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查看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23-11-27 12:25
HAD: 好奇这个劳动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从中央到各行业都有相应层级?比如机械工人代表大会,电子劳动者代表大会之类的? 还有中央和地方在计划经济上的权责是怎样的? ...
如果是涉及全社会范围的消费品生产和分配计划,当然要由全体劳动人民的代表大会来批准;根据从中央到地方的计划范围(比如粮食由全国统一计划,某些家具、五金工具由地方自行计划),分别对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级别的代表大会负责。
引用 远航一号 2023-11-27 12:21
HAD: 好奇这个劳动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从中央到各行业都有相应层级?比如机械工人代表大会,电子劳动者代表大会之类的? 还有中央和地方在计划经济上的权责是怎样的? ...
这些都可以在将来有了初步的各级工农民主政权以后,由全国各界劳动群众代表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讨论决定,再用法律或政策形式固定下来。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计划部门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由劳动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力机关任命的执行机构,并向劳动人民权力机关负责。
引用 HAD 2023-11-27 12:16
好奇这个劳动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从中央到各行业都有相应层级?比如机械工人代表大会,电子劳动者代表大会之类的?
还有中央和地方在计划经济上的权责是怎样的?比如地区的一般性事务交给地方,相关地方或行业根据国家层面的计划工作 受影响的程度提升一定权重与参与度?
引用 远航一号 2023-11-27 12:15
还是公平: 一些联想:  1.中国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机器中有没有不太腐败的一部​? 这种人群可以成为革命早期的盟友,并提供人员、资金、技术、根据地方面的便利。  2.住房问 ...
前三点都赞成。不过关于第二点中的“住房”具体指什么?如果是说保障所有人都“拥有”一套住房,咱们没有这个本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如果是保证所有劳动者都有合适的、简朴但符合尊严的、低成本居住场所(主要以公有住房出租的形式)。这应该不难做到。

关于输出革命。这要看当时的国际形势了。“解放台湾”肯定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理解和支持的。但也要考虑到实际问题。1. 不仅台湾资产阶级反对,大多数台湾人民事实上也会反对,将来怎样治理,是个考验。2. 如果真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就意味着与国际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彻底决裂。这当然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过渡。但国内资产阶级、相当一批小资会强烈反对,有一批落后群众也会加入反对的行列。能不能依托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发生暂时经济困难的时候,平息这些人的反对乃至叛乱,也是个考验。 ...
引用 guisun 2023-11-27 11:03
中特法西斯穷凶极恶,为了维护政权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不要抱有任何和平演变的期望,只有铁与血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引用 还是公平 2023-11-27 10:54
一些联想:

1.中国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机器中有没有不太腐败的一部​?
这种人群可以成为革命早期的盟友,并提供人员、资金、技术、根据地方面的便利。

2.住房问题恐怕比教育和医疗更有某种优先级,因为不是所有人、不是每天都需要医疗,受教育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时期,但是居住等同于日常,并且当前社会中的许多热点矛盾也是围绕着住房,这个是由于资本主义中国的特殊国情需要优先回应群众的。是否应该将保健产业纳入按需分配的行业,保健就是准医疗,医疗是针对已然由各种亚健康产生的疾病,保健就是在产生疾病之前抑制、消解亚健康状态,从长远和整体来说,治未病要比治病成本更低。

3.在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的列单中,应当有关于产品设计与创新上的通识教学与培训,社会主义的产品理念是人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着手相应的设计;应该围绕着这一才能的发展而建立相应的群众组织和竞技比赛,可以形成一种社交方式。

4.输出革命,如何支援外国的工人革命组织,特别是日本、台湾、菲律宾的?面对美日台菲资产阶级联合镇压,我们是不是要以战备威慑来牵制?会不会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军队爆发局部冲突?是不是要实行一段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是不是要与俄罗斯组成联合舰队,甚至重建共产国际,下设世界红军?
引用 李方舟 2023-11-27 09:49
哈哈,提到计划经济,那可是要了李嘉图这种精致利己的小资的命!到时候他又要说什么“我们党”了。活脱脱一个中资当局的乏走狗!
引用 哈哈一一笑笑 2023-11-27 09:09
不需要面对过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经济竞赛问题,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利益,让劳动者真正享受到应得的劳动果实和自由发展的幸福,我觉得这应当是未来革命政权在劳动组织上的一大进步。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13:51 , Processed in 0.007999 second(s), 5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