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查看评论
引用 sld 2012-5-12 10:14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意识,如果我们将意识定义为特殊的形态:人的思维。那么辩证唯物主义只能上溯到人类诞生之日。但如果我们将意识定义为能够产生有序的耗散结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整个非常有序地运行的星系系统,还有很多我们认为是“无机物”的东西,其实是自我组织、自我有序、不断产生有序的信息与物质形态的耗散结构。其实,生命也不过是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耗散结构而已。在微观上,可以思考“麦柯斯韦妖”这个实验。麦柯斯韦妖就是意识的微观单位,他消耗能量,进行判断,为体系提供单位的负熵。
引用 sld 2012-5-12 10:04
一个政党不应当排斥宗教。西方的政党都可以容纳宗教。难道说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让基督徒、佛教徒、优待教徒等等宣誓不再信仰宗教?难道说信宗教的人就不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个问题虽然尖锐,但不得不提。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之间的问题。如果我们正确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性,就会发现,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应当在实践上追溯到宇宙的起源,在空间上遍及整个宇宙。在这样一个极其广泛的是空间,物质与意识都是统一的。我相信这乃是辩证统一的正确含义。人化自然并非是只有人类产生之后才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前,难道就没有意识的存在?彻底的辩证统一律否定这种看法。假使宇宙产生的第一秒是纯物质的,那么第二秒就必然产生了拥有相对自由精神的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在亿万年的宇宙演化之中不断作用于物质,甚至在一个宇宙行将灭亡之时,积聚强大的自由能和信息创造一个新的更加完美的宇宙。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神与辩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
引用 sld 2012-5-12 09:52
在于他无私无畏的人格。我认为应当把毛泽东思想中的神性还给毛泽东,把毛泽东还原为神的化身。他的一生是配得上这种崇高的地位的。
同时,片面地宣扬无神论是对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有害的。信仰和政治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不能混淆。由于人类无法用科学解释一切宇宙的起源问题,因此神与信仰的存在就有其认识论上的哲学意义。宗教信仰是一种人对自然的本能的理解。因此,宗教社会是人的原始属性,社会主义是人类的高级属性。高级属性应当理解原始属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价值,而不应当采取排斥的态度。现在片面地宣扬无神论,往往成为反共势力的借口。我认为宣扬无神论的人其实是别有用心,是在配合国外反共势力与党内反动势力。
引用 sld 2012-5-12 09:51
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基督教本来也并非是英格鲁人的文化,而是英格鲁人的文化擅长和偏好基督教,因此他们把基督教融入了自己的文化之中。佛教起源于印度,也是因为中国人认为佛教的哲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维能力,才有唐僧取经,把印度佛教引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引入,是由于李大钊和毛泽东等人相信这个主义可以引导中国走向富强。然而,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宗教信仰还是科学体系?中国人需要的是科学体系还是宗教信仰?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属于科学,毛泽东思想属于信仰。而,毛泽东思想也包括科学。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不完全是科学,而是献身精神,是一种恒久的崇高。所以,应当把毛泽东的思想和我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同时,马克斯主义作为科学,不应当回避宗教,而应当把宗教作为客观存在与人类社会的一个基础来看待,从而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实现的社会信仰基础。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是应当不断发展,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总之,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科学,更是献身精神的体现。忽视了毛泽东的人格的伟大,甚至故意在毛泽东的人格上做文章,诋毁毛的伟大人格,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反动派实际中的行径。毛泽东的伟大更在于他的无私、献身,在于他舍身救国的光辉人生,在 ...
引用 老王3235 2012-5-12 05:54
中国须要要有凝聚力的核心力量。毛泽东思想就是有凝聚力的。
引用 木水 2012-5-12 01:42
马克思主义不是死亡,而是为中华文化吸纳,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就逐渐消退淡出。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华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的毛泽东主义现在正在兴旺上升中。请参与讨论我写的《毛泽东主义万岁》和《人民民主万岁》。就在本网站。

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世俗的,信仰也必然是世俗的,不是宗教的那种。“斗私批修”就是一种很好的信仰形式。但是具体如何来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引用 水边 2012-5-12 00:10
文章的探索有意义,但唯心论和似是而非之处甚多,作者还需要多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矛盾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
中国矛盾的核心是阶级矛盾,而不是什么缺失信仰。另外,从来也没有救世主,要是劳动人民能靠”宗教感情“引导建立社会主义,那中国信了几千年的神佛情何以堪啊。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17:41 , Processed in 0.012246 second(s), 5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