资产阶级脆弱的神经。捍卫这个口号的“战斗”,尽可以“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胜利”了),无产阶级却什么也不会得到。

我们不是拒绝改良。但是,“共同富裕”连改良的口号都谈不上,它只是海市蜃楼,镜花水月。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共同富裕,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在现实生活中,它什么也不是,它只能是大资产阶级的谎言,小资产阶级的宗教,它只能是改良主义者并不好看的外衣。它也有些战斗性,却是跪着在战斗。连资产阶级都明白,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我们一些同志据说在革命,连自己的标准都不敢用,还要借用修正主义头子的陈词滥调,能触动资产阶级吗?触动不了,最终恐怕只能给人做按摩。

我们完全可以提一些真正改良的口号,比如涨工资、反通胀、反污染、反私有化、反腐败,等等。相对“共同富裕”这样大而无当的东西,这些口号也许政治性不是很强,却是真真切切的革命的口号,因为它们同阶级利益密切相关,同时又不会给无产者造成幻想。

强调一下,有一些群众向往并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是理解并支持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主动用这个口号,也绝不意味着我们就这样附和下去。

我们自称马列毛主义者,大可不必口口声声革命,大可不必看见不彻底的不纯粹的就批判一通,这样也不好。但是,我们自己做到理论尽可能彻底,判断尽可能符合事实,话可以不一次说尽,可以说得温和一些,但不要说原则性的错话、不要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不要做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尾巴。我们尽力争取改良的斗争,但不要滑到改良主义里去。可以支持薄的一些具体做法,但不要将薄抬到无产阶级英雄和领袖的地位上去。

我们一些同志热衷于统一战线。这没什么不好。但是,历史的实践证明了,即便是开展统战工作,承认差别、承认矛盾,敢于批评、敢于斗争,反倒更有益于统一战线的形成。抹杀差别、抹杀矛盾,是连统战工作也做不好的。王明的那一套能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吗?做不好。某些人的那一套能将薄挺进中央吗?是个笑话。

改良和改良主义,议会斗争与议会道路,仅仅两字之别,性质却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自称马列毛主义者,难道不应该较这个真吗?难道这仅仅是“教条”和迂腐吗?难道较真就脱离群众了吗?对于这种严肃的理论与政治问题,难道要用一种庸俗的“纯而又纯”和“最革命”的说辞一带而过吗?

(责编:而东)

5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3-3-12 01:40
只有在理论上尽量追求彻底,才能做到策略上的最灵活。
———————————————————————————
说得好!

理论上的最彻底,策略上的最灵活,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引用 银蛇蜡象 2013-3-3 10:38
银蛇蜡象: “纯而又纯”、“最革命”、“理论彻底”、反对“共同富裕”,都是民众大联合的大敌。
他们也是实际的保救派。
引用 银蛇蜡象 2013-3-3 10:36
“纯而又纯”、“最革命”、“理论彻底”、反对“共同富裕”,都是民众大联合的大敌。
引用 海岩 2013-3-2 21:48
“纯而又纯”,这类人往往是口号上空谈“革命”,行动上退缩斗争,所提问题和方法脱离实际及群众需求。
引用 signal 2013-3-2 13:13
牙塔里攒出一套“纯而又纯”的“最革命”理论,然后再与别人拼正确是左派内部的一大通病。不睁开眼睛看世界,连薄这样受普通民众欢迎的人物也不算个东西了. 孤家寡人先生,想背着自己的理论文章杀入敌阵吗?难怪左阵混乱不断。
引用 子_云 2013-3-2 12:29
好文章!
引用 龙翔五洲 2013-3-2 10:32
关于统一战线
讲统一战线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达到各个击破地对敌制胜。因而它是只讲功利性而不讲纯洁性的。不同观点的派别和人物只要在方向、任务、性质、行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合度,就有可能实行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战线”。在红色网站上有不少观点不同甚至另有企图的人物和派别,可以争论,但应不妨碍求同存异。毛主席就是对统一战线运用的最好得典范。甚至到晚年在与林彪、陈伯达的斗争中,还是联合团结林彪打击陈伯达的。
引用 ryh2008 2013-3-2 09:18
难得的好文章,正和吾意。
引用 远航一号 2013-3-2 04:35
投“握手”,赞赏五百二同志认真探讨问题的态度。

查看全部评论(9)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 23:52 , Processed in 0.02058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